第6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b300c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47.png)
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 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数学学习——了解每道题中蕴含的规律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讲,数学似乎都是他们的“硬伤”。
他们会认为,数学是考验一个人智商的学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这是个误区。
那么,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学好政治、历史这些学科,偏偏学不好数学呢?一些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数学考察的是人的思维,而政治、历史这些学科主要是考查记忆类的知识,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片面的。
中考数学题思维性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很多题都是平时归纳总结的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
这些解题思路,就相当于历史、政治科目中的一个个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数学考的是思维能力,那么所考的思维能力是平时的思维能力,考的内容是平时思考总结过的东西。
很多中考状元在总结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都会说: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每道题都掌握规律。
中考状元说:“我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方法是知识点网络总结法。
平时做数学题时,一些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的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就是在平时做题时,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考生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中考状元说:“数学这个学科可能容易学,但也可能不容易学。
只要能掌握规律,并且认真、踏实,学好并不是很难。
”我们学数学时要牢记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些要求我们要理解着记忆,而且最好自己推导一遍公式定理等,比如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064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1.png)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一、单元概述九年级第六单元通常涵盖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和思考性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科学论述、历史事件等多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目标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复杂的文本。
2、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所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3、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能够进行模仿创作。
4、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词汇量,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重点知识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深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如描写、对比等。
2、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方法认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分析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体会其增强表达效果的功能。
4、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四、学习方法1、预习通读单元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2、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要点。
3、课后复习复习课文和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后作业,检验学习效果。
4、拓展阅读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和文章,拓宽知识面。
五、课文详解1、《_____》文章主题:_____写作背景:_____主要内容:_____重点段落分析:_____2、《_____》文体特点:_____论证思路:_____语言特色:_____3、《_____》文学价值:_____人物形象:_____艺术手法:_____六、写作训练1、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2、针对单元主题,撰写一篇议论文,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
七、单元检测1、基础知识检测字词拼写和解释。
文学常识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6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6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0810705087632311212e5.png)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课时分解第一课时知识目标§自主学习方案【新词自查】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I like the color of this coat but I don’t like its style (款式).2.It’s my great pleasure (高兴) to have a talk with you.3.The little inventions have helped me a lot in my daily (日常的)life.4.Julia introduced a good website (网站)to me to learn English.5.My mother always lists(列清单)all things that she wants to buy before shopping.§课堂导学方案Step 1情景导入参考案例Teacher: There are many useful things in the world.They help us a lot in life.(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When were they invented?Studen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in 1876.②The computer was invented in……(4分钟)环节说明:通过课前的一个师生问答互动引入新课的话题;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的描述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Step 2完成教材1a-1c的任务【操作案例】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P41,迅速阅读1a部分的内容。
并按要求完成课本上相应的任务。
(1分钟)2.检查答案,要求全班一起给出答案并检查讨论。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f7d8e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7b.png)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目标】1.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和割补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培养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2.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4.在右图中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它的高。
二、自主探究1.探究活动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数方格。
数一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说明:一个方格表示1㎡,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2)填表。
把数出来的数据填在上面的表格中。
(3)思考: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
(4)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池塘,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求它的面积吗?你对这种数方格方法有什么感受?2. 探究活动二:探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讨论并交流: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图形?(2)操作:动手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平移,拼成长方形。
(3)展示:把你的剪拼过程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
