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负载敏感泵自动调节原理
水泵压力控制器原理和调试方法
水泵压力控制器原理和调试方法
水泵压力控制器是一种装置,能够自动调节由水泵驱动的水流的压力和流量。
使用它
可以提高水流的泵效率,并减少水泵的负载。
它一般包括一个用于测量水压的传感器,一
个控制水泵的电控系统,以及一个反馈系统。
水泵压力控制器的原理很简单,它依赖于传感器读数进行反馈。
当传感器感测到指定
的水压值时,它会发出一个信号来控制水泵。
水泵随之而加大或减小流量,以便保持目标
压力。
压力控制器同时将信号发送给水泵,提醒它及时调整,以便保持目标水压值不变。
水泵压力控制器的安装和调试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正确调试,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压,并节省能源成本。
首先,必须在泵的出口处安装压力传感器(或称为压力开关),以便能够感测到指定
的压力值。
然后,在压力控制器的机壳内安装好电源,确保电源不会引起电磁污染。
接下来,把电控系统接到压力传感器,便可以接收到压力数据。
接着,安装完后,就要对水泵压力控制器进行调试了。
根据设定的水压,打开水泵,
然后把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设定值调整到理想值,调整电机的排水量,使水循环在指定的压
力范围内。
其它的调试参数如加减速等,也要设置好,以便最佳利用电能。
最后,再把压力控制器封装在水泵贴近外壳内,等待安装完毕。
水泵压力控制器可以自动调整水泵流量,确保水泵正常工作,节省能源成本。
其正确
安装和调试,非常重要,这也是消费者获得完美使用体验的先决条件。
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多路阀是一种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阀门,它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实时调整流量和压力。
下面是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工作原理:
1. 压力传感器:负载敏感多路阀通常配备有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会实时监测系统中的液压压力变化。
2. 液压流量调节:负载敏感多路阀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调节系统中的液压流量。
当系统中的负载增加时,压力传感器会检测到压力的变化并将这一信号传递给阀门。
3. 比例阀控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负载敏感多路阀中的比例阀会自动调整阀门的开度。
比例阀的开度变化会影响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流量和压力。
4. 系统调节:当负载增加时,阀门会自动打开以增加液压流量和压力,从而满足系统的需求。
当负载减少时,阀门会自动关闭以减少流量和压力。
总的来说,负载敏感多路阀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中的液压压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实现对液压流量和压力的控制。
这种阀门能够根据系统的需求实时调整工作参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完整版)负载敏感
一、负载敏感和压力补偿概念(一)负载敏感(Load Sensing)和压力补偿(Pressure Compensation)是60年代提出的液压传动和控制的新概念。
以往液压系统在使用操纵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需解决的问题:1.节能要求,适应负载变化提供负载所需要的液压功率(流量和压力),尽量减少流量和压力损失,将节流调速改变为以容积调速为主,特别按负载需要提供负载所需的流量。
2.操纵阀调速控制时,调速受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泵流量变化的影响,难以操纵控制。
3.单泵供多执行器:当多执行器同时动作时,要求相互不干涉,能够操纵各执行器按所需流量供油。
合理地分配流量,实现理想复合动作。
4. 液压泵和原动机的匹配问题,能充分利用原动机的功率,保持在发动机最大功率点工作,同时能防止发动机熄火,为了减少能耗节能,要求液压泵和发动机在联合工作最经济点上工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60年代提出液压传动控制新概念—负载敏感和压力补偿。
目前液压传动仍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液压传动遵循帕斯卡原理,一个泵供多个执行器时,系统压力由克服各负载中所需最大压力来确定,因此供给负载较低的执行器时必然存在压力损失。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采用电路中变压器这类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负载敏感和压力补偿的定义:负载敏感是一个系统概念,因此应称为负载敏感系统,可把它看作是一个意义广泛的名词。
(即广义的负载敏感和压力补偿)。
负载敏感通过感应检测出负载压力,流量和功率变化信号,向液压系统进行反馈,实现节能控制、流量和调速控制、恒力矩控制、力矩限制、恒功率控制、功率限制、转速限制、同时动作和与原动机动力匹配等控制的总称。
负载敏感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包括液压控制和电子控制。
从负载敏感系统的液压元件来看可分:负载敏感阀:将压力、流量和功率变化信号,向阀进行反馈,实现控制功能的阀。
负载敏感泵:将压力、流量和功率变化信号,向泵进行反馈,实现控制功能的泵和马达。
负载敏感系统可降低液压系统能耗,提高机械生产率,改善系统可控性,降低系统油温,延长液压系统寿命。
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
(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附图图是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图,此原理图是最基本的LS型变量控制方式:泵出口压力是P,执行元件的负载压力是Pls。
泵输出的流量Q通过主阀节流口被引入到执行元件(马达或油缸),主阀节流口两端的压差ΔP=P-Pls;P作用在变量阀芯的左端,负载压力Pls和弹簧预设压力Pk共同作用在变量阀芯的右端。
当变量阀受力平衡时,即Pk= P –Pls=ΔP。
此时泵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排量。
