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评估与管理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评估与管理生态城市建设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生态评估与管理则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本文将从生态评估与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具体实践。
一、生态评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生态评估是指对城市生态系统当前状态、生态环境受影响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综合评估和预测。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评估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生态评估有利于找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治理提供依据。
通过生态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生态环境治理。
例如,在生态评估中发现某市区内河流水质劣化,提前发出警报并开展治理,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
其次,生态评估有助于规划生态城市建设方案,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现状、生态功能缺失、生态敏感性区域等,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例如,在生态评估结果中发现某市区内绿地比例过低,重建公共绿地就成为了该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生态评估还有助于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和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部分和暴露于风险的区域,及时采用措施进行预防和改善,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安全风险,使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健康和稳定状态。
二、生态管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生态评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而生态管理则是保障生态城市建设长期、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生态管理包括政策法规、制度机制、治理保障等多个方面。
政策法规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态城市的政策法规,制定明确的生态指标体系,使生态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例如,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等措施,防止因环境问题导致的城市生态恶化。
制度机制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强化生态环境监督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例如,推进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环保建设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数据平台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评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评估概述: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评估是为了保障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评估工作。
通过对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生态适应性评估的重要性: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腑之地”,承担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
因此,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生态适应性评估能够评估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保水保肥、蓄水排水、净化空气等方面,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其次,生态适应性评估能够确保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需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生态适应性评估还能够评估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适应性评估的方法:1. 生态基准评估:通过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和生态环境,确定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基准。
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状况、植被类型、水资源、气候条件等。
2. 横向对比评估:将不同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比较,找出优秀的案例,借鉴其经验和教训。
通过横向对比评估,可以发现优秀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为提高自身的生态适应性提供参考。
3. 专家评估:邀请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参与评估工作,通过专家的学识和经验,对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专家评估可以减少主观性,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4. 社会参与评估:组织相关的社会机构和公众参与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评估,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参与评估可以增加公众对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高规划与设计的可行性。
生态适应性评估的内容:1. 生态功能评估:评估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的调控能力、空气质量的改善能力、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结果,确定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中是否考虑了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提升。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建设;应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当前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解决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问题,通过对过去项目的总结、统计与分析,制定出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方案。
从而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发展,达到最大化。
我国的城市环评工作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合理调整城市的布局,还可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当前生态化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构建生态城市的含义比较广泛,在生态城市的建筑过程中,就应当构建生态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指标。
指标的框架应当包含以下两点:一是能够让管理机构的决策人员与大众能够了解到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的实践情况;二是能够随时获取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利环境因素,找出应对措施。
为城市建设的继续进行提供相关的保障,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体系构建时,要考虑指标数据的有效性,对比不同生态城市的工程建设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评价体系。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2.1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政府做为城市规划的主导者,承担着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与城市不断向前的发展进程不同的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有间断的,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这说明规划环保部门也应当参与到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当中去,对具体工作中进行监督指导[1]。
规划环评编制体系具有临时性,是无法给出具体工作时间的,并会影响到规划工作进行修改完善的程序。
所以,城市规划之后的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应当是建立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进而形成体系构建部门。
2.2提高规划环评质量环境影响评价十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利益、政府政绩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环评就变成了相关部门“自编自评”的工作,不能客观反映出规划环境方面的问题,评价的结果也不依据客观发生的事实,起不到对城市规划方面的促进作用。
城镇生态环境规划中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城镇生态环境规划中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摘要:中国的"小城市大战略"战略的实施,大大加快了城市发展步伐,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规划迫在眉睫。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素是生态土地适宜度分析。
通过土壤适应性分析,可以为土壤利用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壤开发和充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创造科学基础。
关键词: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生态适宜度一、理论基础1、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划是人们对环境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规划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和社会文化不相互抵触而且同步高效发展。
人们要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安排来进行减排限制,限制对某些资源的使用和破坏,鼓励进行资源规划的城镇和农村区域。
保护环境是一种投资小汇报却丰厚的活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三方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的措施将全面纳入国家建设发展计划,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首先环境规划的完整性表现在整体环境与其环境内的各个有机部分的整体作用和影响。
