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九章农村社会流动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九章农村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九章农村社会流动

1
传统文化
农村文化的传承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流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流动,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九章农 村社会流动
本章将深入探讨农村社会流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农村人口的流入和流出、农 村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家庭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农村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移、 农村土地和产权的流转、农村文化的传承和流动等。
农村社会流动的概念和意义
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地区人口、劳动力、家庭、社会阶层、土地、产权、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流动和变动。农村社会流动对于了解农村社会的发展、变 迁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劳务输出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跨国 家提供劳务,推动经济发 展。
农村家庭的人口流动和家庭迁 移
农村家庭的人口流动和家庭迁移受到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决定着农村家庭 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农村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移
阶层流动
扶贫政策
收入差距
农村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移体 现了社会的流动性和社会变迁。
政府的扶贫政策对农村社会阶 层的流动和转移起到积极作用。
农村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移与 收入差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承包
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承包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涉及到农村产权的变化和流 转。
农村产权的变化和流转
农村产权的变化和流转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经济结 构的调整和农村市场的发展。
农村文化的传承和流动
农村人口的流出和流入情况
农村人口流出涉及农民工群体和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入涉及农村女性的人口流动和就业问题,农村青年 的流动和成长问题,以及农村老年人的照顾和流动问题。

农村社会学PPT-第九章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农村社会学PPT-第九章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第九章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概要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维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机制 第三节 农村的社会流动状况 第四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
2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维度
3
一、农村社会的职业分化
职业分化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谋生手段或所从事的职业出现的差异现象。由 于职业的差异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其他相应的社会差别,因此,职业分化是考 察社 会分层的重要维度之一。农村社会的职业分化现象是指农村社会中的 劳动力从事 的职业在类型和性质上所出现的区分和差别,农村社会中的劳 动力以往被统称为 农民,所以也有研究将农村社会的职业分化视为农民的 职业分化,并认为农民的职业主要受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多元 化、区域差异化的分化。在 传统农村社会,虽然绝大多数人是从事农业的 农民,但也有一些人操持着其他职 业如手工业等非农职业。
14
第三节 农村的社会流动状况
15
◦ 一、农村社会的人口流动 ◦ 影响和推动农村人口流动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较多因素和动因来自社
会结构 和宏观制度背景。在传统农村社会,由于农村社会在结构上 就是相对封闭的,因 而人口流动现象较少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 受生活用品配给制亦即凭票供应的 制约,以及城乡壁垒的阻隔,农 村人口很少流向城镇。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城 乡二元社会经济体 制依然维续,加上城镇粮油的计划供应,农村人口流动以早出 晚归 的 “钟摆式”流动为主。 关于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推 拉理论和 二元结构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 解释。推 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 流动行为是推力和拉力加上中间阻力共同作用 的结果。流出地的自 然资源枯竭、劳动力过剩、收入水平降低等消极因素通常会 构成人 口迁移流动的推力,而目的地的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 较好 的文化和公共设施、较好的教育条件等积极因素往往会成为人 口迁移流动的拉力

社会学_第九章_社会流动(social_mobility)PPT课件

社会学_第九章_社会流动(social_mobility)PPT课件
第九章第九章社会流动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socialmobility第一节社会流动概述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二社会流动的类型三社会流动的模式四社会流动的因素五社会流动的途径六社会流动的功能第二节中国的社会流动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第一节第一节社会流动概述社会流动概述对社会流动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它是与社会分层的研究同时进行的
2020/10/13
9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
中国的社会结构,5000多年来宽严不一,有些朝代封闭,有些朝代开放。其 中最严格的是周朝。当时的社会成员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 及奴隶等等级。贵族(包括天子、诸侯以及卿大夫)享有统治权和土地所有 权,垄断学术与教育,并且操作经济运动规律;以达到个人目的。
二、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2.社会政治的发展程度 3.科学技术的发展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5.国家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6.社会价值观念(职业声望观念)
三、个人因素
1.先赋因素。指个人与生俱来的条件,如籍贯、家庭出身、排行、 亲属关系、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年龄、体质、容貌等。
在唐代,阶级大致分为皇族、官吏、武士、良人(士、农、工、商)、以及 贱民(包括奴卑、番户、杂户等三级)等。并且立有“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杂户与奴卑不准与良人通婚”的规定。到了五代,阶级的限制有趋于宽松, 如“取士兵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阀”。
元朝由于实行种族统治,将国民分为四等,所享受的权利高低顺序为:蒙古 人、色目人(平定西域所收的少数民族)、汉人(灭金所辖区域的汉族人) 和南人(灭宋所辖区域的汉族人)。
第九章 社会流动 (social mobility)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农村社会学第九章农村社会流动 ppt课件

