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文帝改革措施

合集下载

浅论建文时期的维新之政

浅论建文时期的维新之政

浅论建文时期的维新之政发布时间:2021-05-17T10:07:30.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林生爵[导读] 摘要: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尽管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其叔父燕王朱棣夺去皇位,甚至在朱棣御极以后,废除了建文年号,但建文帝在四年之间所采取的的措施是不容忽视的,为后世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摘要: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尽管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其叔父燕王朱棣夺去皇位,甚至在朱棣御极以后,废除了建文年号,但建文帝在四年之间所采取的的措施是不容忽视的,为后世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他尊崇文教,大胆革新,继位伊始就敢更改祖制,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勇气。

试想着,如果没有靖难之役,他必然也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但这种假设也因靖难之役而中断。

关键词:明朝;建文帝;改革;一、建文帝改革前的情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任时期,贯彻重典治国的政策,亲自参与法律的制定过程,《御制大诰》中更是以严刑峻法来惩治臣民,国内的政治气氛笼罩在极为紧张的状态下。

同时朱元璋称自己是“淮右布衣”,自己的知识都是在行伍之间习得,对于文人并不是十分看重,重武轻文的思想十分严重。

由于朱元璋重典治吏,对于官吏犯法,处罚极重,所以很多文人不愿为官,对于文人不合作的态度,朱元璋甚至制定法律规定“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的罪名。

因此在朱元璋时期,文人基本上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随着皇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元璋担心开国元勋会威胁到年轻的皇太孙,以致朱家江山易与他手。

所以他借助胡惟庸案扩大化,肃清文官集团的势力威胁,再借助蓝玉案,诛杀大批武将,消除武官集团的势力威胁。

对于皇位的继承上,朱元璋由于子孙众多,为了防止皇族内斗和稳定皇族秩序,他采取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把其它儿子分封藩王,达到拱卫皇室的目的。

然而这些亲王“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下天子一等”实际上这些藩王也成为了朝廷的威胁。

朱元璋一心想要凭借自己的个人辛苦努力来达到为子孙开永享太平盛世的局面,但事与愿违。

建文改制启示

建文改制启示

建文改制启示建文帝即位后,意识到朱元璋时期朝中出现的“尚武轻文”现象,因此他有意改变这种局面,希望能够提高文官的地位,让他们对国家政事提出更多有益的意见,“建文”的年号也是他这一思想的直接体现。

建文帝的新政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政治体制的改革,首先表现在裁撤机构、革除冗官冗员,比如裁掉了六科左右给事中及各布政司的左、右布政使之职。

同时提高了外廷官员的地位,将六部尚书从正二品提升到了正一品,尚书之下又设左、右侍中各一人,这些举措提高了文官在朝中的地位,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影响。

第二是对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其实在朱元璋时期就曾对江西、浙江等地实行了赋税减免政策,但是这些地区官田集中,税额本身就很高,因而百姓的经济负担仍然很重。

建文帝即位后,从“善法利民”的角度出发,重新调整了官田的赋税体系,规定每亩征收税额不超过二斗,既减轻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也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第三,对刑律制度的改革,朱元璋时期的刑罚十分严厉,大批官员受株连而治罪,建文帝即位后,对许多曾蒙冤而入狱、流放的官员赦免,并重新起用,这其实是对朱元璋时期严酷刑律的一种修正。

在建文帝所有新政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削藩”举措,朱元璋虽对很多功臣加以清算,但却将自己的儿子都分封为藩王,每位藩王在其领地享有大量特权,同时手握重兵镇守一方,建文帝即位后,诸王成为皇权的重要威胁。

因此建文帝采用了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实行“削藩”,首先对周王、湘王、齐王、代王等加以清算,进一步加强了对藩王的控制,但同时也给了燕王出兵的借口。

虽然建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四年,但他推行的改制措施体现了其锐意改革的思想,尤其是官制的改革,改善了洪武后期官员不作为、管理不善的局面,同时也改善了洪武朝廷“尚武轻文”的局面,因此其改制措施确实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也应看到的是,建文帝与朱元璋恰恰相反,他过分器重文官,反而忽视了武官的作用,但文官缺乏作战经验,这也是他在靖难之役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时训练A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时训练A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时训练A1.(2020·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2020.1·浙江高考·6)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

