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考点解析分析第8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2021新高考生物课件: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1新高考生物课件: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3.囊性纤维病的发病原因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将一个某种噬菌体 DNA 分子的两条链用 32P 进行标记,并使 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 所有噬菌体双链 DNA 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 个)并释放,则其中含 有 32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 S 型菌中含有 “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分别用含 32P、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
菌体。
(× )Βιβλιοθήκη 提示:噬菌体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
存,得不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
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项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法将 DNA和其他成分 分开,单独地研究它们各自 设计思路
的功能
分离处理方 法
__放__射__性_同__位__素__标__记__法___:分别 直接分离法:分离 S 型
用 32P 和 35S 标记噬菌体的 菌的 DNA 与其他成分
DNA 和蛋白质
结论
专题三 遗传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生物
栏目导航
01 考点一 02 考点二 03 课后限时集训
网络构建
■易错辨析··································································· 生物的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的进化、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性状的继承等方面。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相信大家对此也很关注。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考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DNA是生命体遗传的物质基础,由核酸组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和碱基。

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基因。

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稳定地保存着遗传信息。

2. 基因的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通过基因的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携带了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DNA合成RNA的过程,RNA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运RNA(tRNA)等不同种类。

翻译是指mRNA编码的信息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形成蛋白质。

3. 基因组:基因组是一个个体或物种的全部基因的集合。

人类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构成,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其余22对为非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DNA与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其编码了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

4.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的异常和植物的胚胎发生是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的突发改变,包括点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等。

基因重组是通过DNA分子在染色体间的交换,形成新的组合。

染色体的异常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植物的胚胎发生是指在融合前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自由组装新染色体。

5. 遗传的规律和方法:孟德尔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研究到了孟德尔定律,即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基因对的分离和再组合等。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同时,遗传学研究中也使用了遗传图谱、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等方法。

2021高考生物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点1遗传的分子基课件

2021高考生物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点1遗传的分子基课件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育种与进化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1.概述基因的概念。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4.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并说出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蛋白质决定的。

5.举例说明某些基因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6.概述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7.阐明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8.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概念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1.尝试通过事实和知识,说明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

2.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3.阐明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并举例说明人类生存和发展受益于生物多样性。

遗传的分子基础提示: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沃森、克里克③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④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⑤半保留复制⑥DNA的一条链⑦mRNA⑧⑨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变异、育种与进化提示:①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②原基因的等位基因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④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产生新基因⑤缺失、易位、倒位、重复⑥基因重组⑦基因突变⑧突变和基因重组⑨基因频率的改变⑩隔离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菌。

(×)提示:加热杀死的S型菌只能转化一部分R型菌,未被转化的R型菌在小鼠体内也能增殖产生后代。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提示:在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3.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提示:合成子代噬菌体核酸的模板是噬菌体的DNA。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8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_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8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_1
12/9/2021
专题8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清单
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光滑
① 有 多糖类荚膜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病死亡
R型细菌 粗糙
② 无 多糖类荚膜 无毒
12/9/2021
(1)实验过程及结果
12/9/2021
考点3 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与DNA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2/9/2021
二、RNA的结构和种类
12/9/2021
三、基因的表达
(1)场所:主要是① 细胞核 ,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
模板:② DNA的一条链
(2)条件
原 料:4种 核 能 量:A T P




酶:R N A 聚 合 酶
12/9/2021
(3)过程
12/9/2021
(4)产物:③ mRNA、rRNA、tRNA 。
(1)场所:④ 核糖体 。
模 板 :⑤ m R N A
(2)条件
原 能
料 量
:⑥ :A T P
12/9/2021
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 出的子代T2噬菌体标记情况如何?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为什么不 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 2.你能再举出3个同位素示踪的例子吗? 3.同位素除了作为示踪元素外,在生物实验中还有其他应用吗?
12/9/2021

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遗传的分子基础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遗传的分子基础一.考点解析1.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没有将肺炎双球菌的各种物质提取出来单独进行检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答案〗D2.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C.T2噬菌体D.引起AIDS的病原体〖解析〗噬菌体是DNA病毒,其他三个为RNA病毒。

〖答案〗C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①中DNA酶能够将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不能够将R型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小鼠能够存活;②中本来就是有毒的S型,因此小鼠死亡;③由于高温加热,可导致R型菌死亡和DNA酶变性失活,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是S型细菌的DNA,因此小鼠存活;④由于高温加热导致S型菌死亡和DNA酶变性失活,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是R型菌的DNA,因此小鼠存活。

〖答案〗D4.下列关于蛋白质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B.绿色植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C.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D.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解析〗肺炎双球菌细胞内含有核糖体,可以自己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高考生物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培养
用DNA酶处理后+R菌 RNA + R菌 R型菌
R型菌
蛋白质 + R菌 培养 R型菌 多糖 + R菌 培养 R型菌 结论:S菌的R· NA、蛋白质、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遗传物质
不足之处:提纯后的S菌DNA中含有少量蛋白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 赫尔希、蔡斯
(烟草花叶病毒) RNA
HRV 蛋白质(外壳)
(车前草病毒) RNA
实验一
TMV
涂抹
TMV在 叶细胞 内繁殖
TMV 病斑
正常烟叶
出现花叶病
HRV
涂抹
HRV在 叶细胞 内繁殖
HRV 病斑 出现花叶病
正常烟叶
实验二
TMV的 蛋白质
涂抹
烟草叶
叶正常
结合成“杂种” 病毒后涂抹 烟草叶
分离 HRV 花叶病
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分子结构的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金丝猴的后代仍然是金丝猴 牛的后代仍然是牛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和 DNA。 那么在这两种物质中,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呢?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1928)
目的:了解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病的。 R型球菌 无荚膜,菌落粗糙;
肺炎 球菌
抵抗力弱,易被动物免疫系统破坏 S型球菌 有荚膜,菌落光滑; 抵抗力强,
不易被免疫系统破坏而使动物染病
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2021高考生物高考生物第10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1高考生物高考生物第10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四单元遗传的细胞与分子基础高考第一轮复习第10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1必备知识2关键能力3真题回访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光滑粗糙菌体① 有 多糖类荚膜 ② 无 多糖类荚膜 毒性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毒(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少数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培养基、DNA酶。

