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病例房颤

合集下载

麻醉手术中常见心率失常

麻醉手术中常见心率失常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 停搏的患者,植入心脏起 搏器以维持正常的心脏节 律。
射频消融
通过导管消融技术消除心 律失常的病灶,根治心律 失常。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比较和选择
药物治疗通常作为首选,因为其使用方 便、无创且易于控制。但药物治疗也存 在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因此需要定期
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方法通常在药物治疗无效或 病情严重时使用。例如,对于严重的心 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植入心脏起搏器可
并发症增多
心率失常可能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脑血管并发症、肺部感染等。
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康复时间延长
心率失常可能导致患者康复时间延长,因为患者需要在恢复期内特别关注和监测心率失 常问题。
生活质量下降
心率失常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患者需要避免某些活动或药物,同时需要定期 监测和就诊,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和非药
05
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纠正心律失常,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利尿剂
用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脏事件风险。
β受体拮抗剂
用于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少心 肌耗氧量。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电复律
通过电刺激使心脏恢复正 常节律。
心脏起搏器
房颤
总结词
房颤是指心房肌纤维化,导致心房收缩功能丧失, 引起心跳不规则。
详细描述
房颤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原因 引起。房颤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脑栓塞等严重 并发症,需要积极治疗。
02
心率失常的原因
麻醉药物的副作用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ppt【精选优秀】PPT可修改文字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ppt【精选优秀】PPT可修改文字

• 3房颤伴慢阻肺——首选-CCB类(钙离 子拮抗剂降压药, CCB最优秀的代表是
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常用的如硝苯地 平缓释/控释片等)。
• 慢房颤处理 复律 3WEEK WARFRIN 胺碘酮 200mg TID 1WEEK
200mg BI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WEEK
200mg QD 1WEEK
• 快速型房颤我们应用以上药物控制心室率。
• 根据病程长短和治疗情况分为:
A阵发性房颤:能够自行终止者 B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者但经过治疗可以终 止者. C永久性房颤: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
我们要处理的三个问题:控制心室率,复律,房 颤血栓栓塞并发症
• 快房颤治疗方案 1房颤伴心衰——首选洋地黄(使用方法:急
性心力衰竭并伴有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先静脉 注射西地兰,成人首次剂量0.4~0.8mg,以 后每3~4小时重复1次,每次量为0.2~0.4 mg,直到洋地黄化,总量1.0~1.6 mg。适
根据病程长短和治疗情况分为: 2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双氢吡碇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以及洋地黄类药物。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ppt (1)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
• 2.持续性房颤:其治疗对策包括:1)
复律和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 发。2)减慢心室率和抗凝。如选对策1,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ppt
问题:
• 该患者术前访视注意事项? • 是否需要停用地高辛? • 术中如果心率过快,心衰,应如何处理,
有哪些注意事项?
• 1.术前访视要详细了解上次心衰的病因、 治疗经过、目前心功能状况等,是否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目前 心功能状况,如体力活动是否受限?

气道高敏感反应病人麻醉期间危险状态的诊治

气道高敏感反应病人麻醉期间危险状态的诊治

气道高敏感反应病人麻醉期间危险状态的诊治石恒林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入院。

入院诊断为:(1)慢性阑尾炎急生发作;(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颤,心功能II级。

既往有20多年吸烟史,入院前一直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尖部闻及II~I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呼吸间增粗;辅查:PLT 89×109/L,PT 17.6s;ECG示房颤(心房率165bpm,心室率85bpm);X光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各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30min。

术毕自主呼吸、意识、吞咽和咳嗽反射等恢复,吸除气管及口咽部分泌物后拔除气管导管,此时病人立即出现喉鸣音、吸气性呼吸困难,SpO2很快从100%降至75%以下,患者口唇发绀,烦躁不安。

立即托起患者下颌并用面罩给纯氧,1min后上述症状仍不缓解,立即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后再次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并静注异丙酚加深麻醉,此时患者缺氧随即得到改善,听诊双肺满布干湿罗音,气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立即吸除分泌物并静注地塞米松20mg,氨茶碱0.125g,再听诊双肺,干湿罗音明显减少,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静注异丙酚50mg加深麻醉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用面罩加压给氧,直至患者意识恢复,不再出现上述症状,呼吸空气15min后SpO2维持在95%以上,各生命平稳后送返病房,患者于9日后康复出院。

病例2:患者女27岁,因“停经2月下腹疼痛5小时”入院,患者入院时已出现休克状态,下腹及后穹隆抽出不凝血,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

既往有哮喘史。

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宫外孕病灶切除术。

麻醉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1mg,依托咪酯15mg,维库溴铵8mg。

喉镜显露声门为I级(声门全见),并可见发亮的气管软骨环。

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此时见胸廓起伏不明显,听诊双肺呼吸音不清楚,气道压力高至50cmH2O,SpO2降至85%。

房颤病人的麻醉

房颤病人的麻醉
.
胺碘酮
① 静脉推注,以150mg加于25%葡萄糖液 20ml中推注(按3mg/kg计算)。
② 静脉滴注,按每次5mg/kg给予或以450~ 60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服药期间,应经常复查心电图,如QT间期 明显延长(>0.48s)者停用。 经常注意心率、 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如心率小于60次/min 者停用。
损的病人。 药物复律:Ⅰa 丙吡胺、Ⅰc 普罗帕酮,Ⅲ类胺碘酮,常
常在20 ~30min逐步起效。
.
房颤的治疗
三、控制心室率:目标休息时心室率为60~80次/分,中度活 动时90 ~115次/分
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或地尔硫卓)可与洋地黄合用、不 能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β受体阻滞剂,可与洋地黄合用,艾司洛尔。 胺碘酮:减慢房室传导,维持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能力强,
房颤病人的麻醉
扬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孙 晓群
2016--09--07
.
房颤的原因与分类
一、房颤的原因: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 人、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酒精中毒; 特发性房颤,见于无已知心脏疾病患者。
二、房颤的分类 (1)永久性房颤:不能转变成窦性心律 (2)持续性房颤:处理后能转变成窦性
心律 (3)阵发性房颤:能自发性转变成窦性
心律
.
临床表现
1.症状轻重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 悸、甚至胸闷、胸痛、运动耐量降低。
2.栓塞:5倍正常人体循环栓塞率、占 缺血性脑卒中的19%
3.由于栓塞、心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 死亡率增加
.
房颤产生影响
1.房颤通常是心脏病人基础疾病的一种表现 2.心排血量下降25%左右 3.过快心率,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低血压

