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随笔创作特点
最新文艺随笔的特点
文艺随笔的特点文艺随笔的特点【第一篇】:文艺随笔特点著名文艺理论家刘锡庆在《散文新思维?“随笔”随谈》中认为“随笔”和散文有明显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按题材与内容可分为文艺随笔、思想随笔、国际随笔等,其中文艺随笔与思想随笔最为常见。
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或阐明某种思想意义的随笔。
现在也有些文艺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其可读性强。
另外,文化随笔是文艺随笔中的常见类型。
人们常说的文艺随笔,往往指的就是文化随笔。
这类随笔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文艺随笔往往是针对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某些现象、观念等发表的感受、见解、体会等。
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擅长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
虽说文艺随笔也阐明道理,但它并不像规范的议论文那样,特别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更多地关注所选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在旁征博引与娓娓而谈中自然地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或阐明某种知识与道理等。
例如《咬文嚼字》一文在阐述“咬文嚼字”的好处时,就列举了郭沫若修改“你是”为“你这”、《史记》李广射虎一段中的三个“石”字用得好、贾岛“推敲”的实例等,可谓旁征博引,材料丰富。
2、笔调轻松,注重行文的理趣性文艺随笔往往语言庄谐皆具,笔调轻松活泼,常在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或巧妙的比喻中营造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进而避免行文中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使文章在轻松诙谐之中不失理趣。
散文的分类和特点
散文的分类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它以散漫自由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散文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下面将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两个方面来介绍散文的分类和特点。
一、形式上的分类1. 散文随笔散文随笔是最常见的散文形式,它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方式书写,主题涵盖广泛,可以是日常琐事、个人经历、观察和思考等。
散文随笔通常没有严格的结构和章节,以独立的段落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散文小品散文小品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散文形式,着重于抓住瞬间的感触,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作者的创作力。
散文小品通常以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情感为线索,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意象来打动读者。
3. 散文故事散文故事融入了小说的叙事元素,以一种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基于真实经历和人物的创作。
它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内容上的分类1.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散文形式。
它通过优美动人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唤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
抒情散文常常对自然、爱情、友情、人生等主题进行深情的描写和表达。
2. 议论散文议论散文以作者的观点、观察和思考为主要内容,通过论述和分析来表达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见解。
议论散文通常具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以逻辑推理和论证为主要手段,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3.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是作者在旅行或游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和叙述。
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展现旅行的风土人情和景色名胜,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启发。
4. 散文随感散文随感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的记录和反思。
它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为基础,结合对生活、社会、人性等的思考,用散文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触动和感悟。
总结:散文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通过形式上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散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根据内容的分类,则展现了散文的丰富性和立体性。
文艺随笔的概念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 文艺随笔的概念及特点作者:黄蓬勃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7年第15期随笔按题材与内容可分为文艺随笔、思想随笔、国际随笔等,其中文艺随笔与思想随笔最为常见。
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或阐明某种思想意义的随笔。
现在也有些文艺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其可读性强。
另外,文化随笔是文艺随笔中的常见类型。
人们常说的文艺随笔,往往指的就是文化随笔。
这类随笔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
文艺随笔往往是针对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某些现象、观念等发表的感受、见解、体会等。
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擅长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
虽说文艺随笔也阐明道理,但它并不像规范的议论文那样,特别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更多地关注所选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在旁征博引与娓娓而谈中自然地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或阐明某种知识与道理等。
例如《咬文嚼字》一文在阐述“咬文嚼字”的好处时,就列举了郭沫若修改“你是”为“你这”、《史记》李广射虎一段中的三个“石”字用得好、贾岛“推敲”的实例等,可谓旁征博引,材料丰富。
二、笔调轻松,注重行文的理趣性。
文艺随笔往往语言庄谐皆具,笔调轻松活泼,常在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或巧妙的比喻中营造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进而避免行文中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使文章在轻松诙谐之中不失理趣。
例如林庚的《说“木叶”》,作者为了阐述“木叶”的意象,就在引用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树叶”和“木叶”,指出“树叶”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则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仿佛让人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落木”,则比“木叶”更显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随笔和读后感有区别怎么写
随笔和读后感有区别怎么写随笔和读后感都是一种个人文学体裁,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和写作方式,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随笔和读后感既可以在学校里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也可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结合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随笔和读后感的区别以及如何写好这两种文体。