尽管要素与要素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因其特点和规律十分明显,形成了一个独一的、完整性强、相关性高的系统,还体现在规划过程中技术连接之间的密切关系和高度相关性,每个连接的影响和局限性不仅相互关联,还受到其他连接的影响和限制。
其次综合性体现在其地域多样、影响程度高、部门协调复杂等方面。
每个城镇的环境问题的区域性都比较突出,所以进行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各个地方的环境和地方特点。
环境规划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有着不断变化的影响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一定条件的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发展效率和实际生活状况的变化而变动,一体化得到了显著加强。
2、城镇化理论城镇的概念是指一个特定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具有某些市政设施和服务,从农村正在向城市发展,但是还没到城市的程度。
作为城市的有利的后备军,加快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企业集中组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促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机遇。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科学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生态环境评价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该方法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综合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水质指数(WQI)、土壤环境质量指数(SEQI)等指标,通过数学模型来衡量综合环境质量,得出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参考数据支持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决策。
2.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一种较为主观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依靠专家的主观意见、经验和判断来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该方法适用于评价城市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
例如:评估城市景观质量、交通噪声等问题,需要专家进行权重分析和综合评价。
3.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专家评价法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此方法将科学定量的评价方式和专家判断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例如: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专家评价法,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评价。
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环境品质得分;专家评价法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综合运用两者结果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二、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城市规划中的限制性因素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条件作为规划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通过限制一些生态环境不利因素,达到规划的环保目的。
例如:在城市绿化规划中,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优化绿化分布,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生态品质得分。
2.城市规划中的提示性因素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提示性因素,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指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态效益评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态效益评价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建设变得越来越繁忙和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价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住品质。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考虑城市绿地的规划过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绿化面积、绿化布局、绿化设施和绿化管理等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绿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
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在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选择上,要坚持绿化少、自然多的原则,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植物,利用天然的水源等,逐步实现“绿城”理念。
2.城市绿地的绿化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面积。
在城市绿地的绿化面积规划上,要尽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需求,同时要保障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3.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
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应该根据城市的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
在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上,要注意绿化的连通性,避免出现城市绿地的孤岛现象,从而保证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4.城市绿地的绿化设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设施。
城市绿地的绿化设施包括游乐设施、户外运动场所、休闲设施和绿道等,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利用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
5.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
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包括绿地保护、绿地修剪、绿地灌溉、垃圾清理等工作,应该在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就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安排。
二、生态效益评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效益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导致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严重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美国首次制订环境影响评价政策之后,诸多学者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文对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生态;适宜性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对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土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依据土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重点。
1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1.1外来人口流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生活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往城市流入,其中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希望留在大城市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与生活。
大量涌入的人口也给城市带来广阔无形的发展空间,城市化中房地产业的不停扩张建造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1.2农村土地和人口转向城市土地和人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农村地域吞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周边农村人口进行吸纳。
这些农村的土地和人口最终将被纳入城市版图,并最终转化为城市土地和城市人口,这也是城市土地和人口增长的占比最大的因素。
1.3土地盲目扩张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用地紧张,向郊区扩张似乎是各大城市共同的选择。
但是,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特别是一些农用地资源,一旦转为建设用地则很难恢复农用。
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内部由于不合理地配置机制及制约手段的限制,造成了土地集约化和效率性偏低。
这些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区普遍存在覆盖率低、容积率低等问题,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深远。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琦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 —
以宿迁市城 市总体规划 为例
Ap l a in o c o ia i blyAs e s n vr me t l pi t fE olgc l t i s s me ti En i c o Su a i t n on n a
ma ig a ssa c rt ema tr ln o ec nr o e k n s itn ef se a f h e tez n . o h p t
K y rs E o g a S i bi v lai Ub nMa tr ln E vrn na I a t s e s n S q nCt e d c l i l ut iyE au t n ra se a n i me tlmp c s sme t u i i wo oc al t o P o A a y
1 研究对象
宿 迁 市 是东 陇海地 区 中心城市 之一 ,苏北地
区新兴中心城市 ,以轻型工业为主导 , 现代旅游休
闲服务业为特色 的生态 型园林化滨湖城市 。宿迁市
分析方法 ;陆鹏等同 I 将GS 技术运用到吉林省农业
生态 适 宜度 评价 中。 生 态适 宜度 评 价 以往 主要是 运用 于 生态 环境
城市市总体规划 ( 09 23 ),重点研究 20 —00
总体规划 中宿迁市规划中心城 区的30 m 。 1 k
质量评价中,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尚未建立完整的
生 态适 宜度 评价 是针 对 土地 特定 用途 的适 宜 性 评 价 ,区域 开 发项 目尤 其是 整个 城 镇 的开发 建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工生态系统。
