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范文一】我们学习修辞方法的时候,常听到诸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这些名词,但这些方法到底该如何运用,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比喻。
比喻就是用“像”、“如同”等连接词把两个本身不相同的事物联系起来。
比如说,“他的眼神如同一汪清泉,清澈明亮”。
这句话中,“眼神”和“清泉”本来无关,但用比喻的方法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强调了眼神的明亮和清澈。
其次是夸张。
夸张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注意或幽默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如说,“我等了千年万载才等到这一天”。
这句话中,时间被夸张了,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等了那么久,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是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使之生动形象化。
比如,“大海在轻轻呼吸着,似乎在告诉我们无尽的秘密”。
这句话中,把大海比喻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用呼吸来形容水的动向,使句子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
正确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精彩生动。
但要注意的是,修辞方法不应该过分,要根据情况适当运用,不能让读者感到矫情或死板。
同时,我们要根据文章的情感和表现的主题进行选择和运用,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真正提升写作水平。
【要点分析】1. 介绍了比喻、夸张和拟人三种常见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针对每种修辞方法,举了例子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3. 指出了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阐述了运用修辞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
4. 所用词汇简单明了,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同时也体现了恰当运用修辞方法的写作技巧。
【范文二】修辞方法是我们写作时常用到的方法,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表达思想。
但是,如何正确运用呢?接下来我将谈一下关于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要点。
首先,修辞方法和文章的主题、情感紧密相关。
比如,如果我们写一篇有关“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那么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而运用夸张易显得言过其实,而拟人则可能会让文章显得过于幼稚搞笑。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
如:懒将白发对青铜。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7)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
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1.辨析技巧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
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
3.能够运用修辞方法撰写文章,增强其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运用技巧。
2.难点:能够合理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修辞方法使用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作用。
如:“这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简直像是附在我身上的苍蝇。
”这里的“苍蝇”就是用来比喻问题的麻烦程度。
2.介绍常见的修辞方法(约15分钟)根据教材或课程要求,教师可以依次介绍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比喻(约20分钟)通过阅读一段有关比喻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其中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并让学生试着解释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比喻来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4.夸张(约20分钟)通过示范或展示一些夸张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夸张来强调一个特定的情感或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排比(约20分钟)通过分析一段使用了排比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排比来描述一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受。
6.倒装(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倒装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倒装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倒装来强调一些意思或增强句子的对比效果。
7.反问(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反问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反问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反问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或观点的思考和质疑。
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2 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手法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
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
《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共考查8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考查修辞方法,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1.考查形式多样。
纵观十多年来的高考考卷,前几年修辞方法的考查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为主,而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明显不再考查修辞方法的辨认,而重在考查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方法。
它也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如2009年湖北卷把压缩语段与修辞结合起来以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查。
2.选材贴近现实。
本考点与语言运用的其他考点一样,选用的语言材料针对学生实际,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湖北卷从不同角度涉及奥运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3.考查重点明确。
无论是从《考试大纲》规定,还是从高考命题看,本考点突出“常见”,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的共8种修辞方法,近三年高考中涉及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排比、比喻、比拟等,没有超出大纲规定“常见”范围。
同时,本考点一般不考辨析,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例1】(2005·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壳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教学博苑2012-03-06 21005d56b7b40102duun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一、考点诠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手法共考查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题型介绍考查修辞知识的几种题型1.仿写题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扩写题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
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3.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4.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这也是一个高考设题较为集中的知识点。
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离不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第4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3)比喻的分类:
①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②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25高考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考查频率高。修辞手法是高考热点,几乎每年都会考查修辞手法。2.题型不稳定。高考试题多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的能力。以前多是客观题的形式,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类型,要求选出修辞手法运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近几年多是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表达效果,或是与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扩展语句等综合起来考查。
串对
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种类
释义
例句
按形式
工对
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
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比喻的分类:
分类
释义
例句
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连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S形的小道,一条曲折有致的绸带,缠绕在青 山之中。
人字形的雁阵,一个醒目的汉字,浮动在桔 红色的云霞间。
4.修辞分析之夸张
定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的修辞方式。
种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 强、深……”的夸张形式。
巩固训练4
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 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 数相同)
例句:C形的月亮,一个孤零零的字母,写在墨 蓝色的天幕上。
参考答案:
S形的小道,一条曲折有致的绸带,缠绕在青 山之中。
人字形的雁阵,一个醒目的汉字,浮动在桔 红色的云霞间。
2.修辞分析之比拟
例句
明 喻√
√
√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暗 喻√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应有相似点。
1.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表示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表示想象
4.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表示举例
春是
,她