农村社会学第九章农村社会流动  ppt课件
二是未经国家许可,采取隐匿或逃亡的方式,脱 离原户籍而流入新居住地,成为无户籍的“流 民”,即“人口非正常流动”。
PPT课件
14
二、现代社会的农村社会流动
第一,农村社会流动经历了从大规模快速流 动向常态化稳定流动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15
所谓“常态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晚期, 农村社会流动的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随着社 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身份壁垒的消失,农村社 会成员职业变更或地域流动日益成为一种常态。
PPT课件
28
二、典型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流动
(一)英国的农村社会流动 英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现代化转型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时期,是从15世纪圈地运动开始前后到18世纪20年代; 第二时期,是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后到19世纪末; 第三时期,是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四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3.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需要,有助于提高 城市生活质量。
4.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
方面的需求,客观上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PPT课件
8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负功能
1.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可能引发甚至加 剧城市社会问题。
(1)可能对城市住房、交通、环境等公共资源造 成严重影响,加重城市负担。
PPT课件
31
(二)美国的农村社会流动
美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的流动属于自由迁移模 式:
一是农村社会流动的自发性。 二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与农业劳动者经济地位的
PPT课件
4
根据引发流动的主要原因:
结构性流动是指主要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方 面的变革引起社会结构的大规模变迁,从而 导致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

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 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 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集团性分化降低了民众对不平等程度的 感知。集团性因素与教育、职业、性别、年 龄等个人性因素对社会成员不公平感的影响 有所不同。人们对不公平的感知往往是以周 围的人作为参照的。
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机制及社会阶 级阶层结构变化主要解释
“层化论” “碎片论” “断裂论” “阶层关系双重再生产模式” “阶层认知的相对剥夺论”
不脱产干部,同农民社员一样是农业户口,没有商品粮,
都是从社员中选拔出来的。在公社机关里,他们是各办公室
的办事员,有的担任秘书等,视公社大小,有十多人,也有
几十人的。在生产大队一级,有支部书记、大队长、副大队
长、会计、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等等,一个大
队有七八个人到十多个人。在生产队,有队长一人、副队长
口”
农业人口是指按照现行的农村管理制度拥有农村土地 承包权的村民,相当于户籍制度划分中的“农民”, 而农业人口(农民)现在已经分化为非农业劳动者和 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主要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 地进行家庭经营,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 要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收入 来源的农民,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特征并从事农业生 产的职业群体。
二是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由于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分散的农户要抵制自然灾害和市 场波动还有困难,一小部分农户因天灾或家庭 有病人或经营不善而不得不出卖土地,或者借 债,生产生活陷入了困难。另一部分农民因经 营得法,而很快富裕起来,买进了土地,甚至 雇起工来,扩大经营规模。所以很快出现了社 会分化。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各省、市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
于合作化问题》的长篇报告,对农村阶级政策作了新的表述
毛泽东对土改后的农村情况分析后认为,“虽然在土地改革 以后,(农民生活)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 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 的农民只占比较的少数,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积极性。”“富裕的或比较富裕的农民,只占全国农 村人口的20-30%,他们是动摇的,有些人是在力求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 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 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 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 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 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