房颤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房颤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术中管理
▪ 总之,术中管理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避免交感神经刺激; ②避免容量过高或过低; ③及时补充电解质; ④避免低氧; ⑤阿托品与新斯的明联用可能引起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建议此类患者麻 醉苏醒期避免新斯的明拮抗;
术中管理
⑥地氟醚可能增加兴奋性、增加心律不齐的可能; ⑦评估液体状态,对容量过多或不足进行干预; ⑧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辅助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指导高危 患者的液体管理; ⑨及时的电解质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
术中管理
▪ 术中 AF 麻醉管理的重点是减轻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保证患 者安全情况下尽快将手术顺利做完。
▪ 不稳定 AF 的管理策略仍然是紧急直流电复律以恢复窦性心律。在血流 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β 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实现心率控 制,目标心率为 <110 bpm,血压稳定情况下尽量低于80次/分。
▪ 如果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怀疑 AF 但心电图未证实,可考虑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检测到无症状的阵发性 AF。
术前评估和优化
▪ 房颤查因时应始终考虑心肌缺血,虽然它不是 AF 的常见原因。但 是建议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心脏结构异常。
▪ 对肺部疾病的评估,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 者进行肺功能检查,或在择期手术前进行睡眠呼吸暂停检查,因 为这些情况可能导致AF。
术中管理
▪ 无论 AF 是在术中重新发生,还是阵发性 AF的复发或持续性AF伴 快心室反应,都应评估容量或电解质紊乱等可能的促成因素。
▪ 使用 TEE 可能有助于排除室壁运动异常、评估容积状态或将急性 肺栓塞诊断为急性 AF 的潜原因。
▪ 建议避免使用会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并可能在快心室反应中诱发 AF 的麻醉剂,例如氯胺酮或地氟醚。

房颤手术麻醉术后护理措施

房颤手术麻醉术后护理措施

一、引言房颤手术是治疗房颤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减少心脏房颤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麻醉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房颤手术麻醉术后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术后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如有出血、红肿、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 镇痛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护士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2)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舒适。

3. 呼吸道管理(1)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等,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2)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肺部并发症。

4. 饮食护理(1)术后患者应禁食6小时,待麻醉药物代谢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2)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通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关心、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讲解术后康复知识,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6. 抗凝治疗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抗凝治疗,护士应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凝血情况。

(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凝药物,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7. 活动与康复(1)术后患者应逐渐恢复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脏负荷加重。

(2)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肉力量等康复训练,促进康复。

8.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三、总结房颤手术麻醉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术后康复期。

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麻醉病历总结大汇集

麻醉病历总结大汇集

麻醉病历总结大汇集本贴收到6朵鲜花杜娟,女,25岁。

入院诊断:(1)2胎0产35+6周妊娠(2)LOA临产(3)妊娠合并心脏病(4)心功能Ⅲ级。

拟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一、手术前情况:患者一周前因双下肢肿胀10余天,加重伴不能平卧3天为主诉在本院心内科住院。

当时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

心动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Ⅰa型),室间隔嵴下型大缺损,室水平双向分流,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

当时即下病危。

经内科强心(地高辛0.125mg/日 po)利尿(速尿20mg 2次/日po)扩血管(异舒吉20mg/日 i.v)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出院后一直服用地高辛0.125mg/日,速尿20mg 2次/日至入院前一天停药。

二、入手术室前情况:主诉:不规则腹痛16小时,伴心慌气短查体:心率:10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30/80mmhg。

严重缺氧貌,能平卧于手术床上,但感气急和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心前区可扪及震颤。

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窦性心率,Ι0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右偏+1280。

左右心室肥厚。

血常规:白细胞:8.08×109/L红细胞:3.90×1012/L血红蛋白:123g/L红细胞压积:41.1平均红细胞体积:105.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17.2(11.6-1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62.1(39-46)三、入手术室情况:病人平卧位,口唇重度紫绀,心脏情况同前,脊柱侧弯畸形。

血压:120/70mmHg。

心率:108次/分呼吸26-30次/分血氧饱和度:50-51%。

拟行硬膜外麻醉。

选择腰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落空感明显,至管顺利3.5厘米,翻身平卧后给实验量:2%利多卡因 4ml,5分钟后测平面:胸10-胸12。

