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分析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基本方法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基本方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能源消耗的管理已成为公共机构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能源资源消耗的统计和分析,公共机构能够评估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制定出可行的节能措施和方案。
本文将介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的收集是能源统计分析工作的第一步。
公共机构应当收集包括电力消耗、燃气消耗、水资源消耗等能源消耗数据,并按照时间序列整理数据,建立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库。
数据的整理应当以不同时间段(年度、季度或月度)为单位,将数据分别归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表格。
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分析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能源消耗绩效的重要指标。
公共机构可以通过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评估能源使用效率,并对不同能源利用情况进行比较。
其中,常用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单位产出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率等。
三、能源消耗结构分析能源消耗结构是指不同能源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
通过分析能源消耗结构,公共机构可以了解到哪些能源在消耗中占较大比重和占较小比重,从而调整能源消耗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结构分析的方法包括饼图、柱状图、堆积柱状图等。
四、能源消耗趋势分析公共机构可以通过对历史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耗趋势。
通过了解能源消耗趋势,公共机构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能源消耗预算,合理安排能源使用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为了进行能源消耗趋势分析,可以使用折线图或曲线图等图形工具。
五、能源消耗成本分析能源消耗成本分析是对能源消耗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能源消耗不仅仅是能源本身的消耗,还需要考虑能源的采购成本、输送成本等。
公共机构可以通过对能源消耗成本的分析,评估不同能源的经济性,制定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和方案。
六、能源消耗绩效评价能源消耗绩效评价是对能源管理工作的评估。
公共机构可以通过对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对能源消耗绩效进行评价,并与其他机构进行比较。
成本分析总结汇报
成本分析总结汇报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成本分析总结汇报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情况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汇报,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成本分析总结汇报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等各个方面的成本。
通过对这些成本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成本项目的占比情况,找出成本高的项目和成本控制不力的环节。
其次,成本分析总结汇报需要对成本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产规模、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通过对成本变动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以应对成本的变化。
最后,成本分析总结汇报需要对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
总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采取各种成本控制措施,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浪费、优化生产流程等。
通过对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总之,成本分析总结汇报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的详细分析、成本变动情况的分析以及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
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1:流程的客户需求分析流程管理对于管理者而言是工具,所以流程管理的责任人应该是流程穿过的各组织的管理者.业务流程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客户需求,需要得到及时地调整和改良.但是如何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这就必须在对流程进行分析,以得出对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良的依据.流程分析是流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流程分析,首先要找出、定义需要分析的流程,其次才是分析.流程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内容:第一,分析业务流程的客户及客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是否满足其客户的需求,分析目前的流程是否是最佳解决方案;第二,分析整条流程运行所消耗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时间资源〔流程周期〕、财物资源,分析这些资源是否充分得到了运用,是否存在压缩的空间;第三,分析流程的瓶颈环节,以消除这些瓶颈的消极影响;第四,分析流程的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分析整条流程的控制程序是否设置健全并得到遵守第五,分析流程的稳定性,分析流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人的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流程变动风险.以上五条流程分析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而非相互独立,在实务中结合使用,往往能揭示出流程管理中深层问题,使流程得到更好调整和改良.流程分析<一>:流程的客户需求分析以一个制造型企业为例,她的经营活动可以用以下这条供应链来描述.供应链实际上是企业的一条主流程,它是由采购管理流程、制造管理流程、物流管理流程、销售管理流程、客户服务流程前后连接而成.当然,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质量管理流程的支撑.整条供应链运行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财物资源等不断转换,最终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使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得到增值的过程.流程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常,我们都把企业的客户划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所谓外部客户,就是那些已经、正在、潜在的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他们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即执行流程的目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并不只是那些直接接触外部客户的部门〔销售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企业流程的责任.直接与外部客户接触并为其提供服务的部门应是企业最主要的内部客户,如市场策划部门、销售部门、客户服务部门、产品的工程安装部门.这些部门可以统称为营销类部门,处于供应链的末端,只有使它们很好地得到企业内其他组织的服务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外部客户,使外部客户满意.不管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流程管理得最终目的都是能更好地为外部客户提供产品、服务,以满足其不断变化的需求.满足需求,首先要知道客户的需求信息.获取这些信息主要有两个途径:外部获取和内部获取.一、从外部获取客户需求信息从外部获取客户信息,也有两个途径:一是从社会宏观环境中的变化中发掘客户需求信息;二是从客户那里直接获取需求信息.1、从社会宏观环境中的变化中发掘客户需求信息.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往往蕴涵着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比如,随着家庭轿车售价的不断降低及普及率的的不断提高,可能意味着客户对物美价廉的汽车修理、装潢服务的需求的提升;对学费低廉,学习时间灵活的驾驶培训班将的需求的提升;对传播汽车知识、信息的杂志、书籍的需求的提升……社会环境变化的X畴太庞大,信息分布离散,即便是专家也难以确切判断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客户需求变化.所以,企业并不能过分依赖通过分析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来判断客户需求.但是,这种方法能为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也能为企业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客户需求趋势的可靠性进行佐证.2、利用客户需求或满意度调查直接获得客户需求信息.面向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或需求调查是从客户身上获取需求信息的最直接途径.人以群分,不同的客户群体对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这样的调查应建立在对客户或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之上.二、从企业内部获取客户需求信息从企业的内部挖掘客户需求信息,不光是外部客户,还包括内部客户的需求信息.〔一〕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挖掘在企业内部,最容易捕获这些信息的是直接与客户接触的部门和职员,如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由于部门间的隔离或其他因素,这些信息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与验证.