一、随笔与读后感的区别1.随笔随笔是一种以个人的主观感受为出发点,对事物进行思考表达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的写作形式头尾不限,不规定所讲述事物的内容、性质、文体、话题等等,尤其注重展现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受力。
随笔有较强的个性化,常常表现为一种“随心所欲”,强调个人体验和感受,更突出个人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故而有着自由灵活性的特点,更加自由自在,有很强的个人性和特色。
2.读后感读后感是对阅读某本书籍、文章等的思想感受或评价。
它的主要内容是对读过的文本进行分析、评价和思考,表达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结果。
读后感注重思考和反思,通过表达作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来展现读者的思想、人格、文化和知识。
读后感较随笔而言,更加关注于作品本身,强调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语言表达,力求客观真实。
二、如何写好随笔和读后感?1.写作思路随笔写作最重要的是思路构建和信息组织,因此在写作之前需要先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自己的思想和体验来写作。
如果没有主题,随笔将毫无头绪,缺乏角度,所以主题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而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则需要在阅读之后进行思考与剖析。
读者应该对阅读体验进行详细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使文章更加真实和生动。
2.语言表达随笔的语言表达较为随意活泼,充满自由和个性,可以采用诙谐幽默、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注重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而读后感则需要精准高效,注重理性表达。
以读书为例,读后感应该评论表达对书中人物、情节、群体等方面所给予的判断,注重事实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注重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思维严密。
3.行文结构随笔写作较为灵活,不必套用固定的文体结构,写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随笔写作如何培养创意思维
随笔写作如何培养创意思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意思维显得愈发珍贵。
而随笔写作,作为一种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恰恰为培养创意思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随笔写作的特点在于它的随性与自由。
它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也不受主题的束缚,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察。
这种自由让我们能够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大胆地去探索和表达。
那么,如何通过随笔写作来培养创意思维呢?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细微之处往往隐藏着无尽的创意。
比如,你在街头看到一位老人与一只小狗的温馨互动,或者是一朵在墙角独自绽放的小花,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都可能成为你随笔写作的灵感。
当你将这些细节用文字描绘出来时,你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激活,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
其次,保持好奇心是关键。
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不断地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比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快乐?当你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和写作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找到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再者,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也很重要。
不要总是按照传统的、既定的思路去思考和写作。
尝试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比如,当大家都在赞美春天的美好时,你可以写一写春天的烦恼;当人们都在关注成功的辉煌时,你可以探讨一下失败的价值。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能够激发你的创意思维,让你的随笔更具独特性。
此外,多读书、多学习也是培养创意思维的必要途径。
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无论是文学、历史、科学还是哲学,都能够丰富你的知识储备,拓宽你的视野。
不同的书籍会带给你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让你在随笔写作时有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在随笔写作的过程中,不要害怕犯错。
创意往往是在不断的尝试和错误中产生的。
如果你总是担心写得不好或者不符合常规,那么你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
大胆地去写,哪怕一开始写得乱七八糟,也没关系。
随笔写作中如何体现作者个性
随笔写作中如何体现作者个性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随笔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烁着自由与真实的光芒。
它没有严格的体裁束缚,也无需遵循既定的模式,给予了作者极大的创作空间。
而在这自由的表达中,如何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成为了让随笔脱颖而出的关键。
首先,真实的情感表达是体现作者个性的基石。
当我们提起笔,将内心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如实书写时,个性便悄然浮现。
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也千差万别。
比如面对一场春雨,有人会感到清新与喜悦,想到万物复苏的生机;而有人可能会心生忧愁,联想到潮湿与泥泞。
如果在随笔中能够真诚地抒发这些个人化的情感,读者便能透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
比如鲁迅先生的随笔,他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愤怒。
这种强烈而真实的情感,让他的文字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其次,独特的观察视角是展现个性的重要途径。
世界纷繁复杂,而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各有不同。
有些人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审视社会现象,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关注微观的个体生活。
以旅行随笔为例,有人可能会着重描述风景名胜的壮丽,而有人则会关注旅途中遇到的普通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言行中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比如三毛,她在作品中展现的视角常常与众不同。
她不只是单纯地描绘异域的风光,更是深入到当地的生活中,与那些平凡而又鲜活的灵魂交流,从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温度和个性的世界。
再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作者个性的鲜明标识。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词汇运用。
有的作者语言简洁明快,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见底;有的作者则擅长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文字华丽如锦缎。
无论是哪种风格,只要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出内心所想,且保持一贯的特色,就能形成独特的语言魅力。
像张爱玲的文字,细腻而精致,对细节的描写入微,对人性的洞察深刻,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她的作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
个人随笔怎么写
个人随笔怎么写一、选题选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个人随笔的选题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是一些生活经历、有趣的事情、感受经验等等。
