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学校组织、家庭教育、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途径。
一、课堂教学1. 创设启发性问题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 提倡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网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开展扩展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讨论、交流、商榷,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学校组织1.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也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督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定期举行自主学习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进行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
活动可以包括学科知识展示、学科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家庭教育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可以在家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家长可以在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方面多下功夫,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资源,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生自我管理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等,完善学习计划,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好坏。
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一、学会独立阅读教材,做好课前预习,把依赖教师转向自己独立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效率在学每节新课时,应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对教材中定义、公式、定理、公理能划出来,并把关键字词勾出来,深刻领会,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应画上疑问号,在听课过中就会带着问题去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开始学习复数这一章时,先让学生阅读数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原由,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数的概念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数集逐步扩充得到的。
复数最初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的。
16世纪,由于解方程的需要,引进虚数i,并规定它的两条性质,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复数的概念,数集得到了扩充。
如果学生预习了,就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引进虚数,i是什么,如何同实数进行运算等问题?有了阅读的基础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好奇和兴趣去听,经过老师的讲解后,使他们对数的概念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掌握了虚数的性质,便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善于质疑,提出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自疑寻答”是数学学习中一重要的学习素质,正如古人所言:“为学虽无疑,大疑则大进”,因此,教育学生应善于提出问题,看书、学习时应按照“有疑-有问-有思-有进的螺旋式”进程前进。
例如在对数数学中,指出对数式log=b时,规定a>0,a≠1,N>0时,就应设问N为什么不能小于零,若N小于零时为什么没有意义,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再一一解答,使学生真正领会对数的概念。
学生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听、读、查、摘、写、疑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
一听:但凡新课学生都有好奇心,可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先全神贯注地听一遍录音,运用耳朵来了解课文内容。
听懂多少,听不懂多少,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既锻炼了听力,又为进一步理解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二读:仔细阅读新课。
第一遍通读,根本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语境和作者感情。
第二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先做个记号,然后联系上下文看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猜想其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要习惯于根据上下文猜想词义,作出判断。
三查:和其它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要求学生将新词的音标、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词汇本上,要特别关注例句。
对有些课文,还应要求学生查手边四摘: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描写地道优美的句子及富有表现力的句型。
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重复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总结、归纳、比照、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也预习了新知识。
摘抄短语和句子不必限定数量,让学生主动摘抄和欣赏他们眼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五写:仿写一些课文中表达优美的句子或段落。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对语言感觉较好的学生尤其适合。
仿写练习是指导学生借助于英语课文中完美的句型骨架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初级阶段的写作练习。
学生在读完一篇课文之后,会对某些描写和表达产生特别的兴趣,如一些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动作及心理变化的描写等,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环境、生活和故事情节,他们可以试着用相近相同的课文句型、略加变动的词汇来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和故事情节进行英语描写,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品尝用英语写作的乐趣。
六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使学生去探究,去创新。
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自主研究。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1. 教授研究技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研究技巧。
例如,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如何使用笔记、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提问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和资源,使他们的研究更有效率。
2. 鼓励自主研究:教师可以设定任务,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课堂上完成。
这类任务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会更有信心自主研究。
3. 建立合作研究平台:建立合作研究平台可以让学生获得支持和合作的机会。
学生可以分享观点和经验,从中吸取经验和启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使研究更加高效。
4. 给予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研究的状态。
教师可以催促学生提交研究成果,然后给予及时的反馈、评价和建议,以便学生改进和完善。
5. 培养研究兴趣:研究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上的讲解、互动游戏、实地考察及讲座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研究。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学生将会更加独立、自信、积极地去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成果。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中一直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能力。
我每接一个班,都注意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自己应先阅读书本,自学并尝试做书上的练习题。
把自己不懂的记下,上课更加注意听老师讲。
这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能做到。
2、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学习中根本不知道制定学习目标,学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于是,我引导每个学生自己找到要赶超的对象,以他为近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学习较好的同学和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都以自己为挑战对象,努力超越自己,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其他学生都找一个暂时比自己好的学生作为赶超对象,努力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赶超目标,学起来更有劲。
3、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练习时遇到的错题、不懂的题记在一个错题本上。
有空的时候就看一看,在练一练。
学过的知识可利用早读课时间或在家时及时复习巩固一下。
4、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方法优劣意识。
特别是在教高年级学生时,我常常通过谈心的方式,告诉他们:学习也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法。
同样在下功夫学习,而结果又不尽相同,主要是方法问题。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让他们努力学会改进学习方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
务实地工作,争取班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力气,就是不依靠老师、家长,通过独立学习、钻研而猎取学问的力气。