(通常Pk设置2Mpa)当节流口变化时,动态的ΔP将会大于或小于弹簧预设压力Pk,此时变量滑阀受力处于不平衡状态,为了恢复到受力平衡状态,变量滑阀会向左或向右移动,变量阀的左右移动就会改变泵的排量,从而使输出流量Q变大或变小,重新使ΔP= Pk =定值。
(压差ΔP变大,说明主阀节流口开度变小,此时变量阀芯向右移动,压力油被引到变量活塞的大腔,压力油的作用下,变量柱塞左移,泵的斜盘倾角变小,流量变小,压差变小,直到压差ΔP=P k时,滑阀受力平衡,泵的斜盘倾角不再变化,此时泵输出与节流口相匹配的流量;压差ΔP变小,说明主阀节流口开度变大,此时变量阀芯左移,变量活塞的大腔油被接回油箱,泵的斜盘倾角变大,输出流量变大,直到直到压差ΔP=P k时,滑阀受力平衡,泵的斜盘倾角不在变化,此时泵输出与节流口相匹配的流量。
负载敏感泵是外部节流且压差ΔP为定常,通过外部节流口的开度进行泵的斜盘倾角控制,节流口变小,泵的输出流量变小;节流口变大,泵的输出流量变大。
)
2。
负载敏感(LS)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与操作
Eaton®中等负载柱塞泵(斜盘-轴向)负载敏感(LS)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与操作——Load Sensing Sytem-Principle and Operation王清岩[译]CCE(JLU,CHINA)15-09-2005Load Sensing Principle of OperationPage序言 (3)何谓负载敏感? (4)负载敏感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5)采用负载敏感控制的优点 (14)开发与调试 (25)系统比较 (26)应用 (27)负载敏感控制技术的前景 (27)Load Sensing Principle of Operation序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一些年轻的工程师对液压传动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中位开放式液压系统,采用了一个定排量的齿轮泵,提供恒定的流量,系统压力是由作用于工作介质上的载荷决定的。
为限制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必须设置一个高压溢流阀。
当系统工作压力达到设定值,液压泵近乎全部流量将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因而导致极高的功率损失,并在系统中产生大量的热损耗致使系统效率极低。
相比之下中位封闭的液压系统具有排量可调的优点,排量调节的范围可从最小排量至最大排量,甚至正向最大排量至反向最大排量;并且无需在系统中设置溢流阀。
其最大工作压力的控制是通过液压泵内部的补偿器实现的。
此类补偿器可在系统因负载超出额定范围导致系统受到阻滞的状态下通过限压变量活塞使泵卸荷即液压泵处于高压运转状态、但排量近乎为零。
此时液压泵将进入等待状态,并保持较高的工作压力,直至负载被克服或恢复操作阀的控制状态。
中位闭式系统的缺点是液压泵试图在所有的工况下均实现所限定的最高工作压力附近的排量调节。
但是液压系统还有这样一类工况,即期望获得较大的流量而所要求的工作压力却很低。
中位闭式的系统在此种工况下导致了较高的压力降并在能量损失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
工程师们于是设想,若能将两种系统的优点进行合并将得到最佳的性能。
负载敏感泵
实际使用中,负载敏感泵通常不是与节流阀,而是与负载敏感阀或比例换向阀配合使用。
为介绍其原理,此处先假设负载有流量需求,即P口有通路。
当节流阀通径足够大且全开时,节流阀前后压力基本相等。
由于流量阀左右腔压力分别是节流前和节流后的压力,所以此时流量阀左右腔压力也基本相等。
流量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泵变量活塞腔与回油相通,泵工作在最大排量。
当节流阀开度逐渐减小,如果泵输出流量不变,则节流阀前后压差逐渐增大,即流量阀两端压差越来越大。
当节流阀开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以下,如果泵输出流量还是不变,必然会造成节流阀的前后压差超过流量阀的设定压差(A10V产品中流量阀的标准设定压差Δp=1.4MPa),于是流量阀右移,泵出口油进入变量活塞腔,将斜盘向小角度方向推动。
斜盘角度稍有减小,泵输出流量随即减小,于是节流阀因过流量减小而压差降低。
当油液流经节流阀产生的压差正好与流量阀设定压差相等时,流量阀达到平衡状态,泵斜盘稳定在某个位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节流阀开度相匹配,即所谓的要多少流量给多少流量。
待机时,对于中位闭芯式负载敏感阀或比例换向阀而言,节流口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差即为泵的待机压力,待机压力一般比Δp高0.2MPa左右,一般与系统管阻、泵结构等有关。
当待机压力超过流量阀的设定压差(A10V产品中流量阀的标准设定压差Δp=1.4MPa),于是流量阀右移,泵出口油进入变量活塞腔,将斜盘向小角度方向推动,直到泵流量到最小约等于零(大于零的部分用于维持泵及系统泄漏)。
当油液流经节流阀产生的压差正好与流量阀设定压差相等时,流量阀达到平衡状态,泵斜盘稳定在某个位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节流阀开度相匹配,即所谓的要多少流量给多少流量”是否理解为为维持此时泵的输出流量,流量阀在平衡状态是在不断调整开度的?。
负载敏感技术原理
负载敏感技术原理1)关于负载敏感控制,从基本类型来讲可以区分为两大类:阀控系统与泵控系统。
楼主的示例是泵控系统。
2)在阀控系统中,如果只考虑用途比较广泛的传统方式,区分为比例方向阀前串联定差减压阀的负载补偿型,和比例方向阀并联定差溢流阀的负载敏感型。
在一般工业系统中,或者使用前者,或者使用后者,两者不可兼得。
3)第二点中,串联定差减压阀的负载敏感系统,其基本优点是所控制负载速度只与输入信号有关,不受负载压力变化的影响。
其缺点在于这是个定压系统,还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
4)第二点中,并联定差溢流阀的负载敏感系统,除了所控制负载速度只与输入信号有关,不受负载压力变化的影响之外,其基本优点是节能,即不是定压系统,泵的出口压力仅仅比负载高一个固定的数值,例如5-10bar。
同时,阀内可配置先导压力阀,当系统压力达到其调定值时,就与主阀构成系统安全阀,限于系统的最高压力,省去另设系统安全阀。
在第3、第4中,有些产品还通过设置附加液压半桥,获得比例方向阀阀口压差的小范围可调,以适应用户的要求。
5)如前所述,上述第3、第4所讲的定差减压型,与定差溢流型在一般的比例方向阀系统中,两者只能选一。
这种负载补偿情况,在多路阀控制的多负载系统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多路阀中能够构成负载敏感系统的只有4通型多路阀,一般的6通型多路阀是无法实现的)。
这就是:多路阀中每一联配置定差减压阀,同时通过梭阀网络将同时动作各联的最高负载压力(LS信号)引到泵出口的定差溢流阀,总体上构成负载敏感适应系统。