(4)比较:拼成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来。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和长方形的()相等,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5)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 ,用字母表示为:。
3.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三、课堂达标1.判断.(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m,高是4dm,它的面积是48㎡。
( )(4)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
( )2.计算下列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9cm,高=5cm (2)底=6.4dm,高=3.4dm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84米,共收小麦14.7吨。
第六单元《习作 :我想对您说》导学案
![第六单元《习作 :我想对您说》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21e1731b765ce04081424.png)
习作《我想对您说》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从这一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方式的父母之爱,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之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我们的人就是父母。
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我们的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借助习作平台,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师生齐读习作课题:习作:我想对您说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留意生活中的材料,懂得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说真话,吐真情,感悟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父母理解、接受看法,接纳建议。
过程与方法打开思路,想好要说的话,按顺序列出。
再从中选出几个最想说的写成一封信送给爸爸妈妈,以此真诚沟通,交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写出对爸爸妈妈所说的真心话,表达真情实感;真诚建议父母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诚信交流,表达对父母的爱。
学习重点:选择自己很想对父母说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做到真诚交流,友善建议。
学习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注意语气和用词。
三、教学过程(一)明确习作任务和写作内容1.问题引领:(1)本次习作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2)“我想对您说”可以说些什么呢?2.学习提示:(1)请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将重要信息做上记号。
(2)明确习作任务和“交流”的话题。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PPT出示:习作任务:把平时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与他们真心“交流”。
“交流”内容:○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
3.梳理小结:通过阅读和交流,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向父母说说心里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笔算除法》导学案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笔算除法》导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b2d21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c.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笔算除法》导学案教案2.笔算除法除数是整⼗数的笔算除法该写在什么数位上?2.教学整⼗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法。
(1)出⽰例2,引导学⽣发现例2与例1的异同。
(2)要求学⽣⽤学过的知识估算⼀下商⼏,并交流汇报结果。
(3)引导学⽣试着列竖式计算178÷30,提出试商时遇到的问题。
(4)组织讨论:竖式计算178÷30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位?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5)引导学⽣想⼀想:178÷30应该商⼏?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3.⼩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笔算⽅法。
写在个位上。
2.(1)独⽴⽐较例2与例1的异同,发现:例1是两位数除以整⼗数,例2是三位数除以整⼗数。
(2)独⽴估算,汇报估算结果:178÷30≈6。
(3)试着列竖式计算,提出试商时遇到的问题。
(4)讨论后明确:除数是两位数,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三位。
(5)讨论后明确:30×5接近178且⼩于178,所以应商5。
3.师⽣共同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笔算⽅法。
到超市买⼤⽶,每袋⼤⽶40元,她带的钱最多可以买⼏袋⼤⽶?还剩多少元?85÷40=2(袋) (5)(元)5.体育⽼师带486元钱去商场买篮球,每个篮球60元,最多可以买⼏个?486÷60=8(个) (6)(元)可以买6个。
三、巩固应⽤,提升能⼒。
(10分钟)完成教材第73页“做⼀做”。
独⽴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6.被除数是多少,才能使余数最⼤?填⼀填。
(1)(209)÷30=6……(29)。
(2)(379)÷20=13……(19)。
四、课堂⼩结,拓展延伸。
(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回顾总结。
2.教师个⼈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培优作业⼩马虎在计算除法时,不⼩⼼把被除数458个位上的8错写成了0,结果得到的商是9且没有余数,正确的结果是多少?除数接近整⼗数的除法(四舍法试商)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上学校:教师:(20分钟)图,组织学⽣交流获取的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窗前的气球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窗前的气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5bce2387c24028915fc3f2.png)
《关爱他人爱心无限》
第六单元基础阅读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假如》、丛书2《爱在同学间》、《关心他人》学习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4.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齐唱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学生跟写会写的字。
齐读课题。
2.自学课文,体会窗前的气球代表着怎么样的爱。
3.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初步理解
(一)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二)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请同学帮你评一评。
(三)男、女生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三、朗读指导
带领孩子们领悟文本内容,懂得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四、拓展延伸
1.大胆想象,续编课文内容。
2.阅读丛书2《爱在同学间》、《关心他人》,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5236e1964bcf84b8d57b1c.png)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成长故事”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这三篇课文分别是《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
《牛和鹅》的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陀螺》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
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不仅有欢乐的童年,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
另一方面,还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本单元,要围绕两个语文要素开展教学。
第一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读书”;第二个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35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正确书写41个字,会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3.能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4.能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习作》要求学生能按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完后用修改符号进行改正。