另外,许多企业都建立了CRM系统〔CUST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系统蕴涵着丰富的客户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充分的统计、分析后能提炼出可靠的客户需求信息,但是,这种信息提炼工作往往被企业所忽视.由于以上原因,使得企业的决策者们难以从企业内部获得有效的、足以支持其决策的客户需求信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客户需求信息也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应该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我们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客户需求信息作以下分类:A类:管理者所掌握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管理者从客户那里或通过特殊渠道了解掌握的信息,也可能是其通过对社会宏观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所得到的信息.这类信息的优点是经过提炼且信息集成程度高,容易得到其他信息的佐证,缺点是少且不容易得到.B类:企业营销部门内有影响力的员工所掌控的信息.所谓的营销部门有影响力的员工是指那些资深的或业绩优秀的营销人员、资深的市场策划、分析人员、资深的客户服务人员……这些员工或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市场信息有着超出普通员工的敏感性,或者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自己的特殊信息渠道……这类信息的优点是信息集成程度高,可靠性强,也容易容易被管理者所理解和接受,缺点是这些有影响力的员工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往往不会轻易将这些信息进行"分享".C类:营销类部门中普通员工所掌握的信息.由于能直接和客户进行接触,使得营销类部门中的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能积累一定的客户需求信息.这类信息的优点是量多、原始、及时且容易取得,缺点是比较分散,信息的集成度不高,容易被企业的管理者所忽视.D类:其他非营销类部门了解掌握的信息.这类信息的特点是集成度差,可靠性一般,一般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理智的决策依赖可靠的信息.由于决策通常是自上而下以管理者为主导,而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寻找其认为最可靠的信息作为依据.A类信息是管理者最有可能重视的的,B类居其次,C、D类信息往往不被重视.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如果缺少C、D类信息的支持而仅依赖A、B类信息显然是不充分的.所以,必须对以上四类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合.建立从上而下贯穿所有部门、岗位的信息沟通渠道,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是挖掘和整合散落在企业内部的市场信息的有效方法.〔二〕内部客户需求信息的挖掘战争中军队决胜的关键并不仅仅是前线战士的勇猛及精良的武器装备,如果后勤补给线不能满足前线的需求,那么将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甚至导致失败.企业也是如此,营销类部门只有得到整条供应链流程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决胜于市场竞争.供应链上的各个子流程分别由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主导执行,要使整条供应链高效运行,就必须提高企业内部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内部客户满意度调查"发现、诊断企业内部的部门间合作问题,并据此来提高部门间合作满意度,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最终满足企业外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2: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分析李曙虹流程是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岗位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以输出流程结果的先后顺序.但是为了输出这个结果也相应会消耗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所消耗的这些资源都是所输出流程结果的成本.如果输出结果的价值小于成本,那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需要对完成一个流程所需要消耗的资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完成一个流程所需消耗的资源划分为以下三种: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和时间资源.一、流程的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人是执行业务流程的主体.由不同岗位的人共同参与才能执行完一个流程,这就需要消耗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将人力资源成本转换为货币:人力资源成本=i表示第i个员工k〔i〕表示第i个员工的单位人工〔工资〕成本;t〔i〕表示第i个员工在这个流程中所消耗的时间;n表示共有n位员工共同执行这个流程.当然,在实务中参与执行流程员工的工资可能不是计时工资,或者因为工作量统计比较繁琐,所以往往很难通过上述公式这么精确地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力资源成本=q表示执行流程的第q个员工当月为执行这个流程所消耗的工作量;w〔q〕表示第q个员工当月的总工作量;m〔q〕表示迪q个员工当月总的工资成本;n表示共有n位员工执行了这个流程.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是为了比较和衡量.因为执行流程的目的是其最终输出的结果,与企业以往或与同行业为输出同样结果所消耗的人力资源成本比较,能为企业找出优化、简化流程的方向.二、流程的财物成本消耗分析执行流程除了需要投入和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之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财、物资源,这也是流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财"是指货币资金,因为执行一个流程需要发生一些费用,消耗一些货币资金,如生产流程中发生的维修费用、销售流程中的差旅费用;"物"是指执行流程所需消耗的非货币性资产.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也需要通过消耗货币资金取得.为方便分析,这里将执行流程所需消耗的货币资金与非货币性资产统称为"财物"成本.比如执行采购流程,需要投入采购成本、采购费用;再如执行生产流程,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产成品,为此需要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委托加工费用、维修材料或费用等.财物成本的计量只需将执行流程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财物资源加总即可.三、流程的时间周期分析流程的执行过程便是时间的消耗过程.通常时间是衡量流程执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以整条供应链流程而言,该流程的执行周期越短,意味着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流程执行的次数越多.在财务分析中,有诸如存货周转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之类的指标,我们知道当这些周期指标越来越短时,资金的利用率就高.存货周转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同样也从侧面反映了供应链流程的周转周期.见下图〔供应链、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缩短流程的执行周期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1、缩短流程周期将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客户服务流程为例,当客户将产品交修时必定想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服务,所以缩短客户服务流程的时间周期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2、缩短流程周期使企业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以手机行业为例,产品的平均市场生命周期已由原来的3年缩短到现在的不到一年,这就需要企业缩短新产品研发的时间,以更短的时间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3、缩短流程周期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由于产品的成本是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内容组成.在固定成本中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摊销等多是根据时间计提.产品的成本是与供应链上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密切相关,如果缩短这两个流程的周期,相当于减少产品产出的时间,相应降低了产品的固定成本.这样,整个产品的成本也相应能降低.所以,对流程的时间周期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此分析的目的是在保证流程输出结果质量的前提下将流程时间周期缩短到极限.之所以要保证流程输出结果的质量是因为这是客户所要求的,也是流程执行的根本目的所在.比如生产流程的输出结果——产成品.从理论上讲,企业的所有流程都值得缩短,但是通过缩短流程提高效率最直接、最明显的还是企业的主流程——供应链.其他流程如质量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都属于支持性质的流程,它们的流程客户多为内部客户,并不直接影响购买企业产品的外部客户的满意度.缩短流程时间周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现和删除所输出结果没有明确客户的流程.因为执行流程的目的是为流程的客户输出结果,如果流程的执行结果没有明确的客户,那么,流程的执行也就失去了意义.执行流程会消耗资源,删除那些没有流程客户的流程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流程中去,在总体上能缩短流程的周期.2、简化流程执行过程中的重复控制.充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保证流程输出结果的质量.但是充分的内部控制并不等于控制越多越好.最理想的状态是将流程中重复的、冗余的控制点予以删除.这种针对重复、容易控制点的简化是建立在对流程进行内部控制分析的前提之下的.在本章第四节中将详细介绍针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分析.3、合理分工和标准化操作.