也就是说,这种配置的负载敏感系统中各联之间互不干扰,速度只与各联输入信号相关;而且泵的出口压力不是一个定值,它随时随刻都只是比当时的最高负载压力高出一个固定的数值。
6)就以多路阀为例,介绍泵控负载敏感系统。
实际上就是上面第5点的LS信号不是引到定差溢流阀,而是引到负载敏感泵就成了(即以负载敏感泵代替第5点的定量泵和定差溢流阀)。
7)对于多路阀系统,第5点的系统一般称为开中心负载敏感系统,它还是有一定的能量损失。
负载敏感泵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泵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泵是一种根据系统负载需求自动调整流量的液压泵,
其工作原理基于对系统负载变化的实时感知和响应。
在液压系统中,负载敏感泵的工作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工
作原理。
首先,负载敏感泵通过感知系统的负载变化来调整输出流量。
当系统负载增加时,负载敏感泵会感知到这一变化,并相应地增加
输出流量,以满足系统对液压能量的需求;反之,当系统负载减小时,负载敏感泵会减小输出流量,以避免能量浪费。
其次,负载敏感泵的工作原理还包括对系统压力的感知和调节。
当系统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负载敏感泵会自动减小输出流量,以维
持系统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反之,当系统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负载
敏感泵会增加输出流量,以提高系统压力。
此外,负载敏感泵还能通过调整液压泵的转速来实现流量的调节。
当系统负载增加时,负载敏感泵会增加液压泵的转速,以提高
输出流量;反之,当系统负载减小时,负载敏感泵会减小液压泵的
转速,以降低输出流量。
最后,负载敏感泵的工作原理还包括对液压油的节流调节。
通
过调节液压油的流量,负载敏感泵能够实现对系统流量的精确控制,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综上所述,负载敏感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系统负载、压力、
转速和液压油流量的感知和调节,以实现对液压系统流量的自动调整。
这种智能化的工作原理使得负载敏感泵在液压系统中具有重要
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原理
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原理【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原理】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与生活的快速发展,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一些重要的供水系统中,采用一用一备的水泵控制箱,以确保故障时仍能够正常供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的原理。
二、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的结构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通常由供水系统、主控制柜、备用控制柜、电气元件、自动开关等组成。
1. 供水系统:包括主泵、备用泵、水泵出口、水箱、水泵进口等。
2. 主控制柜:用于控制主泵的启停、保护和监测主泵的运行状态。
主控制柜通常包括电源开关、主泵运行按钮、运行指示灯、故障指示灯、过载保护器等。
3. 备用控制柜:用于控制备用泵的启停、保护和监测备用泵的运行状态。
备用控制柜的结构和功能与主控制柜相似。
4. 电气元件:包括接触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等。
这些电气元件用于实现水泵的自动启停、保护和状态监测。
5. 自动开关:用于检测水泵的压力和流量信号,从而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
三、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的工作原理一用一备水泵控制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控制柜和备用控制柜之间的自动切换来实现的。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状态:主泵和备用泵均处于停止状态,即供水系统停止工作。
2. 检测信号:当供水系统需要工作时,自动开关会检测水泵的压力和流量信号,将信号传递给主控制柜和备用控制柜。
3. 主泵启动:主控制柜接收到检测信号后,通过控制电气元件,启动主泵。
同时,主控制柜会监测主泵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故障显示等。
4. 主泵运行:主泵开始供水,供水系统正常运行。
此时备用控制柜处于待命状态,备用泵保持停止状态。
5. 主泵故障检测:如果主泵发生故障,主控制柜会立即检测到,并发出故障信号。
同时,备用控制柜会根据这一信号启动备用泵。
6. 备用泵启动:备用控制柜接收到主泵故障信号后,通过控制电气元件,启动备用泵。
备用泵开始供水,取代主泵继续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振荡问题的解决办法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振荡问题的解决办法◎ 应金玲 吴碧青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及解决经验,介绍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振荡问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供相关液压设计人员及用户参考,希望液压设计人员在设计负载敏感液压系统时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复杂工况,设计更加合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振荡;蓄能器;节流孔1.负荷敏感液压系统基本原理负载敏感液压系统L S(lo a d senser)是一种液压系统中感受压力、流量变化和控制的需求,提供液压系统设备所需要的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回路。
系统将控制阀后负载压力传递给负载敏感的变量泵,变量泵根据负载压力变化改变泵的排量,使泵提供系统所需求的流量。