在选题时,建议从自身经历出发,挖掘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更加真实和生动。
如果没有好的选题,可以先写下来一些想法或者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结合一些社会现象,然后再进行挑选和展开。
二、创新角度在写作中,有时候看待问题的角度很重要。
同样的话题,不同人的处理方式和看法千差万别,体现了个人的思想深度和独特性。
不妨在思考问题时尝试放大和缩小视角,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问题,并尝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三、结构和章节个人随笔的文体自由度相对比较高,所以结构和章节的安排也比较灵活。
但是在写作时还是需要遵循一些常规,比如首段引出主题,中段展开论述,末段做出总结。
在章节划分上,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因果关系、对比和比喻等方式进行拆分和组织,使文章有条理和层次感。
四、运用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可以营造氛围、细节入微、增强感性色彩,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在写作时不妨尝试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语言表达个人随笔相对自由,但语言表达必须精练、准确、生动、有力。
尽量使用简洁的句式,有节奏感的语言结构,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以免让读者产生阅读障碍。
总结:个人随笔是一种自由、轻松、有趣的写作形式,虽然没有学术论文或教材书那么枯燥和严肃,但也需要用心去写,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在写作中,要注意选题、创新角度、结构章节、运用细节描写以及语言表达,让自己的文章有层次、有深度、有感染力。
个人随笔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锤炼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通过写作可以使个人思想更加清晰明了,也可以锻炼个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文章。
小说与散文的写作手法与特点
小说与散文的写作手法与特点目录:一、小说的写作手法与特点二、散文的写作手法与特点一、小说的写作手法与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性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写作手法与特点。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常常运用以下几种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 描述手法:小说中的描述是刻画人物、环境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特点,同时感受到故事所发生的环境和氛围。
2. 对话手法:对话是小说中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对话,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心理状态。
对话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加生动和紧凑。
3. 叙事手法:小说中的叙事手法决定了故事的结构和进展方式。
常见的叙事手法包括直接叙述、时空交叉叙述、回顾叙述等,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
4. 符号手法:小说中的符号是用来代表某种意义或象征的符号。
作者通过使用符号,提供了更多隐含信息和蕴含的含义,使故事更富有深度和思考空间。
二、散文的写作手法与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可以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思考和观点。
散文具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1. 抒情手法:散文中常常运用抒情手法,通过作者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抒情手法可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记录心情变化或展示个人经历来实现。
2. 描述手法:散文中的描述手法和小说类似,通过描写细节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但与小说不同的是,散文更加注重真实感受和主观表达,更加注重描写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随笔手法:散文中常常采用随笔的写作方式,记录作者在生活中的琐碎思考和感悟。
随笔散文注重真实和直接的表达方式,突出作者的个人观点和思考。
4. 叙述手法:散文中的叙述手法与小说相似,可以使用直接叙述、议论叙述、抒情叙述等不同方式来展现事物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
以上是小说与散文的一些常见写作手法与特点,通过充分运用这些手法,作为一名优秀的文章写作家,可以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散文创作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方式
散文的语言和表达 方式:如简洁、优 美、生动等,对后 世文学创作有重要 启示。
散文的审美价值和 艺术价值:如意境 、情感、哲理等识的提升
散文的审美价值:通过 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 感和深刻的思想,提升 读者的审美意识。
散文的文学地位:作为 文学领域的重要体裁之 一,散文在文学史上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言优美凝练
散文的语言特点:简洁、优美、生动、形象
散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散文的语言艺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散文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含蓄委婉、深沉厚重、幽默风趣等,各具特色
意境深远
散文中的意境:通过描绘景物、人物、情感等,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 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的影响:散文的影 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 还涉及到哲学、历史、 艺术等多个领域。
散文的创作技巧:通 过运用各种创作技巧, 如象征、隐喻、对比 等,提升散文的艺术 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THANK YOU
汇报人:XX
文化底蕴
散文的语言艺术:运用比喻、拟 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 动形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散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和历史 事件
散文的意境美:通过描绘景物、 人物和情感,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美感
语言美:散文 的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能 够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创作的艺术特点与表 现方式
汇报人:XX
目录
01 散 文 的 艺 术 特 点 02 散 文 的 表 现 方 式 03 散 文 的 创 作 技 巧 04 散 文 的 审 美 价 值 05 散 文 在 文 学 中 的 地 位 和 影 响
浅谈随笔写作的特征
浅谈随笔写作的特征作者:凌彬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20期随笔写作是指作者自由记录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感悟的写作活动。
自由性和个性化是其基本的特征。
一、自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内容的自主性随笔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内容。
写人生、写社会、写自然都可以。
随笔题材广泛,包罗万象,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见所想的道理,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都可作为随笔写作的材料。
想写什么完全由写作者的感悟而定。
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
2.写作时地的随机性随笔写作是作者在生活中的片断见闻、偶尔经历、点滴感悟、瞬间思考的一种同步跟踪和摹写,可以随时写,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而就。
写作地点也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床头餐桌上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本上。
3.体裁样式的多样性写作者在体裁样式的选择上也是自由的。
可写成日记、周记、书信、随感、微博、博客等样式,可写成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体裁。
