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图片 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革兰氏阴性、杆菌)

合集下载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并掌握其操作。

2.巩固无菌操作技术及显微镜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能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在用乙醇进行脱色时,两种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阳性菌细胞壁为网状结构,比较厚,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而阴性菌细胞壁比较薄,颜色更容易洗脱出来,所以最终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阳性菌为紫色。

三.仪器、试剂与材料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属25922。

2.染色液和试剂:结晶紫、碘液、番红、95%的乙醇、沙黄、香柏油、二甲苯、蒸馏水。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滴管、吸水纸四.实验步骤1.染色步骤:(1)制片:接种环蘸取细菌液置于载玻片,酒精灯外焰加热玻片进行细菌固定。

(2)初染:添加结晶紫染色,1min后倾去染色液,蒸馏水冲洗至无色。

(3)媒染:吸干残留蒸馏水后,加入一滴碘液,作用1min,水洗。

(4)脱色:吸干残液后,加入95%酒精进行脱色,30s后水洗。

(5)复染:吸干残液后,用番红液复染,1min后,水洗。

(6)镜检:吸干残液后,低倍镜寻找目标物体,再用高倍镜放大目标物,目标视野添加香柏油进行观察。

2.平板划线(1)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托住无菌平皿。

(2)盖子用食指和拇指掰开,右手持接种环进行第一区划线。

(3)酒精灯灼烧接种环至通红,晾凉后进行第二区划线(4)重复(3)进行第三、四区划线(5)将平皿置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过夜。

五.结果与讨论1.革兰氏染色结果图1为显微镜下的染色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这是革兰氏阳性菌,也就是我们所用的实验材料之一枯草芽孢杆菌,不过红色比较零星,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清洗载玻片的时候不小心清洗过度,将一部分细菌冲洗掉了,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

图1 枯草芽孢杆菌而我们所用的另外一个实验材料大肠埃希氏菌属25922理论上说应该是革兰氏阴性菌,这也就意味着最终显微镜下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紫色,但是试验最后我们只观察到一片白色,回过头来思考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吸干载玻片的过程中用力过猛用纸巾把细菌给擦去了,所以最后细菌都没了,也就没有染上相应的颜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实验二 细菌革兰氏染色
1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及无菌操作技术 进一步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2
二、实验原理
C.Gram(革兰)于1884年 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 细菌的染色方法。
3
革兰氏染色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17
1、根霉——菌丝特化形成假根等特化菌丝
18
1、根霉——孢囊孢子(无性繁殖)
19
2、曲霉、青霉——分生孢子(无性繁殖)
20
3、犁头霉——接合孢子(有性繁殖)
21圆柱形,
但有时某些酵母菌可形成假菌丝。酵母菌无性繁殖以出芽 方式生殖。
22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含量较高
5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C)、枯草杆菌(B.S) 2、染料:结晶紫、复红、碘液等 3、材料:95%酒精等
6
四、实验方法
(一)革兰氏染色 涂片—风干—固定—初染—水洗—媒染—水洗—
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 眼可见的群体。
区分和识别各类微生物可从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 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进行,菌落形态是无数细胞形态 的集中反映,因此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一定的菌落特征, 可通过这些特征差异区分和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大小、颜色、边缘、隆起、光泽、质 地等。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ppt课件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ppt课件
11
二、基本原理
1 、革兰氏染色原理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 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液和碘液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 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因此遇脱 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 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 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优点: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防腐,保存时间较长,
25
三、实验器材
1、菌种:细黄链霉(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红酵母(Rhodotorula SP)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 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ds)
24
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卵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等
繁殖方式:无性:主要为出芽繁殖,产生芽孢子

有性:产生子囊孢子
美篮染色优点:可区分死活细胞,活细胞能使蓝 色变无色,死细胞一直呈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 产生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重 要依据。 繁殖方式:主要产生无性孢子和产生有性孢子繁殖
2、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麦芽汁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 脂或查氏培养基。
3、试剂:0.1%美蓝染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50% 乙醇。
4 、器具: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 种杯、解剖针、擦镜纸等。
26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扦片法)

