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第24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第24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词语明白得1、词语注解(1)如鸣珮环:(2)斗折蛇行:(3)清冽:(4)差乎:(5)翠蔓:(6)悄怆幽邃:(7)悄怆:(8)无所依:(9)篁竹:(10)水尤清冽:(11)坻:(12)屿(13)堪:(14)翕忽(15)可百许头(16)怡然2、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下见小潭(3)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澈(5)斗折蛇行(6)其岸势犬牙差互(7)心乐之(8)似与游者相乐(9)凄神寒骨(10)近岸4、一词多义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隶而从者清:(1)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久居差:(1)参差披拂(2)其岸势犬牙差互以:(1)以其境过清(2)卷石底以出环:(1)如鸣珮环(2)四面竹树环合为:(1)全石以为底(2)为坻,为屿二、依照要求做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妙用比喻写水声的句子。
2、巧用动词写潭石。
3、运用排比写石底4、精用短句写环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5本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6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本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却又无处不在写。
(5分)8、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画。
如本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那个说法有依照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学习复习计划练习题及答案.docx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⑵俶尔远逝⑴潭中鱼可百许头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阅读训练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⑵往来翕忽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⑴伐竹取道⑵齐师伐我B、⑴乃记之而去⑵停数日,辞去C⑴不可知其源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⑵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梁攦(l ì):屋的正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 ù):疏密。
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 、乃悟前狼假寐 C 、乃不知有汉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1篇)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1篇)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11. 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映)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
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
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
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
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得以欣赏“佳境”。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小石潭记》复习题(默写、对比阅读含答案)
10、小石潭记复习题一、默写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4、青树翠蔓, , 。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
7、《小石潭记》中,从动态角度描写潭边植物的语句是: ,。
8、《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小石潭记》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趣和水的清澈。
9、文中写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的句子是: ,。
10、文中描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11、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 。
12、文中描写游鱼动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子是: ,。
13、写小石潭源流的溪身和岸势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句是“”和“”。
14、文中写作者凄凉感受的语句是: ,。
15、文中从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①。
②,。
,。
③。
16、写作者在小石潭边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17、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
18、文中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 , 。
19、文中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 。
答案:1、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3、水尤清冽4、萦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悄怆幽邃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青树翠蔓,萦络摇缀,参差披拂。
11、佁然不动。
1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3、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5、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1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对比阅读阅读(甲)(《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初二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漫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
枕石席地而卧,清亮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服,潺潺的水声格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适幽深的境域使人心旷神怡。
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点哩。
【1】说明下列加横线的字。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⑵斗折蛇行蛇⑶以效兹丘之下之⑷虽古好事之士虽【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
【3】两段选文均系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其中的景物特点及心境体验大体一致,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答案:【1】①大约②像蛇③的④即使【2】⑴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刻待下去,因此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⑵清冷的模样与眼睛相接,清脆的流水声与耳朵相接。
【3】精妙、冷清(2分)寄情山水排遣政治失意的痛楚(意思对即可)(2分)5.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悄怆幽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明白得。
(2分)5.①大约。
②悲伤的模样。
6.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7.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因此“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
13.下列加点词语说明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方B.斗折蛇行蛇:像长蛇爬行那样C.以其境过清清:清亮D.佁然不动佁然:快乐的模样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心乐之永之人争奔跑焉B.全石以为底不以己悲C.似与游者相乐念无与乐者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15.下列对本文明白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唐·柳宗元)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①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苏,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穿透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第③段:描写潭上的景物。
写来自西南的溪流,仅用十五个字就写得十分精彩。