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司礼监④六部直属皇帝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20.7·浙江高考·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

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

”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4.(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5.(2018·全国Ⅰ卷高考·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6.(2017·上海高考·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明朝君权的加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明朝君权的加强
2 朱元璋皇帝,应去( )
A.长安 B.东京 C.北京 D.南京
2 . 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是(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
1.2000年10月,在江苏苏州出现了一家以“锦
3 衣卫”命名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
尖锐批评。“锦衣卫”一词所反映 的实质是( )
A.经济的高度发展
1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
5 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 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2 .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 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 造成的后果? (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4
8
7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
1 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
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 宋讷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 祖这才放心。
请回答: 1、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2 中央: 废丞相,设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3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4 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二、建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 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2)小明、小军、小红针对明朝制度展开讨论,从他们的讨论中你得到了什 么启示?

明朝建文帝

明朝建文帝

明朝建文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而明朝建文帝则是明朝历史中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

本文将从建文帝的即位背景、政治改革、内政外交、文化艺术等方面,对明朝建文帝进行详细介绍。

明朝建文帝(即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本排在继承明朝皇位的顺序中较后。

然而,由于皇位的继承问题引发了明太祖的争斗,于是建文帝得以登上皇位。

建文帝即位之初,面临着国家内外的许多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首先,建文帝采纳了一些官员的建议,大胆改革了明朝朝政。

他试图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减少贿赂和权钱交易,改变了官员选拔的腐败现象,提拔了一些有才干的官员。

其次,他取消了一些以往的贪污和贪渎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建文帝还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在内政方面,建文帝积极推动吏治和法治建设。

他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

此外,他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同时,建文帝注重教育,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士人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在外交方面,建文帝推行了一项开放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他积极与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家进行外交往来,增进了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此外,他还出台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交流。

建文帝也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

他鼓励文人墨客创作,推动了文学、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的繁荣。

在他的支持下,许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纷纷涌现出来,为明朝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建文帝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

原因在于,他的即位本身就存在争议,许多人还支持建文帝的侄子朱棣。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日渐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在一场内战中夺取了皇位,建文帝被迫退位并被俘。

明朝建文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在短短的几年中,他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和推行的各项政策,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导语:朱棣为什么造反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

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为什么造反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
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

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允炆登基后的巨大阻碍,其中燕王朱棣的力量一直是朱允炆的心头之患。

建文帝朱允炆毫不手软地向他的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几位势力较小的藩王先后被削,被贬庶人。

与此同时,朱允炆和亲信大臣密谋逮捕燕王朱棣。

采取逮捕行动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将消息偷传与朱棣。

朱棣得知,装疯以自保,并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反攻。

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金陵,而朱允炆也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

朱棣即位,江山易主。

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毫无治国经验,并不具备一国之君的才能。

相反,朱棣有勇有谋,与明太祖朱元璋颇像。

《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太祖谓“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一直对朱棣寄予厚望。

朱棣在看到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心有不甘,一直隐忍,在封地培植自己的力量,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总而言之,朱棣造反,就是为了自己登上皇位。

生活常识分享。

大明历代帝王资料

大明历代帝王资料

大明历代帝王资料春秋中文网明王朝的建立(公元1356-----1644------南明1664,正统306年)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其统治时期国力雄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思想开放、国际地位很高、海外贸易一度发达。

明朝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它加强了对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开创了中国辉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对现今中国版图的奠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王朝共传正统16帝。

在明朝北京告亡后,其残余藩王先后在南方建立各自的政权,史称南明政权(公元1644-1664年,共21年)。

南明共传6帝,其中被杀的3帝;被俘后自杀殉国的2帝;死因不明的1帝。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大明太祖高皇帝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1年。

病崩,终年71岁,葬于应天孝陵(今南京市)。

大明太祖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牛。

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

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了50天和尚。

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

此次外出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时值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红巾风暴席卷江淮平原。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军。

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

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就顺理成章的取得了对整个军队的控制权。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

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

历史典故:建文改制中削藩三策

历史典故:建文改制中削藩三策

建文改制中削藩三策削藩三大失误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剧除了来自于削藩的失败,还来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经验不足有关。

建文削藩削藩三策一、武力削藩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为首主张武力削藩,他们都熟读史书,深知藩王之害,所以力主武力削藩,予以彻底解决问题。

