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法”理论与实践脱轨的救治

内容摘要:新课改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然而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这种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容易流于形式,容易变成为讨论而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政治组总结出几点救治这些脱轨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合作交流、讨论、脱轨、救治

新课改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而且还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感觉合作融洽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更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入手来建立其师生观,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使二者对立起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能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是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合时宜时,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化,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以小组总体成员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由此,合作学习的确有它有利的一面,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而且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会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合作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活力和生机。

为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也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学生刚开始时对这种合作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空前的热情,课堂也热闹起来。然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空前的热闹”后面,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法的操作难度大,容易流于形式,下面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已成为新型政治课的“标志性”活动,但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合作”而滥用讨论,为讨论而讨论,把讨论当成了点缀的装饰品,而且在课堂讨论中会出现这两类学生:一类学生年似在讨论,实际上是在谈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另一类那些什么都不干或者什么都干不了的学生,你会以为他们正在倾听,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只能保持沉默或者想着课堂以外的事,小组讨论合作成了这部分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这两类学生在自由编组时很可能成为“多余的人”因为讨论需要各成员的能力合作,因为讨论必须有“背景”,没有“背景”学生的讨论便无法有效地开展下去,更不可能有思想上的碰撞,讨论的质量怎么会有保证呢?

二、学生合作小组在编组时,教师都会有意识地把学习成绩上、中、下的学生混编成一组,小组建立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为该小组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中心,这样,成绩中下的学生一旦不明确个人责任的话就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沉默,按学生成绩差异分组,虽然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但也可能会抑制全体成员的有效讨论。理论上认为,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必须把能力不同的学生编在一起,要合理地对学生的能力资源进行配置,但学生的能力资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有时,即使学生有了某些方面的特长,编组也不不一定能发挥他的优势,关键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否能应对跟进。教师在大班额的背景下,一节课内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本来就有点力不从心,如果在合作小组建设方面没有做好前期工作,课堂讨论便难以有效进行,再考虑学生的能力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确实更难。

三、分工和合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孤立开来,曾有一位教师上课时他用多媒体一下子就出示了8个问题,然后按小组分工讨论,第一组讨论1~2题,第二组讨论3~4题等等,教者可能觉得这样即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又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殊不知这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机关报的肢解方式,这样的方式给组间的合作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缺陷,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一句话,如果把合作变成教师独断专行的“任务指派”而不尊重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那么“合作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

面对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轨的尴尬局面,我校政治教研组对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再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观摩、讨论、总结,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教师在分组、合作、讨论课中的组织策略:

一、开展分组合作讨论必须分好组,每组人不能太多,以八人左右为宜,每组的成员构成很讲究,可以好中差平均搭配,但每一组要任命一个组长,组长必须学习成绩不错,组织能力较强,对工作非常负责任,另处还必须选好一位记录员,负责记录本小组的发言并整理加工出本小组的最后意见。只有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才能进行合作讨论,否则小组将成为一盘散沙,合作讨论就不可能正常深入地开展。

二、讨论不是形式,不是游戏,每小组,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组内部要积极相互支持、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为了防止个别同学乘机偷懒玩耍,我们每小组的记录员手中有一个发言记录本,谁发言,他讲的是什么,谁没有发言,原因是什么,谁讲了一些和讨论无关的内容等都有记录。教师要定期把这个记录本收上来检查。另外,我们每小组还必须一周一总结,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对表现欠佳的个人我们要找他们谈话,了解原因。坚持的原则是只激励,不指责。所以教师对待这些表现不够好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切不可简单、甚至是粗暴地处理。可根据情况委婉地批评和温柔地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