培育儿童自学力气的前提条件是:孩子必需具有确定的文化学问,把握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
自学力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信息。
要学会选择图书。
学校低班级同学把握的词汇量有限,需要文字简洁、画面生动的注音读物和连环画。
如《世界童话名著连环画》等,把孩子引向丰富多彩、布满幻想和诗情的世界;高班级同学选书一要有用,二要立足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如《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
二、接收信息。
接收以各种媒介作为载体的信息,其中以视听为主。
最关键的是要培育儿童独立阅读的力气,使他们能依据需要主动阅读书籍报刊。
预习也是培育独立阅读力气的重要途径,可以要求孩子对所学科目进行预习。
质疑提问是接收信息的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舞孩子敢问善问,孩子的问题越多,他最终获得的学问就越多。
三、理解、分析和组合信息。
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熟识结构相联系并纳入熟识结构,这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有些学校生为了应付考试而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学问,一些家长也习惯于单纯向孩子讲解学问并让孩子依据固定的程式做练习,这种形式主义的学习方法危害是很大的。
可以引导孩子把书本上的内容和通过学习实践所获得的阅历结合起来,整理小结。
鼓舞儿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擅长与人探讨问题;鼓舞儿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介绍给同学,关怀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赶上来。
四、存储信息。
把获得的信息纳入认知结构本身是一种存储,为了防止遗忘,可以指导孩子写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片,把有用的资料记录下来,利用电脑存储更为有利。
对学习成果较差的孩子,也要重视培育他们的自学力气。
当然要适当降低要求,放慢进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让他们在学习上顺当爬坡。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学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老师直接指导下,能够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拥有了自学能力,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之外,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学能力。
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自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上语文课之前,可以提前浏览课本内容,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重要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
可以查找课文的扩展阅读材料,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
还可以找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或公众号,订阅相关的内容,接收最新的学习资讯。
通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课上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认真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学习的重要来源,学生应该保持专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可以将重点内容、关键词、教师的思路等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2. 提问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如果对某个概念或知识点不理解,可以向教师请教,或者向同学请教。
通过提问和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思考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
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讲解、互相批评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后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强化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1. 复习笔记:在课后,可以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对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
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
通过整理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
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孩子在没有外界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培养兴趣、提供资源、指导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自学的动力源泉,只有孩子对某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持续地进行自主学习。
因此,家长应该尽量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言谈,发现他们对哪些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后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比如,如果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可以带他参观科技馆、购买科普读物等,激发他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资源为了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书籍、电子资料、学习工具等。
家庭图书馆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重要资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购买适合的图书。
此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
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或培训课程,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三、指导方法在孩子进行自学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孩子需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教会孩子如何获取和整理信息。
孩子可以学习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并学会整理和归纳这些信息。
此外,还要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孩子自学能力的基础。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
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高效地学习。
孩子可以学习使用记忆法、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还要鼓励孩子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出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等;再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们都能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集分配注意,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应用知识以及科学的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方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
结合学习内容传授学习方法,针对性强,具体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较好。
让学生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就好象教给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会比教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
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一把金钥匙。
另外,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对此方法感兴趣,他们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学习的欲望就强,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兴趣,才能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
(1)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份探究心,在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即自学的兴趣。
(2)利用好奇心,设置矛盾,促使学生参与。
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根据学生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形成的矛盾。
教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教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教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教案是指教师为完成一堂课所准备的教学计划,包括授课目标,授课进度,教学方法等。
教案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指导教师掌握好教学进度,掌握好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一、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教案的基础和核心,只有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语文课教育学生的语音、阅读、写作能力,数学课教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等。
二、科学安排教学进度科学地安排教学进度,是教案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安排不当的进度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案时,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高效。
三、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定教案的时候,需要多角度、多手段的考虑教学方法。
