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ppt课件。
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
2023最新-《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过程篇一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材背景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学前班主题式课程《谁和谁是好朋友》分主题“数字王国里的兄弟们”中的综合活动《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炊烟、村子、门前、鲜花等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古诗排列整齐,描绘的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其中包含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多项领域,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幼儿感受环境、生活中的美,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教学目标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一、谈话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
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 度,增加一些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同时,鼓励学 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古诗背景介绍
《一去二三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代表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抒发。
诗词解析
主题思想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离别之情、自然之美等,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
详细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 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生活动组织及指导
朗读练习
组织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
诗意描绘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的美丽景象,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乡村漫步的经历或感受,与古诗中的情感产 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04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度
01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氛围
0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频繁,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点掌握情况
03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
难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三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数一数。
(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一个数数比赛,看谁能从1数到10)2、播放歌曲《数鸭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这些数字放在儿歌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3、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齐读课题。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吗?请听老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诗中的生字。
3、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①、小老师带认读生字。
②“三、四、十”开火车读③去拼音抽卡片认读。
④排序:小—大、大—小、双、单数读。
⑤游戏:“找朋友”⑥比较字形:九—几、去—去、八—入(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观察古画,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2)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2、从图中找出“烟村”、“亭台”和“花”,议议诗中是怎样描绘它们的。
3、讨论:诗中的“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么的词。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两课时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
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
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四、生字教学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1)认识田字格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用拍手歌帮助学生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
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9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
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课前准备: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观察图画:(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中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3.数字游戏: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如“数数接力”、“数字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知识。
4.数字绘画:引导幼儿用数字绘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数字诗歌创作:鼓励幼儿创作以数字为主题的诗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幼儿中班语言课程《一去二三里》,该章节主要围绕幼儿对数字和数量的认知展开,旨在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并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具体内容包括:
1.儿歌《一去二三里》:通过学唱这首儿歌,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这堂《一去二三里》的语言课程让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数字认知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数字的浓厚兴趣,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个简单的引导让孩子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数量概念难点:幼儿难以理解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如不理解“1个”和“1”的区别。
(3)数学运算难点:幼儿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容易出错,如将1+1算成2+2。
(4)数字应用难点:幼儿难以将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不会用数字进行数数、比较大小等。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数字认知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书写和辨认数字,加强幼儿对数字的印象。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详细解释了数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孩子们看到了数字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发现,通过具体的案例,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这篇古诗是一年级的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后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诵读这个课型,虽然有很多孩子曾经读过古诗,有的可以背出几十首,甚至上百首古诗,可是那种读背和古诗诵读课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在第一次古诗诵读课上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诗题、诗人,了解一首诗有几行,有几句,通过诵读古诗认字,同时借助图片了解古诗的大意,并且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可以说这次是学生与古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如何让学生做好这第一次“亲密”接触?首先从简单的内容入手,第一次学习古诗诵读就像我们第一次和一个陌生人的人见面一样,我们并不了解这个人,我们只能看表象。
比如说,这个人他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是哪里人等等。
所以学生在初见古诗诵读这个课型的时候我首先从学生所能直接看到的表象入手,一边板书诗题和诗人的名字一边告诉学生哪是诗题,谁是写这首诗的诗人,他叫什么名字。
然后通过自己板书示范让学生明白这首诗中那些字是生字,怎样把它们从诗中圈出来。
并且告诉他们这首诗有几行,再让他们猜一猜这首诗有几句,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行什么是句,以及行、句间的关系。
这些方面作为教师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再简单不过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会作为一节课的重点,可是这些对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正是古诗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年级学生阅读起步的基础。
然后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理解古诗,有的学生会背很多的古诗,可是却不理解古诗的意义。
在古诗诵读课上我们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古诗诵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我在处理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就运用了诗文边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
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古诗一去二三里课后反思,供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17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17篇)》教学设计思想1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2《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有些程式化。
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
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
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
、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这样会限定和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认识了十个字,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我正准备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
小学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这篇古诗诵读是一年级的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后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诵读这个课型,虽然有很多孩子曾经读过古诗,有的是甚至可以背出几十,甚至上百首古诗,可是那种读背和古诗诵读课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在第一次古诗诵读课上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诗题,诗人,了解一首诗有几行,有几句,通过诵读古诗认字。
同时借助图片了解古诗的大意,并且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可以说这次是学生与古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如何让学生做好这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我谈谈我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首先,谈谈本课的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为了达成这目标,我把这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重点是放在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同时让学生了解田字格,学写“—”字。
第二课时重点是感悟理解古诗,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并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
接着完成“二”和“三”的写字教学。
接下来,重点是谈谈我在本课时的教学设想:我的整个教学环节是从复习导入开始,通过复习6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yisi),为学习后面的生字打下伏笔。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揭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随题理解“里”。
导入古诗后,教师通过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因为很多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对生字有个模糊的印象。
因此,我选择放慢语速范读。