优点:干脆利落,一劳永逸;缺点:来势很猛,极可能使皇帝背上屠杀骨肉的恶名,而且可能会激起藩王造反。

二、曲线削藩以高巍为代表人物,仿西汉主父偃“推恩法”,采用推恩削藩,除此之外还倡导“徙地推恩”,即将子孙分封到其他地方。

优点:节省财政开支,避免武力削藩耗费的大量军费,吻合国法祖制,有效削除藩王势力,徙地分封,使北方的藩王子孙到南方去,大大削弱藩王势力;缺点:该策耗费时间较长,朱允炆作为最年长的孙子辈,才22岁,其他藩王儿子就更小了,易让藩王找到借。

三、徙地削藩由卓敬提出,该法要求北方的藩王重新分封到南方去,并且卓敬指出,应首先铲除燕王。

从后世眼光看,卓敬的方法最合时宜,而且直指要害——燕王,但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畏惧燕王,没有采用此策。

最终,建文帝意图削藩的想法泄露,被迫不得不选择武力削藩。

削藩三大失误一、如果建文帝身处太平盛世,那么极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但他偏偏出生在社会转型时期,这时帝国需要的是心狠手辣的铁腕人物,显然建文帝优柔寡断,婆婆妈妈,致其当断不断,是原本的优势逐渐变为劣势。

二、如果处于太平盛世,那么方孝孺、齐泰等人确实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处于洪武转变为建文的时期,主张武力削藩,作为武力削藩的高层决策人,却无一人有军事背景,充其量只是纸上谈兵,加上建文帝,也不过是四个“书生”。

三、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智囊团书生大臣的偏激,在削藩的方案选择上一开始就犯了错。

既然选择武力,就存在拿谁开刀的问题,建文帝又一次犯错,首削的不是燕王,而是燕王的弟弟,而之后十个月内连削五王竟一个都没有燕王,反而一次又一次打草惊蛇,致使燕王有喘息的机会,反而为燕王造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2016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6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6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A.商B.周C.秦D.唐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

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十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抻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台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根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改革官制:实行六部制,将军机处分为六部,分别为中书省、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和外务省,以提高官员的绩效。

2、改进税收:取消了财政部的税收管理,改由地方财政部来实施,并设立税务专员,负责税收征缴。

3、改革军队:改革军队编制,将军队编制统一,推行可变式兵种,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4、改善民生:推行科举制度,改革教育制度,开设书院,并且鼓励人们从事农业、商业和工业活动,以改善民生。

5、维护社会秩序:发布《大清律例》,推行刑罚分级,改革审判制度,建立官府监狱,以加强社会秩序。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直隶等18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

在中央又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2。

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
3.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故步自封,严
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
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1。

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

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
4.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广州十三行"
影响:
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倾略活动.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明朝建文帝的政治改革

明朝建文帝的政治改革

明朝建文帝的政治改革明朝建文帝朱见深的治国思想是继承了他的父亲永乐帝朱棣的,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来说,建文帝的治理理念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建文帝即位后不久,立即开始了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建文改制”或“建文新政”。

建文改制的主要立足点是政治体制,他试图通过增强中央集权来加强他的统治。

这个政治改革的重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修改税制、加强藩镇制度、减少军费开支和加强监察体制等。

首先是官制调整。

建文帝最大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调整官制,通过实施一个新的选拔和提拔标准,来建立新的官僚制度。

他执行“选才重实绩,而不是重门第”的政策,建议加强官员的培训和晋升风格,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建文帝也处理了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解除了权力泛滥的情况。

其次是税制修改。

建文帝认为,明朝的税收政策对于人民来说是压迫的,他们必须进行修改,以缓解老百姓的困难。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修改了很多税种,例如消除了佃租和夷酌,而且还试图增加土地的租赁范围,以便降低饥荒的风险。

第三是藩镇制度改革。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文帝解散了一些最大的藩镇,并限制了其他藩镇的权力。

他还把许多藩镇的领土收回,建立起一个更为稳定的国家边境。

第四是削减军事开支。

历史上,明朝的军费支出很高,这是一个负担重大的问题。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建文帝决定缩减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财务。

