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之导学案 练习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氓》导学案答案

《氓》导学案答案

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氓》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氓二、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愆、徂、泮等)的读音与意义。

2、分析本文比兴与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俩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 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 ù)以我贿迁(h uì)自我徂尔(cú)淇(qí)水汤汤( 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 pàn)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三、解释文本加粗字词的意思:氓(氓古义:民,指老百姓。

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之(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蚩蚩,抱布贸(买,交换)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走近,靠近)我谋(商量,商议。

诗中指“商量婚事”)。

送子涉淇,至于(到,到达)顿丘。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53::《氓》导学案德育之爱情观教育学习设想: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

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最新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最新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

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

【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1)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

2.诗人自己的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

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

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

诵读全诗,疏通字词及诗意。

3.理清全诗的结构思路以及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

4.背诵这首诗预习案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后人将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诗经》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常常重章叠句。

《诗经》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比: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先描写其它事物以引出正题(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兴”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论语》对《诗经》的评价极高: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想纯正)(《论语》)二、给下列生字注音:氓(méng)之蚩蚩(chī)匪(fēi)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 载(zài)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shèn)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士也罔(wǎng)极靡(mǐ)室劳矣夙(sù)兴夜寐(mèi) 咥(xì)其笑矣隰(xí)则有泮(pàn)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教师版 《氓》导学案

教师版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初步了解其现实主义风格。

2.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诵读练习,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对三个“笑”的场景还原,锻炼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理解女子的不幸命运的根源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4.通过拓展延伸,了解中国古代女子对于爱情到来以及丈夫变心等的态度,在关注女性命运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诵读练习,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对三个“笑”的场景还原,锻炼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理解女子的不幸命运的根源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学习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与内容】学习环节一:导入学习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鸠兮(xū)(jiē)..(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于嗟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 jiù)以我贿.迁(huì)无与士耽.(dān)自我徂.尔( cú)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cháng)咥.其笑矣( xì)隰.则有泮(xí)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②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③犹可说兮:说通脱(解脱)④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2)重要字词解释。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氓》的背景和作者1.1.2 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1.1.3 解读《氓》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1.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1.2.1 《氓》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2.2 《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1.2.3 《氓》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解读1.2.4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氓》的背景、主题思想和文学技巧等2.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氓》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2.1.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2.2 教学手段2.2.1 教材:《氓》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2.2.2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2.2.3 网络资源:相关文献、评论和分析文章等2.2.4 讨论板:学生可以在上面发表观点和交流想法第三章: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3.1.2 文本阅读:学生自读《氓》,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3.1.3 主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1.4 文学技巧解读:讲解《氓》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3.1.5 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进行课堂讨论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和文本阅读:1课时3.2.2 主题分析和文学技巧解读:2课时3.2.3 学生展示和讨论:1课时第四章:评价和反馈4.1 学生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1.3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2 教师反馈4.2.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4.2.2 作业反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4.2.3 改进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第五章: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5.1 教材:《氓》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5.2 学术研究:相关文献、评论和分析文章等5.3 网络资源:在线文献、博客、论坛等5.4 教学工具:PPT、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氓》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氓》导学案(1)

《氓》导学案(1)

第4课《诗经》两首
氓(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和把握本诗的故事内容。

2、分析本诗人物形象。

3、学习本诗比兴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
表达方式。

3、体会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新知】
自主学习:阅读全文3遍,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1:阅读课文第一遍,给生字词注音,将你找到的难以理解和需要注意的字词翻译写在下面。

活动2:阅读课文第二遍,培养语感,写出诗歌的故事情节。

活动3:阅读课文第三遍,给课文作注释,能够独立理解和翻译各段大意。

请把你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供课堂讨论。

学习任务二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与艺术手法
活动4 阅读教材,指出本诗中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活动5 分析本诗艺术手法
1、《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本首哪几章采用了比兴手法,
是怎样运用的?
2、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说明。

活动6 探究本诗主旨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本诗,你认为正确的的婚恋观应该是怎样的?。

4《氓》导学案

4《氓》导学案

《氓》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3.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