文体不受局限,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4.表达方式的灵活性作者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也是自由的。
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可说明。
5.写作篇幅的随意性篇幅长短不拘,字数也受不限制。
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完全随表意的需要而定,而一般以短章小制为常见。
6.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在写作风格上,可朴实清新,可雄浑刚劲,可潇洒俊逸,可峭利冷峻,可冲淡平和,可空灵温婉,可娟秀纤巧;可充溢乡野之气,可洋溢都市风情,可庄可谐,丰富多彩。
二、个性化随笔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个性化”是随笔写作的灵魂。
读后感是随笔为什么要写
读后感是随笔为什么要写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随笔是一种富有个性和幽默感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由作者自发、自由、个性化地创作而成。
究竟为什么要写随笔呢?作为语言专家,我认为,随笔的存在与重要性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笔是一种表达个性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感受和经历,而随笔正是迎合了这种个性化的表达需求。
为什么会有这种需求呢?因为随笔可以让写作者的个性在其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并且还能够通过阐明自己的观点,让读者了解到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体验。
其次,随笔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方式。
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不同,在随笔中,作者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通过语言的熟练运用和文采的施展,把一个主题或者一个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达到卓越的文学艺术效果。
与此同时,随笔还可以通过讨论人生、情感、社会等一系列主题,借此发掘出文学的多重内涵和意义。
第三,在随笔中发挥思维的多样性。
写随笔需要思考、表达和阐释,因此随笔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思辨、探究和探索的过程。
虽然在某些随笔中,作者只是简单地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经历,但是大部分随笔作品都把具体的事件、故事、观点、观察等作为话题,进而展开一系列深入的思考,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真相和价值。
除此之外,随笔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笔的创作,首先需要有真实的细节,其次需要表达出写作者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而读者则可以通过阅读随笔,感知作者的思考过程,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读者也可以通过点评、评论和反馈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反响和沟通,让作品不断地演化和完善。
为了让随笔更为生动有趣,写作者需要不断地提高写作技能。
其中,最为关键的技巧就是结构设计。
好的随笔需要一个恰当的结构,这样才能更为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考和观点。
此外,语言表达的熟练和文笔的运用也非常重要,这需要写作者用心去琢磨,不断地进行反思和修正。
总之,随笔是一种富有个性、文学特质和思维多样性的文学体裁,通过随笔创作,写作者可以表达个性、展现文学才华、发挥思考多样性、以及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随笔写作的技巧与思路
随笔写作的技巧与思路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不仅能让我们表达思想、分享知识,更能够带给我们写作的快乐。
在这其中,随笔写作是一种特别的写作形式。
它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但是如何更好的去写出一篇好的随笔呢?本文将分享一些随笔写作的技巧和思路,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写作爱好者。
1. 审题先行,确定好主题在准备写一篇随笔前,首先要搞清楚主题和方向。
主题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事件、人物、地方等等,方向可以是自己的感想、思考、观点等等。
仔细分析和思考主题和方向,可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时,要避免主旨过于泛泛,文章的思想需要鲜明、有深度。
最好能够在写作之前先做好提纲,让整篇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2. 收集素材,打好结构基础在确定好主题和方向后,就可以开始收集素材,提前准备。
可以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偶然想到的点子、其它的一些素材等等。
这些素材可以帮助我们独立思考,避免陷入剽窃或者纯粹复制的境地。
写一篇好的随笔需要依托良好的结构。
在素材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分段思考,确定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和讨论的重点。
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时间线、逻辑关系、比较、对比等等的方法,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和流畅。
3. 驾驭语言,做到精彩呈现最终,一篇好的随笔还需要用适当地语言来进行呈现。
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准确性、易懂性和不失优美性。
同时需要做到主题感明显、文笔流畅、趣味性强、有思想、有价值等特点。
可以运用比喻、叙述、句式、修辞等手法来丰富文章表达,赋予它更多的色彩。
随笔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过程,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有所不同。
但是以上三点技巧和思路,能够帮助写作者在撰写随笔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文章的质量。
当然,更好的随笔写作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只有不停的总结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写出更好的作品。
随笔怎么写(初中高中都适合)
随笔怎么写(初中高中都适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随笔怎么写(一)读书随笔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既领悟到的,其实就是感想,这个时候拿笔记录下来,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印象.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圈点勾画,即批注。
读书随笔是读后感的一种形式,也可以陶冶情操。
首先,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抒发作者最为真实的感情,这一点十分重要。
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肯定会给我们裨益,阅读的过程中,那些喜欢的内容会悄悄地浸润我们的灵魂;不喜欢呢?我们会和作者展开讨论,虽然这种讨论是在我们内心深处进行的,依然会是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心灵会在这样的讨论中成长。
其次,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有作者独到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最好能够结合我们的课堂,如果我们读的是教育类书籍。
生活类的呢?独到的见解最好能够结合我们的生活。
因为这样的结合,是我们对阅读的一种再创造,也是阅读改变我们的素养的明证。
第三,一篇好的读书随笔,语言应该是流畅的,语句应该是优美的。
只有运用流畅的语言,优美的语句,我们的作品才会在第一时间被读者所喜爱,并且因为喜欢我们的语言的缘故,很快被我们的感情感染,为我们独到的见解折服。
第四,一篇好的读书随笔,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引人深思的。
这样的主题,才符合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主题能够感染读者,爱上读书。
第五,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能够写出书所吸引人的关键,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的推荐我们喜欢的书籍,才能够给读者指出阅读方向。
对阅读的一点点思考,希望老师们多多批评。
一是要率真,纯真。
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
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譬如徐喆雯的《求医》,写了她挂急诊的经历。