既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世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
宋代的、、、、、。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影布.石上古义: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句中意为:②下.见小潭原意为句中意为:③潭西南..]而望句中意为:④斗.折蛇.行斗:蛇: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句中意为:(3)形容词作动词①近.岸,卷石底以出句中意为:②似与游者相乐.乐:(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寒:3.其他重点实词(1)隔篁竹,闻.水声闻:(2)如.鸣珮环如:(3)伐.竹取道伐:(4)水尤清冽...尤:清冽:(5)卷.石底以出卷:(6)皆若.空游无所依.若:依:(7)日光下澈.澈:(8)怡然..翕忽:..远逝俶尔:(10)往来翕忽..不动怡然:(9)俶尔4.一词多义(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即久居(2)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同游.者(3)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杂然相许.③遂许.先帝以驱驰(4)环①如鸣珮环.②四面竹树环.合③环.滁皆山也三、文言虚词1.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2而①潭西南而.望②乃记之而.去③隶而.从者四、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1.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
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
2.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请简要概括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4课文第2段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
《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2、《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
3、《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6、《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8、《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二、词语解释题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下见小潭。
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4、日光下澈。
下:。
澈:。
5、俶尔远逝。
远:。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7、斗折蛇行。
斗:。
蛇:。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9、凄神寒骨。
凄:。
寒:。
10、如鸣佩环。
鸣:。
11、心乐之。
乐:。
12、近岸。
近:。
13、隶而从者。
隶:。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三、翻译句子题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内容理解题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3、潭上有什么景物?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5、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7、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8、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9、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1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遂”,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1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小石潭记》复习浏览题[1]
《小石潭记》浏览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因此世称“柳河东”,是我国唐代文学家,他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澈曾巩。
2. 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山水游记,本文是其中第四篇。
3.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实词(1)蒙络摇缀....(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佁然..不动(6).俶尔..远逝(7) 隶.而从者...(8)以其境过清.(9)水尤.清冽..(10)卷.石底以出(11)为坻.,为屿.,为嵁.(12)翕忽..(13)隔篁竹..(14)如鸣.珮环..(15)全石..以为..底(16)青树翠蔓....(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明灭..可见(20)潭西.南.而望(21)不可久居.(22)其岸势犬牙差互....(23)乃记之而去.二、用原文填空1.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3.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4. 最能表现潭水清澈的两句话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6.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 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8. 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9.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复习题(附部分答案)
《小石潭记》复习题(附部分答案)《小石潭记》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字,世称,是我国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
2、本文选自《》作者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合称为《》,本文是期中的第四篇。
3、本文的体裁是“”,是古代的一种二、解释加点词:1、隔篁竹..()2、心乐.之()3、伐.竹取道()4、水尤清冽..()5、为坻.()6、为嵁.()7、青树翠蔓..()8、蒙络..摇缀.()()9、参差披拂....()10、潭中鱼可.百许.头()()11、日光下澈.()12、影布.石上()13、佁然..不动()14、俶尔..远逝()15、往来翕忽..()16、斗折蛇行....()()17、犬牙差互..()18、悄怆..幽邃.()()19、以其境过清.()20、不可久居.()21、乃记.之而去.()()三、默写:1、小潭四周清幽秀丽、摇曳多姿、生机盎然的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从侧面写水的句子,也表现了游鱼的静态: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游鱼的活泼、灵动可爱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描写源流形态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描写源流小溪岸势的句子:犬牙差互6、作者在小石潭上孤凄悲凉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景的方法是什么?①按照游览是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②移步换景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石潭的美?小潭的位置、小潭的环境、小潭的外形3、第二段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游鱼,表现了游鱼怎样的特点?动静结合;突出地表现了游鱼轻快、敏捷、灵动、可爱的特点。
4、作者在第二段怎样写水的?表现了潭水怎样的特点?①侧面烘托;用沙石的清晰可见和鱼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来表现。
②水的清澈5、第二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看到游鱼的轻快、敏捷、灵动可爱,水的澄澈这样的美景,内心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欢乐、愉悦。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2写景游记类第17篇小石潭记
遇,找到前进的道路的精神。(每点各2分,意对即可)
1
2
34
• 词语迁移 • [1]就
• ◀课内篇目迁移▶ • ①持就· 火炀之(《活板》) •靠_近_____
• ②蒙乃始就· 学(《孙权劝学》) •从_事_____
• ③瞬息可就· (《活板》) •完_成_____
•
④功成名就 ·
•完_成_____
喜过望。于是先向下靠近溪边,就(见)溪水正从石门中跃出来,有
巨石挡在门口,将流水分成两条水道。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B 确的一 项是( )(3分)
• A.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 当门/分为二道
• B.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 当门/分为二道
• C.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
答案:(我)快要到石门下方时,又乘船渡到溪流北部。 (“及”“复”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
2
34
• 4.