下面结合某科考船6000米地质绞车液压控制系统部分截图来简单介绍一下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基本原理。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主要的部件有负载敏感变量柱塞泵(见图1)、电液比例换向阀、压力补偿阀等功能阀件(见图2)。
负载敏感系统的工作原理核心为系统将负载的压力反馈到负载敏感泵上,压力油通过泵上的LS口,传入到泵内,泵内的负载敏感阀的弹簧感受压力油压力大小,改变泵的斜盘角度,从而改变泵的输出流量。
进一步讲是负载敏感阀上的弹簧,感受压力油而获得的弹簧变形的程度来改变泵的输出排量。
电液比例换向阀与压力补偿阀配合使用,由于压力补偿阀能保证换向阀前后压差(即泵出口压力和负载压力之差)恒定,去执行元件的流量仅由比例换向阀的开口大小决定,与负载压力无关。
电液比例换向阀前后压差(即泵出口压力和负载压力之差),即为压力补偿阀的调定弹簧值△P。
由于△P为常量,从而各执行元件的流量取决于电液比例换向阀阀口面积A的大小,即与压力无关的流量分配,可以很精准地控制执行元件的速度。
采用负载敏感技术的优点是:系统的输出压力及流量直接取决于负载,能确保液压泵的压力与负载所需自动匹配,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功率利用率;而且也能精确地控制负载的速度,使绞车速度变化平滑,根据负载调节泵输出流量,减少系统发热和能量损耗。
负载敏感泵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泵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泵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负载来自动调节泵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恒定的流量和压力。
负载敏感泵由电机、泵头、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电机为泵提供动力,泵头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流体的压力和流量。
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负载情况,如流量和压力。
当负载敏感泵开始工作时,传感器感应负载的变化,并将变化的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机的转速,从而使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
具体来说,如果负载增加,传感器会检测到流量或压力的增加,并通过控制系统减小电机的转速,以减少泵的输出。
如果负载减少,传感器会检测到流量或压力的减少,并通过控制系统增加电机的转速,以增加泵的输出。
负载敏感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确保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泵的输出能够保持恒定,从而满足特定的流体输送需求。
这使得负载敏感泵在需要精确控制流量和压力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供水系统等。
液压作业1 - 负载敏感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压力、流量双比例控制泵源系统
1.比例溢流阀3可以设置不同的最高负载输出 压力; 2.比例节流阀2设置不同的开度以改变泵的输 出流量, 泵1上流量阀4的存在稳定了比例节流 阀2的输出流量。 3.在该系统中,比例节流阀2采用倍流量的连接 方式达到增大通流能力的目的。 4.该系统通过流量、压力的双比例控制,使泵 变为一个流量、压力可以无级调整的比例泵。 采用该方案可以适应多负载尤其是多负载同时 工作的工况。虽然针对每个负载状况的不同, 可能由于最高压力的设置不当造成系统效率下 降, 但在该系统中依然不存在溢流现象。
采用负载敏感技术好处?
系统的输出压力及流量直接取决于负载的要求,可以大大提 高系统
两例油路分析
负载敏感控制原理图 压力、流量双比例控制泵源系统
负载敏感控制原理图
1.负载敏感泵1上集成有流量阀4及压力阀5 2.压力阀5---限定泵的最高工作压力P。 3.流量阀4---限定泵出口至液压缸进油口 之间的压差Δp。 4.负载的驱动压力pL通过梭阀3反馈到泵的 控制口X 液压缸运动的速度取决于节流阀2的开度。 在此系统中,节流阀2与流量阀4共同构成了 一个调速阀。
负载敏感技术在液压系统中应用举例
吴 晶 03121196 机自12-10班
什么是负载敏感技术?
负载敏感技术就是将负载所需的压力、流量与泵源的压力 流量匹配起来以最大程度提高系统效率的一种技术。
提高系统利用效率要求?
1.将负载所需的压力与泵源的输出压力匹配 2.另一方面,泵源的输出流量正好满足负载驱动速度的需要。 3.实现待机状态的低功耗。
1-负载敏感泵自动调节原理
1 负载敏感泵自动调节原理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PL 为负载需要的压力,通过流量控制阀5泵的流量QL 为负载需要的流量。
当阀5的开度减小,表明负载需求流量减小,此时泵输出的流量大于负载所要求的流量,则阀5进出口压力降LS p p p -=∆增大,推动敏感阀1阀芯向右运动,使泵出口通过阀1左位与变量缸的大腔,由于变量缸大腔、小腔之间的面积差,推动变量斜盘角减小,使泵的流量减小,直到达到负荷所需求的流量为止。
反之,阀5的开度增大,泵输出流量小 于负载所要求的流量,则LS p p p -=∆减小,阀1阀芯向左运动,变量缸大腔经过阀12345XP SP L1、负载敏感阀,2、恒压阀,3、变量缸大腔,4、变量缸小腔,5、外接流量控制阀图1 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原理图1右位通油箱,泵的斜盘角增大,流量增大。
当负载保压时,L S p p =,这时负载敏感阀1无法开启,P S 推动恒压阀2阀芯向右运动,油液通过阀2左位进入变量缸的大腔,使泵的流量减小到仅能维持系统的压力,斜盘角近零偏角,泵的功耗最小。
当阀5关死,即负载停止工作,泵出口压力仅需为阀1弹簧设置压力,一般只有14bar 左右,流量接近为零。
以上的分析说明:(1)该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完全根据负载的要求变化。
(2)保压时,泵的输出流量仅维持系统的压力。
(3)空运转时,泵的流量在低压、零偏角下运转。
2 负载敏感泵数学建模为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研究负载敏感泵,首先必须要对负载敏感泵进行数学建模。
从上部分的原理分析得知,负载敏感泵有三种状态,即一般工作状态、保压工作状态、和空运转状态,其中一般工作状态和空运转状态由负载敏感阀感应负载需求产生阀芯运动使泵流量变化来满足负载要求,保压工作状态由恒压阀感应负载敏感阀感应负载需求产生阀芯运动使泵流量变化来满足负载要求,系统模型需要分开建立。
由于负载敏感阀和恒压阀结构相似运动过程也类似,本文下面将只建立负载敏感阀动作时的数学模型。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典型工况原理分析