看病谁没有经历过,有什么好写?然而作者并不这么想,或许是这段经历已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因此,虽是随手写来,却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关切和医务人员的冷漠对比着写,通过一系列细节,真实可信地写得丝丝入扣,感动着读者同她一起呼唤“医德”的降临。
随笔创作的关键技巧有哪些
随笔创作的关键技巧有哪些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随笔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诗歌的韵律节奏,却以其自由随性、真实质朴的特点,吸引着无数创作者和读者。
那么,要创作出一篇引人入胜的随笔,关键技巧究竟有哪些呢?首先,真实情感的抒发是随笔创作的核心。
随笔往往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当我们经历了一件触动心灵的事情,或是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有了深刻的感悟,将这份真实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抬头望见满天繁星,心中涌起对宇宙浩瀚的敬畏和对生命渺小的感慨。
把这种瞬间的情感捕捉下来,用文字描绘出那份震撼和思考,这就是一篇真挚的随笔。
观察入微是随笔创作的重要基石。
生活中充满了细微而美好的瞬间,可能是街头巷尾的一个微笑,可能是公园里一朵绽放的花朵,也可能是陌生人之间一次温暖的帮助。
只有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这些平凡中的不平凡,将其转化为笔下生动的文字。
比如,注意到春天里树木抽芽时那嫩绿的颜色,以及芽苞一点点展开的微妙过程,把这些细节描写出来,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独特的视角能让随笔脱颖而出。
面对同样的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在创作随笔时,要努力挖掘自己与众不同的视角,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比如,大家都在赞美秋天的丰收和金黄,而你却从落叶的凋零中看到了生命的轮回和无常,这种独特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启发。
简洁明了的语言是随笔的魅力所在。
随笔不是冗长的论述,而是简洁而有力的表达。
用简洁的文字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堆砌华丽的辞藻。
比如,“风过林梢,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样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远比冗长繁琐的描述更能打动人心。
合理的结构能使随笔更加清晰流畅。
虽然随笔较为自由随性,但也需要有一定的结构来组织思路。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展开叙述。
随笔写作如何培养创意思维
随笔写作如何培养创意思维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意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艺术表达,还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拥有创意思维都能让我们脱颖而出,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而随笔写作,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写作形式,恰恰为培养创意思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随笔写作。
随笔写作通常没有严格的格式和主题限制,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
它就像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不拘泥于规则,更注重真实和个性。
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为创意思维的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那么,随笔写作是如何培养创意思维的呢?其一,随笔写作鼓励自由表达,打破思维的枷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规则、传统观念和社会期待的束缚,思维也逐渐变得僵化。
而随笔写作让我们摆脱这些束缚,随心所欲地写下心中所想。
也许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杂乱无章,但正是在这种无序中,新的想法和创意可能会悄然浮现。
比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早晨”的随笔时,可能不会局限于描述阳光、鸟鸣这些常见的景象,而是会想到早晨自己独特的心情,或者是某个在早晨发生的奇妙事件,从而挖掘出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其二,随笔写作促使我们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创意思维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洞察。
通过随笔写作,我们会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点滴,一朵绽放的花、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一场突然的雨,都可能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而在观察和记录这些细节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东西,从而激发创意的火花。
比如,我们注意到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能联想到人生的差异和独特,进而创作出一篇富有深意的随笔。
其三,随笔写作锻炼了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当我们拿起笔,试图描述一个场景或表达一种情感时,常常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丰富内容。
比如,写“孤独”这个主题,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星空、寂静的小巷,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无人的岛屿。
随笔创作中如何展现对生活的探索
随笔创作中如何展现对生活的探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笔创作成为了许多人记录心情、表达观点和探索生活的一种方式。
那么,如何在随笔创作中更好地展现对生活的探索呢?首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微小的细节还是重大的事件,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带来的不仅是温暖,还可能是新一天的希望和活力;街头巷尾偶然听到的一段对话,或许能反映出社会的某种现象或人们的心态。
要善于捕捉这些瞬间,将其作为探索生活的切入点。
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是关键所在。
当我们经历一件事情时,内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
不要忽视这些感受,而是诚实地把它们写下来。
比如,一次旅行中的疲惫与兴奋,一场聚会后的孤独与满足,或者是工作中的压力与成就。
通过真实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之中。
同时,要有敢于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生活并非总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我们需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
比如,为什么人们总是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什么社交网络让人感到既亲近又疏远?这种思考能够使我们的随笔更有深度,展现出对生活更深入的探索。
在素材的选择上,要广泛而多样。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万花筒,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可以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观察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也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亲情、友情和爱情;还可以写自己的成长历程,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收获。
在写作手法上,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句式,朴素的语言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生活中的场景和细节,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我们所感受到的。
比如,“那天的雨下得很大,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这样简单的描写,就能让读者感受到雨天的氛围。
此外,还可以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生活中的变化和差异。
