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心理自我平衡方法
考前的扎实训练与时常提醒考场大忌有 机融合,提高心理素质
一忌抢答试卷。 二忌顺序做题。 三忌红笔做题或标注涂抹。 四忌多动症。 五忌考前不排便。 六忌助人作弊。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一、观念偏差 1、偏见心理 2、猜疑心理 3、从众心理
1、偏见心理
偏见:由于先前的经验或移情作用而形成的对 人对事的较为固定的不正确看法。
a) 把困境看成是合乎自然的事情 b) 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c) 不把境况看得那么坏 d) 想到“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e) 相信自己并不那么差
消极的自我暗示转化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年龄不是问题, 身高不是距离, 体重不是压力, 金钱不是能力。
----关键看你努力不努力。
2、孤僻的性格
易于产生孤僻性格的对象 a. 具有高傲、冷癖性格的人 b. 交往中遭受挫折的人 孤僻性格的危害 a. 导致人格的不健全 b. 丧失生活勇气 c. 形成知识面的狭窄 克服方法:积极参与交往活动
原因: 学生自身 学校 家庭 社会
二、厌学情绪
厌学 是一种潜意识性的情绪反应
弗洛伊德 潜意识理论
三、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一定不利于学习吗?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对临场发挥的影响 1. 是不良情绪对脑功能的抑制作用 2. 因震颤或运动不安而不能正常进行考试。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 对考试结果的预期 2. 心理素质的缺陷,如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就
一 行为问题—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吴武典) 分类 • 外向性行为问题:违规犯过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 内向性行为问题:情绪困扰或非社会行为 • 学习适应问题:非智力原因所造成的,兼具情绪上的困扰
或行为上的问题 • 偏畸习惯行为:即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的不健全有关 • 焦虑症性精神病性行为:指与疾病和疾病症状有关的行为
非社会化型
(1)非攻击性:反复多次地发生侵犯他人的基 本权利,或违反与年龄相称的重要准则,但采 取非攻击性为。
(2)攻击性:反复多次地对他人财产或人身采 取暴力行为。
临床表现
品行障碍儿童经常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违 背重要的社会准则,有一些儿童还有注意力不 集中、活动过度等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和烦躁、 抑郁等情绪异常表现。
正常的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实现 自尊
自我接受 宽容 热情 实在 自主 勤奋 勇敢
极易诱发情绪障碍。
考试焦虑自评量表
说明:
•很不符合 0分 •较不符合 1分 •比较符合 2分 •很符合 3分
评分标准
将各问题评分相加得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判断有无考试焦虑及其程度。 总分的意义: 24分:不焦虑; 25-49分:轻度焦虑(正常); 50-74分:中度焦虑(有一定不良影响); 75-99分:重度焦虑,有考试焦虑症。 对分数在50分者,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
第三节 行为问题与障碍
行为问题指行为的信息处理异常,行为的情感 和动机异常,以及行为的执行功能异常,即行 为的表达异常。
品行障碍指在儿童青少年期反复和持续出现攻 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与年龄相 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儿童青 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他人利益或 公共利益。
从众心理教育疏导策略
创设友好向上的集体气氛和积极健康的舆论, 用集体矫治从众心理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加强青少年群体思想教育 提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和思维独立性
二、不良性格
1、自卑心理 2、孤僻的性格 3、自私
1、自卑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a. 用积极态度对待自身不足,驱除消极自我暗示 b.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c. 用自我安慰的手段达到心理的自救
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病理性遗忘、 错构、虚构等。
(三)可以诊断的主要与认知有关的障碍
1、智力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 MR) (1)临床评估 (2)标准诊断(ICD-10,DSM-IV,CCMD-3 ) 第一,智力水平比同龄正常儿童明显低下,即IQ
小于70; 第二,社会适应能力较处于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
什么原因导致考试焦虑过重?
对考试的消极意识
对待考试的消极意识
离考试时间越近,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是 否胜任?
