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韵文启动律与韵文文体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韵文启动律与韵文文体演变

蒋长栋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要:诗、词、曲、赋等主要韵文体式的形成都有赖于民间韵文的启动作用。说明韵文文体演变中的民

间韵文启动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规律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民间韵文在创作思想、创作过程及传播方式上均具有恒久不息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民间韵文启动律的存在对于韵文文体演变研究中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韵文;文体演变;民间韵文;启动律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71-1351(2006)03-0084-04

本文拟对中国韵文(诗、词、曲、赋等)文体演变中民间韵文启动律的客观存在、此一规律之客观存在的主要原因、此一规律对韵文文体演变研究的重要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一概略论述。

一、民间韵文启动律在韵文文体

演变中的客观存在

中国古代韵文各体的形成与演变,差不多都得之于民间韵文的启迪和驱动。胡适先生说:“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伎、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古今中外都逃脱不出这条通例。”[1]此所谓“通例”,实即今日所谓的“规律”,因而它才具有“逃不出”、避不开这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中国韵文之主干诗歌及其各种体式,既是因民间韵文而形成,又是因民间韵文而演变。鲁迅先生说:“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2]鲁迅的意思是,中国最早的诗歌直接源于原始的民间劳动。梁启超先生说:“歌谣既为韵文中最早产生者,则其起源自当甚古。质而言之,远在有史之前,半开化时代,一切文学美术作品没有,歌谣便已先有。”[3]正是因为首先有了民间歌谣,然后才有二言体、三言体、四言体的古逸歌及《诗经》作品。《诗源辩体》云:“《三百篇》始,流而为汉魏。《国风》流而为汉《十九首》、苏李、魏三祖、七子之五

言。”[4]从继承民间韵文特有的内容质素而言,汉魏五言体诗的确源于《国风》;而就五言句式的大量运用这一艺术形式而言,则汉魏五言体诗的形成又主要得之于汉乐府的直接启迪与驱动。汉初至武帝时代产生的乐府民歌《铙歌十八曲》,虽以杂言体形式出现,但五言句式已非常之多。“这说明五言体体制并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之间突然兴起的;而是从民间歌谣中经过长期酝酿、多人试作而逐渐发展起来的。”[5]在以汉乐府为主的民间韵文的驱动下,汉代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终于完成以五言为主的体式演变。有了五言体诗,然后方能在此一句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字,成为较五言多一个节拍的七言体诗。王力《古代汉语》云:“七言诗又比五言诗出现得晚些。曹丕的《燕歌行》是现有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七言诗的一般句式是四三。这是五言的扩展,因此细分起来是二二三。”[6]这样,七言诗实际上是从得之于民间韵文汉乐府启动而产生的五言诗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关于唐代格律诗的形成,王力《古代汉语》说:“相传南朝沈约发明了四声,甚至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了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四声在古代汉语里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谁主观创造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声调的交互是中国历代诗人们长期创作所积累的艺术经验,决不是少数文人所发明的。”

[6]

正因为这样,格律诗形成的核心

质素四声的发现与运用,实际上是在大众语音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作为一项积众人之长而完成的韵文文体,非一人一时之发明创造。至于唐代的歌行体、新乐府等体式,当然更是直接源于民间韵文,在此不一一赘述。

中国韵文的其他体式词、曲、赋等,促成其新体式之诞生的启动力,亦多为民间韵文。就词体的诞生而言,诚如唐圭璋、潘君昭先生所言:“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必然是起源于劳动人民,而决不可能起源于梁武帝、隋炀帝或其他封建文人”,与词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燕乐本

收稿日期:2006-03-09

作者简介:蒋长栋(1943-),男,湖南洪江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韵文文体形成与演变研究”(03BZW033)

2006年5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May,2006第26卷第3期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

Vol.26No.3

身既不同于庙堂祭飨所用的雅乐,也有别于被称为‘前世新声(指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清乐,而是当时流行的‘胡夷里巷之曲’(《旧唐书・音乐志》)。”[7]关于燕乐的民间俗乐性质,吴熊和先生也作了较充分的肯定:“取名燕乐(亦作燕乐、宴乐),因为它是燕享之乐。……但隋唐燕乐,不复限于朝廷,它已扩大应用到一般公私宴集和娱乐场所,成了雅乐之外的俗乐的总称了。”[8]正是在这弹奏民间俗乐燕乐的过程中,诞生出了长短句式的曲子词这一民间韵文新体式,然后才逐渐有文人的依声填词过程之发生。元曲是由散曲与杂剧这两部分组成的。“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9]吴梅《中国戏曲概论》:“院本者,《太和正音谱》云:‘行院之本也。’初不知行院为何语,后读元刊《张千替杀妻》剧云:‘你是良人良人室宅眷,不是小未小未行院。’则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谓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云尔。”[10]由此可知,院本实乃民间艺人演唱之本。“诸宫调直接受变文的影响,有说有唱,是一种篇幅浩瀚的叙事文体”,“由于它篇幅大,音乐上多变化,很受市民欢迎,南渡后成为民间流行的讲唱文学”[11],因而诸宫调也是一种民间讲唱文学形式。由此可见,直接影响和促成元杂剧形成的金院本与诸宫调,均属于民间韵文,所以元曲之大头杂剧首先是得之于民间韵文的启动才实现其体式之形成的。而“散曲是元代在北方出现的新诗体,是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1],其形成同样得之于民间韵文之启动。

