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雨优质课教案资料讲解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语文教案《山雨》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正确读记“奇妙、优雅、分辨、清爽、欢悦、嘹亮、凝合、奇异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宠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视察、专心倾听山雨的,接着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在感受山雨的韵味中学习作者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读通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宠爱,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师:有人说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魔术师。
风雨雷电,霜雹雾雪都是它的变化的道具。
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雷雨交加。
春雨绵绵,冬雪纷飞都是他的杰作。
尤其是雨,在他的魔术棒下变化多姿多彩。
像牛毛,像花针,像跳动的黄豆,像欢快的精灵。
有时如烟似雾,有时如帘如梦……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老师板题,学生读题)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试着思索如下问题。
t: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声音、色调)2、黑板出示下列词语:歌谣、琴键、优雅、清爽、欢悦、嘹亮、凝合、水淋淋、奇异无比。
3、把词语放回原句,学生读一读。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索并组织语言回答“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音乐美”,学习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t1:“沙啦啦“的雨声在作者的耳里像什么?(无字的歌谣)t2:这曲无字的歌谣给了作者那些奇妙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四、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色调美”,学习作者用联想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作者在观赏雨中色调是想到了这么时候的色调?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剩余部分。
《山雨》教学教案设计

《山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山雨》。
(2)理解诗歌《山雨》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山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色,培养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山雨》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
(2)如何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山雨》,理解诗歌内容。
(2)收集与山雨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
(3)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和鉴赏作品。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山雨》,了解诗人背景。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积累描绘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山雨的声音或展示相关自然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引入诗歌《山雨》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山雨》,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诗歌《山雨》的写作风格,描绘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色。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山雨》。
2. 深入研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文《山雨》教案

课文《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山雨》。
(2)能够理解课文《山雨》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山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山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山雨》。
(2)理解课文《山雨》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雨的话题。
(2)引导学生思考雨的特点和作用。
2. 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山雨》。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巩固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并给予讲解和辅导。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练习。
2. 学生回家后,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使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六年级语文教案《山雨》

六年级语文教案-《山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山雨》。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山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山雨》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山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山雨》的文本。
3. 生僻字词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山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山雨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山雨的诗词或歌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歌:(1)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2)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讨论与思考:(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2)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体会诗人对山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诗歌《山雨》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
(2)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发挥创意,进行创作。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山雨》的意象和寓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歌《山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意象、寓意等方面。
《山雨》的教学教案

《山雨》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雨》。
(2)理解《山雨》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分享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山雨》。
(2)理解《山雨》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描绘山雨的景象。
(2)体会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山雨》的文本。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山雨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山雨》。
(2)收集有关山雨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山雨资料。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山雨》。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卡片或黑板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绘山雨的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练习朗读和背诵课文《山雨》。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朗读和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短文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山雨》教案范文

《山雨》教案范文教案:《山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雨》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山雨》的基本情节及主题。
3.学会分析和欣赏《山雨》的文学特色。
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山雨》的分析和欣赏。
2.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总结。
三、教学难点1.《山雨》的文学特色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山雨》的背景,并提问学生知道什么是《山雨》以及对《山雨》有什么了解。
2.分析《山雨》的背景(10分钟)3.分析《山雨》的情节和主题(15分钟)让学生阅读《山雨》全诗,并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经历了什么样的境遇?你认为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分析《山雨》的文学特色(15分钟)让学生注意诗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讨论《山雨》中的意象、对偶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目的。
5.学生欣赏和朗读(10分钟)让学生欣赏录音或其他媒体中的《山雨》朗读,并要求他们模仿朗读,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6.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7.总结(10分钟)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诗歌分析和欣赏。
五、课堂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山雨》有什么新的理解?你觉得《山雨》这首诗对你有何启示?如何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六、板书设计1.分析背景2.分析情节和主题3.分析文学特色4.欣赏和朗读5.小组合作讨论6.总结七、教学资料《山雨》全诗、录音或视频资源、小组讨论题目。
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对《山雨》的分析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和交流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诗歌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山雨》六年级语文教案