从流程管理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分工"只是将原来由一个人完成的流程改变为由多个人来完成.这样,降低了劳动的复杂程度,能提高整条流程的执行效率,缩短时间.但是,如果分工过细,就意味着过多流程执行环节,这就容易造成同一流程中各执行环节的配合不畅而降低执行效率,反而增加了流程的时间周期.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3:流程的瓶颈分析李曙虹执行流程所输出的结果需要保证效率和质量.流程的结构基本可以划分为串联、并联和混合三种.如果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条流程所输出结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将这些出现问题影响流程执行结果的环节成为流程瓶颈.流程瓶颈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流程在执行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衡.流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和财物资源.流程中的某个环节由于人员数量投入不足而使其操作速率低于其他流程环节的速率,那么它将影响整条流程的执行速率;流程中的某个环节由于操作人员素质或熟练程度等原因而使其操作质量水平低于其他环节的质量水平,那么它将影响整条流程输出结果的质量;流程中的某个环节由于财物资源投入不足而使该环节的质量和速率低于平均水平;比如说生产线上的某台设备由于维护、保养费用的投入不足而造成该环节质量水平低于其他环节质量水平.比方说生产流程中某个环节由于生产设备不足的原因而导致其生产速率低于生产流程中其他环节的平均速率,那么该环节将成为流程的瓶颈.解决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而造成的流程瓶颈的唯一办法就是综观整条流程,重新规划、分配对整条流程的资源投入.2、流程的执行者没有尽职.虽然通过IT手段可以将某些流程从人工执行转为自动操作,但是从企业的整体而言,人还是流程的主要执行者.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某些流程环节中人员数量充足、人员素质和操作熟练程度也较高,但是仍然成为整条流程的瓶颈.这是因为,作为流程执行主体的"人",并没有完全尽职.人是复杂的动物,导致人或者组织不能尽职尽责地执行其工作有很多原因,比如激励不足、赏罚不明、组织文化散漫等等.面对这种原因造成的流程瓶颈,可以通过加强激励、加强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沟通,调整组织内的人员构成等手段予以改善和解决.3、由于流程之间资源抢占冲突而产生的瓶颈.如果一个流程为下游若干个流程提供输出结果,下游流程之间的就容易为抢占上游流程输出结果而产生冲突,并形成瓶颈.案例:A企业生产部即为企业自身生产产品,也开展委托加工业务,向企业外部提供加工服务.该企业实行责任中心考核体系,并将其生产部也作为利润中心进行考核.该生产部的利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企业自身产品,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而产生虚拟利润;二是通过向外提供的加工服务而获得利润.实际运行中,企业自身产品的生产计划经常会受到外部加工订单的影响,无法及时生产,以至于无法及时向市场供货,影响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贻误了"战机".生产部的理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考核目标,况且,与客户签订的委托加工合同已具备法律效率,如果违约,就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要做经济赔偿.以上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流程冲突.在这个案例中,主要有两个流程,一是产品销售流程,二是加工劳务的销售流程,这两个流程在争夺生产流程的资源.如果生产流程不能及时输出企业自身的产品,那就会影响产品销售流程的执行,因为供货得不到保障,同样如果生产流程不能及时输出受托加工的产品,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面对这样的瓶颈,只能以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分析、权衡得失,并进行决策.如果企业将自身产品的销售作为其主营业务,认为其主营业务不容影响,那么很明显,代加工业务应该给自身产品的生产让路.当然,这个时候也由"双赢"的做法,即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优先考虑自身产品的生产,用剩下的资源来开展代加工业务,并在合理地增加生产流程的工作强度或资源投入,以提高整条生产流程的生产力.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4:流程的内部控制分析李曙虹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控制程序是为了合理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它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融合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控制程序是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和充分的控制程序能规避流程在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如舞弊风险〕,保障流程所输出结果的质量.控制程序主要包括:〔1〕交易授权;〔2〕职责分离〔交易活动一般可划分:授权、执行、记录、核准和保管〕;〔3〕凭证和记录控制;〔4〕资产接近与记录控制;〔5〕独立稽核〔指验证由另一个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和验证所记录金额估价的正确性〕.流程是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控制程序的有效工具.流程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变动的,所以控制程序所作用的控制点也随着流程的变动而变动.充分的控制程序能在事前为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但是,"充分"并不意味着控制越多越好,只由当控制程序恰好能平衡、控制企业经营者所能承受的控制风险是,且设置控制程序所消耗的成本不超出执行流程所产生的效益时,才能认为这种控制程序的充分的.我们发现,以上的五种控制程序都可以从流程的描述中找到.涉及资源流动较多较频繁的流程,其相应控制程序也比较充分.企业的主要资源,特别是财物资源,决大部分是通过供应链来进行转化和变动,所以,主要的企业的关键控制程序应位于企业的主流程——供应链上.这并不表明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控制程序就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些支持流程也是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供应链上的采购、制造、物流、销售等流程都是"端对端"的闭环流程.整条供应链正是由这些闭环的流程环环相扣连接而成.比如采购管理流程,它一般是自采购需求开始,经过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询价定价、合同签署、采购订单下达等环节,最后货到付款,整个流程结束.我们也可以把这整个过程称为"采购付款循环".有趣的是,如果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的流程没有封闭,也就相当于没有执行完毕,那么,其下一环节就无法顺利执行.比如采购管理流程没有执行完毕,相当于货未到或款未付,无法顺利进入制造管理流程就理所当然了.利用流程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控制目标;其次,是根据内部控制目标来确定关键的内部控制〔或者控制程序〕;最后是分析这些关键的控制程序,确定是否有重复,是否有优化的可能.如下图中的采购流程,我们可以将其内部控制目标及关键内部控制整理成表一:┏━━━━━━━━━━━━━━━━┯━━━━━━━━━━━━━━━━━━━━━┓┃内部控制目标│ 关键的控制程序┃┠────────────────┼─────────────────────┨┃所记录的购货都已收到物品或已接│请购单、订货单、验收单和买方发票一应俱全,┃┃受劳务,并符合购货方的最大利益│并附在付款凭单后;┃┃│购货单按正确的级别批准;┃┃│注销凭证以防止重复使用;┃┃│对买方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做内部核┃┃│查;┃┠────────────────┼─────────────────────┨┃已发生的购货业务均已记录│订货单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登记入帐;┃┃│验收单均事先编号并登记入账;┃┃│卖方发票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登记入账;┃┠────────────────┼─────────────────────┨┃……│…… ┃┗━━━━━━━━━━━━━━━━┷━━━━━━━━━━━━━━━━━━━━━┛在上述的采购流程中已包含交易授权、职责分离、凭证和记录控制等控制程序,通过这些控制程序,来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如果控制目标发生变动,那么控制程序也相应发生变动.流程的内部控制分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充分考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同企业对的内部控制程序的要求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企业其内部控制环境也是有差异的.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风险相对小,适当减少控制程序也不会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并可以降低控制成本;如果控制环境较差,可以适当增加控制程序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但那样会提高控制成本.必须测试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比如象"职责分离"这样的控制程序只有通过实地观察才能确定得到是否得到贯彻.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5:流程的稳定性分析李曙虹流程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跨部门执行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部门间壁垒或沟通不畅等原因,就容易发生变动.这是流程的"流动"属性所致.这些变动,很多情况下体现在"职责"的偏移.A企业是一个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它的研究所是企业大部分新产品的诞生地.最近企业自研发产品的产业化速度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产品质量经常出现问题,而且80%以上的质量问题都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原来,在研发阶段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是以由采购部、质量部、研究所等部门组成的供应商管理小组为主.但研究所是A企业的一个强势部门,研发阶段的供应商选择实际上是以研究所为主,所谓的供应商管理小组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电子产品的原材料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电子元器件和结构件.