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二、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靡.室劳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三、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诵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复述诗中的故事后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3、本诗三个部分情感基调各是什么?四、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二、学生齐读诗歌: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1、学生朗读后,思考: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2、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二)、学习“决绝”部分(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

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1)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

2。

诗人自己的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4。

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案】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 u ì)无与士耽.(dān)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qí 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pàn)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匪__通非(不是)②将子无怒;无通_毋(不要)③于嗟鸠兮:_于___通_吁_(唉)④犹可说兮:说通脱(解脱,脱身)⑤隰则有泮:_泮 _ 通_畔_(边岸)2.重要字词解释。

《氓》导学案教师版本

《氓》导学案教师版本

《氓》导学案重难点:一、常识积累《诗经》“六义”所谓《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就其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其表现手法而言的。

(1)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4)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5)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打比方,作比喻。

(6)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在内容、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春秋以前,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文言知识【文言句式】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匪”同“非”,表否定判断)译文: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省略句,省略主语“我”)译文:登上那残破的墙,遥望那复关。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句,“秋”是介词“以”的宾语,应为“以秋为期”)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吧。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领会其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氓》的词语和句式;(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运用探究学习,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认同和追求;(3)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智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氓》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2)《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其韵律和气势;(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氓》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2. 运用《氓》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自己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理解和体会;3. 选择一篇与《氓》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氓》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的差异;2. 分析《氓》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氓》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请举例说明;2. 学生回答:主人公的品质包括忠诚、善良、宽容等;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主人公的品质,并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八、课后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氓》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氓》中的主题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品质等。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学习主题】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诗经相关知识(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目标】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背诵全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基础知识(1)字音:氓.(méng)蚩.蚩(chī)愆.期(qiān)徂.尔(cú)犹可说.也(tuō)尔卜.尔筮.(bǔ)(shì)载.饥载渴(zài)将.子无怒(q iāng)夙.兴夜寐(sù)淇水汤.汤(shā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靡有朝.矣(zhāo)于.嗟(xū)(2)重点文言知识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通假字犹可说也(“说”通“脱”)于嗟女兮(“于”通“吁”)一词多义言:(1)载笑载言:说(2)体无咎言:预兆(3)言既遂已:助词,无意义以:(1)以尔车来:介词,用(2)以望复关:连词,来(3)秋以为期:介词,把词类活用(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2)士贰其行:使动用法,使......不专一(3)二三其德: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4)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困的生活(5)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6)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古今异义至于顿丘古:到达今: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课后检测A组(巩固学习)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答案:A(“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答案:C(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B组(拓展学习)1、翻译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课上导学案

《氓》课上导学案

临沭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张洪山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理清叙事线索。

3. 反复诵读,把握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其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诗经》有关的知识
二、音读
1、播放朗诵音频资料。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调。

三、意读
1、解释下列句中带下划线的字词。

将子无怒:无与士耽:
女也不爽:总角之宴:
2、简要概括本诗的故事情节。

3、浏览全诗,找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不同称呼,并体会其情感变化。

4、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四、情读
1、诗中如何描写热恋中的男女的表现?
2、探讨本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五、美读(诵读)
1、应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悲剧?
2、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
3、学习本文之后, 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六、扩写
学习唐诗素描的写法,任选本诗的一节用现代汉语进行扩写。

作业(见个人博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托马斯·哈代的力作《苔丝》)不朽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一一苔丝。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一一为了自尊自爱、独立自主、人格平等。

虽死不惜,她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一直激励着后来人,即使在当今也仍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诗经氓导学案(教师)

诗经氓导学案(教师)

《诗经》二首导学案《氓》【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预习1、字词匪:fēi 愆:q 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角:jiǎo2、通假字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⑵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感叹词。

⑶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才更名为“诗经”。

②《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③《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

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氓》的诗意和主题。

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象和寓意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读。

(2)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5.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氓》。

(2)检查学生默写《氓》的情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写成小论文。

2. 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如《离骚》、《孔雀东南飞》等,让学生对比《氓》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现代诠释:鼓励学生将《氓》的主题和意象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谈谈对爱情、人生等话题的感悟。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氓》的诗意和主题,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 氓》导学案(教师版)