② 负载敏感系统将溢流损失 降至 为零 , 但还存在节流
2 . 2压 力 自 ‘ 适 应 变化 压 力 自适 应 变 化 是 指 系 统 可 以 损失 , 并且 负载压力相 差越大 , 节流损失 能耗越严重。 根 据 负载 的大 小 变化 , 总 能 自动 的提 供 比最 大 负载 所 需压 ③负载运行 的压力越接近设定工作压力 , 其效率越高。 力 高 出某 一 近 似 定 值 的 压 力 。
新 的平 衡 状 态 ,此 时 的 压 力 升 高 以 满 足 最 高 负 载 的要
求 。但 无 论 对 于 左 位 负 载 还 是 右 位 负 载 根 据 流 量 公 式 O : C A A P  ̄ 可 知 其 流 量 并 未 发 生 改 变。 因为 总要 满足 最 高 负载 压 力 的 需 求 ,所 以随 着 左 位负载的增加 , P 一 P 的 差 值 也 随 之增 加 ,即 左 位 负载 的 节 流 损 失 急剧 增 加 。 所 以 多 负载 工 作 的负 载 敏 感 系统 工作
减 小 。5负 载 敏 感 阀 阀 芯平 衡 遭 到 破 坏 , 阀芯 左 移 , 7大 腔
活 塞 压 力 得 到 释放 , 从 而使 斜 盘 倾 角 变 大 , 流 量 变 大。 经 过
震荡 , 4压 力 补偿 阀和 5负 载敏 感 阀又 都 处 于 新 的 平 衡 状 态 。 此 时 的 流 量 满足 流 量 的需 求 。 2 . 4过 载 安 全 保 护 如 果 负 载 突 然增 大 ,此 时油 源 压
停机转为待机状态。 对于一般 的液压 系统此时的流量可以 联 负 载 的流 量 减 少 , 速 度 降低 甚 至 停 止 , 而低 压 负载 的 流 通 过 卸荷 阀卸 荷 , 对 于 低 压 系 统 短 时 间待 机 也 可 以 通 过 溢 量 不 会 发 生 变化 。这 就 不 能 实 现 工 程 上 的 复 合 动作 要 求 。 流 阀 溢流 。 为 了解决这一 问题力 士乐公司发明 了 L U D V系统 , 可以很
负载敏感多路阀原理
负载敏感多路阀原理引言:负载敏感多路阀(Load-Sensitive Multiple Orifice Valve)是一种在流体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控制元件,其原理基于负载敏感的特性,可以实现对流体流量的精确调节和分配。
本文将介绍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一、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原理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原理基于流体在通过阀体时的压力差异,通过调节阀口的大小和数量,实现对流体流量的控制。
该阀在不同负载条件下能够自动调节阀口的开启程度,从而保持稳定的流量输出。
二、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工作方式负载敏感多路阀由多个阀口组成,每个阀口都可以独立地控制流体的通断。
当系统中的负载增加时,流体通过阀体的压力降将增大,这会导致阀口自动调整以增加流量输出。
相反,当系统中的负载减少时,流体通过阀体的压力降将减小,阀口会自动调整以减少流量输出。
通过这种方式,负载敏感多路阀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的负载情况,并自动调节流量以适应负载的变化。
三、负载敏感多路阀的优势1. 精确控制:负载敏感多路阀通过自动调节阀口的大小和数量,能够实现对流体流量的精确控制。
无论负载变化多大,都能够保持稳定的流量输出。
2. 高效能耗:负载敏感多路阀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流量,避免流体过量或不足的情况,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系统稳定:负载敏感多路阀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的负载情况,并根据负载的变化调节流量,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安全可靠:负载敏感多路阀在设计上考虑了各种负载情况,并能够自动调节流量以适应负载的变化,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5. 适应性强:负载敏感多路阀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和配置,适用于各种流体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结论:负载敏感多路阀作为一种流体控制元件,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原理基于负载敏感的特性,通过调节阀口的大小和数量实现对流体流量的精确调节和分配。
负载敏感多路阀具有精确控制、高效能耗、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和适应性强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流体系统的需求。
挖掘机负载敏感系统介绍
液压控制技术在液压控制技术起初,加工机械厂的加工运动的速度取决于控制阀的横截面及液压流体的粘度。
三位六通换向控制阀块(open center)对于速度的灵敏控制只能通过严格操纵才能实现。
接着,根据3位6通换向阀的原理对第一个控制阀块做一个重大改进,就使得一个机床工人同时相应地控制几个加工运动成为可能。
NeutralumlaufOpenFeinsteuerbereichFine MeteringDurchgeschaltetOpen下面用M1控制阀块的例子来图解这个工作原理在阀杆中位,油液通过铸造的通道无压的从P 口流到T 口(中位循环),泵和执行机构工作油路的接口A和B连接切断。
可利用机械式的手柄或依靠液压方式在a1或b1 口引入先导压力,使阀杆离开中位而移动。
依靠阀杆的换向和对阀杆的控制,减少P 口到T 口连接的通道,随着其进一步位移,进一步减少流通面积,使流阻增大(流通面积的缩减导致流阻的增加),以至于压力因此增加。
随着从P 口到T 口的流通面积减少,P 口到A 口或P 口到B 口的连接通道将打开,液体将流到执行器接口。
当由于压力和液压缸面积产生的力超过作用在液压缸上的负载外力时,油缸开始移动。
PTA (或PTB)的流通面积直接决定了流量,从而也决定了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速度。
安全阀限制系统最高压力,活塞上单向阀能防止阀杆在中位时油缸下降。
以上所述的工作原理同样适用于几个阀杆,根据液压泵提供有效流量,所M1单阀块截面图有操作能从停止到最大速度相应并行地受到控制。
三位六通换向阀的控制原理,也称作“节流控制”,它在元件布置方面是简单的,操作可靠,经济划算,系统可使用定量或变量泵。
缺点是节流调速时,有部分多余的压力油直接回油箱,造成功率损失。
而且,其控制特点是与压力相关的,在并联油路几个执行机构同时动作时,可能彼此互相影响。
这就是开发与负载压力无关的负载传感系统的决定性原因。
负载传感系统同样就负载传感系统而言,执行机构的速度是由控制块内主阀芯的位置决定的。