6.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积累本单元成语。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能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1.《口语交际》要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6单元导学案
![6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ef2fe619e8b8f67c1cb972.png)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重难点)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3.通过消防知识图片展示,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链接燃烧和爆炸(由燃烧引起)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还有一类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不易被察觉,但是也能够释放热量,比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全球每年锈蚀的钢铁占钢铁总量的1/3,因此防止钢铁被缓慢氧化是很重要的;而在农业上,施用的农家肥,就是利用它们进行缓慢氧化释放热量,保护植物不被冻死。
由此可见缓慢氧化的研究对人类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
缓慢氧化定义: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动植物呼吸、食物腐败、金属生锈、酒的酿造等。
自燃定义: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白磷的自燃。
自主学习案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活动一:回忆铁丝,蜡烛,木炭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试总结:燃烧的定义是。
活动二:结合知识链接分析燃烧与缓慢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活动三:如果遇到火灾,你会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合作探究案探究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根据以上灭火的方法,总结出相应的灭火的原任何物质都能燃烧吗?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1);(2);(3)。
当堂检测案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3.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有多种,你认为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C.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D.炒菜油锅着火时用水浇灭4.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C.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D.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5.火灾自救是基本的生存技能,下列火灾自救的方法错误的是()A.尽快报警求救 B.躲在桌子下C.用湿毛巾捂嘴 D.使用灭火器灭火能力提升训练案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离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5.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6.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1)解释实验③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原因;(2)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下同)(3)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的两个实验是:。
高中生物必修1导学案 第6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高中生物必修1导学案 第6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a73e0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4.png)
第六章第1节细胞增殖(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以及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
二、预习内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是细胞的;如果细胞太大,的“负担”就会过重,从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和。
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特点:(1)前期:(2)中期:(3)后期:(4)末期:三、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学习重难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二、学习过程(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二)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如何理解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
然后分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哪点到那点?所以总结的出:前一次分裂结束为,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
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主要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和。
1.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完成哪些工作?2.细胞分裂期不同物种染色体大小数目及其它特征各不相同。
(1)前期其变化特点:①“两现”。
②“两失”。
(2)中期特征就是:①连接着丝点,通过的牵引,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中央。
②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的中间平面上(垂直于纺锤体轴的平面),这个位于细胞内中央空间的平面叫。
③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固定,螺旋化程度最高而变得最粗。
数目容易观察清楚。
(3)后期明显特点是染色体的分裂为两个,这样,原来的一个染色体发展成为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
成对的染色体由各自的着丝点与本侧纺锤丝相连,由纺锤体收缩牵引到细胞两极,其结果,染色体平分成相等的两组。
(4)末期明显特点是,分别达到细胞的两极。
其细胞分裂的明显特征是:“两失” ,“两现” . 子细胞形成.三、反思总结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 期,形定数晰赤道板--------- 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期,两体消失膜仁现--------- 期。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ad4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6.png)
第6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Section A 单词style n.样式;款式project n.项目;工程pleasure n.高兴;愉快daily adj.每日的;日常的website n.网站pioneer n.先锋;先驱list v.列表;列清单n.名单;清单mention v.提到;说到popularity n.受欢迎;普及ruler n.统治者;支配者boil v.煮沸;烧开remain v.保持不变;剩余smell n.气味v.发出……气味;闻到national adj.国家的;民族的trade n.贸易;交易v.做买卖;从事贸易doubt n.疑问;疑惑v.怀疑fridge n.冰箱low adj.矮的;低的somebody pron.某人n.重要人物translate v.翻译lock v.锁上;锁住n.锁ring v.(钟、铃等)响earthquake n.地震sudden adj.突然(的)bell n.铃(声);钟(声)biscuit n.饼干cookie n.曲奇饼musical adj.音乐的;有音乐天赋的instrument n.仪器;工具;器械electricity n.电能;电heel n.鞋跟;足跟scoop n.勺;铲子zipper n.拉链;拉锁accidental adj.意外的;偶然的saint n.圣人;圣徒短语by accident 偶然;意外的without doubt 毫无疑问;的确take place 发生;出现all of a sudden 突然;猛地translate…into…把……翻译成have a point 有道理句型1.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电话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2.It is said that 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 Nong was the first to discover tea as a drink. 据说有一位叫作神农的中国统治者最早发现了茶可以饮用。
八年级第六单元英语导学案.doc
![八年级第六单元英语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be08256f1aff00bfd51eaf.png)
八年级第六单元英语导学案: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第一课时Section A (la—2d)任务一翻译以下单词或短语女蜗补天后羿射日大闹天宫愚公移山一…就• • .除非放弃同意某人的观点代替,反而有点儿;稍微尽力去做某事提醒;使…想起任务二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的拼写。