目前这一人工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从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探讨目前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法Abstract: The city is a people-oriented artificial ecosystem. This artificial ecosystem,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ecology; explor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before u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methods1.研究背景生态、可持续是目前见诸于各大媒体、报纸、书籍以及人们口头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因而城市要求是生态的,规划要求是可持续的,建筑要求是绿色的。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圆园20年第9期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建设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城市的环境、卫生以及生态循环系统,这也使得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及建设的方式方法逐渐发生了改变。
为了能够让城市生态体系更为完善,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相当关键。
一、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一)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给城市用地和环境治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采用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形式,将极大地推进城市的绿色建设。
从整体来看,目前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够系统地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在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两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全面防护。
1.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城市建设中,对土地的污染以及占用率相当高,这就使得城市在景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过度开发或者强行开发更容易引起生态体系的破坏。
因此,从生态的适应性来分析,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并做好土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对城市的建设具有更好的效果。
2.城市建设体系的缺失。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建设体系结构十分重要。
但很多时候,城市建设需要迎合经济的需求或其他特殊需要,无法与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平衡,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生态适宜性发展,而且过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破坏了土地生态适宜性。
(二)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土地适宜性是一个必要的评价指标,在整体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宏观数据、城市局部、土壤的受污染程度、绿化水平等各个指标进行相应的评价。
与此同时,对于城市的景观规划以及影响其评价的相关认证等都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集中性的数据管控分析。
在土地整体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地的功能以及作用进行实时调整,制定公平、公正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数据。
在土地的主体使用顺序以及开放式的评价结构中,其相应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标准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GIS在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究之一 , 其理论方法强 调生态 的合理性 , 目的在于
阐明土 地 生 态 适 宜 性 评 价 单 元 与 其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之 间 的协 调 程 度 和发 展 趋 势 J 。土 地 生 态 适 宜 性
1 研 究方法
1 1 景观格 局 分析 .
评价的概念是在传统 的土地适 宜性评 价 中发展衍 伸而来 的,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某类特
评 价。
关键词
景观生 态学
景 观格局指数
生态适宜 性
A C I1 R G S0
中 图法分 类号
X2 3;
文献标 志码
B
土 地 生 态 适 宜 性 评 价是 景 观 生 态 学 的 应 用 研
保护 和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角 度 对 不 同 土地 利 用 方 式
的分 布适 宜度进 行定 量分 析 。
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J 。国土资源 部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 响技术评价规 范》 中提出采用 “ 环境敏感性评价”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生态 环境 影 响 进行 评 价 , 境 保 护 部 在 《 划 环 环 规
控、 景观规划管理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景观格
局 指数 是景 观空 间格 局 分析 的重 要方 法 , 生 态 过 使 程与 空 间格 局相 互 关联 的度 量 成 为 可能 , 景 观 格 在
定 的土 地 利 用 方 式 是 否 适 宜 以 及 适 宜 程 度 做 出 的
基 于 土地利 用/ 被 图 的景 观 格局 指 数 法 是 景 覆
等级评定。综 合考虑生态 和环境要素 的土地 利用
适 宜性 分析 仍 是 目前 城 市 规划 、 地 利 用规 划 以及 土
浅谈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现代社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就需要着手对当前存在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治理与防范,做好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加,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之一,其建设规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
围绕这项工作,中央和各级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出台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从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运输、城市绿化、环保审批、生态环境评价等多个方面着手,以期生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应用;研究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城市居民却没有好好珍惜,把污水排到干净水中,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厂污水排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在做各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时一定要做到在每个工厂中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将排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流;我们的生活污水,把剩饭、剩菜倒入下水道,让水冲走,大部分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了河流的污染。
还有就是不珍惜天降之水,比如说为了交通顺畅往雪上洒盐,就把非常好的淡水资源用盐污染了,应该尽量把雪铲到马路两边的土地上,把水保留下来,对于交通要道的融雪用盐,要尽量减少盐的用量,这样对地面有益,对两边的树根也没有伤害。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南方城市的屋顶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蓄积的雨水来冲马桶或者用雨水管把雨水收集起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绿化用地中,作为绿化的灌溉用水。
城市中的建筑物的绿化可以采取立体绿化的方式,例如种爬山虎之类的植物,可以遮挡阳光直接的照射和雨雪的侵蚀,屋顶铺上草后,顶楼就不会太热,同时草皮可以吸纳屋顶的灰尘,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下雨时又可以滞留雨水,从而减少雨水的流失。
1 生态规划的内涵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及运用
够 有 效 弥补 地 图 重 叠 法 的 应 用 缺 陷 。通 过 应 用计 算 机 即可 运 用加 权 法 , 现如今 , 计 算机技术发展迅 速 , 计 算 机 也 越 来 越 普
及, 因此 , 因 子 加 权 法 逐 渐 得 到 推 广 和 应 用 。 地 图 重 叠 法 的 应
用原 理 不 同的 是 , 因 子加 权 法 的评 价 因 子 是 独 立 的 , 其 能 够 集 合 地 图 重 叠 和加 权 法 的应 用优 势 , 对各 个 因子 进 行 综合 分析 . 并 作 出总 结 。
G S网 站 ) , 并 对 其 进 行 大 气校 正 、 几何 精 校 正 、 剪裁 等 处理 ; 该
市 l : 1 0 0 0 0地 形 图 , 用于影像的 配准 : 行政 区划边界 图, 用 于
次组 合 方 法 以及 非 层 次 组合 方 法 。 在 层 次组 合 法 的 实 际 应 用
4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实例分析
4 . 1 研 究区 源自分析 , 合 理 预 测 经 济 活 动 可 能会 对环 境 所 造 成 的 影 响 . 然 后 在 某 市 现 辖 7个 镇 和 8个 乡 , 地 势低平 , 中部 略 高 , 主要 的 此基 础 上 对 土 地利 用 类 型 进 行 科 学合 理 的评 估 .确 定 土 地 规 地 貌 类 型 为 丘 陵 和 海 积平 原 。 主 导 产 业是 远 洋捕 捞 业 、 海水 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为研究对 象, 首 先 介 绍 了 生 态 适 应 性 的概 念 , 然 后 对 城 市 规 划 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中 的 生 态 适 宜 性 分析 方 法 进 行 了 分析 , 并以某城市规划为例 , 对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流之一。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科技与人文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住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全面评估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避免因建设而产生的严重生态破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评估建设项目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过程中对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评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预测潜在环境问题、选择环境友好、可持续的规划方案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对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应包括规划所涉及的主要环境因素、潜在受影响人群及其权益、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需要对环境问题的类型、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以便于进行评价。
