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行为人,而不是学习的容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爱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的不断丰富,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变得多样,仅仅依靠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要“会学”,才能在课堂之外的大千世界里,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自由地获取更多、更广、更新鲜的知识血液。更何况,学生不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等教师给他们灌输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后,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将来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准确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课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积极回应教师,课下循环复习,概括总结,学生一直处在自觉的、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中不断地鼓励自己、挑战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会提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中会经历困难、错误、挫折、打击,这就需要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具备了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放弃,最终难关被闯破,错误被纠正,在挫折中成长,在打击中坚强。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深思,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讨,去发明创造。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便能敲开学习成功的大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自学的重要性。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自学书中的例题,完成题后的练习,养成在疑难处做上记号的习惯,以便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在自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再慢慢由课堂自学迁移到课前自学、课后自学。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是一把打开科学宝藏的“金钥匙”,是一盏黑夜中指路的明灯。学生掌握了好的自学方法,将会受益终身。
第一,“三动”的自学方法,即动眼(减少干扰)、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做到读想结合,手脑并用。
例如,教学“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时,我教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用“ ”和“ ”来表示相比较的两个数,用“”来表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类题的结构,明确了解题思路,并能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自学中去。
第二,举一反三的自学方法,即通过某一类知识的学习,能很好地延伸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自学能力是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布置学生自学,一般的学生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学生不会自学。因此我认为在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提供更充分
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在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吗?剪一剪。(2)剪成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猜一猜三角形面积等于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小学数学的自学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小学数学的自学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养成良好
的自学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本
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孩子培养小学数学的自学能力。
1.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想孩子能够主动愿意自学数学,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创设数学学习的有趣环境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购买
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玩具,或者一起观看与数学相关的电视节目和
视频。此外,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俱乐部,可以提高他们的
数学兴趣。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自学数学的习惯,家长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这包括购买一些优质的数学教材和练习册,以及相关的学习工具。同时,家长还可以寻找一些在线数学学习平台,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学
习资源。
3.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自学数学,家长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确保孩子有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远离干扰和噪音。
此外,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用品,如纸笔、计算器等,以方便他们
进行学习。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学习风格的辅助工具,如
数学图表、计数器等。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组织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并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此外,鼓励孩子养成每天复习和总结的习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提供支持和鼓励
在孩子自学数学的过程中,家长起到重要的支持和鼓励作用。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一起回顾学习进展,解答孩子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一、学会独立阅读教材,做好课前预习,把依赖教师转向自己独立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效率
在学每节新课时,应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对教材中定义、公式、定理、公理能划出来,并把关键字词勾出来,深刻领会,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应画上疑问号,在听课过中就会带着问题去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开始学习复数这一章时,先让学生阅读数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原由,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数的概念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数集逐步扩充得到的。复数最初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的。16世纪,由于解方程的需要,引进虚数i,并规定它的两条性质,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复数的概念,数集得到了扩充。如果学生预习了,就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引进虚数,i是什么,如何同实数进行运算等问题?有了阅读的基础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好奇和兴趣去听,经过老师的讲解后,使他们对数的概念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掌握了虚数的性质,便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善于质疑,提出问题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自疑寻答”是数学学习中一重要的学习素质,正如古人所言:“为学虽无疑,大疑则大进”,因此,教育学生应善于提出问题,看书、学习时应按照“有疑-有问-有思-有进的螺旋式”进程前进。例如在对数数学中,指出对数式log=b时,规定a>0,a≠1,N>0时,就应设问N为什么不能小于零,若N小于零时为什么没有意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自学能力
如果我们把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学生就会从一个消极的接受者变为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就要由以讲授知识为重心转向重在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上来。为此,老师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能参与学习过程,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分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得了解他们的一些认知规律:小学低段,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这时他们一般不太有自学能力,需要老师细心的教导;到了小学中段,他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发展,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能自学一些简单的内容;到了高段,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已具备收集资料、社会调查等较复杂的自学能力。
因此,刚开始引导学生自学时,应以自学书本内容为主,只要求学生能自学课本中一些容易自学的片段,以获取自学带来的愉悦。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逐渐要求学生自学整课内容,甚至整节内容,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整理,调查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进行,采取相应的自学指导方式,教育家邱学华认为一般分三种。
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现在的教育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老师“灌输”知识摆脱出来,
而逐渐向着注重“启发式教学”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得到了教育
者和家长的关注。由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在这里,我们着重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分享一些培养自学能力的策略。
1. 拓宽知识面,打好基础
自学能力的第一步是建立扎实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源于拓宽知识面。首先,需要提高
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拥有更全面的知识,不仅仅是数学,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毕竟,数学与其他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
知识。尤其在启发式教学下,老师往往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
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2. 建立自信,强化基本功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严谨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建立自信心。自信源于有效的学习方法
和可靠的基础功底。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如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等,无时不刻不体现了
在基础能力上的表现。从小培养他们在基础技能中的优势,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学习潜力”被释放,无疑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一步。
3.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挖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多种多样
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
丰富多彩的数学故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配合游戏或者
其他趣味性学习方式来实现这一点,这种措施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有所收获,也能使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有哪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有哪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而自主学习则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一)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自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
其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
能力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要培养孩子养成定期复习和预
习的习惯,通过定期回顾和预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孩子细心和耐
心的态度,数学是一门细致和需要耐心的学科,只有养成细心和耐心,孩子才能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我们需要提供一些有效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引
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和练习册进行自学,这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学习材料,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可以提供一些优质的网上学习资源,如数学视频教程、在线练习题和数学学习网站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指导他们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
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惑,我们要教会他们学会提问,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指导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
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数学游戏和活动