微生物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_图文_图文

微生物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_图文_图文

染色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结果
染色结果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
染色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样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四、实验结果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绘图记录观察结果
思考题
1、在制作涂片中,为什么要进行固定这 一步?
2、革兰氏染色中哪一步关键,为什么?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 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 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 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 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 )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 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 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 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
2、干燥:将涂片置火焰高处微热烘干或自然干燥。 3、固定:涂面朝上,通过微火2-3次。 4、染色:待玻片泠却后加结晶紫1-2滴于涂片上,覆盖涂
面染色1-2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
水变无色为止(注:勿冲去菌体)。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油镜观察并绘图。
二、实验原理---简单染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 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 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 有的形。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ainGram氏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 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革兰氏染 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实验一 革兰染色法PPT课件

实验一 革兰染色法PPT课件
葡萄球菌属主要是釐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等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中釐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为临床重要等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对青霉素类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等高度敏感青霉素可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可首选药物
微生物实验课注意事项
• 禁止不穿白大衣进入实验室; • 禁止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不得高声喧哗,随
2020/3/26
P3
9
9
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 如果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严格界定。 2.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稀释。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
2.镜检后的染色玻片直接扔到专装废弃玻片的盒子。
2020/3/26
11
11
染色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0)
2020/3/26
大肠杆菌(10×100)
12
12
染色结果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2020/3/26
13
13
革兰染色意义
★鉴别细菌 ★选择抗菌药物 ★研究细菌的致病性
2020/3/26
2020/3/26
15
15
选择抗菌药物
•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痢疾 杆菌等)、嗜血杆菌属(杜克雷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 菌等)、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在院内感染中的细 菌感染中占了大约65%,且大多菌株容易对抗菌药物耐 药
• 革兰氏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 属的青霉素类、多粘菌素等高度敏感,对头霉素类和第 二代头孢菌素也较敏感。例如氟哌酸对革兰染色阴性杆 菌有效,如肠道病、腹泻为常用药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革兰氏染色+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革兰氏染色+球菌
医学生物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教研室
2012年3月
实验内容
一、细菌染色标本观察 (革兰染色法)
二、病原性球菌标本片观察 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一、革兰染色法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菌种】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试剂】革兰染液 【其他材料】酒精灯、接种环、玻片、吸水纸、
显微镜等 【方法】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片
2、革兰染液染色 3、油镜下观察结果
细菌涂片的制备
器具:接种环(上)和接种针(下)
2—5mm
柄约22cm
5—8cm
金属柄约14.5cm
绝缘柄 约7.5cm
安装环(针)的螺口(约8mm)
操作原则:无菌操作(烧灼灭菌)
Aseptic area 10-20cm
外焰 内焰 焰芯
细菌涂片的制备
菌液采取法
【操作步骤】
细菌涂片的制备
一般制备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操作步骤】 二、革兰染液染色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冲洗
结晶紫 1’ 碘液 1’ 95% 乙醇 30” 复红 1’
冲洗
滤纸干燥
油镜观察
革兰氏染色

紫紫色色((GG++))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结兰晶氏紫 染碘色液步骤乙示醇 意图稀释复红

红色(G-)

革兰氏染色课件PPT

革兰氏染色课件PPT

复染
复染:将脱色后的涂片用复染液进行复染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菌体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复染时应注意控制复染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冲洗和干燥
冲洗
将染色和脱色处理后的涂片用清 水冲洗干净,以便观察菌体或组 织的染色效果。
干燥
将冲洗干净的涂片放在干净的纸 巾上自然干燥,以便后续观察。
Part
固定时应注意控制火焰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 染色效果。
染色
染色:将涂片浸入革兰氏染色液中, 染色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
染色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 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脱色
脱色:将染色后的涂片用脱色液进行脱色处理,以去除菌体或组织表面的色素。
脱色时应注意控制脱色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复染与初次染色要匹配
复染的颜色要与初次染色相匹配,以 便更好地观察染色效果。
其他注意事项
染色液要新鲜
染色液使用前要确保新鲜,过期 或变质的染色液会影响染色效果

避免交叉污染
在染色过程中要避免不同染色液之 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
注意安全
染色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染色 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如不慎溅到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
革兰氏染色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生 物学特性和分类学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细菌的生态学和进化关系。
Part
03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涂片
涂片:将待染色的菌体或组织薄而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片上,然后晾干或烘干, 以便后续染色。
涂片时应注意避免涂层过厚,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固定
固定:将涂片在火焰上快速通过两次,使菌体或组织固定 在玻片上,以便后续染色。