分次给以诱导:1.5%利多卡因 7ml麻醉平面:胸8-腰2。

房颤电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

房颤电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
2、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完善胸痛四项、血常规、血凝检查,行肺CT检查。
5、控制监测血压、改善循环,营人有心房纤颤,今日有咳嗽、咳痰,不除外感染后诱发心衰。
肺部疾病,病人家属称有曾有肺心病史,吸烟史30年,故不除外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等疾病。需一步行肺CT鉴别。
三、诊疗计划:
1、病人为持续性房颤,给予控制心室率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急诊心电图: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二、拟诊讨论:
初步诊断:心律失常-持续心房纤颤
原发性高血压3级
呼吸困难原因待查
心功能不全?
肺炎?
诊断依据:
一、病例特点:
阵发性心悸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该病人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略有乏力,伴有胸闷、胸痛,曾诊断为“心房纤颤、冠心病、肺心病”.近年多次因“心房纤颤”住院治疗,治疗平稳后出院,平素为持续性房颤,口服“美托洛尔、阿司匹林”,及降压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活动后心悸症状加重,偶伴有胸痛,昨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咳嗽、无痰,无发热。今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收入我科,发病来病人略有无头晕、头胀、头痛,无肢体活动不灵,进食差,二便正常。
鉴别诊断:
病因鉴别
1、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否认风心病史,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风心病不支持。
2、冠心病。病人有胸痛病史、高龄,冠心病依据不充分。
3、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可进一步性心脏彩超检查明确有无高心病。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有甲状腺肿病史,已行手术治疗,甲功是否异常,家属尚不明确。
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200/110mmHg,口服多种降压药具体名称不详。血压控制可。

