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C>D>B
羟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供电子共轭效应。邻位,羟基与羧基形
成分子内氢键,稳定负离子,酸性相对最强。间位,羟基的吸电子诱导
效应大于其供电子共轭效应,所以间羟基苯甲酸的酸性大于苯甲酸。对
位,羟基的供电子共轭效应大于其吸电子诱导效应,所以对羟基苯甲酸
的酸性比苯甲酸小。
例3. 将下列化合物按脱羧反应由易到难排列成序。
芳香酸的脱羧比脂肪酸容易,一般加热到熔点以上即逐渐脱羧;当脂肪 酸的α–C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由于诱导效应,使羧基变得不稳定,更 容易脱羧;在生物体内酶的催化下,一元羧酸容易发生脱羧反应。二元 羧酸分子中由于两个羧基的相互影响,对热比较敏感,受热时随着两个 羧基间距离不同分别发生脱羧、脱水或既脱羧又脱水。
3. 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
凡具有下列结构特征者,一般都存在有互变异构现象。
(Y=—CHO、—COR、—COOH、—COOR、—CN等)
Ⅲ 例题解析
例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构造式:
(5)乙酰水杨酸
(6)草酰乙酸乙酯
(7)富马酸
(8)丁二酰亚胺
解:
(1)3–甲基丁酸乙酯
(2)E–3–甲基–2–己烯酸
A. CH2(COOH)2
B. N≡C-CH2COOH
C. CH3COOH
D. Cl3C-COOH E. CH3COCH2COOH
解:
脱羧反应活性:D>B>A>E>C
当α–C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有利于羧基的脱羧,且取代基的吸电
子能力越强,越容易脱羧。
例4. 完成下列反应或注明反应条件:
解:
例5. 由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三. 羟基酸的主要性质 1. 酸性:羟基是一个吸电子基团,因此羟基酸的酸性比相应的羧酸 要强,羟基距羧基越近,对酸性的影响就越大。 2. 脱水反应:
3. 氧化反应:
四. 羰基酸的主要性质 1. 脱羧反应:α–酮酸和β–酮酸都容易脱羧而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醛 或酮,β–酮酸比α–酮酸更容易脱羧。
2. 氧化还原反应:
1. 酸性:羧酸具有酸性,其酸性比一般无机酸的酸性弱而比碳酸和 苯酚强。羧酸分子中存在有吸电子基团时,其酸性增强,连有斥电子基 团时,酸性减弱。
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基中的羟基可被—X、—OCOR、—OR、 —NH2等取代,生成相应的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3. 脱羧反应:饱和一元羧酸在一般条件下不易脱羧,需用无水碱金属 盐与碱石灰共热。
4. α–H的卤代反应:与醛、酮类似,羧酸的α–H也能被卤素取代生成 卤代酸,但反应比醛、酮困难,需少量碘或红磷作催化剂才能进行。
5. 还原反应:羧酸不易被还原,但在LiAlH4作用下,羧酸能被顺利地 还原成醇,并且反应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选择性。
二.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 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
式中A=—X、—OCOR、—OR、—NH2 羧酸衍生物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的活性顺序为:酰卤>酸酐>酯
>酰胺。 2. 酯的还原:酯比羧酸易被还原,酯可被金属钠加乙醇还原成醇,
而双键不受影响。
3. 酯的缩合反应:酯分子中的α–H较活泼,在醇钠的作用下,能与另 一分子的酯脱去一分子醇生成β–酮酸酯。
4. 酰胺的主要性质:
Ⅱ 内容提要
一. 羧酸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 羧基(—COOH)是羧酸的官能团,羧基中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是平 面构型。其中羰基与羟基之间存在的p–π共轭效应,使羰基的缺电子性 质下降,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远不及醛、酮。由于羰基的吸电子(–I,–C) 效应和羟基氧原子的共轭(+C)效应及其诱导(–I)效应,导致羧酸有一定 的酸性(pKa=4~5)。羧基的吸电子效应使羧酸的α–氢有一定的活泼性, 但其活泼性小于醛、酮的α–氢。在一定的条件下,羧基中的羟基可被取 代生成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等。羧酸是极性分子,分子间及与水分子 之间均能形成氢键,其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醇的沸点高。可以看 出,在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典型的羟基,而是二者相 互影响的统一体。因此,根据羧基的结构特点,羧酸可发生以下主要反 应:
(3)N–甲基氨基甲酸–1–萘酯 (4)3–甲基戊二酸酐
例2.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成序:
解: (1)D>C>B>A 硝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方向一致,都是吸电子的。当硝基处于
间位时,其共轭效应影响不到羧基,所以对硝基苯甲酸的酸性大于间硝 基苯甲酸;而对于氯原子而言,其诱导效应为吸电子,共轭效应为供电 子,对羧基的作用相反,当氯原子在间位时,其供电子的共轭效应影响 不到羧基,所以间氯苯甲酸的酸性大于对氯苯甲酸。
解:
例6.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水杨酸、苯甲酸、肉桂酸 (2)草酸、丙酮酸、丙酸
解:
源自文库Ⅳ 练习题
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二. 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1. 醋酸、三氯乙酸、苯酚、碳酸
2. 甲酸、乙酸、草酸 3. 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 4. 2–氯丙酸、2–溴丙酸、乳酸、丙酸、丙酮酸
三. 完成下列反应: 四.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 丙酸、丙酮酸、β–丁酮酸 2. α–氨基丙酸、α–氯丙酸、丙酮酸 3. 水杨酸、苯酚、苯甲醇 4. 甲酸、乙酸、甲酸乙酯 五. 用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六. 推导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6O3,它与等物质量的乙醇作用得到两 个互为异构体的化合物B和C,B和C分别与亚硫酰氯作用后再加入乙醇 得到相同的化合物D。试推出A、B、C、D的构造式。 2. 今有A、B、C三个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3H6O2,A与Na2CO3 溶液作用放出CO2,B和C无此反应,但B和C在NaOH溶液中加热可以水 解。B的水解产物之一可以发生碘仿反应,而C的水解产物均不发生碘 仿反应。试推出A、B、C的构造式。 3. 某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14O3,水解后得B和C,C能与NaOI作 用生成黄色沉淀,C氧化后生成D;B具有酸性,氧化后生成E,E与稀 H2SO4共热也生成D。试写出A、B、C、D、E的构造式。 七. 下列哪些化合物能产生互变异构?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Ⅰ 学习要求
1. 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了解生物体 中重要羧酸及取代酸的俗名及物理性质。
2. 熟练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系统命名。 3. 熟练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化学性质;尤其是诱导效 应对羧酸及取代酸酸性的影响。 4. 掌握个别羧酸的特殊反应(甲酸、草酸、丙酮酸、乙酰乙酸、水 杨酸等)。 5. 掌握互变异构的概念以及产生互变异构的条件,理解产生互变异 构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