病原生物学实验图片+1+

病原生物学实验图片+1+

斯氏狸殖吸虫
子宫分叶多
毛蚴
日本血吸虫
胞蚴
日本血吸虫
尾蚴
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钉螺
日本血吸虫卵
小棘,无卵盖,外 有组织残留物
毛蚴
宽椭圆形
日本血吸虫:病理
日本血吸虫:病人照片
布氏姜片 吸虫卵
卫氏并殖 吸虫卵
日本 血吸 虫虫 卵
华支 睾吸 虫卵
丝状菌落
小分生孢子
芽生孢子 大分生孢子
芽生孢子
大分生孢子(含菌丝)
放线菌硫磺样颗粒
放线菌
放线菌菌落
白色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成虫
成虫状似葵花子
囊蚴
华支睾吸虫
雷蚴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卵(最小)
卵盖 肩峰
毛蚴
状似芝麻,灯泡状
疣状突起
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
长角涵螺(3圈),赤豆螺(4圈)
伤寒杆菌鞭毛染色(示鞭毛)
致病性肠道杆菌 在SS培养基上形 成相对较小,半 透明,无色或淡 黄色的菌落。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
玫瑰吲哚
甲基红(MP)试验
VP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弧菌
霍乱弧菌(革兰染色)
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示芽胞)
革兰染色和芽胞染色
破伤风梭菌芽胞染色(示芽胞)
破伤风梭菌革兰染色(示芽胞)
3个品字 形唇瓣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较雌虫为小)
雄虫:尾端有一对 象牙交合刺
受精卵
未受精卵
长椭圆形 卵壳及蛋白质膜均较受精 卵 无蛔甙层 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 颗粒
宽椭圆形 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 卵壳外有一层虫体子宫分泌 物形成的蛋白质膜,表面凹 凸不平 卵壳内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 胞, 卵壳间可见新月形间隙。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分析 • 革兰氏染色的应用和限制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 染色技术。
背景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通过对细菌的染色, 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其他技术
将革兰氏染色与其他技术如分子生 物学、免疫学等相结合,实现更精 确的细菌分类和鉴别。06Βιβλιοθήκη 结论总结革兰氏染色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的关键工具
革兰氏染色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 本技术,用于快速识别细菌种类,对 准确诊断感染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至关重要。
指导抗生素选择
科研的基础
在科研领域,革兰氏染色是研究细菌 种群结构、进化、生态和致病性的重 要手段。
染色
染色
用革兰氏染色液对固定后的涂片进行 染色,分别使用结晶紫、碘液和脱色 液进行初染、媒染和脱色处理。
染色注意事项
染色时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避免 染色过度或不足,同时要确保染色液 的新鲜度和浓度适宜。
脱色
脱色
用脱色液对染色后的涂片进行脱色处理,以 去除菌体表面的结晶紫和碘液。
脱色注意事项
脱色时应控制脱色时间和脱色液的用量,避 免脱色过度或不足,影响染色效果。
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
革兰氏染色利用了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和结构对染料亲和性的差异,通过结 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由于细胞壁 组成成分对革兰氏染料的吸附能力不 同,酒精脱色时,细胞壁对染料的吸 附能力不同,从而导致被脱色的程度 不同,最终影响了复染后细菌的着色。

实验细菌革兰氏染色法.ppt

实验细菌革兰氏染色法.ppt

【方法步骤】
D. 水洗
A. 初染 B. 水洗 C. 媒染 E. 脱色 F. 水洗 G. 复染 H. 水洗 图4-1 革兰氏染色程序
I. 吸干
【方法步骤】
★ 获得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 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 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试管架,镊子,载玻 片夹子,载玻片支架,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方法步骤】
1. 涂片:将大肠杆菌(16h)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h)分别
涂片、干燥、固定。 2. 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 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2)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 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3)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从边缘吸,以防擦去菌 体),将玻片倾斜,并衬以白背景,用95%乙醇滴洗至刚刚无紫 色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去乙醇;
★ 可知n(介质折射率)对提高显微镜的分辩力起着关键性的作
【基本原理】
2.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 (G-)两种类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 紫色。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 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 不同。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观察ppt课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观察ppt课件