第五是增强监察体制。

为了清理污丑,建文帝增加了监察官的数量,强化监察机构的职权,并分配监管职责到全国各地。

这样,他们就能够更紧密地关注那些可能腐败的官员,以便清理腐败,维护国家的清廉。

总的来说,建文改制是一个实用的、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的,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文帝通过这些重大改革,为明朝政治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改革,并不是建文帝为了个人利益才进行的一系列政策,而是出于他对于国家发展的深刻认识,以及为了民生和国家双赢的贡献精神。

然而,虽然建文帝的改革获得了好的结果,但是他同时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这表明商鞅变法()A.未得到司马迁的认可B.未建立正常社会秩序C.提升了秦国国力D.引发了诸侯争霸战争解析:选C“倾邻国而雄诸侯”说明商鞅变法提升了秦国国力,故C项正确。

2.《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秦民勇于公战,这是秦奖励军功的体现,故本题选B项。

3.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

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解析:选B商鞅之所以遭此酷刑,关键是其改革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其中,变法中“军功授爵”这一措施对旧势力威胁最大,故B符合题意。

4.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族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今河北张家口一带),计口授田。

”这实际上是()A.废除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的雏形C.实行方田均税法D.均田制已大规模推行解析:选B由“413年”“计口授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均田制的雏形。

A项,当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D项是在孝文帝变法后,“大规模”与材料信息不符。

5.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选A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A。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学完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了解了中国历史发展,我们也需要了解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发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什么是建文改制?明朝“建文改制”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什么是建文改制?明朝“建文改制”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什么是建文改制?明朝“建文改制”最后为什么会失败?本文导读:建文改制具体措施更定官制一、完善中枢文职化——以品行佳优的文臣循吏充实大明中枢机构,完善其文职化建文帝以文臣学士作为主要仕进对象,大开科举,从而使相当提高了建文朝廷的整体文化素质,或称为“秀才朝廷”。

除此之外,建文帝还特别看重朝廷中枢主要官僚的个人品质与政治实践经验。

挑选拥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政绩突出、品行良好的封疆大吏担任六部尚书和侍郎(相当于国家部长与副部长)。

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云南右布政使陈迪提为礼部尚书、浙江左布政使王纯提为户部尚书。

更为重要的是建文朝的司法、监察机构主管领导或清正廉明或忠贞刚烈,对于整治官场风气与纠正冤假错案都十分有益的。

二、提高文臣地位、精减地方官制——以提高文臣学士政治待遇为中心的官制改革建文帝的官制改革体现出儒家仁义礼乐化民的治国理念,这实际上是对朱元璋的“专意右武”政策性错误的矫正。

洪武时期,朱元璋分掌天下的六部定为正二品,将中央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定为正一品,这显然是与文武并称是相悖的,更可笑的是培养文官的国子监祭酒(校长)定为正四品,而皇帝管理军马的太仆寺卿却定为从三品。

由此可见建文帝的改制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就不赘述具体改革了。

总之,大批亢官亢员的淘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后世史学家朱鹭说:“然在后世,民残于多牧,禄縻于亢员,重以中官出使,道路绎骚,则汰官,省邑二事,固亦有足采者。

未可谓建文时政,毕竟非也“宽政减刑一、宽和政治——创造比较宽松的政治氛围大明初期三十多年内洪武政治是恐怖而又伴随着血腥的,而在朱允炆主政时期,其贯彻的总的精神就是“改严为宽”,建文帝改变了朱元璋万机皆亲断的做法,将许多国家政务委派给手下大臣,放权下去,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地位;改变了朱元璋设置六科给事中监察百官,自己乾纲独断的做法,而是将六科给事中改为左右拾遗,不监察百官而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规谏皇帝,虚心纳谏,宽和对待大臣,注重礼教德化,确实一位宽厚、眼光远大的帝王。

削藩失天下:浅析被忽视的建文帝改革

削藩失天下:浅析被忽视的建文帝改革

削藩失天下:浅析被忽视的建文帝改革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与世长辞,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开启了短暂的建文时代。

这位年轻的君主,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满怀抱负的想要开创一个不同于祖父的崭新时代。

洪武朝恐怖、凝重的政治空气让他窒息,他想要的是一个祥和、繁荣的朝政。

没有太多犹豫,他一当上皇帝,马上就着手进行改革。

01朱元璋以武力夺取天下,他重用武将,大肆分封武将功臣,使朝廷上下弥漫着尚武之风。

他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却几度中断,“洪武三年,开科举……至六年,则又罢科举…… 于是罢科举者十年……”。