;
青春是
,她
。
参考答案:
青春是一团火,她燃烧了我们生活的热情; 青春是一面旗,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巩固训练2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人教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型】复习【教学目的】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一、导入: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
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
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
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
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语文基础手册》)《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⑴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备考
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如: 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2、只恐夜深花睡去……。 只出现本体“花”,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 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 像醉汉一样 懒懒散散 的白色石块, 睡了一溪沟。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青 年 是 八 九 点 钟 的 太 阳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幸 福 像 花 儿 一 样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比 喻 词
张 三 像 一 个 大 英 雄
比喻的种类: 一、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 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 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好像、似、好似、仿佛、如, 犹如、像....一样”等相联结。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
二、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 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 体,代替本事物的名称,如“时
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句中
“雷锋”已成了“助人为乐的人”
的代名词。
专名代泛称示例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 锋。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 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
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
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的种类: 一、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
物往大(多、快、高、长、强……)
处说。
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
高中必修教材《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高中必修教材《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博苑11-01 2146高中必修教材《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试要求:《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二、考查方式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
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三、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第十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十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备案[开课]“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考试大纲》在“修辞”方面的要求。
对这一要求,应分两点理解:其一,“常见的修辞方法”重在“常见”,《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八种: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其二,高考考修辞方法重在理解运用,而不在辨识,且常与仿句、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相结合,题型为主观性试题。
复习此知识时,首先要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其次,注意培养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相似、相反、对比、联想能力是仿写、续写比喻句成功的关键。
另外,还应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提高语言修辞素养。
[链接]一、常见修辞手法解析请参见教师用书的“核心释疑”的相关内容。
二、几种易混修辞格的区别1.借代与借喻的区别由于它们都不出现被修辞的对象,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体,因而很容易混淆。
区分办法有二:其一,把握二者概念。
“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
其二,可采用替换法。
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不能替换的则是借代。
例如①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可以替换成:“‘月色下的天地’像‘银子’一样白。
‘黑夜’像‘墨汁’一样黑。
”②“给,袁大头!”就不能替换成“光洋像袁大头。
”所以例①是借喻,而例②是借代。
2.对偶与对比的区别简而言之,对偶与对比的着眼点不同:前者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即结构形式的整齐、和谐;而后者追求内容上的相反、相对。
当然,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内容上相反对比,又是形式上的工整对偶,这属于辞格的兼类。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由于两者都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因而有必要加以区别。
对偶的句子成对,是一双构成,而且结构字数必须相同;排比句不要求成对,奇偶皆可,字数也不要求相等,但它要求至少是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4.比喻和比拟的区别由于二者追求的都是语言表达内容上的效果,实现语言形象、生动的目的,因此,区别二者的关键仍然在于理解概念。
怎样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怎样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和技巧。
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并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它们。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形象地描述了笑容的美丽和明亮。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动作。
拟人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例如,“时间像一位无情的守候者,不停地流逝”,通过将时间拟人化为守候者,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三、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述或表达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吞下一头大象”,通过夸张形容一个人的胃口,突出了其饭量之大。
四、反问反问是指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常常用于修辞疑问句,通过反问来强调观点或表达情感。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吗?”这句话通过反问来强调奋斗的重要性,引发读者的思考。
五、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使文章更加整齐和有节奏感。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易读,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坚强的,他们是智慧的”,通过排比的句式,强调了“他们”的不同品质。
六、反复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和加深印象的效果。
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我们要坚持,坚持到底”,通过反复强调“坚持”,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七、比较比较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正确理解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一)考点知识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M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
(拟人)(二)考查角度一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
考查中一般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主,而尤以比喻、比拟、排比三种最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试要求:《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二、考查方式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
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三、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关。
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杨朔《金字塔夜月》)(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了)构成。
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3.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
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
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见教材)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
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排比和对偶的辨析(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分析: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作用)。
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
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反问和设问的辨析(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四、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
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五、典型试题解析。
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
比拟又称拟人。
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因此答案是C。
例②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