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翻译
永州八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州八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钴鉧潭记》注释及作者:佚名译文钴鉧潭,在西的西面。
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
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
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
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注释(1)钴鉧(gǔmǔ):熨斗。
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
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 )其涯:啮,咬、啃。
涯:边沿。
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 )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
焉:在那里。
兼指代词。
悬:自高处而下。
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 )游:以:因为。
余:我。
亟:经常,多次。
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
券:债务的借据。
委积:累积的压力。
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
芟山:割草开山。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
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2008-09-25 19:56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选修2唐宋散文选断句翻译专题练习答案1
唐宋散文选断句翻译专题练习答案一、小石城山记练习1、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①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②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①译文:往里看去一片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②译文: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2、①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②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①译文:神灵或者不应该这样做的,那么神灵果真是没有的吧?②译文:有人说:“(这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有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
”二、黃州快哉亭记3、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长江水流奔腾浩荡,在南边与沅水、湘水汇合,,向北与汉水汇聚,在北边与汉水、沔水汇聚,长江水势显得更加浩大壮阔了。
流到赤壁的下面,更是波浪滚滚,跟大海差不多。
4、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长江)波涛汹涌,风云时开时合。
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前出没;夜间,能听见鱼龙在亭下悲鸣。
景象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
5、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峦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每当)烟雾消尽,阳光普照,渔夫樵父的房舍都可以清楚地指点出来。
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了6、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士人在世上生活,假使他的心中不舒畅,那么,去到哪里会没有忧愁呢?假使他的心中舒坦,不因为外界的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到什么地方会不感到痛快呢?7、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山峦,深险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古老的树木,受清风的吹拂,明月的高照,这些都是文人游子之所以引起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哪能看到这些景象(因此)而感到快乐呢?三、《张中丞传》后叙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9(1)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小人喜欢发表议论,不以成全别人的美名为快乐,就像这样啊!(2)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第1课小石城山记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
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选自百度文库)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美字体赏美文唐代文儒柳宗元在星光灿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的诗只留下140余首,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新唐书·柳宗元传》)政治途穷,而后文采始得焕发。
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受贬之后.柳宗元以真挚的性情,感之于大自然的奇瑰媚丽,发为旷朗心声。
他对前贤宏文也不迂执一家,而主求“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
被人们推崇备至、千古传诵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而其不少的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论别出心裁,颇具卓见,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
此外,还强调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理论有突破性的见解。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未找到正确的途径。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课外文言文译文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
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
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
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女萝覆盖了小路。
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
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江天一传》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他)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启示: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
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
“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1、《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②;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⑥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⑦,而列是夷狄⑧。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因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⑨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解释①垠;边际。
②睥睨:城上的矮墙。
梁欐: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③堡坞:小城。
④箭:小竹子。
⑤数:密。
偃:俯。
⑥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⑦中州:中原。
⑧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⑨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
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
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古诗自西山道口径北翻译赏析
古诗自西山道口径北翻译赏析“自西山道口径北”出自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类:好像。
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愈:更是。
诚:确实是,的确是。
【小石城山记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轼《灵璧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刺股的原文+翻译19、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山(今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小石城山记翻译【唐】柳宗元