2. 收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采集调查数据、分析环境报告和官方文件等,以收集尽可能量化和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3. 评估规划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影响因素:根据已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评估规划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和其他专业方法,评估规划环境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能影响。
4. 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评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告应全面评估规划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矫正措施等。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关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布局,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正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打造更加可持续、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生态学强调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首先体现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考虑上。
城市不再被视为孤立的人工构建体,而是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生态学的应用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无序扩张。
通过对土地生态适宜性的评估,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比如将工业用地安排在对生态影响较小且交通便利的区域,将居住用地规划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地段。
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是生态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合理规划公园、绿化带、湿地等绿地空间,形成有机的绿地网络,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韧性。
例如,在城市中规划大型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沿道路和河流设置绿化带,能够降低噪音、减少粉尘污染,还能促进雨水的渗透和储存。
生态学在城市水资源管理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保障,但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往往对生态造成了巨大压力。
通过生态的方法,如雨水收集与利用、中水回用、湿地净化等,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同时,在城市水系规划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功能,避免河道硬化和裁弯取直,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征,有助于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交通规划也需要生态学的指导。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规划合理的公交线路和站点,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打造便捷、舒适的绿色交通体系,不仅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还能减少交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生态系统对城市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用于衡量生态系统对城市提供的各种服务的价值,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首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够提醒城市规划者生态系统对城市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关键的服务,包括水资源调节、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
这些服务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城市规划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而在规划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
其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全面地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规划决策的考虑范围。
例如,在规划城市绿地时,可以通过评估其提供的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服务的价值,来确定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这样可以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进行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可以确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抗干扰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在规划城市水源保护区时,可以通过评估水资源调节服务的价值,来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城市的水源安全。
此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识别和评估生态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然而,要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并不容易。
首先,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一个难题。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回避成本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因此在选择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利用。
城镇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的土地,其选择与评价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生态适宜性评价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用地进行评价,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
因此,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景观格局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生态环境为例,可以考虑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因素,通过采集实地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评价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还可以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通过调查和监测不同用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不同用地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和结果分析以城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为案例进行研究。
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得到用地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
然后,根据建设用地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集相关数据。
最后,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比如,对于生态适宜性评价较低的区域,可以采取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减少或改变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以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部分:总结和展望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段堃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预测和评价城市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对不良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对策的过程,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创新的发展,生态适宜性分析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
本文主要探讨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规划;生态适宜性;环境;影响1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与用地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城市规划方面的业务量也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方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需要去寻找一种相对较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方法,这个新方法需要能够跟得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和能够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根本需求。
2城市规划与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2.1城市规划的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流和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城市规划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也使得城市规划及城市管理方面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推动了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1]。