1.Did you hear the story that Yu Gong tried to m the mountains?2.Yu Gong thought that his family could c to move the mountains after he died.3.The story r us that we shouldn't give up.4.She found a good way to s the problem.5.Anything is p if we work hard.6.What could he do i of selling his bike to get some money7.Do you have different o about the story?8.1think we should try to find a better way(solve) the problem.9.Yu Gong said that his family could continue(move) the mountains after he died.10.The two mountains (be) very high at that time.【课中探究】小贴士:关于故事,传说的若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素都可以通过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等疑问词来引出。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6《“科学精神”综合活动》导学案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6《“科学精神”综合活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082ec700abb68a982fb16.png)
A组: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B组: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
C组:破除“迷信”,讲一讲身边的迷信事,说一说科学致富的事
3、要求:
全员参加,小组合作,精心准备。
【内容推荐】
一、科学家的故事
物理全才杨振宁
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
原子论的创始人德谟克利特
坚持真理的伽利略
站在巨人肩上的牛顿
一、科学实验
可以利用科学课中有趣的科学实验来说明一个科学道理。
二、破除“迷信”
可以询问爷爷奶奶,取得他们的帮助。
【展示激励】
小组长负责,三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准备材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科学精神”综合活动
总课时:1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课前安排
本节展示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科学精神。
2、安排小组活动任务。
重点:1、根据兴趣选择小组2、准备材料充分
难点:
【合作探究】
1、回忆这一单元里所介绍的科学家,想想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说一说我认为的科学精神。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78c7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c.png)
第1课时作业:
1、给加黑的字注音。
归省()行()辈泊()弥( )散
着旺相()中()状元潺潺()凫()水
2、解释下列词语。
归省:撺掇:
3、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作者是我国伟大的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和《》
(2)课文第一部分写平桥村是我的,是因为:(A);(B);(C)。
第二部分写去赵庄看戏前的,在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摆出了三条理由:(A);(B);
(C)。
并用的话作了保证,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
第二部分写去赵庄,详写了,,等情节。
第四部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结束全文。
答案:
1、xǐngháng bómíxiàngzhòngchánfú
2、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3、(1) 小说鲁迅文学《呐喊》《彷徨》
(2)乐土A.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B.可以免念《诗经》读难懂的话。
C.可以放牛钓虾,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的乐趣。
风波双喜船。
A.船又大B.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C.我们都是识水性的写包票。
看戏月夜航行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六一公公送豆。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第六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第六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64c20a300a6c30d229f2f.png)
这些词汇哪些是可数名词?哪些是不可数名词?哪些既可用作可数又可作为不可数名词呢?
1.小组合作分类,并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volleyball , strawberry, hamburger, pear,ice cream, tennis bat,
tomato, orange, carrot, baseball , banana, hamburger, salad, pearmilk, bread ,egg,apple,chicken,vegetable,fruit,food,rice,
What/How about :怎么样,提出建议或用以引出话题)
4. Yes,you are right.是的,你是对的。(表赞同和肯定)
5. Let's have strawberries and apples then.那么,我们就吃草莓和苹果吧。then: [常用于句首或句尾]那么
那么,我们打篮球吧!______ _____basketball______.
学法指导: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懂得Monophagia is not a good habit.偏食不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师寄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学习重点难点】
语法:1.以上表示食物的词汇哪些是可数名词?哪些是不可数名词?哪些既可用作可数名词号,又可作为不可数名词?
①.在词尾直接加___,如banana_________.pear________
②.以s,x,ch,sh结尾的单词加____,如watch_______
③以f或fe结尾的单词,变f,fe为____ wife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e2cad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e.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第六单元:日积月累【导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知识的积累是需要日积月累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课前导学】导入问题:你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日积月累吗?答:因为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更高的目标。
【学习过程】【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有一个学生叫华子。
有一次,华子和庄子一起去打猎。
当他们刚到山边的时候,庄子对华子说:“你先在这里呆一会儿,让我去四处看看。
”过了一会儿,庄子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只只小猎物,华子看见心里很羡慕。
于是他问庄子:“为什么你一个人就能打到这么多小猎物呢?”庄子微笑着回答:“你看我手里的这些小猎物是在每天探索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日积月累的力量。
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就一定能积累到更多的知识。
”问题:“日积月累”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你们觉得“日积月累”的力量是很大的?【解答】“日积月累”指的是通过每天的努力积累,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
我们觉得“日积月累”的力量很大,是因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我们可以积累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看图,写出对每一个人的评价,并讲述一下你对这些人的认识。
【解答】1.小明:勤奋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能够按时完成。
2.小红:热爱读书,喜欢阅读各类书籍,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小华:懒散学习,经常玩忽职守,不对学习负责。
4.小杨:思维活跃,对于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有独特的见解。
5.小丽:懒散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一直不理想。
我的认识:勤奋学习是一个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读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储备;而懒散学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于学习没有认真对待,不会有好的结果。
思维活跃的人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懒散学习的人只会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
