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1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1)--形象+赏析

诗歌鉴赏(1)--形象+赏析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 治活动处于低潮。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①压挂在枝头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着山丘的阴云送来了 一阵雨(1分) ②描绘了一幅春寒料峭、风雨交加的凄苦画面(1分)
答题步骤:
①描述自然特征。描述时结合诗句,突 出物的自然属性。 ②概括精神品质。如清高正直、傲然独 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韧顽强等,准确 体现物的象征内涵。
表(形)
里(神)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中的“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①暮春时节,幽竹依旧苍翠幽美,“不改清阴”(1分) ②具有不屈世俗、坚贞不渝的品性节操(1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 括作答。(2分)
①凌寒开放, “幽香”袭人,“素艳”动人(1分) ②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1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3分) ①拟人手法(1分) ②枝头的黄莺儿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在这即将离 别的时刻,它频频向我啼叫了四五声。赋予黄莺儿以人 的情态,表达它对我的不舍(1分) ③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意(1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 将“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3 分)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0: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二)夜泊润州①江口刘言史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贾(gǔ):商人。

2.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3.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4.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诗歌鉴赏(三)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

金山,地名。

②西兴:地名。

③桴(fú):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诗歌鉴赏(四)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1)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 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 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 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 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 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 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 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 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 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 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惜。
二、按思想内容
9、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10、咏怀述志诗。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 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 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 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 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 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 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 《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 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 •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 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伤田家》
《送元二使安西》 “伤”为“哀”,“田家”(农户)为 “伤”的对象,据题意可知,这首诗的内容 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如果知道了 是作者为田家的不公正生活遭遇而哀伤,情 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 感是同情农家、鞭挞社会,类别是感伤诗。 “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 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

诗歌鉴赏1——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诗歌鉴赏1——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诗歌鉴赏鉴赏的步骤和方法(5看):诗歌题目往往能够揭示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情感等。

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王昌龄《从军行》、王维《山居秋暝》、李白《行路难》、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等◆作者所处的时代:比如唐朝盛世,诗歌多情感豪迈,格调高亢,气势喷张;宋代国力衰微,所以诗歌豪迈之气减弱,多见悲凉。

◆作者的主体风格: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真实反映人民生活与追求。

如杜甫、陆游、陶渊明、白居易等浪漫主义:善于运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如屈原、李白、苏轼等◆作者的个人风格:●曹操:豪放磅礴,气势如虹《观沧海》●陶渊明:淡薄闲静,安贫乐道《归园田居》●王昌龄:悲壮豪迈《从军行》●王维:恬淡优美,别有禅意《山居秋暝》●李白:豪放飘逸,浪漫不羁《行路难》●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登高》●白居易:平易浅近《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商隐:迷离凄美,意境朦胧《锦瑟》●苏轼:旷达雄健《赤壁怀古》《密州出猎》●辛弃疾:豪迈奔放,英雄意气《破阵子》●李清照:婉约清新《如梦令》●李煜:哀婉忧伤,意味深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注意:作者的个人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它往往跟随个人的生平遭遇、时代变迁等的变化发生变化。

●比如:李清照前有《如梦令》后有《声声慢》;杜甫前有《望岳》后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名句、诗眼揣摩诗歌的主旨,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

例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本首词的名句落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虽然前文出现“寂寞、愁、苦”等字眼,这是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

例2.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眼为“心远”。

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偏”、不必辨言。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答: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都写了酒醒后的情景,突出了 孤独无依、凄凉难耐之感。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 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 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答: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 更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 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细心 和对丈夫的关心。(不舍之情,细心、关心)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曲折含蓄地道 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 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 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答出表 达特点,答出“曲折含蓄”即可,未必要答出“曲笔”;具体分析)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词描绘了这样的画面;边塞将刁的枯草,积满山 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 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表达了戍边 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诗 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 “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答:“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 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 理状态。“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 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叠句重 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渲染了“愁绝”的气 氛。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此题考查写景的时空顺序,是2015 年诗歌鉴赏的创新点。
•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 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 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 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 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 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 析。(3分) •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 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 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 味悠长。 •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 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 含蓄深长。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 •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 白
•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 手法作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
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 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 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 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 •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 (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 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 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
安徽卷
•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 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 (4)列宿:众星。 •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六) 古代诗歌鉴赏(一)(限时70分钟)1.(2019·新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