电子元器件大部分为标准件,更换供应商的风险和成本并不大.而结构件是非标准件,由于结构件的生产需要开制模具,每开一个模具需要四十万元的成本,开制模具的周期至少需要两个星期,并且开模失败的风险较高,一旦开模失败,就需要重新开模.所以,结构件的供应商不宜更换.从研究所的角度,他们需要保证所研发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未充分认证供应商的量产能力和材料成本.如企业自研发的M产品,到了量产阶段,A企业的采购部门发现,很多原材料供应商的量产能力并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甚至结构件供应商也是如此,为了保证产品能及时上市,采购部门对完全不符合标准的供应商做了更换,对一部分量产能力具备提升空间的供应商采取"培养"政策,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达到企业的标准,而对于结构件供应商,没办法,只能替换,结果新的结构件供应商开了两次"模",前后花了40天的时间才能量产符合企业要求的结构件.这样一折腾,虽然最后产品得以上市,但是上市时间比原定计划晚了两个半月,并且,上市之后的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企业只能将购买大量维修备件进行维修,最后仍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将M产品做大规模招回进行返工,大大损坏了企业的市场形象.以上是流程在执行过程当中发生职责偏移的典型案例.这样的职责偏移已给整个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损失.通过其他手段来钳制研究所的越权操作是有效的办法,比如由公司级的领导来亲自领导这个供应商管理小。
资源消耗分析报告范文
资源消耗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是对某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所使用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更好地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资源规划和管理策略,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资源的浪费。
2. 背景在过去一年中,公司的业务规模有所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消耗。
为了了解资源消耗的情况,我们对公司的主要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能源资源。
3. 人力资源消耗分析3.1 人员结构在过去一年中,公司的员工总数从去年的100人增加到了150人。
其中,技术部门的人员增长最为明显,从20人增加到了40人,占据了总人数的30%。
销售部门和市场部门的人员规模也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0人和5人。
3.2 人员离职率通过对员工离职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满意度。
在过去一年中,公司的员工离职率为10%,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技术部门的离职率最高,达到了15%,而销售部门和市场部门的离职率分别为8%和6%。
3.3 人员培训情况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共举办了10次内部培训和5次外部培训。
培训的内容涵盖了技术、销售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物资资源消耗分析4.1 办公用品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办公用品消耗量有所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员工数量的增加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率提高所致。
根据数据统计,办公用品的消耗量增长了15%。
在未来,公司可以采购更多的办公用品以满足员工的需求。
4.2 产品材料公司的产品材料消耗量也有所增加,这与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销售量的增长有关。
根据数据统计,产品材料的消耗量增长了20%。
在未来,公司可以与供应商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降低材料成本。
5. 能源资源消耗分析5.1 电力消耗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电力消耗量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设备数量的增加。
服务业成本的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方法及其运用
服务业成本的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方法及其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服务业是以人的业务、技能、经验和服务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包括医疗健康、教育培训、金融保险、交通物流、餐饮旅游等多个行业。
服务业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核算是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合理的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能帮助企业准确了解成本情况,还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服务业成本的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方法及其运用。
一、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方法的一种,它是以生产和提供服务活动的直接消耗为计量对象,将直接消耗的成本分配到各项服务活动中去。
通常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直接耗费。
人力成本是指服务人员薪酬、社会保险和福利等费用;材料成本是指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费用;直接耗费是指与服务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比如差旅费、交际费等。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明确直接成本的使用范围,能够准确把握服务活动的成本数据,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但其缺点是忽视了间接成本的影响,会导致成本核算的不完整和不准确。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部门活动的成本,通常由部门自行决定和支配,比如部门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间接支出,无法直接和某个部门的活动联系起来,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和依据来进行分摊,比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部门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精确核算各个部门的成本,有利于进行绩效评价和资源调配;但其缺点是可能导致成本分配的争议和不公平现象,需要合理的分配依据和方法。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方式和范围与直接成本法和部门成本法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各项服务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资源共享。
而一定的间接收入是指部分间接成本能够通过公共服务活动来产生一定的收益,可以减少相关服务活动的成本支出。
1. 做好成本核算表做好成本核算表,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各项服务活动的成本情况,加强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用于确定和评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并对这些费用进行分类和分析。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成本的构成及变化,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下面是成本分析的流程和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流程:1.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要收集和整理与成本有关的各类数据,包括生产原料、人工成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外包费用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原始凭证等途径获取,并进行整理和归类。
2.成本分类和归集: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将成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和归集,常见的成本分类方法有按功能、按行业、按产品、按时间等。
分类和归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成本的构成和变化,并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成本分析方法选择:根据成本的特点和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成本分析方法。
常见的成本分析方法有比例分析、趋势分析、单位成本分析、差异分析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综合使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成本情况。
4.成本计算和核算:通过所选的成本分析方法,进行成本计算和核算。
成本计算包括每项成本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核算则是将计算得到的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对和比较,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成本分析报告:将成本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向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汇报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
成本分析报告可以包括成本的组成、成本分析方法、成本控制建议等内容,以帮助管理层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1.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通过将各项成本与总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各项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以了解各项成本的相对重要性和变化趋势。
