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七年级猫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猫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七课《猫》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猫》是一篇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猫的观察,生动地描绘了猫的形象,展现了猫的可爱、独立和神秘。

文章通过对比猫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突出了猫的特点,使读者对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生字词1. 猫:哺乳动物,家畜之一,头圆,眼大,毛柔软,善捕鼠。

2. 蜷缩:弯曲身体,缩小体积。

3. 眯缝:眼睛半闭。

4.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5. 胡须:猫的触须,长在嘴角两侧,有感觉作用。

6. 脊背:背部。

7. 爪子:猫的脚掌上的尖利部分。

8. 喵呜:猫叫的声音。

三、课文分析1. 结构分析《猫》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1-3段):描写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第二部分(4-6段):描写猫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猫的独立性格。

(3)第三部分(7-9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内容分析(1)第一部分:通过对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描绘,展现了猫的可爱形象。

如“猫的眼睛大大的,像两颗绿宝石”,“猫的毛柔软,像一团棉花”。

同时,通过对猫蜷缩、眯缝、凝视等动作的描绘,表现了猫的悠闲、懒散的生活态度。

(2)第二部分:通过对猫与人类的关系的描述,展现了猫的独立性格。

如“猫不喜欢被人抱在怀里”,“猫喜欢独自在家里游荡”。

这些描述表明,猫虽然与人类共同生活,但它们并不依赖人类,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3)第三部分:总结全文,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如“我喜欢猫,喜欢它的独立,喜欢它的神秘”。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猫的独特魅力的喜爱之情。

四、课后习题解析1. 请简述课文中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课文中猫的外貌特征有:眼睛大大的,像两颗绿宝石;毛柔软,像一团棉花;脊背弓起,像一座小山;爪子锋利,能抓住老鼠。

生活习性有:蜷缩睡觉;眯缝眼睛看东西;凝视远方;喵呜叫唤。

2. 请简述课文中猫与人类的关系。

答:课文中猫与人类的关系表现为:猫与人类共同生活,但它们并不依赖人类;猫喜欢独自在家里游荡,不喜欢被人抱在怀里;猫有时会主动靠近人类,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保持独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第17课《猫》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 ”。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 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了解作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直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 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针,刺我良心的针!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 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
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性情:
有趣 活泼、 不怕生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 树,捉老鼠。“它在 ….
有 时 . .扑过去捉,有
时……跃到墙上。”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前两只小猫可爱,活泼,请找出文中 描写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
受 到喜爱。“.…微笑着消 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 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爱国主 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翻译家、文 学史家。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作品:《欧行日记》《海燕》。
字音字形

dòu 缕
倚 lǚ yǐ
妄 wàng
消耗 xiāo hào
的。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请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与第三只猫关 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堂笔记
《猫》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人与猫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这篇课堂笔记重点记录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三只猫的故事。

第一只猫活泼可爱,但不幸病逝;第二只猫则温顺懂事,但被邻家大黄猫咬死;第三只猫因作者怀疑它偷食,被冤枉而死。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向往。

二、重点词汇与句型
重点词汇:描述猫的形态、习性、动作等方面的词汇,如“毛茸茸”、“喵喵叫”、“蹭来蹭去”等。

句型:如“它似乎很高兴,在我身边蹭来
蹭去”,“它似乎很害怕,蜷缩在角落里”。

三、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述人与猫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向往。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爱生命,珍惜与动物相处的时光。

四、写作技巧
本文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与猫之间的深厚情感。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不同猫的特点和命运。

五、课堂互动与思考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生命。

同时,我们也思考了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思想。

总之,《猫》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关爱动物,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猫课文七年级上册

