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正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认识了一个自命清高、好吃懒做、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孔乙己,作者通过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与孔乙己截然不同的戏剧性的变化。下面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 ) 带挈.( ) 醺醺

..( ) 行.事( ) 绾.着( ) 桑梓.( ) 腆.着( ) 簇.拥( ) 商酌.( ) 兀.自( ) 后襟.( ) 攥.着( )

2.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样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样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33岁时移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切使他胸中郁结了忿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3.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

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

4.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殿试分三甲禄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5.“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明确】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范进中举后众人对他的不同的态度。

(3)范进中举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中举后又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开端:范进进学,丈人贺喜。范进挨骂,坚持考试。

发展:范进卖鸡,中举发疯。

高潮:丈人治“疯”。

结局:众人拜访。

(4)小说主要刻画了哪些人?

【明确】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亲。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了呢?

【明确】

中举前中举后

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

住茅草屋,吃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两三天

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

背斗米捉两鸡的,有搬

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

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被丈人骂作“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

邻里无人理会

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

爷”;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

对张奉迎自如

对胡势利虚伪

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

【明确】

A.对胡屠户:中举前——唯唯连声、低头哈腰、“岳父见教的是”

中举后——称呼“老爹”

B.对张乡绅:和张乡绅寒喧

【小结】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唯唯连声、甘受屈辱——热衷功名、世故虚伪

3.精彩赏析——中举发疯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故事情节。(喜极生悲)

(2)范进喜疯的过程可分为几个过程?(昏厥—疯跑—踹进泥塘—疯走集上)

(3)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4)语段中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A.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B.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C.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作用: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

(5)请设想:范进大嚷“好”的瞬间,他可能想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