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经”巧学初一数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字经”巧学初一数学

新教材图文并茂

“新教材版面新颖别致,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讲座一开始,汪伏明老师就向现场学生介绍了改版后的新教材。他说,传统的教材让人感觉到数学枯燥、单调和抽象,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而新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内容新颖,增添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上册教材中有初步认识线段、角,下册有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等几何知识,通过对学具,模型,实物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提高识图、画图和推理能力。

新教材开设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和“数学活动”等栏目,通过摆火柴棒、搭积木、摸球和玩七巧板,指导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巧用五字诀学习法

作为初一新生,在学习数学时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汪老师建议巧用读、听、议、练、评五字诀。读、即预习,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对下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再上课时听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听、听课是课堂学习最为重要的环节,学生应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重点结论、典型例题、方法规律等要有所记录。

议、评议讨论,就是积极参与课堂的问题讨论,积极主动、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乎逻辑的讨论与质疑。

练、适当做习题,把握重难点,对重点练而不厌,对难点要锲而不舍。

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在目标的指导和鞭策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练习要适度

“我听见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汪老师说,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学生可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搭配几何体,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学习有理数,学生掌握了负数以后,可以利用温差测量山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学数学,很多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汪老师建议,课后练习不宜做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盲目追求纯粹理论上的证明或技巧,如二次根式中的二、三重根号的化简,甲线段的立方等于乙线段的平方与丙线段的积等,而应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同时注意,解答的书写过程应严谨,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结论的表述力求准确精炼,对结论获得的演算、推理过程也要步步有据,条理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