本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经历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4
答案分:) 两文都描写了在探游过程中,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
出的情景;都表达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总会发现新的希望和机
将及门· 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 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
•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升。
•
行走二里,见到一条大溪从石门流出来,溪北岸无路进去,就
向下走靠近溪中;溪中有许多巨石,(水)多奔泻急流,也无路进去
《小石潭记》复习训练题(答案)doc
《小石潭记》讲学稿(训练稿(刘)姓名:________一、完成下列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中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2.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二,积累运用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佩.()环.()佁.()然俶.()尔参.()差.()翕.()忽`.斗.()折悄.()怆.()差.()互.寂寥.()huáng pèi huán yíchùcēn cīxīdǒu qiǎo chuàng cīliáo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è()翠màn()连zhuì()清chè()冽蔓缀澈三、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⑥、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 许: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辟。
⑸格外⑥大约来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主旨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他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和被贬失意的孤寂凄凉的情感。
编辑本段体裁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岳阳楼记》。
课后习题探究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作者从池底、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文中有写道全石以为底,因为是以一整块石为底,所以不会有泥沙和碎石,已略微显示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图文稿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26《小石潭记》一、解释重点字词。
篁竹:佩环:心乐.之:伐:取:下见:尤: 清冽.: 全.石: 以为: 为坻: 屿: 堪: 翠蔓: 蒙: 络: 缀: 参差: 可.百许.头: 空游: 澈: 日光直射布:映在佁然:俶尔:翕忽:相乐:斗:蛇:明灭:犬牙:差互:环合:..寂寥:凄: 寒: 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居: 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跟从,跟随。
如鸣.佩环:相碰击发出声音二、翻译关键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理解性默写。
1.文章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水尤清冽”相照应。
2.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闻水声,如鸣佩环。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文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文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疑难探究。
1.小石潭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浏览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因此世称“柳河东”,是我国唐代文学家,他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澈曾巩。
2. 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山水游记,本文是其中第四篇。
3.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实词(1)蒙络摇缀....(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佁然..不动(6).俶尔..远逝(7) 隶.而从者...(8)以其境过清.(9)水尤.清冽..(10)卷.石底以出(11)为坻.,为屿.,为嵁.(12)翕忽..(13)隔篁竹..(14)如鸣.珮环..(15)全石..以为..底(16)青树翠蔓....(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明灭..可见(20)潭西.南.而望(21)不可久居.(22)其岸势犬牙差互....(23)乃记之而去.二、用原文填空1.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3.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4. 最能表现潭水清澈的两句话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6.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 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8. 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9.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 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 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和“潭西南而望”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13.全文的点睛之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2.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即: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周围气氛(气氛,感受)。
突出了小石潭的“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的特点。
3.第一段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答:写了潭水清澄的特点。
用的是侧面描写。
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好处是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5. 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答: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6. 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答:衬托水的清。
7. 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答:“心乐之”,心里很高兴。
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
8.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答:自由自在,活泼天真。
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9.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
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
答:比喻: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10. 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答:⑴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侧面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答: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1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分别指明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1)如鸣珮环:形象地表达出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
(2)斗折蛇行(3)其岸势犬牙差互:形象逼真地描写出小溪曲折蜿蜒的形状和小溪两岸的高低参差。
13.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答: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4. 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5. 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6.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8. 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19.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0.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氛围:凄清寂静心情:寂寞忧伤。
21. 作者在文中主体部分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什么特点?这与结尾部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答: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寂静的特点。
不矛盾。
因为此时的作者正值被贬不得志之时,幽深静谧的景物正好与他孤凄悲凉的心境吻合。
22. 作者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小石潭特点:幽静。
对小石潭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3、三、四段文字依次写出了潭中景物、小溪源流和潭中气氛。
2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答: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
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不久就感到忧伤、悲凉。
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
26.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答: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7.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答: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
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8.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这说明小潭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趣?答:说明小潭是在一个幽静、僻远、荒凉之所在,人迹罕至。
表明作者有探幽、访奇的情趣。
29.小石潭为什么会水清到空明澄澈的地步?怎样写出水清的?答:因“全石以为底”以及少有人来,所以水极清。
通过游鱼的情态从侧面衬托出来的。
30.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答:本文作者不仅描写山水之美,而且把个人思想情感寄托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去。
做到情景交融。
如借游鱼的嬉戏来表达纵情山水的乐趣;小石潭幽深的环境引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叹,都是抓住景物特点寄予作者思想感情的。
四、开放题1.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览胜”和“抒怀”为尾词,写一组对偶句,要求不少于五言。
参考答案:伐竹取道探幽览胜借景抒情作记抒怀2. 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