只有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讨论、实践操作等。
四、设立评价机制教案中的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的获得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评价机制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同。
而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结合平时表现、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模式。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评价机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还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针对课堂内容开展探究,开发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合理而科学的编写教案不仅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自学。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故意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意提一个数,无论学生提的数有多少,教师都能很快地、准确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神奇与惊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能。
第二、学生利用“引导发现法”自学新知识让学生提前完成练习,首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利用“引导发现法”学习新知识,再让学生利用“引导发现法”自学新知识。
例如:教学笔算加法24+35时,大体可以分如下三步进行(1)动手:操作小棒,让学生单根和单根的相加,整捆和整捆和整捆的相加。
(2)动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把是位上的2和3对齐,个位上的4和5对齐。
(3)动脑: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
即可得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而要了解学生的自觉情况,就必须在习题上体现。
因此,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在自学例题后,提前完成的练习题。
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花时最多,效果却较不理想,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阅读培养,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都是来之不易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须能读书,也能作文,故设语文课而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又认为:“教是为了不教。
”可见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一、指导预习,尝试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预习是基础。
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既是初步了解课文,熟读课文,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扫除障碍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方法独立阅读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加以阅读指导。
1、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是预习的主动者。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探索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变被动为主动。
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己的实践,要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动脑筋学到的知识才记得牢,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自学中体会学习,充分体会预习的重要性。
2、确保预习时间。
不把预习当成可有可无的形式走过场。
笔者认为:预习要有一定的时间。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课都有预习提示,课后有思考练习,要让学生根据每课所提出的要求,在充裕的预习时间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
这样,既掌握方法,又得到锻炼。
预习前,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预习提纲,要课外查找工具书及课外读物进行有重点的阅读。
3、反馈预习的信息。
学生预习课文后,还不能证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应通过同桌互助学习交流、通过讨论、勤奋训练,进行集体评议,教师点拨等方法。
这样使学生一方面印证自己的预习效果,受到鼓舞;另一方面,又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没有掌握的阅读能力,受到启发。
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在课堂的学习中大显身手。
二、精读点拨,传授方法学生具体认真的预习,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时候,应着力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精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阅读方法,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位教育家说“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你的终身。
”可见,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能力中,个体的自学能力已成为基本的生存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老师、家长经常要求学生预习,学生也很想去预习,可关键是怎样去预习呢?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预习,去明白预习的目的,掌握预习的方法。
语文课学生知道预习时可以读读书、写写生字、回答一下课后问题。
那么数学课呢?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预习方法,计算类型的就可以看看例题,再试做后面的习题,对于那个类型不会就记下来,在课堂上重点听老师讲解;对于认识图形、推导公式的,就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学习素材,通过发挥想象、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学期我都会指导学生预习不同类型的课,重点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理解的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自然就喜欢预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改变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讲解。
大部分学生都会得可以不讲或略讲;对于不会的要重点讲、详细讲、从多方面讲;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部分讲或个别讲。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
”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二关键。
3.精心设计课后练习练习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证实,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巩固和发扬。
每个知识点之后我总要设计难、中、易三个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第二天教师再根据学生选择的程度决定练习的侧重点。
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难的类型可以多放几天时间,让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形成自觉探究的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人具有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前准备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材中的预习题、参考书籍等,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考试后,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学习网站、学习软件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前准备、启发式教学法、评价和反馈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独立和自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培养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个方面,探讨一些培养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整洁、宽敞的学习空间,摆放一些有趣的学习工具和书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允许他们有所选择和发挥创造力。
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参加感兴趣的课外活动等。
3. 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家长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有趣的教育游戏、教育电视节目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学。
二、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孩子才能高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1. 教授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指导,教授孩子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忆知识点、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等等。
这些方法在孩子日常的学习中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
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分析、总结、归纳的方式,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时间的合理利用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并教会他们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学习或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有自学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发展,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一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才能调动自学学习的积极性。