比如,写小时候生活的艰苦与现在生活的富足,通过对比展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或者写在喧嚣的城市中内心的宁静,以衬托出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随笔创作中如何发掘生活的美好
随笔创作中如何发掘生活的美好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匆匆忙忙,错过了许多美好的瞬间。
而随笔创作,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生活中隐藏的美好之门。
那么,究竟如何在随笔创作中发掘生活的美好呢?首先,要拥有一颗敏锐的心。
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感知。
生活中的美好并不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细微而平凡的瞬间。
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的温暖,街头巷尾弥漫着的早餐香气,或者是陌生人一个友善的微笑。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蕴含着生活最真实、最动人的美好。
当我们走在街头,不妨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路边的花草树木。
也许你会发现一朵绽放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那娇嫩的花瓣和鲜艳的颜色,无不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又或者是一棵古老的大树,它那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将这些观察和感受记录下来,就能成为随笔中生动的素材。
其次,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尝试从其中找到积极的一面。
比如,一次考试失利,可能让你感到失落,但同时也让你明白了自己知识的薄弱点,为下一次的进步提供了机会。
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你会发现美好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经历。
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能够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人生风景。
也许是一位老人讲述的过去岁月,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也许是一个孩子天真无邪的话语,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份纯真。
把这些与人交流的点滴融入随笔,能使作品更具情感和温度。
学会从日常的活动中寻找美好也是关键。
比如,在做饭的过程中,感受食材在手中的变化,品味烹饪带来的乐趣;在阅读一本书时,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打扫房间时,看着整洁的环境,收获一份满足和宁静。
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活动,都能成为我们发掘美好的源泉。
此外,回忆也是一座宝藏。
回想过去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们欢笑、感动、成长的时刻,都可以成为随笔创作的素材。
浅谈新随笔创作特征
浅谈新随笔创作特征关键词:新随笔;题材;审美特征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得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得缘故,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得创作特征进行探究性论述.作为一种独立得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得定义,但这并未阻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得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门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喧闹闹得“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得“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得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得创作实绩相比,随笔得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得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别得文体在差不多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进展趋向等方面得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得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得理论成果.当然,理论常常是灰色得,随笔得创作者也会讲“走自己得路,不被形形色色得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讲“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得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得理论探讨,除却能关心引导读者更好地“同意”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得创作和进展也是大有意义得.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得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得探讨和评述.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得社会背景和文学缘故加以简要剖析.wcoM与新时期曾经出现得“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得兴盛既有深刻得社会缘故,也与随笔自身独特得文体特性紧密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有不于社会随笔直截了当关注“咨询题”,思想文化随笔则要紧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得精神考虑,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得思辨.对此,三联书店《读书》得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思想文化随笔展现得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得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一辈子、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咨询题得独立考虑,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得“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如韩少功得《性而上得迷失》、叶秀山得《没有时尚得时代》及余秋雨得“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得力作.需要指出得是,此类随笔要紧展现得是作者得独立考虑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得学术性和思想性.譬如在《性而上得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得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色色得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得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得形而上考虑.四是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得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周围得生活小事入手,要紧袒露人一辈子得心灵,诉讲生活得感慨.生活随笔得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得“我”.唐达成《头发得悲喜剧)、王蒙(我得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得成功之作.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得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讲:“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得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得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所以,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得随笔离不开厚实得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讲:“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关于随笔得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得事、所言所思得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得才华与气量,实为非常有兴味得作品.”