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

D[“离京还乡”表述不当,“暗自潸然泪下”于诗无据。

](2)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主体是“琴声”,“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营造凄冷肃杀的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答案]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的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每点2分)2.(2019·遂宁三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语文诗歌鉴赏1

语文诗歌鉴赏1

善于捕捉眼前细微的景物入诗, 使诗富有生机,给人以新鲜感。 如“欲立蜻蜓不自由”一句,很 形象地描绘了蜻蜓想停立在蒲草 叶上,但微风把蒲叶吹得不住地 摇晃,蜻蜓停下又飞起的情况。
道潜这诗纯是写景,缩放很自由, 小到蜻蜓欲停在草叶尖上,大到 满眼无尽的荷花,由这一大一小 两组特写,构成了“五月临平山 下州市 东北。
② 蒲: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猎猎: 此指风吹动蒲叶发出的声音。
③ 汀洲:水边平地。此即指水面。
风儿吹动着蒲草轻柔的细叶, 发出沙沙的声响;蜻蜓飞来 了,瞅着摆动的蒲叶,怎么 也停不稳当。五月里我走在 临平山下,这满塘盛开的荷 花,送上了阵阵清香。
这首小诗写五月行走在临平山 下所见。风儿习习,蒲叶沙沙, 蜻蜓欲停未停,满塘荷花盛开; 诗人向人们展示的景观犹如一 幅花虫小品,充满了自然的情 趣。
临平①道中 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道潜(1043—1106) 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 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自幼出家。 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 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 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 发为僧。著有《参寥子诗集》。[1]
(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 (4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 者什么情感?(4分)
(1)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 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 蒲草轻柔的体态。[解释1分,“拟人”,1分;“随 风摆动”,1分;“轻柔体态”,1分。]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 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 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4分。景物及其特点,各1分;情 感,2分。]

诗歌鉴赏之意境赏析1

诗歌鉴赏之意境赏析1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 象):柔桑、嫩芽、蚕种、 平冈、细草、黄犊、斜日、 寒林、暮鸦。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 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 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 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生机盎然。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悦、 欢快之情。
第三步:旷远清冷
第四步: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落寞惆怅 的情怀
本诗描绘了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 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夜晚,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 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得画面; 创设(渲 染、营造)了旷远清冷的意境(氛围);表 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落寞惆怅的情怀。
(2009年宁夏卷) 鹧鸪天
表述形式:
本诗描写了……画面,创设(渲染、营 Nhomakorabea) 了……的意境(氛围),表达了……的感 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分析三、四句体现的意境。
第一步:
野、天、树、江、月、人
第二步:
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 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晚,高 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 中的人是那么近。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作者喜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
(2009年全国II卷)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 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1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 (1)

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 (1)

第十讲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四、中国古代各阶段的文学体例及主要成就时期体例主要成就秦代以前(源头) 诗歌诗经、楚辞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学术著作)《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两汉魏晋南北朝(发展)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散文史记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陶渊明“田园诗人”唐代(发达)诗歌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

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晚唐著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人称“ 小李杜”散文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小说传奇《柳毅传》(李朝威)宋代(发达)词豪放派:辛弃疾、苏轼婉约派:周邦彦、柳永散文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小说平话(话本)元(新发展)杂剧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在元剧作家中,以关汉卿的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明清(新发展)小说(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短篇)(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清朝晚期)戏曲高则诚: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五、外国文学国家作家著作英国莎士比亚(1564--616)著名戏剧家诗人。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笛福(1660--1731)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1667—1745))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诗人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雪莱(1792—1822)浪漫主义诗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级《唐诗三百首》练习二宿王昌龄隐居①(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

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

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4分)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

(3分)4.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3分)宿业师①山房待丁大②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③期宿来,孤琴候萝径④。

【注释】①业师:僧人。

②丁大:丁凤。

“大”,指其排行第一。

③之子:这个人,指丁大。

④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5.前六句是如何表现时间的变化的?请赏析其中第二联的妙处。

6.“孤琴”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9.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

(2分)10.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

诗歌鉴赏一

诗歌鉴赏一
28
(09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 意?
感情一定要具体,但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24
【解析】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 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 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 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 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 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 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 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 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 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 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 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 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 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25
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 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选取意象,展开描绘画面)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概括氛围)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点明感情要具体)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不过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不过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能够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

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

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所以,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

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

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

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

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这些句式的大量使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

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

前人以“欧曾”
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