反之,缺乏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这样,教师讲得再多,都不能使学生心动,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一种应付被动的状态,对知识不是理解掌握,而是死记硬背。
因此,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指导。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精讲,及时抓住时机质疑,对学生的关爱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经常用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课前讲小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结合语文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学的内因,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我在讲授语文课文时,提前布置课外作业预习。
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有关重力的知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讲述的步骤亲自做实验,使其能进入想象的情境。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我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手、脑、口相结合,就使学生在自学和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溵发兴趣,积极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能做到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1.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
尤其对学困生和腼腆的学生,多给发言机会,哪怕答错了我也让他把话说完。
这样学生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想说就说,在口语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
2.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
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
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比如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毎次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按等级加分,学期结束将各项分数汇总,公布结果。
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信心,努力学习1.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倡导对孩子鼓励。
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比如鼓励学生“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等等。
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自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工具书(一本字典,一本词典)和一本预习笔记,并提出具体预习要求:(1)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背景;(3)辨认文章体裁;(4)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段意;(5)摘抄名言警句,记录疑难问题;(6)表情朗读,反复回味,加深影响。这种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仅养成预习习惯,而且在无意中形成自学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但要因人而异,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1.浏览法。浏览报刊是一种便捷的阅读方式,对知识含量大、信息内容广的一般报刊适宜用这种方法。2.三步品读法。即把同一篇文章连续读三遍,每一遍一个重点,三遍之后全面理解。如茅盾的“鸟瞰——精通——吸收”法,叶圣陶的“了解——批评——接受”法,都是很好的经验总结。3.摘录法。对于经典性作品,因为其博大精深,一时难以读懂,所以就先把它摘录下来,留待日后再慢慢欣赏、揣摩。4.读写结合法。读书贵在能有所得,写读书札记,或心得、评价、仿写、创新,都是促成学生对阅读对象内化吸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同时,一定要学生动手,通过写能巩固阅读的成果,能欣赏到自己的进步,更有利于课外阅读的开展和强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从课前预习入手,初步自学课文二、采取单元测试、学困生的转化等方式作为辅助。
多种方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进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自主能动性,学会自学。
但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自学活动,老师教得既轻松,学生学得又愉快。
所以,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代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变化日新月异。
人们要为断的学习知识,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阶段自学能力的培养,会对学生终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的:一、从课前预习入手,初步自学课文首先,从课前预习入手。
在每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之前,老师布置目的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
如:熟读课文、请家长帮助听写生字并订正、找出优美的句子、词语、解释词语并造句、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紧抓课堂预习成果展示。
可以通过练习展示字词的预习,教师通过练习中捕捉到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指导,及时帮学生解决预习中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难题。
对课文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以互帮解决难读的句子和段落的形式进行。
既展示了个人预习的成果,又互相帮助解决了各自预习中的难题。
老师也感到比较轻松。
对句子的预习展示,可以采取指名读优美句,并说出理由,让其他同学评价、补充的方式进行。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观察角度不同,可以把课文中各种有特点的句子都找出来,在互相交流展示中自学完成。
再次,有针对性的抓住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串讲课文,解决课文重难点。
可以指名学生说说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简单的可以让学生互帮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列在黑板丂。
教师针对问邘䏐出自学导航要求,请学生自学解决问题。
自学形式可采取多种,如独自、同桌、小组等。
然后在全班展示自学成果,共同交流讨论解决重难点。
采取多种形式及䗶鼓励肯定好的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自学的成功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8-09T14:53:29.263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王娟[导读] 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江苏盐城景山中学王娟
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我认为听、读、查、摘、写、疑,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提前自学能力。
一听
凡是新课学生都有好奇心。
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先全神贯注地听一遍录音,运用耳朵来了解课文内容,听懂多少,听不懂多少,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既锻炼了听力,又为阅读的进一步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读
仔细阅读新课。
第一遍通读,基本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语境和作者感情。
第二遍,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先做个记号,然后联系上下文看其所处的语言环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习惯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作出判断。
三查
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要求学生将新词的音标、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词汇本上。
要特别关注例句,对有些课文,还应要求学生查手边能找到的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四摘
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摘抄描写地道优美的句子及富有表现力的句型。
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重复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总结、归纳、对比,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也预习了新知识。
摘抄短语和句子不必限定数量,让学生主动摘抄和欣赏他们眼中的好词好句。
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五写
仿写一些课文中表达优美的句子或段落。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对语言感觉较好的学生尤其适合。
仿写练习是指导学生借助于英语课文中完美的句型骨架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初级阶段的写作练习。
学生在读完一篇课文之后,会对某些描写和表达产生特别的兴趣,如一些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动作及心理变化的描写等,学生会自然的联想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环境、生活和故事情节,他们可以试着用相近或相同的课文句型、略加变动的词汇来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和故事情节进行英语描写,使学生较轻松的品尝用英语写作的乐趣。
六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疑问才能使学生去探究,去创新。
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疑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疑难问题。
要求学生自学时记下自己经过反复阅读仍然疑惑不解的词和句,上课可特别留意老师的讲解,听课就有了针对性。
二是生疑,应鼓励学生不仅要敢疑而且要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