比例分析法可以看出不同成本项目的相对大小,供管理层参考。
2.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通过对成本数据的历史发展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成本变化,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预算和决策。
趋势分析法基于历史数据,通过确定趋势方程和系数,来预测未来的成本变化。
工业生产过程能耗分析与改善
工业生产过程能耗分析与改善工业生产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凸显。
能源是支撑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能源消耗的过度浪费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对工业生产过程能耗进行分析与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业生产过程能耗分析1.1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电力、燃气、燃油等方面。
电力是工业生产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主要用于驱动生产设备、照明等。
燃气和燃油则主要用于加热、燃烧等工艺过程。
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能源消耗的主要瓶颈和问题所在。
1.2 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能效、能源管理等方面。
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对能源消耗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些能源密集型的工艺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设备能效是影响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能效低会导致能源浪费。
而良好的能源管理则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 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方面。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能源管理不善、设备老化等问题,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因此,有必要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善措施。
二、工业生产过程能耗改善2.1 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效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是改善工业生产过程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2.2 提高设备能效设备是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提高设备能效是改善工业生产过程能耗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更新设备、优化设备运行方式等方式,提高设备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成本分析概述
标准成本分析法
总结词
有助于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VS
详细描述
标准成本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 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 成本的差异,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 效,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
标准成本分析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适用范围有限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标准成本分析法适用于企业有充分的生产数据和标准成本 的场景,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或企业可能不太适用。
数据采集方法
根据数据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 调查、实地观察、财务报告等。
数据质量保证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和 处理。
整理数据
数据清洗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重复、错误 或不完整的数据。
数据分类和编码
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码规则进行整理, 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新的分析方法可能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 够自动化处理大量数据,提高成本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
成本分析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管理, 未来还将拓展到供应链管理、客户关 系管理等领域。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成本分析的应 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帮助企业实现 全面的成本控制和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06
成本分析的未来发展趋 势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构 成和优化成本结构。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挖掘将在成本分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企业提供更精准、全面的成本分析支持。
分析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可能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成本结构和经 营环境,未来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成本分析方法。
工艺流程的成本控制与优化
工艺流程的成本控制与优化工艺流程的成本控制与优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工艺流程的成本控制与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效率1.初期工艺设计在工艺流程的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到产量、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合理规划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能够以高质量和高效率进行生产。
2.流程分析与改进通过对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找出现有工艺流程中的短板和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
3.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自动化设备能够自动完成一些繁琐和重复的工作,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二、降低成本1.原材料采购优化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原材料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都能符合要求。
同时,合理控制库存,减少过量采购和库存积压的情况发生。
2.能源消耗控制通过节能降耗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例如,对设备进行能源消耗评估和优化,合理安排工艺流程中的能源使用顺序等。
3.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人员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工作。
同时,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人力成本。
三、优化资源利用1.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优化设备的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减少停机时间。
2.生产计划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避免断供和库存积压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质量管理与追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对产品进行追溯,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工艺流程的成本控制与优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利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工艺流程,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能耗成本分析报告
企业能耗成本分析报告【标题】企业能耗成本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企业能耗成本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耗情况、能源成本构成、能耗效率以及节能潜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正文】一、能源消耗情况通过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发现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电力消耗、燃料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等方面。
其中,电力消耗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来源,占比达到45%;其次是燃料消耗,占比为35%;水资源消耗占比为20%。
二、能源成本构成1.电力成本构成电力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电力购买成本,即企业购买的电力价格;二是电力消耗导致的电费成本,即企业实际消耗电力所产生的费用。
2.燃料成本构成燃料成本主要包括燃料的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
企业所采购的燃料价格和燃料的使用效率是影响燃料成本的主要因素。
3.水资源成本构成水资源成本主要包括水的购买成本和水资源的处理成本。