洪武年间,南京贡院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作为朝廷文官之首的六部尚书却只是正二品。

《大明律》还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鉴于此项规定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伯温仅封了个“诚意伯”,武将功臣封王拜侯者却大有人在。

凡此种种,真实地反映了朱元璋的洪武时代“尚武”、“重武”的态度。

这样的高压政治环境下,文官们都十分谨小慎微,生怕以一言获罪。

皇太孙朱允炆自幼生活在儒臣中间,对此感触良深。

他一即位,就确立了与祖父迥异的年号“建文”,开始着手进行改革。

改革初期,建文帝就下令提高文官的政治地位: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官员,太仆寺寺丞旧六品提升为五品官员,各布政司布政使从二品提升为正二品官员等等。

他还重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作为智囊团,为自己出谋划策、处理政事。

建文帝还下令兴办学校,大开科举考试,扩大儒学教育,加强国子监和翰林院各项职责和人员的合理编排。

要求遵循古礼《周礼》行事,并下令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文官地位的不断提升,间接打开了言路,有利于君主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文官之治,从而削弱了将军们、皇子们的权势。

然而建文帝过于器重文官,又逐渐出现重文轻武的局面。

众多文人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实战经验,建文帝过于重用文人,导致没有可堪重用的武将,在与各藩王交战时也就难免失败了。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君权的加强
文 皇 帝 开国帝王
1368年 应天(南京)
明 明 太 太 明 祖 祖 朝 朱 朱 元 元 建 璋 璋
传位
明 朝 建 文 皇 帝
明 太靖难之役 祖 朱 元 璋
他们分别是怎样登上皇位的? 你知道这三位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吗?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1、改革行政机构 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 权分六部
你怎样看待八股取士?
科举制(八股取士)的消极作用
禁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建文帝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建文帝----- 削藩 削藩 2 明成祖--迁都北京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北京的故宫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什么是 前代从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什么?
C
A、废除丞相 C、分封藩王 B、设立东厂 D、迁都北京
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C、解决藩王问题
B
B、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3、八股取士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考试格式:
八股文
考试要求: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
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说: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 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明朝著名学者宋濂形容八股选出来的人才: 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 阳之郊┅┅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 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经典题集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含解析

《中外历史纲要》经典题集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含解析

2。

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答案】(1)流派:“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解析】(1)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见闻帝小故事

见闻帝小故事

见闻帝小故事案例一: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逝世。

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

案例二:改革削藩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藩,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藩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对建文帝造成严重威胁。

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藩主要是针对燕王的。

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

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从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这样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

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

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开 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是借助武力夺取 的天下
皇权 , 自然在 他 的统 治 下 出现 了 “尚武 ”的政 治社 会 局面 。
从 他建国后 , 所定 的年号 “ 洪武 ” 中可 见其 对武 力 的重 视 程 度, 当然这只是视觉 、 听觉 上的感受 , 也有 巧合 的说法 。然 而