要是考不好,以后的前途就完了。 我担心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强。 我讨厌考试,它让我如此紧张,忧心忡忡。
对待考试的积极意识
消极意识是不必要的,而且会有危害。 要保持乐观而自信的心境。 必须抛开各种杂念干扰,减轻不必要的精神
负担。 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 平时要掌握放松的方法和技巧。
考前心理自我平衡方法
紧张和谐的气氛与劳逸结合的拼搏有效配合
多参加文体活动,但不能过于剧 烈;一旦感觉到学习得特别疲劳 了,立即放下书本,休息锻炼。
考前心理自我平衡方法
心理设计考场、模拟考试过程以减轻恐惧忧虑心理
切勿按顺序号做题,应该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 分多后分少,先选择填空后论述辨析题。因选择题 涂卡占用时间多且必须仔细认真,故先做涂卡题。 遇到难题,则可以采用自我暗示法,自我鼓励说: “难易大家都一样,我能成功!”或者闭目片刻, 或做几次深呼吸,这都有助于心理平静。
偏见产生的原因 a. 第一印象的影响 b. 刻板印象的形成 c. 交际者自身状态的驱使 d. 错误的逻辑推理
克服偏见心理的方法
a.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b. 客观地看待别人
2、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表现为交往过程中不信任别人, 甚至是歪曲理解别人、主观臆断地怀疑别人 的交往意图和行为。
猜疑产生的原因: a. 受人挑拨,对他人产生怀疑 b. 仅凭某些表面现象或假相,就主观地怀疑猜
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
加强交际实践锻炼 加强自律性训练 善于模仿 不要过分疑心
2、胆怯心理
克服方法 记下害怕经过,寻找胆怯根源 有备而战,鼓励自己 把胆怯的心情表白出来,营造轻松、愉快的
气氛 表现出热情、友好的姿态
3、嫉妒心理
嫉妒对象:是与自己相象的人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尊心过强 嫉妒心理的克服方法 a. 培养宽广无私的胸怀,摒弃自私狭隘的意识 b. 正确看待名利 c. 加强积极自我暗示 d. 当自我暗示有困难时,要积极征得别人帮助
能等待; 干扰他人的活动; 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期中测试
课下小组讨论 题目:阐述一个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再谈一谈防治措施 PPT形式 发表时间:10分钟以内
二、厌学情绪
一 行为问题
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分为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 医学角度:分为行为和情绪问题 行为医学角度:分为有害健康的行为、神经症和
精神病性行为 品德角度:分为攻击型、退缩型、过失型和品德
不良型
一 行为问题
过失型 • 是指个体行为对于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
则的触犯和违背 • 特点:情境性、偶发性、盲目性和易变性 品德不良型 • 是指个体行为对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
四、青少年常见的交往问题
1、闭锁心理 2、异性交往紧张 3、师生交往困难 4、亲子交往困难
五、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社交恐怖 恐惧对象: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核心症状: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和害怕,从而
避免和人交往 主要表现: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
视自己;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 己处于难堪或困窘的地步
儿童显著低弱; 第三,起病在发育阶段,即18岁以前。
1、智力发育迟滞
(3)临床分级 极重度(IQ低于20或25) 重度(IQ:20~25到35~40) 中度(IQ:35~40到50~55) 轻度(IQ:50~55到70)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学龄儿童发病率:4%-5% 性差:男/女学龄期10:1;成人2:1 病因:A 遗传因素
错误;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
乱);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做事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与他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2)诊断标准( CCMD-3 )
B 多动表现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上课时常有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
诊断标准
(1)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持续半年以上 (2)至少有临床表现中描述的行为之一 (3)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引起
第四节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的基本构成 • 自我认识: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 • 自我体验: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 • 自我控制:自己对自己思想言行的调控
正常的自我意识与有问题的自我意识的成分比较
B 强化延迟梯度陡峭 C 脑体积小4% D 脑基底部和小脑蚓部血流量下降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1)临床表现 与环境高度相关 活动过度 无法长时间地持续集中注意力 自制力差 学习困难 其他行为和认知障碍
(2)诊断标准( CCMD-3 )
A 注意缺陷
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声音都要去探望; 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和发呆; 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
忌对方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
好心看人 不文过饰非
克服猜疑心理,是一个正确看待自己、客 观看待他人、进而战胜自己心理弱点的漫长过 程。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实事求是的态度、 坚忍不拔的意志。
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交往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交往 心理。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a. 传统文化 b. 社会环境 c. 青少年特殊群体生活 d.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
思维活动中常见的错误 2、绝对化评价
从主观愿望出发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 和判断就是绝对化评价 3、极端化
(二)认知障碍
是指那些可以作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诊断 依据的症状。
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错觉、各种幻觉
(二)认知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等;思维内 容障碍,包括各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等。
一 行为问题—危险行为
“危险行为”(risk-behavior),主要是指不健 康的、非建设性的、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的行 为
分类 • 娱乐冒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又能满足人们
的好奇、刺激、娱乐等愿望和要求的一些行为 • 问题冒险:指可造成身心伤害的冒险行为
冒险行为就是危险行为,分为4类:药物、酒精、和精神活性物质的 使用与滥用;不安全性行为、青少年怀孕和青少年做父母;学业低成 就、学校失败和辍学;违规、犯罪和暴力
第三章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障碍
谷莉
第一节 学习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障碍
一、认知问题与障碍 (一)认知问题:
认知是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个复杂 的过程,它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的集 中体现,如果认知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错误 观念,继而产生不良的行为与情绪。
青少年常见的认知问题有:
1、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认知方式,是
3、自私
自私 :“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 “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 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自私的心理调适 a. 内省法 b. 多做利他行为
三、情绪问题
1、害羞心理 2、胆怯心理 3、嫉妒心理
1、害羞心理
产生原因 缺乏自信、怕失面子、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
危害 a. 很难与陌生者交往 b. 难以清楚、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情 c. 常常使交际者在交往中以失败告终
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 • 特点:经常性、倾向性和有意性
二 青少年常出现的行为问题
1、退缩行为 2、过度焦虑 3、离家出走 4、攻击行为 5、不服管教 6、学业欺诈 7、学业低成就 8、沉溺于不良娱乐
三、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分型 1、非社会化型 2、社会化型 3、强迫性品行障碍 4、非典型品行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