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症状及早期复发的影响

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症状及早期复发的影响

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症状及早期复发的影响楚 扬,刘浩琪,幸敬芬,钱 佳,万文婷,韦伟帼,张 华,潘慧霖,丁邦友,崔海明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病人围术期症状及早期复发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19年8月 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6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㊂联合组在射频消融术中给予针刺麻醉结合术后连续针刺内关穴㊁神门穴和郄门穴7d 治疗,并分别于术后㊁出院前㊁术后1个月㊁术后6个月进行评估及随访㊂比较两组临床资料㊁射频消融术疼痛评分㊁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㊁术中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㊁术后早期复发等㊂结果:联合组视觉模拟法(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㊁早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㊂随访至6个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可缓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疼痛症状并减少术后早期复发,可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㊂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针刺麻醉;针刺;早期复发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12.026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引起心力衰竭㊁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1]㊂以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的射频消融术可转复心房颤动为窦性心律,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症状性心房颤动首选方法[2],但仍有部分病人术后复发㊂相关研究显示,30%~50%的心房颤动病人在导管消融后3个月内复发[3],术后早期复发是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㊂有研究表明,中医针刺治疗可减少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从而改善预后[5]㊂国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常规不使用全身麻醉,术中一般联合应用止痛镇静药物(如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㊂中医针刺部分或全部替代麻醉称为针刺麻醉,在外科术中有所应用,近年来在微创介入方面有一定的研究[6]㊂本研究观察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病人围术期症状及早期复发的影响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 2021年8月在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No.19DZ1930404)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3)通讯作者 崔海明,E -mail :*****************引用信息 楚扬,刘浩琪,幸敬芬,等.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症状及早期复发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2):2258-226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病人6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㊂纳入标准:明确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入组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ȡ5个半衰期;可耐受抗凝治疗,无明显出血等并发症发生㊂排除标准: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㊁急性大面积脑卒中㊁严重心肌病㊁甲状腺功能亢进㊁严重电解质紊乱㊁肝肾功能不全㊁出血性疾病㊁全身感染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术前经食管超声检查或经左心房+肺静脉CT 血管成像(CTA )检查可见左心房㊁左心耳血栓㊂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完善常规检查㊁经食管超声/左心房+肺静脉CTA ;术前抗凝治疗3周,术后抗凝治疗至少2个月㊂1.2 针刺麻醉 联合组于术前30min 平卧于手术台上,掌心向上,充分暴露左上肢前侧,按国际标准定位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㊁郄门穴,手太阴肺经列缺穴㊁孔最穴㊂针灸医生戴无菌手套先沿病人左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至郄门穴㊁手太阴肺经列缺穴至孔最穴推拿5min ,推拿完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采用0.30mm ˑ40mm 一次性针灸针(安迪牌),行内关穴透郄门穴㊁列缺穴透孔最穴刺法,针刺要求得气,得气后接通电针(GB6805-2型),选择连续波,频率为15Hz ,电流强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持续至手术结束㊂详见图1㊂图1针刺麻醉图1.3射频消融手术所有病人均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穿刺双侧股静脉,左侧股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㊂在透视指导下行房间隔穿刺,并送入SL1长鞘进入左心房,立即给予肝素抗凝,监测维持活化凝血时间250~ 350s㊂行左右肺静脉造影后,经长鞘先后送入Pentaray电极及冷盐水灌注压力温控消融电极至左心房,在CARTO系统下,构建左房三维模型,标测各肺静脉电位,确定左心耳和肺静脉开口的位置,预置消融线,并沿消融线以消融电极逐点行左肺㊁右肺静脉隔离(功控模式,功率45W,消融时间8~15s,冷盐水流速15mL/min),必要时补点消融,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消失,起搏验证左心房与肺静脉间存在双向阻滞达到肺静脉电隔离㊂1.4术中镇痛及疼痛评估联合组术中不预先给予药物镇静镇痛治疗,术中病人若需要明显疼痛时予以枸橼酸芬太尼(剂量为0.70~2.00μg/kg)缓慢静脉推注;若需要较难配合手术要求的深呼吸及身体移动,给予咪达唑仑(起始剂量为1mg,最大剂量ɤ5mg)缓慢静脉推注㊂对照组在射频消融开始时予以咪达唑仑1mg缓慢静脉推注,术中若仍需要较难配合手术要求的深呼吸及身体移动时加量,最大剂量ɤ5mg;若术中出现明显疼痛时予以枸橼酸芬太尼(剂量为0.70~2.00μg/kg)缓慢静脉推注,以病人可耐受手术为宜㊂记录术中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㊁呼吸抑制㊁不自主运动等发生情况㊂手术完成后以视觉模拟法(VAS)对术中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疼痛由轻到重对应的VAS评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难以耐受的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㊂1.5针刺治疗病人取仰卧位,双手掌心向上,暴露双侧上肢前侧㊂按国际标准选择双侧上肢内关穴㊁神门穴和郄门穴㊂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采用0.30mmˑ40mm一次性针灸针(安迪牌)垂直刺入上述穴位,针刺要求得气,留针30min㊂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治疗7d㊂1.6术后随访病人术后至出院前㊁术后1个月㊁术后3个月㊁术后6个月随访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此后每3个月复查1次动态心电图,如若出现明显的心悸症状,随时就诊复查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㊂1.7观察指标临床资料:性别㊁年龄㊁合并症[高血压㊁糖尿病㊁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㊁血管病变]㊁抗凝药物类型㊁左房内径(LAD)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㊁CHA2DS2-VASc评分㊁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术中:疼痛评分㊁镇痛药物用量㊁出现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术后随访:术后早期复发例数及术后复发例数(早期复发:术后3个月中随访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持续时间> 30s的心房颤动㊁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术后复发:术后6个月后出现相关动态心电图结果)㊂1.8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1㊂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联合组(n=31)对照组(n=33)P项目联合组(n=31)对照组(n=33)P年龄(岁)68.87ʃ9.3670.82ʃ8.730.40NOAC[例(%)]31(100.00)32(96.97) 1.00男性[例(%)]19(61.29)23(69.70)0.60LAD(mm)43.42ʃ3.9142.00ʃ3.440.13高血压[例(%)]20(64.52)24(72.73)0.59LVEF(%)58.32ʃ5.8460.01ʃ3.890.18糖尿病[例(%)]6(19.35)2(6.06)0.22CHA2DS2-V ASc评分(分) 2.55ʃ1.57 3.06ʃ1.200.15脑梗死/TIA[例(%)]3(9.68)3(9.09) 1.00HAS-BLED评分(分) 1.32ʃ1.19 1.33ʃ1.080.97血管病变[例(%)]11(35.48)13(39.39)0.80注:NOAC为新型口服抗凝药㊂2.2两组术中症状及镇痛相关指标比较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中咪达唑仑㊁芬太尼使用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两组术中症状及镇痛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VAS评分(分)咪达唑仑(mg)芬太尼(μg)轻度疼痛[例(%)]药物不良反应[例(%)]联合组31 3.81ʃ0.700.27ʃ0.5812.10ʃ26.5110(32.26)1(3.23)对照组33 6.88ʃ0.96 2.70ʃ0.4565.15ʃ21.601(3.03)13(39.39)P<0.01<0.01<0.010.010.012.3两组术后早期复发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联合组早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6个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3㊂表3两组术后早期复发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术后早期随访6个月联合组314(12.90)5(16.13)对照组3313(39.39)6(18.18)P0.04 1.003讨论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电流产生热量破坏心肌组织,使局部心肌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变性坏死,进而形成瘢痕组织,达到破坏心房颤动触发及维持基质的目的[7]㊂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常因消融点较多㊁部分消融区域邻近自主神经分布区域或食管区域㊁手术时间长,导致病人出现难以耐受的疼痛,且术中过度深呼吸㊁咳嗽和意外身体移动导致标测消融系统精确度下降,影响手术时间及疗效,目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均不采用全身麻醉,故术中临床适宜的镇静和镇痛药物使用十分重要㊂关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最佳麻醉方法尚未明确[8],术中常用的镇静及镇痛药物包括芬太尼㊁咪达唑仑等,虽具有较好的镇静止痛作用,但同时也会出现呼吸抑制㊁不自主运动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或药物过敏[9]㊂中医针刺麻醉可发挥多层次㊁多靶点的调节作用,改善手术应激,防止术后疼痛不适,从而部分或全部代替麻醉镇痛药物[10-11]㊂有研究发现,针刺麻醉可激发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多种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㊁脑啡肽㊁强啡肽),同时影响局部脑活动,激活下丘脑-边缘系统,增加脑血流量,导致疼痛神经床的各种神经信息失衡,进而修正疼痛感觉,提高疼痛阈值,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12-1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未常规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条件下,疼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部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无须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也可耐受手术,说明针刺麻醉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改善病人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㊂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现象较常见,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将这一时期定义为空白期[1]㊂空白期复发称为早期复发,虽然并非代表手术失败,但病人常症状明显,影响治疗信心,与晚期复发及消融结局密切相关,且部分晚期复发的病人在空白期已出现房性心律失常[4,15],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胺碘酮㊁普罗帕酮等㊂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中医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早期复发有较好疗效,甚至可替代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对心房颤动病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5,16-18]㊂针刺治疗常用的穴位为内关㊁郄门㊁神门㊁足三里等[19]㊂心房颤动归属于中医学 心悸 胸痹 范畴,主因瘀血㊁痰浊及气阴两虚而发病,治疗以安神定悸㊁宣痹理气㊁活血化瘀为主㊂针刺治疗心悸及胸痹等病证,早在‘灵枢“中有记载,其述本病病位在心, 心包代心受邪 ,故治疗本病以心包经为首选[20]㊂内关㊁郄门均属手厥阴心包经㊂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宁心安神㊁理气止痛的功效;郄门为心包经郄穴,有安神定悸作用;神门又名中都,是手少阴心经的腧穴㊁原穴,为心经的气血物质聚散之处,是心经的动力源泉,针刺该穴可发挥补益心气㊁宁心安神的功效㊂现代研究表明,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纤维部分来自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中的同一神经元,针刺内关的感传能沿着心包经上传至心区,具有提高心排血量㊁降低心肌耗氧㊁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等作用;且针刺内关穴可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达到防止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的目的[17-19]㊂针刺神门穴具有抑制经下丘脑刺激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缩短心律失常时间的作用[21]㊂本研究选取内关㊁郄门㊁神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可显著降低早期复发率,且病人无明显不耐受症状;长期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针刺治疗对晚期复发无显著改善㊂可能与由于本研究中针刺治疗持续时间较短(术后7d)㊁单中心病例数较少引起的结果偏倚等相关,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㊂综上所述,针刺麻醉联合针刺治疗可缓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疼痛症状,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早期复发率,可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㊂但对于远期复发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㊁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㊂参考文献:[1]黄从新,张澍,黄德嘉,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 2018[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32(4):315-368.[2]CALKINS H,HINDRICKS G,CAPPATO R,et al.2017HRS/EHRA/ECAS/APHRS/SOLAEC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cat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executivesummary[J].Journal of Arrhythmia,2017,33(5):369-409. [3]KAITANI K,INOUE K,KOBORI A,et al.Efficacy of antiarrhythmicdrugs short-term us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EAST-AF)trial[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6,37(7):610-618.[4]MIYAZAKI S,TANIGUCHI H,NAKAMURA H,et al.Clinicalsignificance of early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antrumisolation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insight into themechanism[J].Circulation Journal,2015,79(11):2353-2359. [5]YIN J K,YANG M,YU S B,et al.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Neiguanpoint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therapy on early recurrenceafter pulmonary vein electrical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Electrophysiology,2019,30(6):910-917.[6]LI J,FAN M,ZHOU J,et al.Coronary arteriography underacupuncture anesthesia:a case report[J].Journal of Acupunctureand Tuina Science,2018,16(5):319-322.[7]谭琛.‘2020ECS/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2):129-132.[8]YAMAGUCHI T,SHIMAKAWA Y,MITSUMIZO S,et al.Feasibilityof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by cardiologists with the supportof anesthesiologists during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Journal of Cardiology,2018,72(1):19-25.[9]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委员会.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0):726-733.[10]戚洪佳,马文,童秋瑜,等.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21,27(12):2436-2440.[11]潘路平,杨瑜.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1):96-100.[12]应漪云.针刺麻醉手术临床应用及原理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9,31(11):201-203.[13]XU Z T,FANG J F,XIANG X E,et al.Electroacupuncturealleviates pain-related emotion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NPS and its receptor NPSR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ndhypothalamus[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Medicine,2020,2020:8630368.[14]BIELLA G,SOTGIU M L,PELLEGATA G,et al.Acupunctureproduces central activations in pain regions[J].Neuro Image,2001,14(1):60-66.[15]张立臻,吴小朋,刘淑珍,等.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4):3798-3802. [16]殷均奎,张铭铭,黄鹤,等.内关穴针灸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0,24(3):322-326.[17]FEI Y,FEI R,ZHANG J,et al.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efficacy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fibrillation[J].Open Access Macedonian Journal of MedicalSciences,2019,7(3):461-466.[18]CUI H M,WU F,WANG W T,et al.Acupuncture anesthesia for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atrialfibrillation:a case report[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Medicine,2021,27(2):137-140.[19]张永焕,周胜红.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0):131-133.[20]韩宝德.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6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37.[21]钟辉,李国彰.电针 神门 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影响[C].贵阳: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2002:5.(收稿日期:2022-05-11)(本文编辑薛妮)。