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
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附图图是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图,此原理图是最基本的LS型变量控制方式:泵出口压力是P,执行元件的负载压力是Pls。
泵输出的流量Q通过主阀节流口被引入到执行元件(马达或油缸),主阀节流口两端的压差ΔP=P-Pls;P作用在变量阀芯的左端,负载压力Pls和弹簧预设压力Pk共同作用在变量阀芯的右端。
当变量阀受力平衡时,即Pk= P –Pls=ΔP。
此时泵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排量。
(通常Pk设置2Mpa)当节流口变化时,动态的ΔP将会大于或小于弹簧预设压力Pk,此时变量滑阀受力处于不平衡状态,为了恢复到受力平衡状态,变量滑阀会向左或向右移动,变量阀的左右移动就会改变泵的排量,从而使输出流量Q变大或变小,重新使ΔP= Pk =定值。
(压差ΔP变大,说明主阀节流口开度变小,此时变量阀芯向右移动,压力油被引到变量活塞的大腔,压力油的作用下,变量柱塞左移,泵的斜盘倾角变小,流量变小,压差变小,直到压差ΔP=P k时,滑阀受力平衡,泵的斜盘倾角不再变化,此时泵输出与节流口相匹配的流量;压差ΔP变小,说明主阀节流口开度变大,此时变量阀芯左移,变量活塞的大腔油被接回油箱,泵的斜盘倾角变大,输出流量变大,直到直到压差ΔP=P k时,滑阀受力平衡,泵的斜盘倾角不在变化,此时泵输出与节流口相匹配的流量。
负载敏感泵是外部节流且压差ΔP为定常,通过外部节流口的开度进行泵的斜盘倾角控制,节流口变小,泵的输出流量变小;节流口变大,泵的输出流量变大。
)
2。
水泵自动开关的原理是什么
水泵自动开关的原理是什么水泵自动开关的原理基于液位控制和感应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液位控制原理:液位控制是水泵自动开关中最基本的原理。
水泵通常安装在水池或水箱内,通过感应液位高度来控制水泵的启停。
当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感应器会发送信号给水泵控制器,启动水泵进行供水;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感应器会再次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停止水泵运行,以避免水箱溢满。
2. 液位感应器原理:液位感应器是实现液位控制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液位感应器主要有浮球开关和电极探头。
浮球开关通过浮力作用,随着液位高低的变化而移动,从而触发开关的开闭;电极探头则是通过液体的导电性原理,测量液位的高低。
这些液位感应器将液位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水泵控制器,从而实现水泵的自动控制。
3. 水泵控制器原理:水泵控制器是对水泵的启停进行控制的设备。
水泵控制器接收液位感应器传来的信号,根据信号的变化来启动或停止水泵的运行。
当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水泵控制器发出启动信号,通过控制电路给水泵供电,使其开始工作;当液位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切断水泵的供电,实现水泵的停止。
4. 过载保护原理:水泵自动开关还需要具备过载保护功能,以避免长时间工作过载。
水泵控制器内部通常设置有过载保护装置,当水泵负荷过大时,即超过设定的额定值,过载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使水泵停止运行。
这样可以保护水泵设备,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水泵自动开关的原理是基于液位控制和感应器原理,通过液位感应器将液位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水泵控制器进行处理,控制水泵的启停。
同时,水泵控制器还具备过载保护装置,以确保水泵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通过这种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了水泵的智能化运行,提高了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负载敏感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
20 第6 0年 期 1
高压力来 控制泵 和压力 补偿 阀, 图 4 见 。
力 较高 的 回路保 持流量 和压力补 偿 的特征 。为避 免 这种 不利 的影响 , 可在各 回路设置 压力补偿 阀 , 以便 调节执 行元件 间 的负载差 。
根 据压力 补偿 阀在 液压 回路 中的位置 ,可 以将 负载敏感 系统分 为 阀前 补偿 的传统 的负载 敏感 系统
载敏感 系统对 比传统流量控制方 式的节能优势 。 关键 词: 工程机械 ; 负载敏感 ; 流量分配 ; 能 节
中图 分 类 号 :H17 T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 9 4( 00)6 0 2 — 0 62 8 0 2 1 0 — 0 1 0 4
泵 的输 出压力 与 负 载压 力 的压 差 A p是 由负 载
系统所需 的流量 是 由多路 阀节流 口的开度 控制 的 , 系统 的实 际需 要 流 量 相 等 , 图 2所 示 , 溢 与 如 无
流损失, 只有压力 损失 , 现 了节能 。 实
图 1 传 统 的 负 载 敏 感 液压 回路
当液压 系统 未工 作时 ,在 较低 的压力 下 保持 处
景 俊 华
(同济 大 学 中 德 学 院 上 海 2 0 9 0 0 2) 摘 要 : 载敏 感 系统 是 近 年 来 在 工 程 机 械 领 域 获 得 广 泛 应 用 的一 项技 术 。 文 章 介 绍 了 该 技 术 的原 理 、 构 、 型及 负 结 类 其特点 , 并分 析 了具 有 抗 饱 和 功 能 的 负 载 独 立 流 量 分 配 系统 实现 负载 独 立 流 量 分 配 的 过 程 。 据 实 例 探 讨 了新 型 负 依
敏 感 阀 的弹 簧调 定 的 , 常为泵 最 高压 力 的 1 5 通 %一 % ( 1 约 . 25MP) 5到 . a,因此 泵 的压 力 只需要 比负载 压
负载敏感液压泵原理
负载敏感液压泵原理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负载敏感液压泵是一种根据外部负载要求来调整工作压力和流量的液压泵。
它可以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输出压力和流量,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负载敏感液压泵的原理是通过感应负载变化来调整输出压力和流量。
