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演示文稿
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 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 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 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 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 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 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1、按问按分列点 2、语言要方简意赅 3、答好第一问 4、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 防止片面性 5、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 6、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标题化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 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 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 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 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 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 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 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 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 略。
历史材料分析题 解题思字材料 图形材料 综合型
二、答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材料。(读) 第一遍 略读 第二遍 归纳 第三遍 联系问题
(二)、领会命题意图。(思)
1、思考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2、思考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3、思考设问间的关系
(三)、组织答案(写)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 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 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 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 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 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 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 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 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 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 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 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 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 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 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 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 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 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关于民主 政治建设的白皮书。(14分) (1)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 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 的区别是什么?(3分) (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 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3)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4分) (4)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 特点是什么?(3分)
历史材料解析题 答题技巧
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 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 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 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 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 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 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 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 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科技 原因、条件、 目的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要遗漏任何信息。
注意材料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你理解材料的背景和内容。
2.找出关键词句: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可能是对材料的总结或对问题的提示。
通过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联系所学知识:在分析材料时,要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回答问题。
4.归纳总结答案: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注意细节和逻辑: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细节和逻辑关系。
对于涉及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的题目,要仔细核对材料中的信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答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反思和总结:在完成材料解析题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检查答案是否准确、完整、有条理,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
(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
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
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
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
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
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ppt课件
PPT课件
10
再现“八一”南昌起义场景的油画
革命根据地的宣传标语
(1)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8分)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P角PT课度件 。
4
文字型(文言文 现代文 外文翻译) 文字理解
图片型(文物图 漫画 地图) 隐含信息
PPT课件
5
(1)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等 (2)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 材料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 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 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3)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 时间信息) (4)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任意答出一点或其中一方面均可得分,1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介图五反映的历史事件。(从 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等方面介绍)(6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 “资”姓“社”问题的困扰(背景,1分),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间、 人物,1分),他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 “社”不姓“资”,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生产力的标准。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内容,两点即可,2 分),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2分)。
图一
图二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万能模板(具体题型版)
材料解析题的答题万能模板(具体题型版)1、三读材料,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
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
从提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疏忽。
3、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
看提问为“根据材料”“根据所学知回答”或是没有规定答题的依据。
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历史学科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解析分析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本文将介绍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并提供一个适用的模板,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1. 理解题目要求解析分析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资料或文献,分析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发表个人观点或作出评价。
因此,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并确定要分析的对象。
2. 收集资料和分析内容在解析分析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文献或图片,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汇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首先,要注意资料的来源、时间以及作者的角度和立场,理解其背景和特点。
其次,要针对有关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捕捉主要线索和关键信息,形成清晰的思路。
3. 运用解析分析模板为了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可以采用以下模板来完成解析分析题的写作:引言段:简要介绍所要分析的事件、事物或人物,引出解析分析的主题。
主体段落:- 起因分析:说明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背景和引发因素。
- 经过分析:描述事件、事物或人物发展的经过和过程。
- 结果评价:评价事件、事物或人物的影响和结果,并给出主观判断或客观评价。
- 对比分析:若可能,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与其他类似事件、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或共性。
总结段:准确概括解析分析的观点和结论,强调其重要性和意义。
4. 注意写作技巧在解析分析题的写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准确,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以免造成歧义。
- 避免主观性太强的情感色彩,尽量客观客观分析和评价。
- 适当运用历史条理、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 注意段落分隔的使用,使文章层次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总之,解析分析题是中考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使用适当的模板,有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得到较好的分数。
希望以上的技巧和模板能对考生在历史答题方面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中考中的材料解析题是必考题型。
这类题目的考查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一)阅读顺序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
我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我的主张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目的性。
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
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
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
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题目设问。
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
这三大类材料中,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率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
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重视材料出处
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擅长提取有效信息
标准做答
分析^p 材料
2、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根底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
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局部组成,一是材料局部,二是问题局部。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无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可以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
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3、解题四步骤
标准答题,力求完好。
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标准,在字迹清楚的根底上,要做到四化:
1.提示化。
写出答题的提示语。
2.段落化。
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
3.要点化。
假如答案比拟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
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答复。
4.序号化。
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次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答案层次清楚,条理清楚。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2)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做好材料解析题,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能进行知识迁移。
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
一般来说,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审题,读题,联系,作答。
1.审题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
很多同学在答卷时,一看是材料解析题,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
有的题即使有四、五则材料,也一气读完,然后再看问题。
因为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所以读材料时几乎是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因此看问题后,有个别能得出答案,但多数则不能。
无奈又得回头再读材料,这样第一遍读材料收效甚微,几乎就是浪费时间。
科学的解题步骤是,先看问题,以设问为指向,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材料型”,即“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
这种问法的答案应该要通过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论从史出”,切忌置材料于不顾而生搬课本知识,导致文不对题。
二是“课本型”,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种设问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过联系、回想所学知识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
三是“结合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是近年来高考和平时模拟试题中普遍采用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
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务必要注意。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的限制。
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性条件,以明确设问的考查要求,并确定要具体回答的内容。
以2009年浙江高考历史第39题第(3)问为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由“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问题属于材料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设问方式。
九下课题研讨课课件: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指导
(二)数据型材料解析
1、技巧: (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 (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注 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 比例关系,柱状图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 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 2、解答: (1)将图表数据内容转换成文字表述;来 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 “迅速减少” ,或者 “什么比什么多、快等等” (3)分析数据所反映的背后信息,回归课本知识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2、整体把握材料:
(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
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
选取材料
文字型(文言文 现代文 外文翻译) 文字理解 数据型(数字表格 饼状图 柱状图 曲线图)数据变化 图片型(文物图 漫画 地图) 隐含信息 混合型
设问结构
提炼观点(概括归纳材料的要点) 分析比较(分析原因,比较联系与区别) 评价认识(评价观点与人物,得出结论)
抓住层次
联系书本 观点正确
(一)文字型材料解析——理解文字
1、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 2、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 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4、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 5、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四、书写与审题
(学生考卷实例)
五、组织答案注意事项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 1、注意分值。根据分值组织答案。 2、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 应,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3、注意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 4、注意全面。答案要求完整和层次分明。 5、注意用语。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 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 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 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
【高质量】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PPT文档
答案来源不清 答案表述不准 答题内容不明
根据定向词 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定法词 确定答题思路
利用定位词 确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定向词分类
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 问不受教材束缚
根据所学知识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
回答
教材 过是个引题
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回答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 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A
科技
原因、条件、 目的
内容、表现、 特点
B
影响、作用、经验、 教训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 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 ,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 ,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 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 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 ,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 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 明确。
(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
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
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定向词 定法词 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因(此1),主第张一:问孟作子答:一人定性要善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稿
(优选)历史材 料解析题答题技
巧.
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 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
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
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
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 值大却片言只语。
❖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 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 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 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 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 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 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 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 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 材料+教材 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
综合上述材料 回答
设问间的 递进关系
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 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 结论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 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 4、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 5、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 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史实>)
❖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
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 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 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 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 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
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 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 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 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 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 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 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答案来源不清 答案表述不准 答题内容不明
根据定向词 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定法词 确定答题思路
利用定位词 确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定向词分类
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 问不受教材束缚
根据所学知识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
回答
教材 过是个引题
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回答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 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A
科技
原因、条件、 目的
内容、表训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 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 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 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 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 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 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 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 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 知识回答
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
原因 条件 目的 内容 影响 实质等
注提综意供合:答上一 题述般 的材来 信料说 息回, 。答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
❖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
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 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 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 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
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
❖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 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 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 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 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 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 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 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 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 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 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
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 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 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 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 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 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 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