术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处理 的病例分析

术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处理 的病例分析
胸科术中心跳骤停一例的病例分析

抚顺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病例报告:
• 患者:男性,年龄:63岁,身高:182cm,体重:85kg 主诉: 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余 诊断: 胸部X及CT片:右肺部肿瘤 TBB: 右上叶开口纵形皱裂明显增宽,粘膜充血肿 胀致右上叶开口明显狭小。 活检病理:支气管低分化癌 手术: 全身麻醉下行右全肺切除术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重大手术 外伤史 无传染病史,无重大系统性疾病 个人史:无不良嗜好,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家族性 遗传性疾病史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 能检查等无明显异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HR 8 0bpm 肺功能:FVC=88%,FEV1/FVC=66%

引发术中房颤 似与和处理肺门区 影响交感神经 有关 房颤时心房二级泵功能丧失 对于“老房颤”可 以通过室率增高等即机制代偿,但是类似此病例的新 发房颤 最好转成窦率 后再继续手术,否则心功能会 有较大影响。 • 反观该病人 没有纠正房颤(1) 试图用西地兰控 制室率 出现了血压下降( 泵功能下降 冠脉灌注下降 此时 血气为呼酸洋地黄敏感性增高 ,2)之后立刻拮 扎肺动脉 进行全肺切除---后负荷陡然增加(3) 加之为了补偿处理肺门的出血快速输入了400ML 血制 品 加上自手术开始输入的各500ML 晶胶体液(我一般 在全肺切除前 术也不会超过500ML)1400ML的入量(4) (含900胶体)。(大家注意 全肺切除前 出血后补血 制品前 HCT40 该那么大张旗鼓的补么?) 新福林是对所有动静脉都无选择的收缩,对冠脉 也一样(5)1+2+3+4+5 于是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心跳骤停

从手术特点来看,由于开胸后纵隔摆动造成大血 管扭曲。腔静脉扭曲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降 低。动脉扭曲造成血压下降。所以开胸后易出现低血 压。血压下降造成心肌灌注减少,加上开胸后对呼吸 的不良影响可能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因而易引 起心律失常。手术对纵隔结构的刺激也是心律失常的 常见原因。手术中应实施严密的心电监护,保证血容 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我想在病人心率稍加快的情况下就给予了西地兰, 这时病人出现 的心率 加快,是因为由于失血引起的 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心脏反射性加快心率,通 过加快心率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这时确给予 西地兰减慢心率,那不是让病人更加重休克? 由于病人在长时间的 单肺通气,可能处于一定的 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或过度通气 引起碱中毒, 电解质紊乱等,这时西地兰更要慎用,其实这个病人 根本不需要使用,只要加快输液, 补充循环血量就可 以了。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房颤病人电复律术的护理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房颤病人电复律术的护理