企业在购买和处理水资源时,应合理选择供应商和处理方式,以降低成本。
三、能耗效率能耗效率是衡量企业能源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企业能源消耗与产出的对比分析,发现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
针对电力消耗,企业应关注设备的能耗情况,选择能效较高的设备;对于燃料消耗,优化燃烧过程和燃料选择是提高能耗效率的关键;对于水资源消耗,减少漏损和合理利用是提高效率的途径。
四、节能潜力通过对企业能耗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节能机会。
例如,通过对电力消耗的分析,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设备能效、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等方法来实现节能;对于燃料消耗,可以通过改善燃烧效率、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引入新的能源替代燃料等途径来降低能源成本;对于水资源消耗,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漏损和回收利用等方式来实现节能节水。
五、建议与总结1.提高能耗效率企业应加强对设备能耗的监控与管理,选择能效较高的设备进行使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和生产计划,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项目成本分析总结汇报
项目成本分析总结汇报
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
过对项目成本的分析,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控制预算,优化资源利用,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我将在本文中总结并汇报我们
团队在项目成本分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我们从项
目的起始阶段就开始了成本估算工作,通过对项目需求、资源投入、风险因素等进行综合考量,制定了详细的成本预算计划。
在项目执
行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成本预算计划,对项目成本进行了实时跟
踪和监控,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其次,我们针对项目成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优化。
我们对项
目的各项成本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和比较,找出了成本的主要构成和
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对成本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成本过高
或者不必要的部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降
低了项目的整体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我们总结了在项目成本分析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发现,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及时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非常
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才能找出成本的真正症结所在,制定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成本分析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和协同配合,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本分析工作的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的工作总结和汇报,我们团队在项目成本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成本分析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的成本管理水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交付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艺流程的成本效益分析与提升
工艺流程的成本效益分析与提升一、引言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工艺流程的成本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对工艺流程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并探讨提升成本效益的方法和策略。
二、工艺流程成本效益分析2.1 生产成本工艺流程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
在分析成本效益时,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并与产出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成本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潜力和瓶颈,为提升成本效益提供依据。
2.2 品质成本工艺流程中的不良品率和不合格率会对成本效益造成直接影响。
品质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再加工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
降低不良品率和改善品质水平是提升工艺流程成本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减少品质成本。
2.3 能源成本工艺流程中的能源消耗对成本效益影响较大。
合理利用和管理能源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消耗,是降低工艺流程成本的有效途径。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操作流程、加强能源监测和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提升成本效益。
2.4 运营成本工艺流程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力资源培训、设备维护保养、产能利用率等方面。
合理规划和管理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是提升工艺流程成本效益的关键。
通过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工艺流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提升工艺流程成本效益的方法和策略3.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工艺流程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并加强研发和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成本效益。
3.2 数据分析与优化通过收集和分析工艺流程中的数据,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和趋势,可以找到优化工艺流程的关键点。
通过数据优化,减少浪费和资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提升成本效益。
3.3 增加灵活性和自动化增加工艺流程的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可以提高生产的适应性和响应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对成本效益的影响。
工艺流程的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
工艺流程的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工业制造过程中,能源消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工艺流程的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工艺流程的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工业制造的效率。
一、能源消耗分析工艺流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电力消耗、燃料消耗和其他辅助能源消耗等。
在进行能源消耗分析时,应将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逐一列出,并定量评估其消耗量。
同时,还应考虑到能源消耗与产品产量的比例关系,以及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能源浪费因素。
例如,在某家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中,电力消耗是主要的能源消耗之一。
通过对各生产线进行测量和计算,发现其中一条生产线的电力消耗较高。
经过详细的能源消耗分析,发现该生产线存在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如设备长时间运行但无产出、设备参数未进行合理调整等。
因此,优化该生产线的能源消耗,可以有效降低整体能源消耗。
二、能源消耗优化措施1.设备更新与升级: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设备替换旧设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通过对设备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可以进一步提高工艺流程的能效。
2.优化生产计划:合理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出现短期过量生产或长期停产的情况。
通过平衡产能与市场需求,减少能源浪费。
3.采用节能技术:引入节能技术,如余热回收、高效照明系统、变频空调等,可以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5.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对工艺流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三、优化效果评估优化工艺流程的能源消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优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优化效果:1.能耗指标:包括单位产量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等指标,用于反映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
优化后,这些指标应该有所降低。
2.生产效率指标:如生产效率、生产周期等指标。
能源消耗成本分析报告