纵观近年来得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得创作特征能够讲得到了淋漓尽致得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得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得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得:“随笔得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得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得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得笔法,绵密自然得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得人一辈子经验和丰富得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得人一辈子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得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得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得平实自然、张中行得严谨古朴、周涛得雄浑崇高、舒展得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得是作者完全得本色、真实、自然得灵魂,这也是新随笔因此受到读者厚爱得缘故之一.知性感性交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亮得审美感受特征.随笔得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认真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觉,知性感性交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得新随笔作品突出得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得神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得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事实上,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讲明新随笔得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得.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得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讲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得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得互不偏废效果.所以,在新随笔得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得搭配、生硬得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得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得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得审美效果.所以,新随笔所表现出得丰富而深刻得“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得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得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得“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得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得“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得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得,而是通过升华或折射得,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得《塔里木河》方方得《和平生活得恐惧》等确实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得佳作.另外,关于不同秉性得作者来讲,其作品知性、感性得重心,情趣、理趣得追求也直截了当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得随笔常显哲学得考虑,而史铁生得随笔则展露得是人一辈子得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最后,深刻得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得个性品行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得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得“小人物”.然而,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讲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得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得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得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得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得“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得文字功力、深厚得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得生命感悟和独特得思想品行,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得《告辞词》,面对日渐老去得生命,以智者得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考虑并学习得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得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得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耀得是科学、理性得光芒,是对传统文化得反省和剖析.在他们得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得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得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得《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就在一批前辈学者创作出新随笔精品得时候,一批中、青年学人面对着社会得激烈变革,对社会、人一辈子也作出了深入而广泛得考虑咀嚼.由于这些中青年学者根底扎实深厚,思想敏锐,他们得新随笔作品其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也直追前辈,其中得代表性人物如王蒙、余秋雨、史铁生、韩少功、周涛、张承志等,这个地方,我们不妨以“女性咨询题”为线串连数篇有关得新随笔作品,以管中窥豹,探究一点新随笔得思想意蕴.张中行先生得《归》抒写了旧时代女性得精神悲剧,扎西多得《老调子还没有唱完》则抨击了当代文学影视作品中流露出得“女得祸水”等腐朽思想,而王干得《从“爱妻型”讲到男性中心话语》则从反面揭示了男女平等得现实,但社会总是在进展进步,因此,就有了杨继红得《女为己悦容》,揭示出了“女为悦己者容”得转变.这些作品得篇幅尽管短小,但从中表现出得深刻思想却发人深思.面对缤纷多彩且正在进展得新随笔,我们还不可能对其予以全面归纳概括,但却有理由相信,新随笔将在进展中走向成熟,并在当代文学作品空间中猎取自己得一席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随笔创作特点论文关键词:新随笔;题材;审美特征论文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
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
称之为“新随笔”。
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
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发展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
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色色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
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
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
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
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