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

02
农村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流动的定义
普遍性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阶层或地 理空间上的升降移动,包括职业、收入、 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变动的反映,是普遍 存在的现象。
动态性
多样性
社会流动是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不断变化 和调整的状态。
社会流动的形式和方向多种多样,不同社 会阶层和群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存在差异 。
的重要因素。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直 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和社 会地位,进而影响社会
流动。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和制度对农村 社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如城乡二元结构、户
籍制度等。
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社 会流动的影响也不可忽 视,如人际关系、社会
资本等。
03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 关系
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特点
农村社会分层通常以经济、权力、声望等为标准,分层结果随着标准的变化而 有所不同;分层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也会发生 动态变化。
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分层主要表现为以职业、收入、教育等为 依据的阶层分化,其中职业分化是最主要的分化标准。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地区,社会分层结构 也存在差异。
案例三
总结词
该地区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互影响,分层现象 限制了流动机会,而流动现象则可能打破原有分层结 构。
详细描述
该地区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表现为, 社会分层现象限制了农民的流动机会,使得贫困农民 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社会流动现象也可 能打破原有的分层结构,一些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 才智,逐渐提升自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成为新 富阶层的一员,对原有的分层结构产生冲击。这种互 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农村社会学第八章农村社会流动教材教学课件

农村社会学第八章农村社会流动教材教学课件

就业机会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服 务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为 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更 多的就业机会。
教育资源改善
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 农村学生进城求学,促进 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生活方式转变
城市化带来的现代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推 动了农村人口的思想观念 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农村社会流动对城市化的作用
农村社会流动的现状分析
1 2
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
当前农村社会流动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流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户籍制度限 制、教育资源不均等、社会保障缺失等。
3
促进农村社会流动的对策
为促进农村社会合理流动,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 革、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
在推进农村社会流动过程中,应加强对农 民权益的保护,包括土地权益、劳动权益、 社会保障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推动农村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应注重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 农民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流动质量提升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农村社会流动的质量将得到提升,农民将更 加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对农村社会流动的展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
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农村社会流动为契机,推动乡村全面振 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劳动力供给
农村转移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源,推动 了城市化进程。

农村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

农村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

第二节 农村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概述
二、传统农村社会分层体系的特征
(一)土地是社会分层体系的中轴 (二)社会分层具有身份性特征 (三)家族在社会分层中的影响
三、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分层体系的 基本特征
(一)权力成为社会分层的中轴 (二)社会分层仍然具有身份性特征 (三)社会分层主要以个体为单位
主要参考书
王章辉、黄柯可,《欧美农村劳动力的 转移与城市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边燕杰,《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 社会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2002
第一节 农村社会流动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基本概念 (一)纵向流功,也称垂直流动或上下流动 (二)横向流动,也称水平流动 (三)代际流动 (四)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型的农民社会流动 (二)现代型的农民社会流动 (三)当代世界各国农民社会流动的状况和趋势
1、A类或最高水平类 2、B类或次高水平类 3、C类或中上水平类 4、D类或中下水平类 5、E类或最低水平类
4、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流动
三、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
(一)就总体或平均值而论,农村社会成 员的流动比率要比城市社会成员的 流动 比率低
四、当代农村社会分层
(一)引发当代农村社会分层的原因
(二)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层 (三)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趋势
思考题
1、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分层的背景是什么? 2、我国农村社会分层体系有何特征? 3、不同历史阶段的农村社会流动有何特征?
当前中民“一生 中的流动”的平均次数,也远远低于城 市社会成员
(三)农村社会成员主动的“自由流动”要比 城市社会成员的少,而被迫的 “结构性流动”
要比城市社会成员多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包括农村社会结构方面的研究、农村社会变迁方面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三部分内容。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三个层次。

(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社会学调查研究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研究总结阶段实地调查,也称为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家最为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亲自深入农村进行观察来收集资料。

(社区类型比较法,也称为模式比较方法)社区追踪调查,指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社区的调查研究。

对同一对象的追踪研究可以是同一研究者,也可以是其他研究者,亦可以是二者交替进行。

问卷调查,即研究者利用根据调查目的而事先设计好的一份问题表格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实施、统计分析)问卷调查优点:1、问卷调查可不局限于对单个村落社区的个案研究,能够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开展调查;2、其次,当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的时候,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总体情况具有更强的推论性;3、再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中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4、最后,问卷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也比实地调查短。

缺点:1、由于问卷调查采用事先编制的问卷来收集资料,因此问卷必须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这对前期的研究设计就有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