结晶紫初染2min
碘液媒染1min
细水冲洗
细水冲洗 蕃红复染 1~2min
95%酒精脱色 20s
油镜操作规程
1. 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涂片,待看到目的物后,将其移到 视野中央。 2. 在涂片上滴一滴香柏油,转动换转器使油镜针对通光孔。 3. 使油镜与香柏油接触,这时油镜头几乎与载玻片相接触,切 记不能使用粗调,以免压碎载玻片。 4. 用细调旋钮慢慢提升镜头高度,直至物像清晰。切勿拧反方 向。 5. 观察完毕后,使镜筒远离载物台。取下载玻片。用擦镜纸擦 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先用干的擦镜纸擦1~2次,把大部分油去 掉,再用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2次,最后再用干擦镜纸擦1次。 擦拭时要顺镜头的直径方向,不要沿镜头的圆周擦。擦拭要细 心,动作要轻 。
(三)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于1884年由丹麦医生Gram创立,是延用
至今的经典染色法。 经革兰氏染色后可以把全部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
染色机制: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有很大关系。 G+细菌:肽聚糖层厚,含量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 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 胞内而不被脱色,复染后不着色,保持结晶紫的颜色; G-细菌:肽聚糖层很薄,含量少,脂肪含量高,经乙醇 处理后部分细胞壁脂类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 胞壁孔径变大或通透性增加,不能阻止溶剂透入,酒精将 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脱,细菌被脱色,经复染后染成红 色。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
细菌的染色观察
微生物(Microorganism) 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
察。
病毒(包括噬菌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详解演示文稿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详解演示文稿

一 目的要求
1 学习制染色片技术,学习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原理, 理解着色机理。
2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的技术。 3 掌握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并能正确染色 4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 基本原理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原理 (二)革兰氏染色基本原理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原理
细菌细胞微小,且含水量较多,在普通光镜下表现为无色透明,不易观察, 所以必须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着色,便于观察。 简单染色是使用单一染料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大小、及排列方式. 染色前一般要将细胞固定,其目的是杀死菌体并使之粘附于玻片上,还可 以增强菌体的着色能力。固定有加热法和化学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 应维持细胞原有形态。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 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 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 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 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 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蕃红复染后呈红色。
◆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 涂片进行复染。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 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 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 革兰氏染色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 目的要求 二 基本原理 三 实验材料 四 无菌操作过程 五 操作步骤 六 实验报告 七 思考题
占细胞壁的90%
占细胞壁的10%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2负、电枯菌菌体膜着面色朝。 上〕,反复通过火焰高处数次, G滞+留菌烘在细干细胞胞壁菌内中液,肽因〔聚此糖注细层菌:厚仍且不保交能存联初度直染高接时,的在类颜脂火色质,焰含经量上番少烘红,复经烤染脱,后色呈以剂蓝处免紫理色菌后。反体而变使肽形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5将烘、染干水好 菌的液洗涂〔:片注放:倒空不去气能中直染晾接液干在或火,者焰用用上吸烘洗水烤瓶纸,吸以自干免载。菌体玻变片形〕的。一端轻轻冲洗〔切勿将菌膜冲掉〕,
使菌体固直定至于载流玻下片的上。水为无色为止。
6、枯燥:将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沿菌膜外缘吸干残留水分。
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脱色时间过短,G-菌转呈革兰氏阳性结果;
3微、生固物学定实:验细用菌夹的简子单夹染色住和载革兰玻氏片染色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涂载片玻使不 片菌易、过接体厚种固,杯否、定那木于么夹造子载成、玻局酒片部精菌灯上体、。脱擦色镜不纸完、全显,微而镜使。G-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将菌载玻片龄倾斜对使少革量菌液兰延伸氏至玻染片中央色。 结果的影响:选取处于活泼生长期— —指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菌体尚未成熟或 菌体过老,可能使染色结果呈现相反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一〕简单染色的步骤 〔见P11〕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混匀用并涂接成种薄环膜〔以注无:菌涂片操不作易取过厚少〕许。菌体于水滴中〔注:不要挑破培养基〕,
直至混流下匀的水并为涂无色成为薄止。膜〔注:涂片不易过厚〕。
3、固定:用夹子夹住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②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菌体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局部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带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ppt课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9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 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
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
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 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 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 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 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
ppt课件完整
20
附:油镜的使用
双目显微镜
ppt课件完整 单目显微镜
21
2.油镜的原理
• 油镜的透镜很小,从载玻片透过的光线通过空气时,因
介质折光率不同,光线将发生散射现象,使射入镜筒的
光线很少,物象不清。若在油镜与玻璃片之间加入与玻
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则使通过的光线不至因折射而
减弱,因此能清楚地看到物ppt象课件。完整
•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 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 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ppt课件完整
7
ppt课件完整
8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 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结 晶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 (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 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 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 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 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面染色1-2分钟。 •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