《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法指导走近作者:《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诗》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还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大雅——天子宫廷乐歌;小雅——诸侯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氓》 导学案教师版 打印版本

《氓》 导学案教师版 打印版本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把握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历程。

2、合作探究,品鉴特色,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经》独特韵味。

【学习重难点】1、探究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把握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历程,深究其悲剧根源。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学法指导】诵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她带着远古迷人的气息,记录着祖先们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在《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为我们咏唱了一段热烈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这样美好,有一位女子,在《诗经》当中,她就在为自己的爱情轻叹、伤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氓》。

【课堂回顾】全文共六章,是按照怎么样的思路叙述的?•恋爱(12)—婚变(345)—决裂(6)【课文分析】称呼,是所有爱人间最情感化最微妙的密码,最能体现情感的密度! 《氓》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氓作为女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对象,女子赋予他不同时间不同感情的称呼,含蓄而婉约,细腻而具体,体现了女子真是的情感心理历程。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女子在不同时期对男子的不同称呼。

并互相讨论,探究不同称呼下相应的情感,然后分析人物形象。

一合作探究1.女子在不同时间对男子有着怎样的称呼?•明确:(恋爱)氓、子、复关、尔—(婚变)士—(决裂)尔2.女子对男子不同的称呼下有着怎样的情感?由此可见女子怎样的形象?明确:(恋爱)氓-------幸福------纯真古汉语词典:由外国或外地迁来的平民。

相当于今天的“这家伙”。

诗歌的开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初次见面,氓作为住在复关的普通男子,貌似憨厚嬉皮笑脸地以贸丝为名与女子套近乎,在物物交换的社会里,织好了的布不去换取生活必需品,而是拿来换女子喜欢的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其动机一目了然。

《氓》《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虚实结合。

体;③属现实主义风格;④兼用三种表现手法,兴兼比的特点更突出。

的结合;③全篇以赋和比为主,其中赋的诗句较为华丽,比的诗句较为精警;④动态式地塑造人物形象。

任务三:品评人物,参悟人性对比《氓》与《孔雀东南飞》中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异同从原文相应段落中分析出两篇叙事诗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完成下表。

任务四:探究文化,明晰价值1.比较卫女、刘兰芝、祥林嫂命运异同点探究悲剧根源《氓》《孔雀东南飞》及《祝福》三篇课文的女性主人公她们虽然都是不幸婚姻的遭遇者,但由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其受损害程度和结局又各不相同,试比较异同,综合分析。

时代春秋(早)东汉(中)民初(晚)人物卫女刘兰芝祥林嫂形象同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能干本分、隐忍忠贞异天真浪漫刚强清醒稳重有礼自尊自强卑微下等愚昧麻木被践踏、被残害被愚弄、被鄙视命运同被负被遣被卖异自办婚姻可以反抗代办婚姻可以改嫁包办买办反抗无效婚姻状况男子负心女子离开夫妻情深双双殉情丈夫早亡孤苦无依时人态度讥笑、默许宽容争相迎娶、同情哀叹冷漠鄙夷悲剧原因年老色衰家庭贫困男尊女卑久无子嗣行动专由焦母嫉妒丈夫懦弱兄长逼迫久无子嗣夫死无子婆婆贪婪男尊女卑吃人礼教(根本原因: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害)封建社会早、中、晚时期,随着封建礼教的加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持续下降,受损害程度加剧2.身处21世纪的我们,怎样的爱情值得我们的期待?(分小组讨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任务五:赏析手法,学以致用1.找出《氓》《孔雀东南飞》中运用了赋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赏析。

赋、比、兴的手法,这既是民歌的特点,也是《诗经》的传统。

《孔雀东南飞》中赋、比、兴的运用,是民歌的特点,也有其受有《诗经》影响的一面。

结合《全优课堂》知识链接回顾赋、比、兴概念,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赋比兴手法运用的诗句并赏析,完成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一、基础梳理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名校联盟》“新课导学”部分。