能源消耗成本分析报告能源消耗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说,能源消耗是其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能源消耗也意味着能源成本,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对能源消耗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能源消耗成本分析1. 能源种类与成本结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要将能源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进行记录与分析,如电力、燃气、燃油等。
对每种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与计算,以了解每种能源的成本占比。
同时,还需要考虑与能源消耗相关的其他成本,如设备维护费用、人工成本等。
2. 消耗量与成本趋势分析通过对能源消耗量与成本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可以得出消耗量与成本的趋势。
这一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能源消耗量与成本的变化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如果能源消耗量与成本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可以考虑进行节能措施,以减少成本。
3. 能源效率分析能源效率是企业能否在相同能源消耗量下获得更高产出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能源消耗与产出的比例,可以评估企业的能源效率水平。
较低的能源效率意味着相同的能源消耗下产出较低,企业应考虑调整生产工艺或引入新的能源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
4. 成本控制与节省潜力分析通过对能源消耗成本的详细分析与比较,可以发现成本控制与节省的潜力。
例如,替换高能耗设备、改进工艺、优化能源使用计划等,都是降低能源消耗成本的有效方法。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节能潜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分析与评估。
三、案例分析以XXX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要消耗电力和燃气。
根据数据分析,电力消耗成本占总能源消耗成本的60%,燃气消耗成本占40%。
然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电力与燃气消耗成本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消耗成本不断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力与燃气的能源效率可以提高,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量。
此外,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成本节约潜力,例如可以优化生产计划,减少低效能源的使用。
材料消耗分析
材料消耗分析材料消耗分析是指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能源等消耗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材料消耗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消耗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材料消耗分析需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能源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类。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各种材料的消耗比例和趋势,找出消耗较大的材料种类和环节,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其次,需要对材料消耗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可能的原因包括生产工艺不合理、设备老化、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等。
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外,材料消耗分析还需要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对生产工艺的评估,可以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材料消耗分析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视。
包括对材料采购、使用、储存和报废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材料消耗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材料消耗分析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材料消耗的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材料消耗分析,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生产工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内耗造成的资源浪费与消耗分析
内耗造成的资源浪费与消耗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我们却经常忽视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内耗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消耗。
内耗指的是在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内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消耗,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内耗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制造业中,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往往很高。
这是由于生产设备的老化、操作人员的不熟练、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废品的产生不仅浪费了原材料,还浪费了能源和人力资源。
此外,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和次品往往无法正常销售,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改进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以减少内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其次,内耗还会导致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在物流领域,内耗主要表现为货物的损坏和丢失。
这是由于运输工具的不合理设计、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仓储设施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货物的损坏和丢失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和成品,还浪费了运输和储存的能源和人力资源。
因此,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的改进,提高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以减少内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此外,内耗还会导致能源的消耗。
在能源行业中,内耗主要表现为能源的损耗和浪费。
这是由于能源设备的老化、能源消耗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低下、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造成的。
能源的损耗和浪费不仅浪费了能源本身,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因此,能源企业应该加强对能源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能源消耗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政策,以减少内耗所带来的能源消耗。
最后,内耗还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内耗主要表现为员工的离职和流失。
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不佳、工作环境的恶劣等原因造成的。
员工的离职和流失不仅浪费了企业的培养成本,还浪费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和能力。
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分析
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资源利用情况,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将分析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首先,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之一,也是流程运行的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成本主要包括招聘、培训和薪酬等方面。
在流程管理中,若人力不足或者不合理配置,会导致流程运行效率低下,从而增加人力资源成本。
因此,应该合理规划流程所需的人力资源,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激励,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2.设备和技术资源成本:流程的运行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设备和技术资源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维护和更新的费用,以及相关软件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在流程管理中,若设备不合理选择或者无法满足流程需求,会导致流程运行效率低下,从而增加设备和技术资源成本。
因此,应该根据具体流程需求,合理选择和配置设备和技术资源,并及时更新维护,提高流程运行效率。
3.物料和能源资源成本:流程的运行还需要相应的物料和能源支持。
物料和能源资源成本主要包括物料和能源的采购和使用成本。
在流程管理中,若物料和能源的采购和使用不合理,会导致流程运行效率低下,从而增加物料和能源资源成本。
因此,应该合理规划物料和能源的采购和使用,减少浪费和损耗,降低物料和能源资源成本。
其次,针对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策略:1.优化流程设计: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简化流程,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从而降低资源的消耗成本。