2.文章特色 ⑴凝炼而生动的语言 ⑵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⑶將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 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 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 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 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 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 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 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 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 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 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本 文即为《永州八记》之一。
1.文章主旨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
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 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 愤心情。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 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 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 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 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 的强烈讥刺。
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
城山记》。这一组游记所写的山水之美, 几乎都是作者亲身观察、体验后发现 的,所以这些游记不但描写了山形水 态,而且记叙了作者探寻发现美的过 程.这些奇异美丽的山水景物为世
所弃、为人冷落,不免使作者联想到自己 怀抱利器而被弃绝在异域遐荒的命运,所 以他对山水花鸟虫鱼绘形绘色的同时,也 溶入了深深的感叹,人情物态契合无间。
第一段写景。分两层来写。先是指明 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有积 石横当其垠”。然后描写小石城山的奇貌。
第二段议论。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 的联想和思索。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一句,你认为作者是否在影射自己?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s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 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 n ):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l ):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w ):小城堡,此处是指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 ),密。
堰(y n),倒伏。
类:好像。
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愈:更是。
诚:确实是,的确是。
又怪其四句:意思是说,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历千百年也不能够一展,它的采,这当然是徒劳而无功用的。
中州,中原地区。
更,gēng音。
售其伎,贡献其技艺,其技艺得到赏识。
伎,通技。
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神者二句:意思是,神奇性倘若不该这样,造物者就真的不存在了吧?神者,指神奇性,《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
傥(t ǎng),通倘。
倘若,或者。
不宜,不合适。
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
果,真的。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意思是,小石城山是用来慰藉那些贤明却被贬谪到这里的人们的。
此句是指有人辩无用为有用的说法。
其气四句:意思是,那天地间的灵气,在这一带,不造就伟大的人物,却仅仅造就小石城山这样的物,所以楚之南这地方缺少人才而多有石岩。
此句是指有人辩徒劳为功劳的说法。
其气之灵,这里指天地的灵气。
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少人而多石,指少出贤人而多出奇石。
白话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粤教版选修二课文翻译大全(会员上传)
类型:译文言文
一小石城山记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超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构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广州知府,随后又赴任诛议大夫,接着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
四《百丈山记》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ຫໍສະໝຸດ 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离竹席就尽可观望四面景色。程公认为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赢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由于道路险远,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险峻,又将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壮阔啊!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神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造物者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造物者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实没有神吗?有人说:“这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小石城山记前言】《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
【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柳宗元⼀⽣留诗⽂作品达600余篇,其⽂的成就⼤于诗。
骈⽂有近百篇,散⽂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辣。
下⾯是分享的⽂⾔⽂《⼩⽯城⼭记》原⽂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城⼭记》 唐代:柳宗元 ⾃西⼭道⼝径北,逾黄茅岭⽽下,有⼆道:其⼀西出,寻之⽆所得;其⼀少北⽽东,不过四⼗丈,⼟断⽽川分,有积⽯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投以⼩⽯,洞然有⽔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壤⽽⽣嘉树美箭,益奇⽽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怪其不为之中州,⽽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伎,是固劳⽽⽆⽤。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乎?或⽈:“以慰夫贤⽽辱于此者。
”或⽈:“其⽓之灵,不为伟⼈,⽽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多⽯。
”是⼆者,余未信之。
【翻译】 从西⼭路⼝⼀直向北⾛,越过黄茅岭往下⾛,有两条路:⼀条向西⾛,沿着它⾛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条稍微偏北⽽后向东,⾛了不到四⼗丈,路就被⼀条河流截断了,有积⽯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顶部天然⽣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凸出⼀块好像堡垒,有⼀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探望⼀⽚漆⿊,丢⼀块⼩⽯⼦进去,咚地⼀下有⽔响声,那声⾳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可以盘绕着登到⼭顶,站在上⾯望得很远。
⼭上没有泥⼟却长着很好的树⽊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分布疏密有致、⾼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已很久了,到了这⼉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奇怪他不把这⼩⽯城⼭安放到⼈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次可以显⽰⾃⼰奇异景⾊的机会,这简直是⽩耗⼒⽓⽽毫⽆⽤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这佳胜景⾊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的。
”也有⼈说:“这地⽅⼭川钟灵之⽓不孕育伟⼈,⽽唯独凝聚成这奇⼭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才⽽多产奇峰怪⽯。
《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