2、检查订正。

二、积累整合1、制作知识卡片:(结合《名校联盟》“文学常识”部分完成)⑴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⑵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

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

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二)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三)全诗理解1、完成本文结构图: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3.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4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男主人公:(想象)生气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

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7.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8.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女主人公:痴情9.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10.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无与士耽11.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2.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1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1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男:易变女:决绝,刚强15、本诗三个部分情感基调各是什么?第一部分:热情幸福第二部分:沉痛怨恨第三部分:清醒刚强第二课时合作探究四、技巧鉴赏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①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②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2、赋、比、兴手法: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三章,诗人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同时也是兴。

诗人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从而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感受。

第四章,诗人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情景。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有‘比中兼兴’的手法更富有艺术魅力。

总之,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即能激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意蕴;又能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五、思考·领悟教师引言:穿越千年的时空,打开经典的《诗经》,书中的芬芳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卫国,在这里,我们依稀看到桑树下那个痴情、勤劳、智慧、坚强的女子。

她的勤劳令人赞美,她的痴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让人折服,她的坚强让人敬佩。

同学们,你能从我们的女主人公的这些典型性格中领悟点儿什么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痴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中女主人公在“氓”离开后总是牵挂着他,多情的她独自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寻找氓的身影。

当她看见了心上人时就会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见心上人则会伤心流泪。

痴心的她总是因为“氓”的出现高兴,而又会因为“氓”的离去而伤心。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却遭到了负心汉的遗弃。

结论:痴情的人容易爱令智昏。

启发:面对漫漫人生路,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从嫁到“氓”家,多年来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里地里一人干,里里外外一把手。

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的那段日子里,她仍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

尽管丈夫移情别恋,但她从未想过要离开他,因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转意。

结论:勤劳的人是无暇移情别恋的。

启发:勤能排除私心杂念,勤是会得到回报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主人公在被人遗弃时并没有呼天抢地,寻死上吊,而是对婚姻爱情作了认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为女子绝对不能够沉溺于爱情,否则就陷入泥潭、很难自拔。

要知道这种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领悟得到。

另外,在她与氓婚变后,并没有乱了方寸,而是“静言思之”,思考现在自己的处境并及时做出决定。

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子。

结论:智慧的人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

启发:在学习中不能重犯过去的错误。

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咱们的女主人公并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静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

她明白貌合神离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处境,果断地做出分手的决定。

她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她要寻求自主的婚姻,寻求自己的幸福。

结论:坚强的人是不会受命运的摆布的。

启发:要做生活的强者。

六、探究·发现1、讨论题: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背景探究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被弃原因:⑴男子负心说。

⑵年老色衰说。

⑶男权主义说。

⑷情感透支说。

2、讨论题:透过《氓》中的爱情悲剧,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里发现点儿什么吗?⑴爱是一见钟情。

──七仙女与董永⑵爱他,就要协助他完成自己的事业。

──马克思与燕妮⑶爱,是一场永远不愿醒来的梦!──孟姜女与万喜良⑷爱是举案齐眉。

──汉代的梁鸿与孟光⑸爱是相敬如宾。

──汉代的庞公与其妻⑹爱是志同道合。

──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⑺爱是对她的忠贞不渝。

──唐代的元镇与韦惠丛⑻爱,是想着为他做任何事;是想着她为你做过的任何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⑼爱,是为之殉情、比翼双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⑽爱,是千年等一回,缘分天注定。

──许仙与白素贞⑾爱,是我心化为连理枝。

──焦仲卿与刘兰芝⑿爱,是虔诚的守望。

──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与“望夫石的传说”⒀爱,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七、应用·拓展教师引言:同学们,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文学作品的鉴赏,靠的就是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联想。

你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叙述进行鉴赏,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维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本文的主人公写一篇鉴赏短评!例文:走出婚姻的枷锁──兼评《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据说,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调动30几块面部肌肉;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3只苹果所能提供的热量;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50亿分之一……氓和女主人公战胜了相遇的第一个难关,但又因为喜新厌旧的氓不懂得珍惜坚贞勤劳的妻子,而把这段姻缘给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