调整文官地位
行, 建 文帝还对 朝廷 内部 的权 力进行 了重新 的划分 , 裁减 了 多余 的职能部门 , 合并 了一些 职责相近 的部 门。出于对人才 的任用考虑 , 建文帝还下令兴 办学校 , 大开科举考试 , 扩大儒
学教育 , 加强 国子监 和翰林 院各项职 责和人员 的合理编排 。
二、 宽刑省狱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 间 , 至少在其 初年 , 始终 以严刑 重 点治 国, 他认 为 : “ 法严 则人 知惧 , 惧则 犯者少 , 故 能保全 民 命 。法宽则人慢 , 慢则犯 者众 , 民命反 不能保 。 ” 因此在太 祖 朱元璋统治时期 , 刑法十分 残酷 , 条令 十分严 苛。《 明会典》
朝短暂的建文时代 。这 位深受儒 家思想影响的君主 , 性格 温文 尔雅 , 仁 慈, 脾 气温和。他 对洪武年间恐怖的、 凝 重的
政 治局面十分厌 恶, 虽然年轻没有 太多的国政 经验 , 但却满怀抱 负, 希望开创 一个祥和、 繁 荣的异 于明太祖时期 的崭
新 的政 治局 面。因此, 在 即位初期 , 就着手改革 , 推行仁政 , 改革太祖朱元璋 时期 的部分 弊政 , 积极进行 政策 的调整 和 改革, 即“ 建文新政” 。基 于此 , 分析建 文帝四年短暂改革的重大意义及 不足之 处 , 以期将这 个容 易让人忽视 的短
这样就 出现 了新 的不平衡 , 间接为建文帝统治后期平定藩王 动荡时没有可用武将埋下 了隐患 。
达到顶峰的一种表现。 建 文帝对 当时的局势有着 十分 深刻 而且 较为正 确 的认
识, 他有意结束这种 尚武轻 文 的政治 形态 , 希 望文 官能够在 国家政事 的处理 中多提意 见 , 发 挥突 出 的作用 , 建文 帝 即位 后, 便有意改革 , 并确立 了与其 祖父朱 元 璋年号 有鲜 明对 比 的年号 “ 建文 ” , 突出其改革 方向及政策治 国方 向。
暂王朝展现在读者 面前 。 关键词 : 改革 ; 建文 帝; 建文新政 ; 改革措施 ; 意义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 : K 2 4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3 ) 0 2— 0 1 6 5一 O 3 了历史上 的“ 秀才朝廷 ” 【 l J 2 0 7 。为 了能够保证改革 的顺 利进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3 . 0 2 . 0 6 9
试 析 建 文 帝 改 革 措 施
齐 春 宇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哈尔滨 1 5 0 0 2 5 )

要: 明朝洪武三 十一年 , 开 国皇 帝朱元璋与世长辞 , 皇 太孙朱允蚊登基继 承皇位 , 改年号“ 建文” , 开始 了明
建文改 革 初 期 , 建 文 帝 就 下 令 提 高 了 文 官 的 政 治 地
卷一七三“ 罪名一” 条载 : “ 洪武初年定真犯死罪条 目 达六十
五条。 ” 2 并不 断以诰或 榜文 的形式增 加条令 法规 , 都是 十
位——将六部尚书由正二品升为正一品… 瑚, 并且提高了文 官的地位和权威。他重用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等博学的文 人作为自己的智囊团, 为他出谋划策, 处理政事, 这样就出现
在洪武年间, 南京贡院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

品, 并且 都 了其 “ 尚
武” 、 “ 重武 ” 的态度。同时作为朝廷 文官之 首的六部 尚书却
只是正二 品, 并且 《 大明律》 中还 明文规 定文官 不许封公侯 , 鉴于此规定朱元璋 的主要 谋 士刘 基仅 仅 得封 “ 诚 意伯 ” , 而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1 3
分苛刻的规定。1 3 9 7 年终于在收录了大量诰和榜文并综合
之前的法典条令形成了一部极其 严苛的法典——《 大明
作者简介: 齐春宇( 1 9 9 0 一) , 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学生, 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要求遵循古礼《 周礼》 行事 , 并 下令要求荐 举优通文学之士 , 授之官职¨ ] 猫 。文官地 位 的不 断提 升 , 间接打开 了言路 , 有 利于君主获取更 多的意见 和建议 , 提 高了行政 效率 , 加强 文 官之治 , 削弱将军们 和皇子们 的权势 。但 是 , 凡 事都该有个 “ 度” , 由于建 文帝 过于器重 文官 , 有意无 意地忽视 了武官 的 作用, 逐渐 出现 了重文轻 武 的局面 。招揽 的大量文人 , 虽然 满腹经纶 , 却只能纸上谈 兵 、 高谈 阔论 , 没有相应足够改革 和
2 0 1 3年 2月
黑 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 o u m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i t o n
F e b . 2 0 1 3 V0 1 . 3 2 No . 2
第3 2卷第 2期
武将功 臣封王拜侯者却 大有人 在 。在 这样 的高压 政治 环境 下, 作为言论来源 的文 官集 团成 员在议论朝政时都是 十分谨
小慎微 , 生怕一时疏忽 出现纰漏 , 或 以一言而 获罪 , 这大 大阻 碍了言路 , 十分不利于朝 政 的透 明化 , 这也 是明朝 独裁统 治
作战的经验 , 同时手握重权的文官有逐渐压制武官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