《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永州八记》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钻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版(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原文略【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语文选修28篇古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
选修2重要句子翻译答案一、《小石城山记》1.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少:稍;垠:边,界)译:另一条路稍稍向北走又折向东,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山路中断,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挡在路边。
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状语后置,以:把,用)译:探望洞里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咚咚地传来水的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很久才停止。
3.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山石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好的树木和箭竹,显得更加奇特而坚实;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或俯或仰),好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嘉”,美好的;箭:箭竹;“益”,更加;“数”,密集;“类”,像;智者:有才智的人;偃,俯,倒卧)4.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我)又诧异(奇怪)造物者不在中原创造这些美景,却将它放置在偏远的永州,使它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赏识,这实在是劳而无功啊。
(或者是注释:(我)又诧异这么美的山石怎不会出现在中原,反倒是在偏远的永州,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这真是劳而无功。
)(“怪”,诧异(奇怪);“为”,创造;“列”,陈列,放置;“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夷狄:指偏远的永州)5.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这儿永州的天地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造作)伟大的人物,却唯独造作了这些奇妙景致(这山石),因此楚地的南方人才少但怪石多。
二、《黄州快哉亭记》(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译:在靠近他的居所的西南处建造了一个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美景,我的长兄子瞻给亭子取名“快哉亭”(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取名)(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在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在夜里能听见在亭子下鱼龙悲鸣,景象变化迅疾,令人触目惊心,不可久看。
300字的古诗词或古文
300字左右的古诗词与古文1. 《将进酒》-出处:唐代李白-注释:“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赏析:诗篇开头以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节奏明快,气势豪迈。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 《滕王阁序》-出处:唐代王勃-注释:这是一篇骈文。
-翻译: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
-赏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3. 《春江花月夜》-出处:唐代张若虚-注释:描绘春天夜晚江边的美景。
-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赏析: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作者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其诗仅存二首。
4. 《小石潭记》-出处:唐代柳宗元-注释:是一篇游记。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
-赏析:作者移步换景,抓住小石潭的特点,写出了其幽深冷寂的氛围。
-作者介绍: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5. 《醉翁亭记》-出处:宋代欧阳修-注释:记山水之美,与民同乐之情。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赏析: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作者介绍: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6. 《岳阳楼记》-出处:宋代范仲淹-注释:借景抒情,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赏析:先写景,后抒情,议论结合。
-作者介绍:范仲淹,字希文。
7. 《陋室铭》-出处:唐代刘禹锡-注释: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高洁傲岸的情操。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赏析: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
8. 《爱莲说》-出处:宋代周敦颐-注释:以莲喻人。
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
学习资料《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注:①题目没设答案,可从译文中找出。
②近几年各省自主命题,有些省份开始从《古文观止》中找材料来命制试题,要特别注意。
(一)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③,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睥睨(bìnì):城上的矮墙。
梁(lì):屋梁。
②堡坞:堡垒。
③中州:中原。
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
(1)有积石横当.其垠(2)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3)而列是.夷狄(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投以.小石(2)益奇而.坚(3)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爬过黄茅岭而下。
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延伸出去,沿路寻找,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另一条稍偏北又转向东,朝前行走不超过四十丈,山路中断,被河流分开,有一座石山横亘在路边。
小山上面,有些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形状,有的石头像屋梁;小山的侧面突出的一座堡垒,好像有门。
朝里看很黑,投进一颗小石子,洞中好像有水声。
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很久才停止。
绕着它,可以走上去,可以望得很远,山上没有土,在石缝中长着嘉树美竹,看上去格外奇特且结实。
它们长得疏密相间,高低相衬,好像是能工巧匠设置的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主预习作家作品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又中博学鸿辞科,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官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死于贬所。
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
有《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是中唐杰出的诗人,散文与韩愈齐名,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称他为“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文题背景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
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时刻担心受到更重的迫害,心情十分抑郁苦闷。
于是,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还写文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如《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其间最为出色的是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的《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是其中之一。
【自主咀嚼】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自:从。
西山:在永州城西,自朝阳岩起,至黄茅岭北,长亘数里,都属西山。
径:一直。
北:名词作动词,向北走。
逾:越过。
而:连词,表顺接,不译。
下:名词作动词,往下走。
道:道路。
其:其中的。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寻:寻找。
得:得到,收获。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少:通“稍”,稍微。
北:名词作动词,偏向北。
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去。