数学游戏和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学生
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选择一些
趣味性强且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数学竞赛、谜题解题、数学拼图等,这些活动不
如何让小学生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让小学生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未来的文盲必定是那些不懂学习的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个人能力的主要指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对他们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数学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只给学生布置自学的内容,而缺乏相应的指导,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自学也只能停留在口头。因为很多的学生往往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随便翻阅书本,将其作为完成任务,自学完全成了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一起开展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自学。
如教师和学生一起潜心读书,和学生一起理解哪些知识是值得重点泼墨的,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什么地方应该动手画出标注?哪些知识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去向老师多问一些“为什么?”这样的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而在课前主动开展自学,而且确实起到一定的效果,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给他们出示几个油针对性的思考题:如怎样通过割补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割补之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有何关系?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等?这些问题不仅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大有裨益。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1.增强学习兴趣。小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提高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和兴趣。
2.促进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评价的
能力,对长期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对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自学,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学习可
能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和直接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实践,通过自学,小学生可以通过
自我发现的方式不断理解、总结和反思知识,形成优秀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1.给学生创设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和可行化。通过在自学过程中,制定能够达到的学术目标,强调对目的的重视和对动力的感受。
2.提供丰富的资源。自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资源,为他们提供丰
富的素材和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发现的能力。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课堂上的交流和合作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必经之路,通过与同伴交流探讨、分享各自的学习进程和困难,更加注重学生自我的感悟,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能力。
4.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前提,为学生提供安静和舒
适的学习环境,提供便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和动力。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关键是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让学生能够自信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正是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学信心
1.1转变教师“教”的观念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启发指导学生自学,开展课堂教学讨论,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竞赛小组,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写自学读书笔记,勇于发言讨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课程教学讨论中如遇到难点,学生不能一时解决时,教师不要轻易收场,要从多方面启发诱导,教师要尽可能少讲几句,多引导学生讲问题,谈看法。
1.2转变学生“学”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因,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单靠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不断增强自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的或自己亲身实践获取的知识,才容易理解、印象最深;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将来立足社会的必备技能。
2.营造自学氛围,寻求自学乐趣
2.1营造自学的课堂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无穷的潜能,要把学生的自学潜能发挥出来,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抽象概念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不仅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他们
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有助于他们逐步独立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
生一般依靠老师的指导来学习数学知识。而当他们进入中学和大学后,学习的难度和复杂
度将大大增加,需要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小学时期没有培养好自学能力,学生可
能会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数学知识是一种递进性
的学科,后续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小学学生没有自学能力,他们可
能只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没有主动地去弄懂知识的背后原理。而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可以让
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校可以提供适合学生的数
学自学习材料、图书和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家庭可以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和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
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提出
问题,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参加
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
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
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
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教给学
生“一看,二划、三批注”的方法,重点看例题的有关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书
写的格式,有插图的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自学课本前特别注重设计好指导语或自学提纲,使
学生不盲目看书。如苏教版数学课本第十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预
习提纲:① 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② 我们说一个数能被另
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③ 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④ 两个数在什么情况
下才有约数和倍数的关系?⑤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这是什么意思?⑥ 倍和倍数的区别?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生阅读时一定会边读边思考,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学习过程。
2. 扶着学生尝试自学。这个阶段的自学能力培养,教师应该有的放失,区别对待。如果学生
在初始阶段已经较好的掌握了自学方法,教师就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自学。如果学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数统计或格式要求。背景介绍部分内容如下:
在当前社会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
数学学习不仅是能力的体现,也是认知能力的培养。由于学校教育资
源的不均衡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各种
困难,尤其是自学能力的欠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小学生需要具备更强
的自学能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
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培
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加自信、主动、独立地面对挑战,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内容完】
1.2 问题阐述
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能
够跟随老师学习并且掌握知识,但是一旦离开了课堂的指导,他们往
往无法独立进行数学自学。这就涉及到了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
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提升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1.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较差的表现: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缺乏探究的热情,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并且没有自主解决问题
的能力。
2. 导致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家长过分溺爱和帮助,导
致孩子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数
学自学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内外都能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育学的理
论中,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培养学生的
数学自学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动力。通过自
主学习,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习的乐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
学是一门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
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
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
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教学
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
他们的自学能力。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
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做饭、出行等活动,让孩子自己计算
金钱、测量长度、比较大小等,并鼓励他们通过计算猜想答案,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
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可,插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
最后,教师还应该穿插数学美的教育。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人们都是喜欢并愿意接近进而接受美丽的事物。如果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小数性质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1,10,100三个数,问:①谁能加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②谁能用同一个单位将这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第一个问题就使学生议论开来,第二个问题更加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1元=10角=100分、1米=1.0米=1.00米,1元=1.0元=1.00元。由此老师再次提出像1,1.0,1.00这些数是否相等?为什么?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他们会更积极得投入到小数性质内容的学习上去。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教师在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人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大声发言。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
例如,在数的教学中,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和()”在解答时,一位学生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学生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
例如,要学生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这时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圆,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圆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让说错的学生重新叙述。
最后,教师还应该给后进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