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8《一棵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应在课堂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在品析描写的语句方面,学生这时应该能够熟练把握赏析的角度,和有能够准确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指导赏析的思路,而不要固化赏析的语言模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个人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2.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个人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预习阶段,注意类文的推荐,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进行预习自读。
了解一些相同时代背景的文章,寻找小桃树和“我”成长过程中的共通之处,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要想对作者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建议组织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包中的预习材料《贾平凹懂得发现自己》等文章。
一、作者介绍导入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二、初读梳理1.请学生起立朗读课文,穿插正音、解词补充。
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学习内容分析:一.单元分析《一棵小桃树》是语文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诸多启迪,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二.课文分析《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反映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学生学习了《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手法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该手法并学以致用的一篇课文,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勾画表示过渡的语句或词语能说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品读描写小桃树“没出息”的关键词句和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通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能领会并口头说出小桃树的深刻内涵,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意义。
突破措施: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突破措施:品词析句、背景介绍、抓表示过渡的关键词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摘抄2. 查找关于作者的有关资料。
3.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一首小朋友写的诗:我想变我想变成一棵树我开心时开花我不开心时落叶。
小朋友用一棵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世间万物尽管是一棵树,只要走进人的心田,即使平凡也会变得不平庸。
今天我们跟随贾平凹先生也走进一棵树,一棵小桃树,我们是否也会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感动呢?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顺思路活动1:一棵小桃树的自白1.默读课文,假如你是这棵小桃树,你能以第一人称给我们讲一下你的成长经历吗?2.思考作者写小桃树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提示】:梳理时关注表示过渡的语句或词语帮助梳理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在文中的前半部分,作者看似在写桃树,实则抒发在学习之路、工作之路上遇到的挫折及磨难。
托物言志手法的再一次体会和情感的熏陶,便是这课的重点。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朗读、提问、合作探究、展示等环节,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2.掌握记叙顺序,学习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情志的写作方法;(难点)3.学习小桃树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不屈、敢于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教学设计】一、悬念导入,诱发兴趣:师:谈到桃树、桃花,我们想到了美丽、端庄、娇艳、多姿多彩。
古人更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佳句,可见人们对喜爱与赞美数不胜数。
而此刻,我们要师生携手,跟随着贾平凹的脚步去认识一棵不一样的小桃树,感受一下它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通过渲染、设疑,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师: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初识文本1.问题引领:师:文章的主要物是写小桃树,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预习的感悟,跳读全文,勾画描写小桃树的句子。
【课件提示——从形态、颜色;动作、神情入手,并掌握重点词】(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请结合表格提示进行回答。
)走进文本,感悟小桃树。
2.学生走进文本,勾画批注。
3.提炼重点信息:总结出小桃树的特点。
(板书:小桃树及特点)四、合作探究,再悟问题【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所说的“可怜”】1.文章开端便写到:“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地方?同学们齐读后小组合作,交流感悟,体会新知。
读中体会感情,交流展示句中所感。
明确: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等,都表现了它的“可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寄托感情的写法。
2.理解“小桃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难点:领会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所寄寓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过花草、种过小树?谁来说一说你在培养的过程中的趣事或者感悟呢?(指一二名同学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当代作家贾平凹所种的一棵小桃树,那么他在种的过程中发生哪些故事呢?小桃树又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生命启迪呢?让我们到课文中一起去了解吧。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作品。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矛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褪.(t uì)忏悔..(d uō s u o)矜...(chàn h uǐ)哆嗦持.(jīn chí)猥琐..(chàn dǒu)赤...(wěi s uǒ)魂魄..(hún pò)颤抖裸.(chì l uǒ)(2)解释词语。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矜持:竭力保持庄重。
猥琐:①鄙陋卑劣;庸俗卑下。
②(形态)卑小或(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魂魄: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
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
比喻事物的关键、中心。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最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18 一棵小桃树》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棵小桃树》是“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本单元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
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助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对逆境中小桃树细致的描写来感悟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教法学法】1、品析关键语句:品味作者对小桃树细致入微的描写,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特殊情感。
3、比较阅读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1、从“贾平凹”的名字趣味导入,让学生读准“凹(wa)”的读音,知晓他是从“贾平娃”改名为“贾平凹”。
(此环节PPT显示:贾平凹的图像及名字)二、初读识小树教师过渡语: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请同学们现在一边跳读课文,一边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
2、学生跳读课文,勾画描写小桃树的相关语句。
3、小组交流勾画语句。
(把握重点字、词讨论交流小桃树的形象)4、师生交流,分析小桃树的形象。
(重点引导第4段第9段、第13段并指导学生朗读)5、教师引领总结小桃树的形象。
(适时板书:卑微瘦弱多舛不屈)(此环节PPT显示: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卑微瘦弱多舛倔强)教师过渡语:这样的一棵小桃树,作者在文中如何称呼它?三、再读悟情感6、从“我的小桃树”这一称呼中悟情感。
①勾画八处带有“我的小桃树”的语句,朗读,感悟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②指名朗读并交流情感。
(此环节PPT显示:我的小桃树)教师过渡语:作者对这棵小桃树的情感如此丰富,这深厚的情感从何而来?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人生经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于小桃树成长过程中的感悟。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点,我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小桃树在逆境中成长的顽强精神。今后,我还需要子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增进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个性,发挥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表达: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茁壮”、“倔强”、“憧憬”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的书写、读音和用法,以及学会欣赏和模仿这些修辞手法。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小桃树精神的感悟。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比较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会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一颗小桃树》是一篇以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为线索的记叙文。它通过描述小桃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在实际中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主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面对困难的态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茁壮、庇护、期满”等,以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记叙文结构,包括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和逻辑关系。
-体会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作者使用的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感悟其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含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含五篇)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今天WTT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散文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21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21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wéi)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18 《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理解、积累重点词语,并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文章,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3.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内涵。
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
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我的小桃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家作品贾平凹,当代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二)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不仅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检查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忏.悔()纤.纤()矜.持()孱.头()淅淅沥沥.()撑.着()灼.灼()赤裸.()花苞.()猥琐..()()2.解释下面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观察与写作”主题展开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也展示了观察练习的成果。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和活动。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验。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关注与热爱;