之后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找到生字,圈出生字读音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再通过带拼音,去掉拼音读等各种形式的检查,达到巩固汉语拼音和识记汉字的效果。
生字学完之后,基本扫清了阅读障碍,再进行朗读培养。
这时的要求也不要太高,只求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对于古诗的理解感悟主要是放在下一课时。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一去二三里》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脍炙人口,深受孩子们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首歌曲十分喜欢,他们乐于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反思和改进。
首先,教学目标没有明确。
在开展本节课教学之前,我并没有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是以歌曲表演为主要内容,缺少教学目标的引导和指导。
因此,在课堂上,我更多地以展示为主,缺少对学生歌词内容、情感表达的指导和引导。
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把歌曲表演出来,并没有真正理解歌词的含义。
再次,教学方式单一、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发展。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也难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最后,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组织和准备上,导致课堂时间不足,无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表达。
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动作,没有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改进: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在下次教学中,我会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其次,增加互动环节。
在本课中,我准备了一些道具,但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下次我会增加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再次,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下课教学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最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和表达时间,我会在课堂中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组织和展示,避免时间不足的情况发生。
总之,通过对《一去二三里》教案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相信,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我会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含义。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三、教学准备1.《一去二三里》诗歌原文及音频;2.课件或黑板;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场所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2. 学习诗歌(20分钟)•将《一去二三里》的诗歌原文展示在课件或黑板上,并播放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逐句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每一句诗歌,特别注意语音语调。
3. 合作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段落进行合作朗读。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确保诗歌朗读准确、流畅。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4. 想象表现(20分钟)•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述,想象诗歌中的场景(一去二三里)。
•学生可以用画图、写字或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想象。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
5. 反思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感受。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一去二三里》诗歌背诵并录音,可选用手机或录音笔。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诗歌中的一段或全部来朗读。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从其他儿童诗歌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读和理解。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提高了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学生通过想象表现,提升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赏析能力。
在课堂延伸中,学生有机会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篇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培养说话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此铺垫上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最后学习生字。
课后听了大家的研讨以后,我作如下反思:《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而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情上略作点拨就可,不必花这么多时间。
其实我也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在学了古诗后,通过看图圈生字,读生字卡片,比较生字识记“八”和“九”,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读儿歌识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但是如果能把识字教学渗透在古诗教学中,效果肯定会更佳。
并且我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这首诗比较简单,一部分孩子早会读,甚至会背了,所以读诗时显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没去注意文字,从而,错过了如此好的识字机会。
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及时地指正孩子们的错误习惯,真是后悔。
还有,拼音刚学完,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做些有效的衔接、渗透。
针对以上反思,我又重新设计了一份简案如下:一、复习导入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下面老师考你看谁能把下面几个音节读的又快又准确:1.出示小黑板。
zhi chi si yi wujia taièrzuo huayancun ting2.谈话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课程背景与分析《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该课文主要介绍了小燕子离家出走,经过了很多地方,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家里的亲人,感到非常的欣慰。
《一去二三里》语文教育活动面向一年级学生,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读、写这篇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及意义,培养学生对亲人及家庭的感情,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教学目标1.掌握《一去二三里》的基本内容。
2.培养对亲人及家庭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4.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1.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互动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1.课文:《一去二三里》。
2.幻灯片:准备一份课件,呈现课文中的图片或动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课堂氛围。
3.材料准备:白纸、笔、色彩笔等。
4.录音机:提前录制好《一去二三里》课文,备用。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会先播放《一去二三里》的录音,然后放幻灯片呈现文章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一、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一些生词和语言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让学生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节。
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课文的理解。
三、讲解课文的情节,带领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小燕子离家出走,经过了很多地方,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家里的亲人,感到非常的欣慰。
小燕子经过了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里、八九十里等十几个地方,从与大自然的观察中,学会了很多知识。
三、拓展(10分钟)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一去二三里》的情节和灵魂,以明确理解课文的核心意义。
四、复习(5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来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回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篇课文的情节,进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讲故事和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了解故事背景和歌曲内容;2.学习相关语言和词汇,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鼓励他们开口讲述故事和唱歌;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常去的地方,例如家里、学校、公园等。
然后,引出故事《一去二三里》的背景,介绍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第二步:讲故事教师可以用绘本或幻灯片展示故事内容,并边讲述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小猫咪要去市场?在市场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第三步:学习语言和词汇在讲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和词汇。
例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中的数字和词语;“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的建筑物和花卉名称等。
可以通过图片、绘本或幻灯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唱歌在学习了语言和词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唱歌。
此时,需要注意节奏和发音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数拍子,并使用手指或拍子配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更易于掌握。
也可以将歌曲录制下来,让学生在家里练唱。
第五步:反思总结在教学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觉得小猫咪去市场有什么目的?你喜欢这首歌吗?它让你想起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故事和歌曲的内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反思本次语言教学的主题是《一去二三里》,通过讲故事和唱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语言和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述、演示、练习和反思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例如教学过程可能有些单调,需要更多的差异化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激趣导入
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古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交流感受
7、课间操
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
(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
”然后大家齐读。
(3)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你还会说一(二、
三、四。
)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
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
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
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
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
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
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
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
二、三”三个字。
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
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
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
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