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30T13:43:25.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何秀华

[导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统称,由脑血管和心血管慢性病变所致。

何秀华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中心医院 024326)

【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乙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乙组患者经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生活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16-0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统称,由脑血管和心血管慢性病变所致。此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状多的特点,临床上概括为“四高一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抽取年龄在65~80岁(平均73岁)的60例患者,病程在5—21年(平均病程14年)之间,包括女患者22例,男患者38例。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乙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状况以及病情和治疗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者无明显区别。

1.2 干预方法

对甲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安排如下:

1.2.1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

适当的休息不仅能够缓解心脏负担,减轻症状,还能增加患者体内的氧气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在护士指导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不要通宵或者熬夜,情绪波动不宜过大,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等。还要预防由于脑血流量骤增或骤减发生的脑出血或脑缺血,保证血压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恰当的安排时间。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避免其下肢出现静脉栓塞等并发症,要经常保持肢体运动。

1.2.2科学控制患者饮食

控制总量、合理安排结构是科学管理患者饮食的重中之重。控制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在6g左右,多食用钙镁含量高的食品。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正确指导其饮食观念,为减轻患者的体重,必须减少热能的摄入,控制其血压在正常范围。患者经常忽视控制脂肪、蛋白质以及零食量的摄入,普遍认为只要减少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即可达到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必须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合适以及把总热量的摄入控制在一定范围。

1.2.3督促患者适当锻炼以及加强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一直坚持有氧运动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经常从事脑力劳动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人[3]。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慢跑、骑自行车等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常生活中适当加强锻炼,对患者的恢复更有促进作用。护理还包括积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进一步得知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改变以及心理状态,为使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医生应认真恰当的向患者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做检查以及治疗有什么意义,以便能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让患者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2.4做好日常观察

做好患者的日常观察工作,第一,护士要基本熟悉每一患者的个体情况,如病情和治疗程度,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其次,按照医生嘱托告诉患者及家属常用的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若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必须马上停药,第一时间告诉医生。

1.3数据处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的测定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3到4周后再由负责人员进行评价。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

2 结果

表1显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的评分结果。表格显示,护理干预数周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乙组患者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比较

组别例数社会功能情况躯体功能 QOL总分心理功能

甲组 30 27.11±3.29 48.29±3.33 137.92±5.44 29.83±3.38

乙组 30 11.29±3.94 22.29±4.83 57.20±4.33 10.73±3.0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上心脑血管专家对生存质量(QOL)的概念解释为:创造条件使患者活得更好[2]。医学理论上定义生存质量为一个包括社会心理学以及生物医学内容的集体概念,是一种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医学模式正在从以前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方向转变,医疗模式的迅速发展,也使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上升了一个高度,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没病或只消除身体的疾病,而是在身体没病的基础上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从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也是完好的。1990年,Rodin曾发表说:医学上的患病率指标和传统意义上的精神层面的测量肯定会不能完全反映心脑血管等一些慢性病的结果,但生活质量总分却可以综合地评价疾病的影响和结果[3]。从这

些来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显著环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规律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学会沟通,调整好人际关系,时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积极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吴兆苏。心血管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38.

[2] 刘俊,熊汉琴,陈瑛,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心脑血管患者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1).

[3] 王形花,于文源。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145-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