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2008-09-25 19:56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和译文《小石城山记》【作者】柳宗元【朝代】唐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也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记古诗阅读答案
小石城山记古诗阅读答案这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小石城山记古诗阅读答案(共含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小石城山记古诗阅读答案小石城山记古诗阅读答案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
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注释】①少:稍、略。
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
③垠:边、岸。
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
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
⑥洞然:石子击水声。
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
⑧美箭:美竹。
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
数(cù):密。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
仰:抬头。
⑩造物者:指天。
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
⑾中州:中原地区。
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
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
⒁固:真的。
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
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往北,翻越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路向西伸展,沿这条路寻找风景,没有发现好的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望东,走了不到四十丈的路程,只见地层断裂,河道分差,有一大堆积聚的山石形成的山冈横挡在路端。
积石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天然的堡垒,有一个像门一样的'洞穴。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古文观止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作品介绍】《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
(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小石城山记阅读答案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关于小石城山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欣赏。
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
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字词翻译】①少:稍、略。
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
③垠:边、岸。
④睥睨(pì nì):城上锯齿形的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
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
⑥洞然:石子击水声。
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
⑧美箭:美竹。
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
数(cù):密。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
仰:抬头。
⑩造物者:指天。
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
⑾中州:中原地区。
⑿夷狄:此处指偏远的永州。
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
⒁固:真的。
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
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记字词归纳:通假字:1、少:通“稍"。
2、当:通“挡"。
小石城山记译文
小石城山记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古诗自西山道口径北翻译赏析
古诗自西山道口径北翻译赏析“自西山道口径北”出自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类:好像。
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愈:更是。
诚:确实是,的确是。
【小石城山记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全诗分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全诗分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石城山记唐代/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名句赏析】本文中写景的名句是:“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这里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但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诗作对比】《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小石潭记》这首诗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看见小石潭美景时喜悦的心情。
【诗作分析】这篇散文共计22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描写景物和寓含情感却恰到好处,真是一字不可增添,一字不可删减。
为什么小石城山会遭遇无人赏识的境况呢?这当然是由小石城山所处的偏僻荒凉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要到小石城山,需要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下去,再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的地方,还有地层断裂,且被一条河水分开,并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
试想,不是有非常好奇、迫切探峻心理的人,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有谁想到这里来呢?又有谁能和这小山产生心理共鸣呢?也只有柳宗元,也只有被贬的柳宗元。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作品介绍】《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 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
(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s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 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 n ):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l ):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w ):小城堡,此处是指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 ),密。
堰(y n),倒伏。
类:好像。
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愈:更是。
诚:确实是,的确是。
又怪其四句:意思是说,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历千百年也不能够一展,它的采,这当然是徒劳而无功用的。
中州,中原地区。
更,gēng音。
售其伎,贡献其技艺,其技艺得到赏识。
伎,通技。
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神者二句:意思是,神奇性倘若不该这样,造物者就真的不存在了吧?神者,指神奇性,《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
傥(t ǎng),通倘。
倘若,或者。
不宜,不合适。
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
果,真的。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意思是,小石城山是用来慰藉那些贤明却被贬谪到这里的人们的。