《山雨》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美。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山雨》2.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觉得大自然中最美的景色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答: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比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山雨的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山雨的美。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山雨的美。
(三)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山雨的哪些特点?2.学生回答:山雨温柔、细腻、恬静、美丽等。
(四)分析修辞手法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2.学生回答:比喻、拟人等。
3.教师举例分析:如“山雨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这句话中,把山雨比作母亲,形象地描绘了山雨的温柔。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山雨》,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课文描绘了山雨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山雨的美?2.学生回答:如“山雨如丝,轻轻地洒在大地上,滋润着万物。
”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三)感悟作者情感1.教师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学生回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山雨》,谁能分享一下你对山雨的感悟?2.学生回答:山雨温柔、美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等。
六年级语文《山雨》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1.3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2.1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播放雨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雨的声音。
1.2学生分享他们对雨的印象和感受。
1.3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山雨》。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2.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3.课文内容分析3.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场景?3.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作者情感4.1教师提问:作者对山雨有什么样的情感?4.3学生分享自己喜爱山雨的原因和感受。
5.学习观察大自然的方法5.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如:细心观察、抓住特点等。
5.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作业布置7.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7.2学生以《山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抓住山雨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3.教师在下一节课前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1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关注语气的抑扬顿挫,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山雨》的教案(优秀10篇)

《山雨》的教案(优秀10篇)《山雨》的教案篇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 与自然的那种亲切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板书课题:山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划出优美的句子。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雨起、雨中、雨后。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在这里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精读感悟1、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我们先随着作者去感悟山雨的音韵美。
找出写山雨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划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沙啦啦,沙啦啦──⑵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⑶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⑷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3、山雨动听的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而它的绿更是难以忘却的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山雨教案(优秀10篇)

山雨教案(优秀10篇)《山雨》教案篇一(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学生写课题。
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
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
(学生读)2、(自学雨中)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
(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
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1)(几个学生谈感受),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
人教版六年级上《山雨》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山雨》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雨的认识和想象。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品味语言。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难点: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山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雨的特点。
2.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更加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山间小路上遇到的一场雨,以及作者对这场雨的感受。
教师提问:作者对这场雨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作者觉得这场雨神奇、美丽,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4.品味课文语言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雨,细细的,轻轻地,无声地洒落下来,像无数银针在轻轻地刺着大地。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美感,提问: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回答:这句话中“无声地”用得好,因为它形象地描述了雨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了雨的细腻。
教师继续出示其他优美语句,引导学生品味。
5.情感体验教师提问:你们在什么时候感受过雨的美?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选择一篇描写雨的课文进行阅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语文教案《山雨》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在感受山雨的韵味中学习作者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读通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有人说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风雨雷电,霜雹雾雪都是它的变幻的道具。
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雷雨交加。
春雨绵绵,冬雪纷飞都是他的杰作。
尤其是雨,在他的魔术棒下变幻多姿多彩。
像牛毛,像花针,像跳跃的黄豆,像欢快的精灵。
有时如烟似雾,有时如帘如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教师板题,学生读题)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试着思考如下问题。
t: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声音、色彩)2、黑板出示下列词语:歌谣、琴键、优雅、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水淋淋、奇妙无比。
3、把词语放回原句,学生读一读。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组织语言回答“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音乐美”,学习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t1:“沙啦啦“的雨声在作者的耳里像什么?(无字的歌谣)t2:这曲无字的歌谣给了作者那些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四、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色彩美”,学习作者用联想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作者在欣赏雨中色彩是想到了这么时候的色彩?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剩余部分。
《山雨》教案

《山雨》教案《山雨》教案(通用16篇)《山雨》教案篇1一、教材说明这篇略读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
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以准备课文插图的彩色挂图或投影片。
有条件的还可剪辑制作类似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的录像片,录制雨声的磁带和轻音乐磁带。
2.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
正如“阅读提示”所指出的那样,“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
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
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最新六年级语文《山雨》的教案(精品)