(2)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什么?(是DNA,是蛋白质,还是多糖?)(3)方法与思路: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类荚膜、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及结果(5)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 2.实验方法:⑩ 同位素标记法 。

该实验中用35S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模板⑧ 噬菌体 的DNA 合成噬菌体DNA 的原料⑨ 大肠杆菌 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能量大肠杆菌产生的ATP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用标记过的噬菌体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 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5.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的噬菌体 +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⑪ 高 沉淀物放射性⑫ 低 上清液放射性⑬ 低 沉淀物放射性⑭ 高 结果结果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a.烟草花叶病毒 正常烟草 产生花叶病(对照组);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正常烟草 产生花叶病(实验组);c.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 正常烟草 不产生花叶病(实验组)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科学家通过广泛的实验探索,得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种类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20-2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九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20-2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九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专题九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一、单选题1.(2024·甘肃·高考真题)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关于证明蛋白质和核酸哪一种是遗传物质的系列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菌株的DNA分子在小鼠体内可使R 型活菌的相对性状从无致病性转化为有致病性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将“S型菌DNA+DNA 酶”加入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结果证明DNA是转化因子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发现其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自身原料和酶完成自我复制D.烟草花叶病毒实验中,以病毒颗粒的RNA和蛋白质互为对照进行侵染,结果发现自变量RNA分子可使烟草出现花叶病斑性状2.(2022·海南·高考真题)某团队从下表①~①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A.①和①B.①和①C.①和①D.①和①3.(2022·湖南·高考真题)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4.(2021·全国·高考真题)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5.(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T噬菌体,然后将6.(2020·浙江·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2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

第8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

第8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

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第八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1.(2013年Ⅱ,T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题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2-12、27-35):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②约翰逊: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③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④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⑤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42-46):① 1928年,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③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当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之后,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47-54、68):①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依据之一DNA的X光衍射实验)。

②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5、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5、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总结】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某种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步骤:标记大肠杆菌→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2)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组成元素:C、H、O、N、P。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①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②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连接,A—T碱基对之间通过2个氢键连接,C—G碱基对之间通过3个氢键连接。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4)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①常用公式: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A+C=T+G=50%。

②“单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单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③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如一条单链中(A+G)/(C+T)=m ,则其互补链中(A +G)/(C +T)=1/m ,而在整个双链DNA 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

4.DNA 分子复制的5个常考点(1)复制时间(核DNA):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2)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3)复制条件:模板——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能量。

高考生物总复习(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 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 RNA 引导核酸内切酶 Cas9 到一个特定的基 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 RNA 中 20 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 人为选择 DNA 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C(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解析:选C。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转录出的mRNA指导在核糖 体中合成,A项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B 项正确;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项错误;α链与向导 RNA都与模板链互补配对,但二者所含碱基有所不同,D项正确。
解析:选B。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 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 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2 . (2016· 高 考 江 苏 卷 ) 近 年 诞 生 的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4.DNA 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 示:
5.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 DNA 上(或基因中) 的碱基对数还是碱基个数;是 mRNA 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 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数。
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真题重做 1.(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 A+G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遗传学中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关于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描述。

1. DNA的结构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嘧啶)交替排列而成。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DNA的复制是一个关键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3. RNA的种类和功能RNA是核酸的另一种形式,全名为核糖核酸。

根据功能和构成基元的不同,RNA可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 (rRNA)和转运RNA(tRNA)等几种类型。

mRNA在转录过程中携带DNA的信息到核糖体,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tRNA 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遵循中心法则的过程,被称为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mRNA根据DNA的信息合成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 的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突变与遗传变异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改变,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通常情况下,突变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6.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控因子可以是激活子、抑制子、启动子和基因座等。

7. DNA修复DNA修复是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DNA分子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

8.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片段的顺序和结构,实现特定遗传特性的改变。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定点修复或改变基因序列,以达到特定的遗传改变。

这是有关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苏专用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8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8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含解析

专题8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本专题为高频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基因表达的两个过程。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主要依托三个经典实验考查科学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及对结果的分析,“DNA分子的复制”重点考查过程和原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视基本概念和对生理过程的理解和应用在复习过程中,要熟记科学史的各种实验过程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熟记并理解DNA的复制特点和过程,会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问题,理解转录和翻译等内容。

特别要注意研究方法和生理过程的归纳比较,并从“基础知识→原理或方法→应用”三个层次上进行系统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DNA的结构与复制DNA的结构DNA的复制3 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中心法则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基础集训】1.(2019江苏如东一模,6)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转化的实质为基因重组B.注射S型活细菌后小鼠死亡,是由于小鼠丧失了免疫能力C.注射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液后小鼠死亡,是由于S型细菌被活化D.格里菲思实验证明细菌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在转化中不起作用答案 A2.(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9)如图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T2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T2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B.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对照C.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T2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答案 B考点2 DNA的结构和复制【基础集训】1.(2019江苏无锡一模,8)如图是一段DNA分子平面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脱氧核苷酸的是④B.该段DNA分子中含有8个氢键C.每条链上相邻两个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以该片段为模板复制一次需要8个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答案 C2.(2017海南单科,24)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