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山与建文帝一起穿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蟾山与建文帝一起穿越
玉蟾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福集镇境内的玉蟾山上,寺以山名,年代久远。

据县志载,它初建于唐,称“圆通寺”;后因黄庭坚曾游此山,手书“玉蟾”二字而易寺名为“玉蟾寺”。

无论是圆通寺还是玉蟾寺,今皆已不存。

唯有据称为黄庭坚手书的“玉蟾”二字,以及大量的明代初期的摩崖造像遗留下来。

在对这些遗迹和玉蟾寺遗址的考察中,给我最直观的印象是,玉蟾寺绝非一般的民间寺院,它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皇家格调。

而这些都和建文帝有关。

关于建文皇帝在朱棣“靖难之役”后的去向,一直是历史之谜,他并未死于宫中,而是逃离京城,远涉云贵川诸地,留下不少遗迹之说早已流传,其在四川省境内的遗迹散布于泸县、富顺交界乡镇的说法,也由来已久。

在民间流行的这些传说与口述的野史中,我们得知,相关遗存,泸县牛滩镇潮河乡云龙寺有据称为建文帝题诗的石碑;黄舣镇中心场建佛寺也记载建文皇帝从湖南入蜀的碑文;而福集镇玉蟾山上则刻有建文皇帝的巨大石像。

主流史学家可能更重视所谓的官方文献,他们认为,在官修历史中有明确记载的,才能成为后世实地勘察与加以实证的预设理论前提。

故而据《明史》记载的建文皇帝“自焚身死说”,就可以成为定论,没有必要再就那些传说和口述史中所提的诸种遗迹中去找寻证据。

并非我对主流史学观念持有怀疑,始终相信“眼见为实”的我,总是觉得还是到相关“现场”去看一看的好。

如果专家学者们在泸县与富顺交界处的龙贯山山脉之中,亲眼目睹天兴镇与天洋乡交壤地那块上书着“帝隐龙蟠”四个大字的巨碑,会是怎样一种情境,又会作出何种解释呢?位于泸县西北大田场九曲河上的龙脑桥,长54米,高4.5米,有12个桥墩,13孔。

桥中间的8个桥墩上,有二麒麟,一狮,一象,四龙,雕工雄健、气势磅礴,是典型的明代初期风格,这可能是普通渔夫樵子们过河的便桥吗?
带着种种疑问,也带着种种期待,我三次奔赴玉蟾山中探访。

当然,这三次探访,并非全然为着建文皇帝遗踪而来,单单是巨量的明代摩崖造像就颇已令我心驰神往了。

三次玉蟾山中的穿行经历,给了我一种强烈的预示,建文皇帝可能真的到过此地,而且停留时间不会太短。

我们不妨以一种非主流史学观的视角去关照,以一种“时空穿越”的文学态度去解读那个流亡皇帝的最后岁月。

“玉蟾”二字的谐音是“御禅”。

或许,禅让的皇位本身对建文皇帝已经不再重要,这一趟走出圣殿迈向“御禅”的人生旅程,在泸县的玉蟾寺中得证因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