2、问卷不是随意制定的,研究者应对研究主题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完成一项好的问卷调查。

3、由于调查问卷是结构化的,在此过程中难以对已经设置的问题加以更改,所以依靠问卷收集到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并且不恰当的提问和不准确的答案设置也会产生错误的调查结果,使研究者原本希望得到的信息被扭曲。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意义:a\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b\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c\丰富了社会学本土化知识。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化的原因从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造成社会分化的原因有生物原因和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因素有: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这些本来是先天性的因素在某种条件下却成为社会地位差别的来源。

社会文化因素则包括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政策和制度、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他集团的区别,它们对人们地位的影响是直接的。

2.社会分层的涵义、类型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层。

社会阶层应该是社会成员聚集成有明显差别的层级。

在社会的纵向结构中,不但可以划分为作为其有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阶级,而且可以划分为没有对立,但有差别的阶层。

3.韦伯的分层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和声望-社会标准。

韦伯认为,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它指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的多少;韦伯很看重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权力是一种强制力,作为一种支配关系,权力分配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

由于人们占有的权力资源不等,在社会结构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声望是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具有相似身份和生活方式的人被称为身份群体,而不同身份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声望,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4.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第一,收入。

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第二,职业。

职业地位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职业环境、职业声望、职业活动的范围与性质等等不仅影响着在职人员的社会表现,同时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

农村社会学课件1-9章

农村社会学课件1-9章

李景汉(1895──1986),社会学家、社会调查学家。1917 年赴美国求学,攻读社会学并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920年获 学士学位;192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28年8月, 他应晏阳初之邀,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调查部主任。此后, 他历任国立北平大学、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教 授等职;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教授等职。之后,被错划为“右
主要著作:《社会调查大纲》(1934)、
《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
《中国乡村人口之分布》(1935)、
《现代社会事业》(1944)等。
吴文藻: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
吴文藻(1901-1985),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 业后赴美国留学,192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系, 1928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1935年任 系主任。1939年创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53年任中央民族学 院教授。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著名学者费孝 通、林耀华、瞿同祖、黄迪等曾师从吴文藻先生。吴文藻是中 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 极实践者。
三、涵义
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 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 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简要历史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背景
(一)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南北战争后,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后果: 1.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导致农民急剧分化和广大小农的破产
美国农民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自1867年起便开展了一场 延续20多年、遍及全国农村的农民运动。半数以上的农 民投身到运动中。

《农村社会流动》课件

《农村社会流动》课件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效应
促进城市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流动加速了城市化 进程,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
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进入城市就业,农民可以 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家庭经 济状况。
改善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劳动力流动改变了农村社 会的结构,推动了城乡一体化 的发展。
带来社会问题
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 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空巢 老人等,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
1 2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
跨地区流动成为主流
农村劳动力流动已经从本地流动向跨地区流动转 变,尤其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流动。
3
农民工成为流动劳动力的主体
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力军,他们 在城市中从事各种行业,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
农村人口流出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人口增加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 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有助于城
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也面临 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公共 服务设施面临压力,需要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
农村人口流出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 会流动呈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 快、层次复杂等特征。
农村社会流动的类型
01
02
03
经济流动
农民因经济原因离开农村 ,前往城市或城镇寻找工 作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精品PPT课件----第七讲+农村社会流动PPT26页