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
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开放、宽容的环境基本消解了昔日那种“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大一统局面,社会空间能给不同的“声音”留出一席之地。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里,作家们找到了“自我”,不再担忧“我手写我口”的作品会异化为“吾丧吾”的证明。
其次,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现象开放带来的多元认识、多向思维增强了人们选择的迷惘和困惑。
带来了认识判断的渴求。
这样,随笔正好以其轻松平易而又睿智深刻的特点,承担起了引导人们思想开放之任,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构成复杂。
新随笔的文体特征尚在形成演变阶段,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全面地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作出总结可能为时过早。
但是,在对新随笔作品分析之后。
我们认为新随笔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首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到社会变革、世象管窥,小到个人生存感慨、酸甜苦辣,都成为新随笔的“关怀”对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对此。
新随笔敏锐地作出反应,并且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为其底蕴,对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存在迅速发言评判。
对世态人心的升降沉浮以及现代人形而上的思想迷惘,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
换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
如果按照题材内容来归纳,新随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读书类随笔。
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主要是知识阶层人士,特别是人文类知识分子更是随笔创作的主要力量,而读书写作几乎是中国读书人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传统方式,所以,读书类随笔就自然构成了新随笔作品的重要部分。
值得重视的是,这类大行其道的读书随笔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读后感”模式,“读”常常只是作者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起点,以阅读为契机来展现作者“自我”才是读书随笔的本质。
如王蒙的(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传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而周涛的《读(古诗源)记》,则以新的视角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阐释,对人生的理解,足以令人回味咀嚼。
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随笔名家由读书而写出的系列作品,如费振钟的“堕落时代”系列、丁帆的“江南士子悲歌录”系列和李国文的名人之死系列,都是既有文采,又有内涵的读书类随笔佳作。
二是社会随笔。
社会随笔以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评说为主,如果说读书随笔的生成主要由于心灵和书本的碰撞契合,社会随笔则是世象万态在人们思想的海洋里激起的浪花。
社会随笔的内容往往是大众都不陌生的现实话题,表达的是一种对缤纷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的观察、机智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
从吸烟禁烟到通货膨胀,从反贪倡廉到道德建设,上自国际风云,下到居家琐事,都是社会随笔述说的对象。
由于社会随笔的内容贴近生活,也是普通百姓关注的话题,所以更受到大众的喜欢。
如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历史的、理论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思考的话题。
三是思想文化类随笔。
有别于社会随笔直接关注“问题”,思想文化随笔则主要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
对此,三联书店《读书》的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
思想文化随笔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生、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的“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
如韩少功的《性而上的迷失》、叶秀山的《没有时尚的时代》及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的力作。
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随笔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譬如在《性而上的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的形而上思考。
四是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的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主要袒露人生的心灵,诉说生活的感慨。
生活随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我”。
唐达成《头发的悲喜剧)、王蒙(我的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的成功之作。
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
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
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
”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
”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
”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
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
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性交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
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性交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
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
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
”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
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
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
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
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
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
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
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
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哲学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
新晨范文网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
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
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
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
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科学、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
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就在一批前辈学者创作出新随笔精品的时候,一批中、青年学人面对着社会的激烈变革,对社会、人生也作出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