当负载增加时,液压泵会自动增加输出压力和流量,以满足负载要求;当负载减少时,液压泵会自动降低输出压力和流量,以节约能量。
这种负载敏感的调节方式可以在不同工况下保持合适的工作压力和流量,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负载敏感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应负载压力:负载敏感液压泵通过感应负载的压力变化,来调整输出压力。
当负载增加时,负载敏感液压泵会感应到负载压力的增加,并通过相应的调节机构来增加输出压力。
当负载减少时,负载敏感液压泵会感应到负载压力的减少,并通过相应的调节机构来降低输出压力。
2. 调节输出流量:负载敏感液压泵还可以根据负载的要求来调节输出流量。
当负载增加时,负载敏感液压泵会增加输出流量,以满足负载的需求;当负载减少时,负载敏感液压泵会减少输出流量,以节约能量。
这种调节流量的方式可以使液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保持恰当的流量,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3. 负载敏感器:负载敏感液压泵中的负载敏感器是实现负载感应的关键部件。
负载敏感器可以感应到负载的压力变化,并将这些信号传递给液压泵的调节机构。
调节机构根据负载信号来调整输出压力和流量,以满足负载的要求。
负载敏感液压泵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来调整输出压力和流量,从而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它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和能量节约的液压系统,如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船舶等领域。
负载敏感液压泵通过感应负载变化来调整输出压力和流量,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负载压力和调节输出流量来实现的,其中负载敏感器是实现负载感应的关键部件。
负载敏感液压泵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输出压力和流量,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负载敏感泵自动调节原理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PL 为负载需要的压力,通过流量控制阀5泵的流量QL 为负载需要的流量。
当阀5的开度减小,表明负载需求流量减小,此时泵输出的流量大于负载所要求的流量,则阀5进出口压力降LS p p p -=∆增大,推动敏感阀1阀芯向右运动,使泵出口通过阀1左位与变量缸的大腔,由于变量缸大腔、小腔之间的面积差,推动变量斜盘角减小,使泵的流量减小,直到达到负荷所需求的流量为止。
反之,阀5的开度增大,泵输出流量小 于负载所要求的流量,则LS p p p -=∆减小,阀1阀芯向左运动,变量缸大腔经过阀12345XP SP L1、负载敏感阀,2、恒压阀,3、变量缸大腔,4、变量缸小腔,5、外接流量控制阀图1 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原理图1右位通油箱,泵的斜盘角增大,流量增大。
当负载保压时,L S p p =,这时负载敏感阀1无法开启,P S 推动恒压阀2阀芯向右运动,油液通过阀2左位进入变量缸的大腔,使泵的流量减小到仅能维持系统的压力,斜盘角近零偏角,泵的功耗最小。
当阀5关死,即负载停止工作,泵出口压力仅需为阀1弹簧设置压力,一般只有14bar 左右,流量接近为零。
以上的分析说明:(1)该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完全根据负载的要求变化。
(2)保压时,泵的输出流量仅维持系统的压力。
(3)空运转时,泵的流量在低压、零偏角下运转。
2 负载敏感泵数学建模为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研究负载敏感泵,首先必须要对负载敏感泵进行数学建模。
从上部分的原理分析得知,负载敏感泵有三种状态,即一般工作状态、保压工作状态、和空运转状态,其中一般工作状态和空运转状态由负载敏感阀感应负载需求产生阀芯运动使泵流量变化来满足负载要求,保压工作状态由恒压阀感应负载敏感阀感应负载需求产生阀芯运动使泵流量变化来满足负载要求,系统模型需要分开建立。
由于负载敏感阀和恒压阀结构相似运动过程也类似,本文下面将只建立负载敏感阀动作时的数学模型。
(1)负载敏感阀的动态特性 负载敏感阀芯运动的微分方程:()v s vv v L S x K dtx d M F A p p +=--220(1)式中v M ——负载敏感阀弹簧质量加三分之一弹簧质量(kgf ·s 2/cm );S p ——泵的输出压力(kgf/cm 2); v A ——负载敏感阀的控制面积(cm 2);L p ——负载压力(kgf/cm 2);0F ——负载敏感阀弹簧预调力(kgf); v x ——负载敏感阀芯位移,设向右为正(cm ); s K ——负载敏感阀弹簧刚度(kgf/cm )。
对上式进行拉式变换并整理,得到负载敏感阀芯的传递函数:1/1)()()(221+==nvsv s K s E s x s W ω (2)式中vs nv M K =ω——负载敏感阀的固有频率(s -1); 其中 ()v L S A s p s p s E )()()(-=为压力偏差信号。
(2)斜盘的动态方程 负载敏感阀的流量方程:ρpwx c Q vd ∆=2(3)式中d c ——流量系数(cm 3·s -1/( kgf/ cm 2)); w ——负载敏感阀开口面积梯度(cm );ρ——工作介质密度(kgf ·s 2/cm 4); p ∆——阀口前后的压降(kgf/cm 2)。
故负载敏感阀的流量增益:()0)(21≥-=∂∂=v S vd v q x p p wx c x QK ρ 或 ()022≤=v vd q x p wx c K ρ(4)负载敏感阀的流量压力系数:()0)(21≤-=∂∂-=v S v d p x p p wx c p QK ρ或 ()022≥=v v d p x p wx c K ρ(5)式中p ——阀口前后压差(kgf/cm 2); 21p p 、——变量活塞左移和右移时大腔压力(kgf/cm 2)。
则负载敏感阀的线性化流量方程,当负载需求流量减小时:11p K x K q p v q v -= 反之,21p K x K q p v q v +=斜盘运动的微分方程,偏角减小时:()22002111dtx d r J r A p A p ps =- 偏角增大时:()22002211dtx d r J r A p A p ps =- (6) 式中 J ——斜盘和变量活塞绕斜盘旋转中心的转动惯量(kgf ·cm ·s 2);r ——变量活塞中心至斜盘旋转中心的距离(cm ); 1A ——变量缸大腔的面积(cm 2);2A ——变量缸弹簧腔的面积(cm 2);p x ——变量活塞的位移,设向左为正(cm )。