心 房 颤 动 是 一 种 临床 上 常 见 的 心 律 失 常 , 作 时 多 伴 有 发 明 显 的心 悸 症 状 和 血 液 动 力 学 改 变 , 续 时 间 过 长 还 可 形 成 持 心 房 内 附 壁 血 栓 。常 需 及 时有 效 地 进 行 治 疗 。心 脏 电复 律 是
联 心 电 图 。随 后 断 开 没 有 保 护 功 能 的 心 电 图 仪 及 监 护 仪 , 采
维普资讯

37 ・ O
M o e n Nu s n d r r i  ̄.20 02.VoI 8,No 5

药 物 与 护 理

异 丙 酚 静 脉 麻 醉 下 房 颤 病 人 电复 律 术 的 护 理
裘 文 娟
中图分类号 :.35 R1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9 9 8 ( 0 2 0 一 3 O O 1 0 —6 9 2 0 ) 5O 7 — 2 3 1 5 心 电 监 护 术 前 常 规进 行 心 电 、 压 监 护 , 录 1 . . 血 记 2导
场 , 用 屏 风 适 当封 闭 现 场 。 并
1 临 床 资 料 20 0 0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 本 科 共 对 1 6例 药 物 复 律 无 效
3 2 2 病 人 平 卧 于 硬 扳 床 上 , 接 三 通 管 , 脉 注 射 异 丙 酚 . . 连 静 针 约 1 0mg 直 至 病 人 意 识朦 胧 或 嗜 睡 , 毛 反 射 消 失 止 。 0 , 睫
度 , 般 开始每 1 一 5分 钟 1 , 4次 , 后 每 3 次 共 以 O分 钟 1次 , 共 4次 , 后 每 1小 时 1 , 至 病 情 稳 定 。 本 组 病 例 中 1例 在 随 次 直

房颤会诊记录

房颤会诊记录

房颤会诊记录
骨科殷享亮住院医师:患者,男,50岁,因外伤后左下肢及右腕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一天余入住我院骨科,诊断为“左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右桡骨远端骨折、右侧尺骨茎突骨折”,拟行手术治疗。

查体:申清,精神一般。

BP: 130/80mmHg,HB: 112.3g/L, PLT1513X10/L, D二聚体6.88mg/L FEU,血即3.19mmolL。

自述呼气时时有胸痛发作,听诊时于呼气相闻及肺部哕音及肺血管杂音,腹平软,左下技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IV级,ECG示: 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41°,心脏超声未见有明显异常。

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心影稍大。

麻醉科蔡国森主治医师:病史敬悉,患者中年男性,目前自诉有胸痛,结合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本6.88mg/L FEU)提示高凝血栓倾向,术中术后血栓形成发生肺栓塞、脑梗塞等栓塞不良事件的风险交高,建议完善下肢彩超检查、先行抗凝治疗后再做出进一步的评估。

建议:
1、完善下肢彩超检查,必要时介入科会诊。

2、听诊时于呼气相闻及肺部哕音及肺血管杂音,建议完善肺部CTA检查,排除肺部栓塞可能。

3、补钾治疗。

4、与患者家属沟通麻醉手术风险,患者血液呈高凝倾向,应先予以抗凝治疗,在未排除可能的栓塞病情的情况下,尚不宜进行手术。

若家属坚持要求手术,须告知术中术后皆有发生栓塞的可能,致使预后不良。

5、若家属坚持要求手术,手术前须先行政谈话,和家属做好进一步的沟通。

高频房颤患者的麻醉处理

高频房颤患者的麻醉处理

高频房颤患者的麻醉处理高频房颤患者接受手术时需要特殊的麻醉处理。

本文将讨论高频房颤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和注意事项。

麻醉前评估在为高频房颤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来确定患者的麻醉风险和适合的麻醉技术。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房颤的严重程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合并症。

麻醉管理策略对于高频房颤患者的手术麻醉,有以下几个常见的管理策略: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可以通过药物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

这种麻醉技术需要谨慎使用,因为高频房颤患者可能存在心脏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风险。

2. 传入神经阻滞:传入神经阻滞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可以通过在特定神经区域注射药物来实现麻醉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全身麻醉的一些不良影响,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是否适用。

3.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高频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氧合情况,可以及时调整麻醉剂量和药物选择,以保证患者的稳定。

注意事项在为高频房颤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意房颤的复发: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防止房颤的复发或加重。

2.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可能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麻醉药物的选择要避免与这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3. 提前准备应急设备:由于高频房颤患者可能存在心脏功能不稳定的风险,麻醉团队应提前准备好紧急呼吸支持设备和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

结论对于高频房颤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选择适合的麻醉管理策略。

同时,麻醉团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提前准备好应急设备。

快速型房颤患者的麻醉处理

快速型房颤患者的麻醉处理

快速型房颤患者的麻醉处理广西市医院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生龙活虎病例一、患者,男性,79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十多年,规那么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平素血压控制可;"房颤〞病史多年,未予治疗。

查体:急性痛苦貌,颈软,巩膜轻度黄染,两肺呼吸音清,对称,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70~18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肌紧,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万,PT、APTT均显著延长,血糖、电解质正常。

无胸片、心电图。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穿孔可能,房颤。

拟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麻醉及手术:0点患者入室,血压145/96mmHg,SPO2 93~94%,心电图示快速型房颤,心室率170~180bmp。