此句是指有人辩无用为有用的说法。
其气四句:意思是,那天地间的灵气,在这一带,不造就伟大的人物,却仅仅造就小石城山这样的物,所以楚之南这地方缺少人才而多有石岩。
此句是指有人辩徒劳为功劳的说法。
其气之灵,这里指天地的灵气。
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少人而多石,指少出贤人而多出奇石。
白话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小石城山记前言】《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
【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唐代: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扩展阅读:柳宗元哲学思想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2019-2020】《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推荐word版 (2页)
【2019-2020】《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一、《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二、《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赏析】《小石城山记》也是“永州八记”之一、小石城山位于永州城西北。
柳宗元以欣赏的目光描绘了小石城山的美好景致,同时借景抒情,慨叹美好的自然景物“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这些为景物鸣不平的语言,不正是为自己长期被贬荒远地区,不得施展才能而发出的愤激语吗?文章写景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议论曲折有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柳宗元_小石城山记_赏析
幸遇见了柳宗元,于是成名。这或许是偶然,但不能说不是必然,是历史的必然。而柳宗
元不知道需要遇见谁才能走出这被贬的偏僻荒远之地,他的必然又在哪里。偏僻产生荒凉,
荒凉产生空旷,空旷产生幽静,幽静产生忧郁,而忧郁产生思虑,有思虑就有美。世人很
少能见到的美,才是奇特的美。有时一个特殊的人物与自然之景就这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名 句 点 击
本 文 中 写 景 的 名 句 是 :“ 无 土 壤 而 生 嘉 树 美 箭 , 益 奇 而 坚 , 其 疏 数 偃 仰 , 类 智 者 所 施 设 也 。” 这 里 运 用 白 描 手 法 , 语 言 简 练 , 但 形 象 逼 真 , 妙 趣 横 生 。
◎延伸阅读
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登上泰山之后所见到的情景,也是运用 白描手法进行勾勒,自然质朴,但别具意味,与柳宗元散文中的句子可谓异曲同工:“山多 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 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只是姚文比柳宗元的散文稍细致些, 而却没有柳文描写中的议论成分。
吗?不奇特吗?它的美与奇特,就在于它的简单。它自然质朴,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
Ge 格
它孤独但并不渲染孤独,寂寞却不虚张寂寞,这就是小山的品质与性格。小山在这里呆了
言
多少年,连小山自己也不知道。它真的有些郁闷,但心情总是很平静的,因为它正在等待
一个人发现它,而它相信迟早会有一个人发现它。这个人终于走来了,他就是柳宗元。这
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
名
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小石城山记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睥睨( 少北而东(shāo ) 睥睨(pì (数(cù ) 傥(tǎng )
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更(gēng )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jì )
翻译下列句子:
• a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 • b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 久乃已。 •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d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三读课文,探究写法 三读课文 探究写法
讨论: 讨论:
①如何理解小石城山的形象? 如何理解小石城山的形象? ②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 着什么? 着什么? 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③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象征手法
幽景奇石象征作者峻洁孤高的人格 弃地废景象征作者遭贬不遇的处境
“而”的用法
• • • • • • 1、逾黄茅岭而下,2、其一少北而东 表顺承关系: 3、土断而川分,4、益奇而坚 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5、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表转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柳宗元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渠记》 石涧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
近 水 风 远 山 皆 有 情 。 价 , 无 本 月 明
③翻译下列句子:
• 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 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 c神者傥不如是,则其果无乎? • d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重点突破
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的什 么特点来写? 么特点来写?
——奇 奇 类智者所施设也” (“类智者所施设也”)
1/作者的处境与 1/作者的处境与 小石城山有何相 似之处? 似之处? 2/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是 二者, 二者,余未信 之”? 3/第二段抒发了 3/第二段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感情?
讨论:
作者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 作者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 不平。作者为小石城山叫屈, 不平。作者为小石城山叫屈,亦为自己 叫屈, 曲笔表达了因身遭贬逐而 表达了因身遭贬逐而怀才 叫屈,用曲笔表达了因身遭贬逐而怀才 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流露出渴 的愤懑之情, 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流露出渴 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的心态。 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 曾经在 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 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 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 之而来, 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 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 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 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 ,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 有了,诗词也有了, 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 不坏。 不坏。”
文章結構表
文章結構表
小石城山之“奇” 小石城山之“ 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 其上为睥睨、 之形,其旁出堡坞, 之形,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 有若门焉。 投以小石,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 水声,其响之激越, 水声,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 良久乃已。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 箭,益奇而坚,其疏 益奇而坚, 数偃仰, 数偃仰,类智者所施 设也。 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