六年级语文《山雨》的教案一、导入揭题1、引入:用“雨”连词。
2、揭题:这么多的雨,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味道。
有一种雨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比较新鲜,那就是山雨。
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第2课,一起走进山林,去欣赏山雨,品味山雨吧!这种引入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积累,既轻松自然,又创设了赏雨品雨的课堂基调。
二、细读探究感受山雨的美:1、自由读文。
要求边读边想,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2、自读感悟:过渡:感觉这场山雨怎么样?(美)美吗?(板书:美?)⑴读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山雨的美。
(声、色)通过初读,从声、色两方面整体感知山雨的美。
⑵自读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声音和色彩的美?再读读书,找找看。
想好了,还可以跟同方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引导:⑴声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山雨声音的美?这声音听来让人感觉如何?(再读读看,还感觉怎样?)⑵色彩:过渡:感受了雨声,我们又来看看山雨带来的色彩美吧。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山雨色彩的美?看到如此美丽的色彩,人们心情如何?感觉如何?通过细读,逐步深入文中,走进雨中,用心去品味,用脑去联想,在生生互动的文本对话中,接受美的熏陶,产生美的共振。
4、小结:文章根据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从声音和色彩两方面加以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山雨确实很美。
现在黑板这个问号应改成什么才比较合适?(板书:!)问:是谁创造了这份美?是的,是大自然创造了这绝妙的美,大自然可真了不起!注重了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原则。
体现出阅读的层次感,目标的阶梯性。
品味写作的美:1、过渡:但我觉得除了大自然外,还有一个人也非常了不起。
他是谁?(作者)为什么?2、自学感悟:师:确实写得美!我读过很多的美文佳作,可一见到这篇课文,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忍不住读了好多好多遍。
你们喜欢吗?出示自学提纲:⑴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画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⑵跟同方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原因。
课文《山雨》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雨》的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雨景象的理解与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山雨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引入课题:《山雨》。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山雨景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山雨景象的想象与感受。
二、课文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雨景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观,如山水、风雨、湖泊等。
小学语文教案 山雨

小学语文教案《山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山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山雨》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山雨景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山雨的认知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山雨》,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山雨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情感。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课文中所描绘山雨景象的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查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见过的或体验过的山雨情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山雨的感受。
七、阅读训练(10分钟)1. 学生阅读一篇与山雨相关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山雨》优秀教案3篇(《山雨》优秀教案课文)

《山雨》优秀教案3篇(《山雨》优秀教案课文)下面是整理的《山雨》优秀教案3篇(《山雨》优秀教案课文),以供参考。
《山雨》优秀教案1【课前准备】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1、看,山雨来了。
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⑴ 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⑵ 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⑴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①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带着体会朗读。
② 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⑵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山雨》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雨》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山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山雨吗?山雨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美。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山雨景象,你们有何感受?(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山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学会了生字词。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段话描述其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知识掌握评估: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课文《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山雨》,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雨景象,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描绘山雨景象,表达作者的情感。
(2)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山雨》的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山雨的声音或展示山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雨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象进行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2)各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选取一种自然景象,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气、节奏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山雨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4.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2.师生共同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3.师:咱们今天又将跟着作家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图片和诗句的吟诵引入一篇充满韵味的课文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作者是按
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
2.请三名学生分别读第1~4自然段、第5~7自然段、第8~1 0自然段。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理解“啼啭”的意思。
(出示课件)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
(雨来、雨中、雨后)
4.指名说说阅读的初步感受。
师:这样一幅有声有色的山雨图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得来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课本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韵美。
①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
a.这里将雨声比做“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出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带着体会
朗读。
②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a.请一组学生读,其余的学生边听边感受。
师: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
我幻想我现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上、树叶上、绿草上弹奏着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稍停)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来幻想吧!
b.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c.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对山雨的热爱融进了字里行间。
d.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部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
大自然还是位美术
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吧!
a.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指名读。
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c.教师引读本段。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一方面教给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作者恰当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山雨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全文。
(播放配乐)
2.师:雨后的叮咚声给山林留下余韵,而你们的朗读在老师的心中也留下了余韵。
如
果你就身处这片山林中,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听到了如此动听的声音,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想象拓展训练,既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为后面学生的语文实践打下基础。
3.课件出示《赏雨》及朱自清《春》的相关语段,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说感受。
五、读写结合,积累运用
1.学生写自己眼中的雨,试着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摘抄优美句段。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的设计践行“大语文观”的理念,使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
阅读,为学生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在语文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山雨
雨前雨中雨后音韵美―→用心倾听色彩美―→细致观察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读”和“悟”两方面,力求在阅读和想象中引领学生进
入一个诗意的雨天。
在重点赏读阶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画
面的过程亦是感悟写法、体会情感的过程,此时再去让学生读读感触最深的部分,学生富
有韵味的朗读,使课堂充满活力。
我还引导学生对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摘录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