麻醉选择:全麻。

麻醉诱导前予兰针0.2mg缓慢静脉推注。

诱导:依托咪酯14mg,芬太尼0.15mg,爱可松40mg.。

气管插管后,七氟醚2~3%,AIR/O2:0.5/0.5吸入维持麻醉,艾司洛尔0.1稀释至20ml,微泵5ml/h,控制心室率120~140bmp,血压108~140/65~96mmHg。

外科开场消毒铺巾同时行右颈静脉穿刺置管。

测CVP为14cmH2O,予缓慢输液。

0:40,手术开场,术中见阑尾化脓、穿孔,吸引出脓液约100ml。

约40分钟后,手术完毕,关闭七氟醚,高流量吸纯氧。

总共输入胶体液300ml,晶体液500ml,尿量约50ml。

测CVP约20 cmH2O。

予兰0.2mg,速尿4mg,新斯的明1mg。

血压逐渐上升,高至180/115mmHg,心率增快至160~170bmp。

1:30呼吸恢复,潮气量100~180ml,呼吸频率20bmp,呼未CO2 56~60mmHg,SPO2不能维持,予手控辅助呼吸。

测CVP 高达30 cmH2O。

此时尿量约150ml。

听诊两肺湿啰音,下肺为著,气管吸引未见粉红色泡沫痰。

麻醉病例 房颤

麻醉病例 房颤

患者女81岁 52kg 因上腹疼痛 20天,加重3天入院,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拟作开腹单纯胆囊摘除。

既往无高血压、心肺肝肾特殊病史,能每天上街买菜,但上2-3楼“感累”。

体格检查:T 36.8℃R 20次/分P80次/分BP121/65mmHg 神清合作, 发育营养好,略胖,心(心界不大、律齐、 80次/分、瓣膜区无未闻及杂音)、肺(-)、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EKG:窦性心律、律齐、电轴不偏、窦缓(58次/分)X片:心肺未发现异常B超:胆囊结石麻醉经过:常规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在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滴长托宁0.4mg(4ml)后静注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1mg、异丙酚40mg、维库溴胺6mg, 3分钟后一次顺利插入7.0气管内导管。

在等待维库溴胺显效时,心率46次/分,血压84/50mmHg,静注阿托平0.05mg,插入气管导管后,正固定导管时,突然出现心率达170~200次/分,房颤,血压维持100~110/70~80mmHg 。

问题:1. 患者的病情特点?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1.高龄(WHO:45~59岁---中年60~74岁---较老年75~89岁---老年>90岁---寿老年2.既往无心脏病史(心功能尚可),有窦缓,非病窦;3.诱导后出现心率明显变慢;4.插管后出现心动过速;2. 心率变慢原因及处理?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一. 心率由70次/分左右到46次/分可能原因:1. 原有窦缓(迷走神经张力高,老年人多见,非病窦)2.长托宁作用(量小0.075mg/kg,静滴);3.芬太尼作用;二 . 老年患者使用阿托品:老年患者是给小量,有利调整心率三. 麻醉期心率慢是否需阿托品处理:主要看血压,一般暂不处理。

本患者高龄,恐心率太慢致血压太低,影响心肌灌注; 恐阿托品对心肌应激性增加——>给小量(0.05mg)3. 如何进行心动过速的快速判断?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1.首先判断是否是正常心电图?QRS向上、波形窄(0.06~0.10秒)波动整齐规则,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每一个直立 P波后都有一个QRS心率>100次/分: 心动过速成立!2. 心动过速是室上性还是室性?3. 临床上房颤较房扑为多;房颤发病率(除心脏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30-62岁 2%,>75岁 8%~11%(与心血管病和年龄有关)平均年龄是75岁,75~85岁占2/3 , 》75岁男性比例高(但因女性数量多,实际发病多)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在老年人围术期易发生;(常因麻醉过浅、刺激过强)4.此患者插管后出现房颤可能原因?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高龄(室上性与室性期前为多);插管刺激;阿托平增加心率作用(量小);麻醉过浅(药量对此患者小?)存在潜在的左室功能障碍(有因果关系)5. 快速房颤处理原则?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内科对首次发生房颤的处理1.找病因:心内和心外原因有心脏病—用药或转复律;采取“一看二等”(一般24h消失)麻醉围术期分析麻醉浅?(加深麻醉)刺激强?(停止刺激)心率未下降?迅速控制心室率-->治疗的基本原则!6. 为什么和如何控制心室率?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心房正常功能的丧失--》心房颤动心功不全的最主要机制控制心室率原则:通过药物来改变房室结的传导特性迅速控制心室率的治疗常用β受体阻滞剂(Ⅱ类药艾司洛尔等);可用延长复极类药(Ⅲ类药胺碘酮);钠通道阻滞剂( Ⅰ类药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嘌呤激动剂(Ⅳ类药腺苷)钙通道阻滞剂(Ⅳ类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洋地黄糖苷类(Ⅳ类药:西地兰)本例患者对快速房颤处理过程:1.首先想到可能麻醉浅---加深麻醉(吸入);2.迅速静注艾司洛尔5mg,( P 200降到120~140次/分);3.西地兰分三次缓慢静推0.4mg,(P稳定在110次/分左右)血压仍可维持在术前水平(未用升压药)(西地兰有使心率规则化的作用;同时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有缓慢减慢心率的作用)7. 是否可以进行手术?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决定手术:1. 在心动过速时、处理过程中血压一直平稳;2. 药物处理有效;3. 为减少再次麻醉可能带来的同样的情况相对稳定情况下:静滴参附5支;联系ICU;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毕情况:未醒,P 90~100次/分,房颤BP116/80mmHg,SpO2100%, EtCO2 36mmHg(机控)到ICU: 作好详细的术后交班、术后每天随访。

房颤病人麻醉要点

房颤病人麻醉要点

房颤一般指的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患者麻醉注意事项有全面评估、控制心率、进行心电监护等。