2.2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McHarg在他的著作《设计遵从自然》一书中提出了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概念[2],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属于宏观尺度的研究领域,现如今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规划部门往往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去分析研究每块土地的功能和作用,并且要对每块土地的使用顺序、开发的方式方法做出评价。
3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3.1识别生态适宜性因子和确定评价标准事实上,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生态因子,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关键因子是我们在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需首先考虑的。
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
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二、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的意义生态环境评价是指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全面了解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评价,可以预测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或减轻,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环境评价可以促进规划方案的科学决策。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主观决策和盲目发展。
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为规划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生态环境评价可以提高公众对规划方案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过程,可以让公众了解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规划方案的认同感,提高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三、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规划方案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评估其优缺点和潜在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但缺点是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难以量化。
2.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量化评价结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生态风险评估(ERA)等。
3.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工生态系统。
目前这一人工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从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探讨目前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法
abstract: the city is a people-oriented artificial ecosystem. this artificial ecosystem,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ecology; explor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before u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研究背景
生态、可持续是目前见诸于各大媒体、报纸、书籍以及人们口头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因而城市要求是生态的,规划要求是可持续的,建筑要求是绿色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这一人工环境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生态城市”虽然是80年代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但实际上其思想十分久远。
城市规划早期理论中出现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欧美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等都是朴素的生态城市的理念。
目前之所以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视,其实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索取引起的环境反应。
对于中国而言,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人类社会对到底需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让人类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一个全人类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以及目前城市规划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原因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与世界环境问题的突现紧密联系在一起。
朴素的可持续的思想由来已久,但作为当代的科学术语是源于20世纪后半叶有关世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之中,其确切的定义最早见于《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在大纲中,可持续发展被理解为“为使发展得以持续,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基础。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公布了里程碑式的报告——《我
们共同的未来》。
向全世界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讨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首先理清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增长,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正成为国家经济改革和经济繁荣的主体,但从城市地区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则面临着如下问题:
1)城镇人口,尤其是大中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呈加速发展势头,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人口向城市迁移将会大幅度增长,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居住问题将是我国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2)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大城市中心出现衰退,中小城市过快增长。
在许多大城市地区,市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及郊区和郊县,个别大城市核心区人口开始出现下降现象,尤其是受“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影响,城市边缘用地增长迅速,出现明显的郊区化现象。
而中小城市由于特大城市的技术扩散和转移呈加快增长。
由于过快的经济增长导致一系列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4)土地市场不完善,开发区设置过多、过快,城市发展后劲不足。
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2年,全国各地出现了不顾条件、相
互攀比、一哄而起的“开发区热”,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区设置和建设的失控,这些过多、过滥的开发区上马带来了种种不良后果。
3.目前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规划意为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所做的规划,与城市生态相关的整个系统——环境、人口、社会、文化、经济等的生态状况作为一个整体,都是城市生态规划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地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城市生态规划一般由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以及资源利用保护规划构成。
其中,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首要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根据城市已建及待建区内土地利用的自然及现实状况,对土地的生态适宜度(ecological suitability)进行分析评价;②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城市经济布局原则,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③根据土地评价结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的规划布局;④根据城市气候特征和居民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进行绿化布局;⑤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保持维护、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⑥根据生态经济的基本原理,研究城市社会、
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城市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指出各区经济主导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4.生态适宜性评价实例分析
通过对可持续思想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笔者想结合韩城市芝川新区总体规划谈讨一下城市生态性评价在规划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4.1芝川新区基本情况
芝川新区为韩城古镇,距韩城市中心10公里,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
芝川新区东濒黄河,西接嵬东、芝阳两乡,南连龙亭原,北临夏阳乡。
芝川新区及黄河沿岸广大平原地区均属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平坦。
芝川新区在1230~1233米之间,均向黄河下游倾斜,地面坡度在千分之0.5~2.5之间。
芝川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共有黄河及澽水、芝水河等三条主要河流,主要为黄河过境水。
规划区内原主要用地类型为农业用地和村镇居住地,新区的功能定位是: 司马文化与夏阳古镇交相呼应的旅游景区;韩城南部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区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韩城市域内重要的生态旅游与适用技术产业基地。
新区地处黄河中游,境内自然资源条件良好,生态环境基本上没有被破坏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重点考虑工业与旅游业位置的选择,并且尽可能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
如何保证总体规划中的芝川新区的居住环境、旅游环境是新区建设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