2.合理配置资源:根据流程的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设备和技术资源、物料和能源资源等。
避免资源过剩或者不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成本。
3.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4.优化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建立有效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寻求合适的供应商,降低物料和能源采购成本。
实施方案的资源消耗与成本效益分析
实施方案的资源消耗与成本效益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更高的效益和利润。
然而,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成本效益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实施方案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项目前期调研和分析在实施方案之前,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等的了解,可以为实施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但可以避免后期的错误决策和资源浪费。
二、方案设计和制定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考虑到资源的消耗和成本效益尤为重要。
在确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技术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同时,还需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投入的回报,确保实施方案的可持续性。
三、资源投入和调配实施方案需要充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投入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资源的调配,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回报。
同时,还要根据实施的不同阶段和需求,及时进行资源的补充和调整,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四、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
同时,还需要对实施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提升进行预测和调整。
五、团队管理与培训团队管理和培训是实施方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团队管理,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效率,减少资源的摩擦和浪费。
同时,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六、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
因此,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降低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成本。
七、沟通与合作实施方案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支持,而沟通是实现合作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分
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制造型企业的流程分析2:流程的资源消耗成本分析
作者:李曙虹
流程是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岗位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以输出流程结果的先后顺序。
但是为了输出这个结果也相应会消耗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
所消耗的这些资源都是所输出流程结果的成本。
如果输出结果的价值小于成本,那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需要对完成一个流程所需要消耗的资源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将完成一个流程所需消耗的资源划分为以下三种: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和时间资源。
一、流程的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人是执行业务流程的主体。
由不同岗位的人共同参与才能执行完一个流程,这就需要消耗人力资源。
可以通过
以下公式来将人力资源成本转换为货币:人力资源成本=
i表示第i个员工 k(i)表示第i个员工的单位人工(工资)成本; t(i)表示第i个员工在这个流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n表示共有n位员工共同执行这个流程。
当然,在实务中参与执行流程员工的工资可能不是计时工资,或者因为工作量统计比较繁琐,所以往往很难通过上述公式这么精确地计算人力资源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力资源成本=
q表示执行流程的第q个员工当月为执行这个流程所消耗的工作量; w(q)表示第q个员工当月的总工作量; m(q)表示迪q个员工当月总的工资成本; n表示共有n位员工执行了这个流程。
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是为了比较和衡量。
因为执行流程的目的是其最终输出的结果,与企业以往或与同行业为输出同样结果所消耗的人力资源成本比较,能为企业找出优化、简化流程的方向。
二、流程的财物成本消耗分析
执行流程除了需要投入和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之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财、物资源,这也是流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财”是指货币资金,因为执行一个流程需要发生一些费用,消耗一些货币资金,如生产流程中发生的维修费用、销售流程中的差旅费用;“物”是指执行流程所需消耗的非货币性资产。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也需要通过消耗货币资金取得。
为方便分析,这里将执行流程所需消耗的货币资金与非货币性资产统称为“财物”成本。
比如执行采购流程,需要投入采购成本、采购费用;再如执行生产流程,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产成品,为此需要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委托加工费用、维修材料或费用等。
财物成本的计量只需将执行流程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财物资源加总即可。
三、流程的时间周期分析
流程的执行过程便是时间的消耗过程。
通常时间是衡量流程执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以整条供应链流程而言,该流程的执行周期越短,意味着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流程执行的次数越多。
在财务分析中,有诸如存货周转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之类的指标,我们知道当这些周期指标越来越短时,资金的利用率就高。
存货周转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同样也从侧面反映了供应链流程的周转周期。
见下图(供应链、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
缩短流程的执行周期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
缩短流程周期将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以客户服务流程为例,当客户将产品交修时必定想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服务,所以缩短客户服务流程的时间周期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
2、缩短流程周期使企业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以手机行业为例,产品的平均市场生命周期已由原来的3年缩短到现在的不到一年,这就需要企业缩短新产品研发的时间,以更短的时间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缩短流程周期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由于产品的成本是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内容组成。
在固定成本中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摊销等多是根据时间计提。
产品的成本是与供应链上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密切相关,如果缩短这两个流程的周期,相当于减少产品产出的时间,相应降低了产品的固定成本。
这样,整个产品的成本也相应能降低。
所以,对流程的时间周期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此分析的目的是在保证流程输出结果质量的前提下将流程时间周期缩短到极限。
之所以要保证流程输出结果的质量是因为这是客户所要求的,也是流程执行的根本目的所在。
比如生产流程的输出结果——产成品。
从理论上讲,企业的所有流程都值得缩短,但是通过缩短流程提高效率最直接、最明显的还是企业的主流程——供应链。
其他流程如质量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都属于支持性质的流程,它们的流程客户多为内部客户,并不直接影响购买企业产品的外部客户的满意度。
缩短流程时间周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发现和删除所输出结果没有明确客户的流程。
因为执行流程的目的是为流程的客户输出结果,如果流程的执行结果没有明确的客户,那么,流程的执行也就失去了意义。
执行流程会消耗资源,删除那些没有流程客户的流程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流程中去,在总体上能缩短流程的周期。
2、简化流程执行过程中的重复控制。
充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保证流程输出结果的质量。
但是充分的内部控制并不等于控制越多越好。
最理想的状态是将流程中重复的、冗余的控制点予以删除。
这种针对重复、容易控制点的简化是建立在对流程进行内部控制分析的前提之下的。
在本章第四节中将详细介绍针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分析。
3、合理分工和标准化操作。
从流程管理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分工”只是将原来由一个人完成的流程改变为由多个人来完成。
这样,降低了劳动的复杂程度,能提高整条流程的执行效率,缩短时间。
但是,如果分工过细,就意味着过多流程执行环节,这就容易造成同一流程中各执行环节的配合不畅而降低执行效率,反而增加了流程的时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