不过:不超过。
土:土层。
断:断裂。
而: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川:河流。
分:分开。
积石:堆积的石头。
当(dang):阻挡。
垠(yin):边,界。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其:代词,指石山。
为:构成,形成。
睥睨(pì nì):城墙上的女墙。
梁欐(lì):栋梁。
形:形状。
出:凸出。
堡坞(wu):土堡。
若:好像。
焉:语气词。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窥(k ui):看,观察。
之:前者为代词,指山洞;后者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正黑:漆黑。
投:投掷。
以:介词,把、将。
洞然:投石入深水的声音。
其:那。
响:响声。
之:激越:声音高亢激烈。
良:很。
乃:才。
已:停止。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环:环绕。
之:代词。
上:名词作动词,登上。
嘉树美箭:美好的树木与箭竹。
嘉,美好。
箭,箭竹。
益:特别,格外。
而: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并列,又。
其:代词,指前文的“嘉树美箭”。
疏:稀疏。
数(shuò):密集。
偃:俯,倒卧。
仰:立。
类:类似,好像。
施设:同义复用,布置。
所:与“施设”构成“所”字结构,“……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行,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堆积的山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山石顶部形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像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丢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环绕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奇特而又坚实,竹木疏密有致,有卧有立,好象有才智的人特意布置的。
第一段:写作者游小石城山时的所见。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噫:感叹词,相当于“哦”。
造物者:创造天地万物的神。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及:到。
是:代词,这里。
愈:副词,更加。
诚:副词,确实、的确。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其:代词,指代造物者。
为:动词,创造。
之:代词,指代美景。
列:放置。
是:它,代美景。
夷狄:指偏远的永州。
更(geng):动词,经历。
售:表现,展示。
伎(jì):同“技”,技艺,此指代美景。
是:这。
固:实在。
而:连词,表转折,却。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神者:造物者。
傥:通“倘”,或者、或许。
宜:应该,应当。
则:连词,那么。
果:副词,果真。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代词,有的人。
以:介词,后省略“之”,即“用(这美景)”。
慰:安慰。
夫:代词,那些。
辱:屈辱,贬谪。
于:介词,到。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其:代词,指永州。
为:动词,造就。
独:唯独。
楚之南:指永州一带。
】是二者,余未信之。
【之:代词,指代“二者”。
】【译文】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
到了这儿,更加认为上帝确实存在。
但又对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些美景,却把这些放置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感到奇怪,(即使)经过千百年也不能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妙景色,这实在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上帝或许不应该像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是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妙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到此地的贤人。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造就伟人,而唯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相信它们。
第二段:写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
【自主赏析】本文短小精悍,借景抒情,自然且深刻。
文分两段,第一段给我们描绘了深藏边远地区的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自然天成的小山,形状怪异的山石;山中有幽泉环抱,有“嘉树美箭”映衬,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尽显大自然的宏伟和神奇。
虽然是游记,但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着墨并不多,简洁而直切要点,象是绘画中疏落淡淡的水墨画,只三两笔勾勒出精髓,而后是大片大片恰到好处的留白,因留白倚着深邃而富联想的线条色彩,便飞溢出无限的遐想空间,由着自己的心臆而幻化出更为绮丽生动的景色,所以,即使是素简的三点两画的笔墨,却起到点石成金,抛砖引玉之效果。
而这并不是作者想要多说的,其主旨在于第二段,由景而生发开的心灵的感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因为政治主张不合当权者的思想,遭到无情的贬谪,自然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而此处再完美的风景,在他的眼中也会偏偏笼罩着不完美的主题----景色是美,却因了偏僻,白白浪费了其优美的欣赏价值,造物主真是糟蹋辱没了如此奇异的风光啊!作者在这篇里发这种感想,是与永州各篇中所发出的身世之感密切结合着的。
要是相信天是有意志的,那么作者的被贬斥,是天意,也就用不到愁怨不平了。
要是相信这些美好景物是天用来安慰贤人,那就不免要自我陶醉,会忘掉自己遭受迫害的愁怨不平。
正由于作者不相信这些,所以把个人的身世之感同山水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
【自主积累】一、通假字少傥伎二、一词多义是其为三、古今异义词不过睥睨四、词类活用1.自西山道口径北.(北,名词作动词,向北走)2.其一少北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去)3.环之可上.(上,名词作动词,登上)4.其一西.出(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土断而川分(动词“分”表被动,即“被……分开”)2.倒装句(1)投以小石(状语后置,应为“以小石投”)(2)而辱于此者(状语后置,应为“而于此辱者”)3.省略句(1)寻(于)之无所得(2)有(洞)若门焉(3)为之(于)中州【素材链接】1.经典材料柳宗元的父母对柳宗元的影响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
柳镇深明经术,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
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
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加工材料它的美与奇特,就在于它的简单。
它自然质朴,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
它孤独但并不渲染孤独,寂寞却不虚张寂寞,这就是小山的品质与性格。
小山在这里呆了多少年,连小山自己也不知道。
它真地有些郁闷,但心情总是很平静的,因为它正在等待一个人发现它,而它相信迟早会有一个人发现它。
这个人终于走来了,他就是柳宗元。
这小山的奇特之景之美,终于被柳氏的妙手点化成一颗璀璨耀眼的星,点缀在了世界和历史的天空,与群星一起,给人带来欣悦。
小石城山尽管处在偏僻荒远之地,但它却有幸遇见了柳宗元,于是成名。
这或许是偶然,但不能说不是必然,是历史的必然。
而柳宗元不知道需要遇见谁才能走出这被贬的偏僻荒远之地,他的必然又在哪里。
偏僻产生荒凉,荒凉产生空旷,空旷产生幽静,幽静产生忧郁,而忧郁产生思虑,有思虑就有美。
世人很少能见的美,才是奇特的美。
有时一个特殊的人物与自然之景就这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心心相通,人从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又从人的思维中升华了美。
【自主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小路)B土断而川.分(川:河流)C良久乃已.(已:停止) D环.之而上(盘绕攀登)2.下列各句中“其”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其.一西出 (代词,自己)B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指示代词,那)C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代词,它们)D又怪其.不为之中州(代词,代造物者)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又怪其不为.之中州(动词,创造)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动词,是)C及是.,愈以为诚有(指示代词,这里)D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指示代词,这)4.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故处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B益奇而坚C土断而川分 D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译文:(2)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译文:参考答案:1. A(径:一直)2.A(指示代词,其中的)3 B (创造)4.D(表转折,其余表并列)5.(1)我怀疑有没有创造万物的神灵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