-创设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作者,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写作技巧的运用: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生活、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描绘出小桃树的生命历程。这是对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它帮助我们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作品更加生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将观察到的景象融入文字,表达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挚、疏、凌、涩、窥、瘦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感悟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详细理解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18.《一棵小桃树》教教案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查找贾平凹的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桃子图片,吸引学生兴趣。
导语:你们喜欢桃子吗?有谁见过桃树生长的过程?给我们描述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一棵小桃树》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
但是,1966年开始,长达10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
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016年1月,入选“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写作背景1976年。
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一些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句式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以及精彩句式,如“羞涩”、“蓓蕾”、“破土而出”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文章结构分析:指导学生理解《一棵小桃树》的篇章结构,掌握作者如何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来组织文章,表达主题。
-情感体验与表达: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审美鉴赏: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体会贾平凹散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词汇语境理解:学生往往对词汇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文章深层含义解读:学生需要理解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成长过程,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的篇章结构、贾平凹散文的特点以及小桃树的象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以一颗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为线索,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篇文章通过对小桃树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小桃树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它如何启发我们积极面对困难。
1.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教学难点讲解,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调整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将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水平,调整讨论主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成果分享,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课《一棵小桃树》。课程内容包括:
1.熟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一棵小桃树》教案
-词汇与句式学习:学习并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如“茁壮成长”、“不屈不挠”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小桃树成长的喜悦、对生命力的赞美等。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修辞手法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运用的意图,如为什么作者要用“像一只只柔嫩的小手”来形容树叶,这样的比喻背后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
-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学生可能难以从课文中抽象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语言表达的准确运用:学生在学习词汇和句式时,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用法和语境,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棵小桃树》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主题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生命力和希望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这类抽象的主题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感悟和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情感体验的共鸣:学生可能因为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与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
一棵小桃树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二)简介作者和背景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另写散文。
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检查预习1、识记下列的字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2、用下列的字忏悔撂摞裸恍涩褪3、理解下列词语伫立——长久地站立生灵——生命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较弱柔美(四)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孱弱、猥琐”等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夯实散文阅读基本法、托物言志写作手法:3、培养多角度阅读和创意阅读的学习思维能力,加深、拓宽对“生命”的认知;4、扩大同主题散文阅读视野(关键词:人与自然,抗争精神,生命本能);5、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段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6、引导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要求学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并查找、搜集有关“贾平凹”、“感悟自然”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2、情境导入:运用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主题吻合的课堂氛围,调动课堂气氛;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细读、研读,深入理解文学形象,散文主题;4、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诵读重点语段,品味心理描写语言,体会人物心路历程;5、拓展延伸、多媒体辅助法:回顾已学课文,推荐阅读及相关视频,加深理解文章主题;6、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反观自我,积极思考,书写生命宣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悟小桃树默默坚守,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2、激发学生坚信生命潜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3、丰富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引导其关注人性,思考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及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熟练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明确人物形象,感知文章主题。
但是,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感知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上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需引导学生在把握情节、人物之中探寻人物内心世界,以达到认识人性,反观自我,认识自我的教学目的。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8 一棵小桃树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执教人:马金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忏悔、伫、矜持、蓄藏、猥琐、魂魄、摞、马嵬坡、灼灼”2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桃树和作者的对比,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位作家吗?贾平凹的凹有两种读音,今天,我们将欣赏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二、作者介绍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另写散文。
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词语积累1.将以下字词注音“忏悔、伫、矜持、蓄藏、猥琐、魂魄、摞、马嵬坡、灼灼。
”2.解释词语“孱头、恍然、垂垂暮老”。
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读完课文,谁来说说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以及作者在小桃树身上领会到的精神)2.阅读课文,思考: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边读体会。
师生交流。
预设:(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A、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桃树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评读中引导理解“它的委屈”。
(不仅仅是委屈)(生命脆弱)(想呵护)(2)他们嫌那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保护它,给它浇水。
(你从中知道了这是一棵怎样的桃树?——不招人喜欢、无人喜欢的树,无人欣赏——可怜的小桃树!)(3)虽然长得弱小,可一夜之间竟开满了花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重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重难点)
2. 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重难点)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
导语设计
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
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识记下列汉字。
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
(2)理解下列词语。
伫立孱踏青垂垂暮老楚楚
2. 简介作者。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
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
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
进行介绍,
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
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
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
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
表现它的可怜。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
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
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
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
逆境顽强搏斗。
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教师总结
生活的哲
板书设计
“纤纤”“黄黄的”“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陈述是极为关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就是扣住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
2. 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如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扣住”可怜”这个词,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足之处:
1. 在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到人的环节中,还需要做进一步引导。
2.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