“吟”的意思是什么?《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吴承恩及其小说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真君的过程,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3、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法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自学生疑初读课文,主动扫除字词障碍,翻译短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完成《新课程实践与探究》预习积累(第114页)。
1、我学会了本课这些生字词:2、我认为这些句子值得积累(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摘抄至少2句,并简要说说你欣赏这些句子的理由):抄写值得积累的句子欣赏的理由3、知识链接: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4、读懂作者,读出自我(尽可能准确、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及写作意图)5、我还有这些问题想和同学进行探讨:(至少2个与理解重点词句、内容或主旨有关的问题)合作学习合作交流一、小组交流自学成果,组长注意搜集有价值的问题,部分问题可以先在组内解决。
二、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根据下面的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小说由小圣与大圣的激战起笔,由于众猴惊散,大圣()接下来,写二郎神与大圣(),结果()。
后来,写大圣()。
三、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精讲精导一、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细心品味并举例加以评析。
二、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三、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四、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课堂小结用中学习拓展延伸1、互相谈谈这场战斗后来的结局。
2、拓展探究(《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15页)过关检测: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掣棒(zhì)吆喝(yāo)金箍棒(gū)B、钉住(dìng)寻觅(mì)淬入水内(cuì)C、鲂鱼(fáng)花鸨(bǎo)幌一幌(huàng)D、高擎(qíng)青鹞(yào)大鹚老(z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树梢铁钳窗棂园睁凤目B、磕头云宵饿鹰趁着机会C、踪迹猢狲低贱众皆愕然D、翎毛鳜鱼拽满安下云头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应,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
B、《西游记》运用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中杂用了不少方言、俗语,所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C、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D、文中的大圣指二郎神,小圣指孙悟空。
二、理解品味(《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15页)教学反思:27、《皇帝的新装》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
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2、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学习重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自学生疑初读课文,主动扫除字词障碍,翻译短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完成《新课程实践与探究》预习积累(第116页)。
1、我觉得本课这些生字词的读写值得注意:2、我认为这些句子值得积累(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抄写至少2句,并简要说说你欣赏这些句子的理由):抄写值得积累的句子欣赏的理由3、知识链接:1、童话知识了解: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作家作品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4、读懂作者,读出自我(尽可能准确、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及写作意图)5、我还有这些问题想和同学进行探讨:(至少2个与理解重点词句、内容或主旨有关的问题)合作学习合作交流一、交流自学成果,组长注意搜集有价值的问题,部分问题先在组内解决。
二、复述这个故事。
三、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四、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是怎样的?精讲精导一、你觉得本文哪个地方写得最精彩?找出来作简要的分析。
二、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个夸张有什么效果?。
三、骗子是怎样诱使皇帝上当的?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起怎样的作用?四、皇帝派了哪些人去看布料?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五、(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3)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六、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怎样?七、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八、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课堂小结用中学习拓展延伸拓展探究之综合性学习(《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18页)过关检测:理解品味(《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17页)课后作业:美文阅读(《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18页)教学反思:28、《女娲造人》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
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重点、难点:如何通过对女娲造人过程的叙述,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自学生疑初读课文,主动扫除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完成《新课程实践与探究》预习积累(第120页)。
1、我觉得本课这些生字词的读写值得注意:2、我认为这些句子值得积累(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抄写至少2句,并简要说说你欣赏这些句子的理由):抄写值得积累的句子欣赏的理由3、知识链接: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代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4、读懂作者,读出自我(尽可能准确、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及写作意图)5、我还有这些问题想和同学进行探讨:(至少2个与理解重点词句、内容或主旨有关的问题)合作学习合作交流一、交流自学成果,组长注意搜集有价值的问题。
二、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阅读: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
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粗绳索)人也。
精讲精导一、品读课文,尝试学习夸张和想像的作用(1)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的作用。
教师示例:课文15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2)找出文中的想像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教师示例:课文中充满了想像,大胆而真实的想像,赋予了女娲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经验,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二、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三、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四、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有哪些?课堂小结用中学习拓展延伸1、读下面的故事,想想中西方对人类起源的传说有什么异同。
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男人,往他鼻孔里吹一口生气,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取名亚当(希伯来语,意即“出自泥土”“被造者”)。
上帝派他看守伊甸园,只见他一人独居,没有帮手,就趁他沉睡之际,从他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
亚当醒来,看见那女人,高兴地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亚当给她取名叫“夏娃”(希伯来语,意为“生命之源”“众生之母”)。
两人赤身裸体,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
2、综合性学习:(《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21页)过关检测:理解品味(《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21页)课后作业:课外阅读《精卫填海》(《新课程实践与探究》第122页)教学反思: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