流量连续性方程,斜盘偏角减小时:10111p c dtdp V dt dx A q p v ++=β 偏角增大时:20212p c dtdp V dtdx A q p v --=β (7)式中V ——变量缸大腔的容积(cm 3); β——有效体积弹性模量(kgf/cm 2); 0c ——变量缸大腔的泄漏系数,(cm 3·s -1/( kgf/ cm 2))。
联解式(3),(4),(5),(6),(7)得:2220103320112)(222dt x d r A J c K dt x d r A J V dt dx A x K p p ppv q +++=β(8)对上式进行拉式变换并整理,得到斜盘运动的传递函数:⎪⎪⎭⎫ ⎝⎛++==12/)()()(2212s s s A K s x s x s W n nn q v p ωδω(9)式中VJr A n 201βω=——斜盘的固有频率(s -1); ()22102r A Jc K p n n +=ωδ——阻尼系数(无因次); (3)泵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特性泵的流量增量方程:p Q p nx K Q -= (10)式中n ——泵的转速(r/s );Q K ——泵的排量梯度(cm 2/r )。
对上式进行拉式变换并整理,得到泵输出流量的传递函数:n K s x s Q s W Q p p =-=)()()(3(11)泵的流量输出引起压力变化,用以下微分方程表示:t Sp L l S V dp Q Q c p dtβ-+-=(12)对上式进行拉式变换并整理,得到泵输出压力的传递函数:TlS s c s I s p s W ω+==1/1)()()(4(13)其中 )()()(s Q s Q s I L p +-=为流量偏差信号。
式中t V ——泵输出端容腔体积(cm 3);tl T V cβω=——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s -1);l c ——变量缸弹簧腔的泄漏系数(cm 3·s -1/( kgf/ cm 2))。
由(2)、(9)、(11)、(13)得到负载敏感泵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图2所示。
根据方框图可求出负载敏感泵的开环传递函数:图2 负载敏感泵传递函数方框图⎪⎪⎭⎫ ⎝⎛++⎪⎪⎭⎫ ⎝⎛+⎪⎪⎭⎫ ⎝⎛+=121111)(22221s s s s s A c n K A K K s W n n n nv T vlQ q s ωδωωω (14)3 建立AMESim 图形化模型AMESim 软件采用的建模方法类似于功率键合图法,要更先进一些。
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采用图形方式来描述系统中各元件的相互关系,能够反映元件间的负载效应及系统中功率流动情况,元件间均可反向传递图3 负载敏感泵控系统AMESim 模型数据。
规定的变量一般都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变量,都遵从因果关系;不同之处在于AMESim 更能直观地反映系统的工作原理。
用AMESim 建立的系统模型与系统工作原理图几乎一样,而且元件之间传递的数据个数没有限制,可以对更多的参数进行研究。
它采用复合接口,即一个接口传递多个变量,简化了模型的规模,使得不同领域模块之间的物理连接。
[1]图3是在AMESim 中建立的负载敏感泵控系统模型。
此模型中用调节节流阀的开度来模拟负载流量变化,用比例溢流阀来模拟负载变化。
4 仿真结果及分析由部分2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知,系统的开环增益系数为:v lQ q s A c n K A K K K 111(15)增加或减小系统开环增益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的快速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泵主体的结构已定时,则l Q c n K A 、、、1不可改变,下面将验证负载敏感阀的机构参数对泵的动态特性的影响。
以Rexroth 公司的A10VSO45DFR1变量泵为例,设定模型参数。
负载敏感阀弹簧设定压力为20bar ,设定比例溢流阀开启压力为30bar ,模拟负载压力。
给节流阀一个方波信号,模拟负载流量需求增大和减小两个过程,得到泵输出流量响应曲线如图4所示。
图4表明,泵的正阶跃响应时间(流量由小变大时响应曲线的峰值时间)约为50ms ,负阶跃响应时间(流量由大变小时响应曲线的峰值时间)约为40ms ,与Rexroth 提供的样本中的响应时间基本一致。
说明了AMESim 模型建立基本正确。
下面将通过改变这个模型的参数以研究各参数与泵动态图4 泵流量输出方波信号响应曲线特性的关系。
(1)负载敏感阀弹簧刚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在AMESim 的参数模式中,改变负载敏感阀弹簧刚度,得到图5所示的一组泵输出流量响应曲线。
图中从1到5,弹簧刚度依次是10N/mm 、15N/mm 、20N/mm 、25N/ mm 、30N/mm 。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弹簧刚度的增大,系统的响应时间越来越短、超调量逐渐变小、振荡次数越来越少,但稳态误差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弹簧刚度也不可选得过大。
图5 弹簧刚度对系统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2)负载敏感阀阀芯作用面积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不同负载敏感阀阀芯作用面积时系统的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图中从1到5,阀芯直径依次是6mm、8mm、10mm、12mm、14mm。
由此图可知,随着阀芯直径的增加系统的响应时间越来越长,超调量随之增大。
在阀芯直径为6mm时系统动态响应曲线比较理想,这符合国外大多数阀芯直径均为6mm的事实。
图6 阀芯作用面积对系统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3)负载敏感阀阀芯开口形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不同负载敏感阀阀芯开口形状作用面积时系统的响应曲线如图7所示,曲线1是矩形槽开口阀芯的响应曲线,曲线2是全周开口阀芯的响应曲线,阀芯的开口形状决定了阀的流量增益,由图7可以看出全周开口的阀芯使系统不稳定,可见选择适当的阀芯开口形状对系统动态响应的重要性。
图7 负载敏感阀阀芯开口形状对系统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4)外加阻尼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在Rexroth公司的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控制油路中加有旁路阻尼孔和回油阻尼孔,这些阻尼孔与控制阀通路组成了半桥结构,降低了系统增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