赋体的大盛在汉代,而其形成则体现于战国末年荀况的《赋篇》。褚斌杰先生认为:“荀赋的基本特点是:字句基本整齐,有韵,带有半诗半文的性质;在表现手法上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用种种巧妙的譬喻来代替直说。‘隐语’本是民间的一种俗体,《周易》的爻辞当中,保存了很多民间俗语,其中就有不少属于‘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的隐谜。……荀况大约正是根据、并且创造了说隐一问一对的格局和隐语的语言特点以及它巧言状物的手法,创作出了他的《赋篇》。”[12]因而赋体形成的基本要素皆得之于民间韵文隐语等的启迪。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韵文的各种体式,皆得之于民间韵文的启动方得以形成与演变。正如吴小如先生所说:“‘俗文学’乃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母。……任何文学体式,都是由俗渐变为雅的。《诗三百篇》、《楚辞》这两部总集,其中雅俗并存,但仔细辨识,其‘雅’者无一非由‘俗’转化而来。下而至于汉魏六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戏曲和小说等等,最初都是俗文学作品。”[13]这最初的“俗”,实即处于文体启动阶段的民间韵文;所谓“渐变为雅”,则是在民间韵文启动下逐渐完成了文人韵文体式的演变。

二、民间韵文启动律在韵文文体演变

中存在的原因

民间韵文与文人韵文虽同属于韵文之范畴,但二者在

各自的演进过程中,相互之影响却呈颇不平衡的状态。相对而言,民间韵文演进的大趋势呈相对独立的发展势态,所受文人韵文之影响非常有限;而文人韵文的演进则在较大的程度上受到民间韵文的影响和限制,有时甚至表现出脱离民间韵文之滋养就会停滞不前或呈衰微之势的趋向。是什么原因促成民间韵文对文人韵文之文体演进具有如此巨大的启动力?细斟之,是民间韵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较文人韵文更大的开放性,因而必然会对文人韵文之体式体貌演变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开放性与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间韵文创作思想的开放性,促使它在文体及其相关构成质素的取向上没有任何形式的限制,因而在文体模式的创造上更易于出新

步入文明社会后的中国古代文人韵文,其创作思想逐渐受到礼乐治国、政教合一等思想之影响,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更使得文人韵文创作有着许多不可逾越的禁区。与文人韵文创作思想的这种相对封闭性相比,民间韵文的创作思想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平民百姓不像士大夫之族那样将韵文创作当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4],“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15],他们的韵文创作很大程度上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16],因而他们所创作的内容无非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17]这种出于情性、无所拘束的创作观,体现在创作体式的取向上也是无所拘束、不拘陈法而最富于创新性的。例如《诗经・郑风・萚兮》中的:“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诗经・郑风・溱洧》中的:“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尽管这两首诗仍是以四字句式为主的,但是由于作者不是拘守四字句式不放,而是依诗意发展之实际需要来选择句式,因而两首诗中的句式从一言、二言、三言、四言到五言皆有。这种灵活处理的情况在历代民间韵文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说明民间韵文仅就语言句式来说,就具有极强的形成新文体所需要的新质素之能力。除了句式外,其他如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意境构筑等一切艺术质素之运用,民间韵文由于有作者文学观念的开放无羁,均可在历代千百万无名作者恒久不息的创作实践中,源源不断地创造出适宜于新文体构建所需要的一切新质素来。

2.民间韵文创作过程的开放性,促使它在众多作者的参与创作与修改中,凝聚着更多可对文体演变产生作用的崭新艺术质素

民歌的创作过程可以是一人独唱,也可以是二人对唱,还可以是多人合唱或对唱。此次唱过之后,觉得有所不妥,下次再唱时作者还可以修改;此人唱过之后,他人觉得有所不妥,同样可以修改之后再唱。如此,一首民歌可以在许多人的许多次创作或再创作、修改或再修改的过程中,渐臻于精美完好。而这无数篇经过无数次创作与修改的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