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金堂人论坛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确立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就业增收的基本途径,作为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配合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这对作为金堂县丘区农业大镇的竹篙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指导,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生态镇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和谐金堂”的奋斗目标以及“一镇一中心、三片四产业、三路一河两湖十村庄”的发展思路,实现竹篙远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跨越。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与跨越实践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相,坚持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发展优先。

第三节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3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域金堂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县丘区现代农业示范镇。

2、阶段目标

(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在马鞍村、凤凰村建立“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助推竹篙现代农业的发展。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彩色洋芋,修建科验大楼一幢,成立专家大院,实施彩色红苕(洋芋)的科验开发工程;同时,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都新凤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建成“竹篙镇彩色红苕繁育科验基地”,辐射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等村,使全镇彩色红苕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二是建设竹篙镇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各建设1000亩以上的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三是万亩优质杂柑园。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建立的200亩“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基地”为中心,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区域扩展,培植种植大户,力争3年内全镇发展优质杂柑10000亩。

四是建设万亩荷塘园。以青松社区为重点,利用塘堰、冬水田栽藕养鱼,发展荷塘园2000亩以上,带动金华村、半边街村和天宝寨村等村,打造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第二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交通

根据农业机械进入田间作业要求,对现有乡村机耕道(特别是组间道路和组内道路)进行全面修复和加固。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理念,改造和新建产业发展区内乡村机耕道。根据镇内主要交通环境改变(金堂大道新交通干线建设),改建和新建农业示范园区与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

第二节农田水利

(一)水利设施建设

本镇虽然是九龙滩灌区,但九龙滩实行季节性提灌水,因此还是需要蓄水。

1、“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一是整修田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到户后,田埂、排水沟渠都被损坏,需要大量的维修和完善,方能蓄水和排水。因此,条石浆砌整治田埂50根10000米;二是修善排水沟。将原有被损坏的排水沟用条石浆砌,进行维修和整治,大约30公里。

2、“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一是利用10组现有的提灌站,从资水河提水进行灌溉。新建1米宽的输水渠1条,共1.2公里;二是利用地处九龙滩灌区的优势,改造灌溉渠5公里;三是充分利用积雨面宽的优势,新建微型蓄水池10口,新增蓄水方20000方。

3、万亩优质杂柑园内,新建蓄水池100口,整治塘堰50口,建生产便道50公里,维护小型提灌站20座。

4、生活用水。以中心村、聚居点为重点,新建生活用水机井2座、消防蓄水池3口,铺设水管2公里。

5、养殖用水。采取提水冲灌塘堰蓄水,水池接通输水渠,输水渠连通各取水点的方法供水,整治塘堰5口,新建0.5米宽共10公里长的输水管道5条,改造排洪渠6公里。

(二)基本农田改造

1、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土3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率达到60%以上。

2、新增耕地培肥

对全镇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开展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道路建设

1、“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道路建设。通过改扩建工程,将现有3.5米宽的水泥路建设成为7米宽两车道的草油路4公里。并建设2米宽的观光石板路30公里。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道路建设。修建3.5米宽的水泥路15公里,2米宽的观光石板路30公里。

第三节农业机械化

1、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插和机收的快速发展;适度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

2、经济作物主产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发展种植业主要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保鲜、分级、储运机械化,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推广设施农业技术。着力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蔬菜、花卉塑料大棚,食用菌生产专用大棚,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田园机械,喷、滴灌作业;在规模经营业主和果蔬营销大户中,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建小型冷藏保鲜库,提高流通环节的设施水平;推广食用菌切草机,在食用菌生产中提高稻草等原料利用率;推广食用菌拌料机、装袋机,推动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