精品PPT课件----第七讲+农村社会流动PPT26页
精品PPT课件----第七讲+农村社会流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26 Nhomakorabea•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 农村社会流动
第一节 农村社会流动概述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含义
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 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它既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位的变动,也表 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类型
根据流动方向:
垂直流动又称纵向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一 个阶层结构体系中不同阶层间的流动。 水平流动又称横向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一 个阶层结构体系中同一阶层等级内部的位置 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域或职业 的变化。
第二,有助于促进农村发展。
1.通过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非农职业的流动,农村 居民的收入得以增加,农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从而 夯实经济基础; 2.通过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农民得以接触城市先进 的科学技术、经营理念与社会文化,从而有助于培养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发展储 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3.在城市工作与生活过程中,通过与城市居民的互动, 农民的民主、自由、平等与法治意识得以增强。
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农村社会成员一旦进入某 个阶层等级序列,就很难改变自己的身份,其结 果是农民之子世代务农,工人之子世代为匠,不 仅本人难以发生代内流动,其子孙后代也难以发 生代际流动。
第三,农民社会流动的途径极为有限。
1. 大量农业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之上,甚至被 剥夺了人身自由,他们除了隐匿、逃亡或出家, 几乎没有其他向非农职业流动的途径。 2.在高度排他的封建行会制度下,职业世袭、手 艺不外传的惯例决定了不同行业之间有很强的封 闭性,农业劳动者一般很难进入手工业者阶层。
根据流动参照点 代内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社会位置的变化, 其参照点是流动者本人最初的社会阶层地位。 代际流动是指下一代人相对于上一代人的社 会地位变动,其参照点是上一代人的社会阶 层地位。
根据引发流动的主要原因: 结构性流动是指主要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方 面的变革引起社会结构的大规模变迁,从而 导致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 非结构性流动又称自由流动,是指主要因个 人原因而造成的个体地位、职业方面的变化 或地域变动。
三、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正功能
第一,有助于形成一种新陈代谢、拾遗补缺和促 优汰劣的社会机制,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 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1.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有机体新陈代谢基础之 上的,新陈代谢则主要通过社会流动来实现。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市场转型与体制转 轨时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可能 齐头并进,必然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3.社会成员与其社会位置的匹配状态有好、中、 差之分,只有实现社会成员与社会位置的最佳匹 配状态,社会发展才有动力。
第二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社会的农村社会流动
第一,社会流动规模周期性变化明显。
传统社会的农村社会流动就呈现出在流动规模上 与封建王朝兴盛或稳定程度成反比、与衰败或动 荡程度而正比的规律,也即是随封建王朝的治乱 兴衰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第二,社会流动刚性较强,跨越等级界限的垂 直流动非常困难。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负功能
1.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可能引发甚至加 剧城市社会问题。
(1)可能对城市住房、交通、环境等公共资源造 成严重影响,加重城市负担。 (2)可能对城市劳动力市场产生挤压,加剧城市 人口的失业或就业问题。 (3)一些人可能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流落街头并诱 发犯罪,影响城市安全。 (4)流入城市的农民在城市生活与工作中可能遭 受歧视和排斥,因而可能导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 民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影响城市稳定。
第二,农村社会成员的垂直流动较为频繁,自 致性因素在农村社会流动占据主导地位。
在现代社会,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富有探险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农村社会成员往往有更多的机会 实现向上流动。
底层人群向上流动困难 /programs/view/PdvAp aMqPec/

2.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不少农 村成为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空壳 村,可能影响农村社会发展。
(1)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短缺可能影响农业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男性家庭成员长期在外工作,可能导 致留守妇女家庭劳动时间过长、家务负担过重, 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缺乏,留守儿童 家庭照顾与身心教育不足,对家庭关系、家庭养 老与子女成长形成不利影响。
第一,农村社会流动经历了从大规模快速流 动向常态化稳定流动的发展历程。
所谓“常态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晚期, 农村社会流动的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随着社 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身份壁垒的消失,农村社 会成员职业变更或地域流动日益成为一种常态。 所谓“稳定流动”是指农民由农业经营者向非 农阶层的流出一般比较稳定,从农业中流出又 回流的比率大大下降。
第四,农民社会流动的自由度很低。
在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动通常只有两种方式:
一是经国家许可,从原户籍地迁入新居住地,成 为新居住地户籍人口,即“人口正常流动”; 二是未经国家许可,采取隐匿或逃亡的方式,脱 离原户籍而流入新居住地,成为无户籍的“流 民”,即“人口非正常流动”。
二、现代社会的农村社会流动
第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有助于促 进城市发展。
1.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促进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化,有助于推动城 市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竞争,为城市社会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 3.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需要,有助于提高 城市生活质量。 4.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 方面的需求,客观上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第三,国家对社会流动的控制大大减弱,农村 社会流动的自由度大大提升。
在现代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居住权、就 业权和迁徙权成为公民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劳 动力成为可以自由交换的商品,农村社会成员的 自由流动也就成为一种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