1、全面评估:在给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麻醉之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心功能、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式,并考虑潜在的风险。

2、控制心率:心房颤动属于心脏结构异常类的疾病,可能会引起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患者在麻醉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心跳频率失常,麻醉期间需要控制心率变化,避免在麻醉期间引起心律失常。

3、进行心电监护:由于房颤本身会导致心律失常,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心律。

此外,麻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害。

需要做好相关应急措施,应对突发情况。

心房颤动的病历模板

心房颤动的病历模板

心房颤动的病历模板
心房颤动病历模板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计划等。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心房颤动病历
1.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联系方式:
2.主诉
(例如:心慌、胸闷、疲劳等)
3.现病史
(详细描述症状的起始、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已接受的治疗和效果)
4.既往史
(包括既往的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5.家族史
(包括家族中是否有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6.体格检查
(包括心率、血压、心肺听诊等)
7.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8.影像学检查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1/ 2
9.诊断
(根据上述信息,给出诊断)
10.治疗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抗凝治疗等)
这个模板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女81岁52kg因上腹疼痛20天,加重3天入院,
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拟作开腹单纯胆囊摘除。

既往无高血压、心肺肝肾特殊病史,能每天上街买菜,但上2-3楼“感
累”。

体格检查:T36.8℃R20次/分P80次/
分BP121/65mmHg神清合作,发育营养好,略胖,心(心界不大、律齐、80次/分、瓣膜区无未闻及杂音)、肺(-)、
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血糖、
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EKG:窦性心律、律齐、电轴不偏、窦缓(58次/分)X片:心肺未发现异常B超:胆囊结

麻醉经过:
常规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在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滴长托宁0.4mg(4ml)后静注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1mg、异丙酚40mg、维库溴胺6mg,3分钟后一次顺利插入
7.0气管内导管。

在等待维库溴胺显效时,心率46次/分,血
压84/50mmHg,静注阿托平0.05mg,插入气管导管后,正固定
导管时,突然出现心率达170~200次/分,房颤,血压维持
100~110/70~80mmHg。

问题:
1.患者的病情特点?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1.高龄(WHO:45~59岁---中年
60~74岁---较老年
75~89岁---老年
090岁---寿老年
2.既往无心脏病史(心功能尚可),有窦缓,非病窦;
3.诱导后出现心率明显变慢;
4.插管后出现心动过速;
2.心率变慢原因及处理?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0.心率由70次/分左右到46次/分可能原因:
1.原有窦缓(迷走神经张力高,老年人多见,非病窦)
2.长托宁作用(量小0.075mg/kg,静滴);
3.芬太尼作用;
0.老年患者使用阿托品:老年
患者是给小量,有利调整心率
三.麻醉期心率慢是否需阿托品处理:
主要看血压,一般暂不处理。

本患者高龄,恐心率太慢致血压太低,影响心肌灌注;恐阿托品对心肌应激性增加——>给小量(0.05mg)
3.如何进行心动过速的快速判断?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1.首先判断是否是正常心电图?
QRS向上、波形窄(0.06~0.10秒)波动整齐规则,心率60-100 0/分,P-R间期(0.12~0.20秒),每一个直立P波后都有一
0QRS
心率>100次/分:心动过速成立!
2.心动过速是室上性还是室性?
3.临床上房颤较房扑为多;房颤发病率(除心脏病人)随年
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30-62岁2%,>75岁8%~11%(与心
血管病和年龄有关)平均年龄是75岁,75~85岁占2/3,》75岁男性比例高(但因女性数量多,实际发病多)
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在老年人围术期易发生;(常因麻醉过
浅、刺激过强)
4.此患者插管后出现房颤可能原因?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高龄(室上性与室性期前为多);
插管刺激;
阿托平增加心率作用(量小);麻
醉过浅(药量对此患者小?)
存在潜在的左室功能障碍(有因果关系)
5.快速房颤处理原则?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内科对首次发生房颤的处理
1.找病因:心内和心外原因
有心脏病—用药或转复律;采取
“一看二等”(一般24h消失)
麻醉围术期分析麻
醉浅?(加深麻醉)刺
激强?(停止刺激)
心率未下降?
迅速控制心室率-->治疗的基本原则!
6.为什么和如何控制心室率?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心房正常功能的丧失--》心房颤动心功不全的最主要机制
控制心室率原则:通过药物来改变房室结的传导特性
迅速控制心室率的治疗
常用β受体阻滞剂(Ⅱ类药艾司洛尔等);可用延长复极类
药(Ⅲ类药胺碘酮);
钠通道阻滞剂(Ⅰ类药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普罗帕酮)
嘌呤激动剂(Ⅳ类药腺苷)
钙通道阻滞剂(Ⅳ类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洋地黄糖苷类(Ⅳ类药:西地兰)
本例患者对快速房颤处理过程:
1.首先想到可能麻醉浅---加深麻醉(吸入);
2.迅速静注艾司洛尔5mg,(P200降到120~140次/分);
3.西地兰分三次缓慢静推0.4mg,(P稳定在110次/分左右)
血压仍可维持在术前水平(未用升压药)(西地兰有使心率规则化的作用;同时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有缓慢减慢心率的
作用)
7.是否可以进行手术?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决定手术:
1.在心动过速时、处理过程中血压一直平稳;
2.药物处理有效;
3.为减少再次麻醉可能带来的同样的情况相对稳定情况下:
静滴参附5支;联系ICU;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毕情况:未醒,P90~100次/分,房颤BP116/80mmHg,SpO2100%,EtCO236mmHg(机控)到ICU:作好详细的术后交班、术后每天随访。

术后1~2日:P80次/分左右,心律齐(次
日下午),血压平稳,恢复良好。

术后一周:痊愈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