猫课文七年级上册

猫课文七年级上册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儿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17.《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17.《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感悟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 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使弱者得到帮助,得到幸 福;另一方面,作为弱者要不甘落后,不逃避,积极奋斗,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可爱小猫因病亡 第一只猫
难过酸辛首次养
猫 第二只猫 活泼有趣却亡失
怅然愤恨久不养 平白无故蒙冤死 第三只猫 自责内疚永不养
疑难探究
3.[难点]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第三只猫的死亡表达出来的,既然侧 重点是第三只猫,那为什么要写第一只、第二只猫呢?
为了形成对比,衬托第三只猫的遭遇以及“我” 痛悔的感情。前两只猫从主人那里得到的始终是宠爱, 它们的死亡或失踪使“我”“酸辛”或“怅然”“愤 恨”,这些感情的出发点是对猫的喜爱,所以其中含
有深深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疑难探究
而第三只猫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爱,相反,它原 本已无家可归,被主人留下后又遭冷遇,接踵而来的 是主人的猜疑、歧视、憎恨、痛打,最后含冤而死。 由于和前两只猫形成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就显得愈 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深切的同情,更加突 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也有力地升 华了全文的主旨:对待事物不能凭主观好恶妄下断语, 否则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铸成大错。
“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 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 饿所杀。
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课文梳理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 块,更觉得难看了。
“钻到火炉底下” 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 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 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的胖胖的。

第17课 《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17课 《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一只黑猫 案件犯案性质:
冤案
试想,如果芙蓉鸟被害案发生在养第二只猫时,会不会有不同的结 果?这起“冤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我”对于两只猫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如果是非常喜爱的第二只猫, “我”可能不会怪罪它,这起冤案背后的原因是我对于这两只猫的态度 不同,一只喜爱一只不怎么喜欢,是我的偏见导致了这个冤案的发生。
消耗( hào) 污涩( sè ) 红绫(línɡ ) 懒惰( duò) 怂恿( sǒnɡ yǒnɡ ) 乞丐( ɡài ) 预警(jǐnɡ ) 诅骂( zǔ ) 蜷伏(quán)
芙蓉鸟( fú ) 惩戒(chénɡ) 悲楚( chǔ) 虐待( nüè)
叮嘱( zhǔ) 辩护(biàn) 畏罪潜逃(qián) 倚着( yǐ ) 妄下断语(wànɡ) 冤枉(yuān) 屋脊( jǐ )
关注,它总是跳跃在桌子上,凝视着笼子里的鸟儿。②在案发前,它一 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2)案件发生后嫌疑人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 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
对案件嫌疑人的惩处措施: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
追过去打了一下。 案件真正犯案人: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难点)
郑振铎,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 史家。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 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 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 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提示: 在第一只小猫因病死掉之后,第二段写到“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

人教版七年级上《猫》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猫》笔记

《猫》笔记《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以下是《猫》的笔记:1.情节梳理: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以及每次养猫的感受和结果。

第一次养猫时,作者非常喜欢这只猫,但不幸的是,这只猫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了。

第二次养猫时,作者选择了一只漂亮的猫,但是这只猫被别人偷走了。

第三次养猫时,作者选择了一只丑陋的猫,但是这只猫却是一只捕鼠能手,为家里解决了老鼠问题。

2.人物形象:文章中的“我”是一个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

他喜欢动物,愿意为动物付出时间和精力。

同时,“我”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第一只猫的死感到自责和悔恨,对第二只猫的丢失感到伤心和愤怒。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写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不要随意抛弃动物。

4.写作特点:文章运用了朴实的语言和具体的描写手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对第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的不同。

5.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需要重点理解。

比如,“生命是可爱的”、“不要因失败而放弃生命”等句子,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同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人是万物之灵,可是千变万化的世界之中,最难捉摸的也是人”,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6.归纳总结:文章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在写作上,文章运用了朴实的语言和具体的描写手法,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笔记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笔记

《猫》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为郑振铎。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家中三只猫的故事,通过这三只猫的命运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文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三只猫的外貌、性格和命运。

第一只猫活泼可爱,但不幸病逝;第二只猫温顺可亲,但被别人抱走;第三只猫忧郁懒散,最终离家出走。

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对这三只猫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同时,文章中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态度。

作者通过三只猫的命运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和珍惜,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文章还通过猫的命运变化,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不应该随意伤害或抛弃它们。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猫》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三只猫的故事,更让我们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更加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同时也可以更加关注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读读写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读读写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读读写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第16课是《猫》。

这是一篇描绘猫的散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猫的特性和魅力。

以下是一些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及其解释:
逗(dòu):引,招惹。

缕(lǚ):一丝。

倚(yǐ):靠着。

妄(wàng):胡乱,荒诞不合理。

消耗(xiāo hào):受损而逐渐减少。

忧郁(yōu yù):忧伤郁结。

懒惰(lǎn duò):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ān xiáng):平静自然。

乞丐(qǐ gài):以乞讨为生的人。

预警(yù jǐng):事先发出警报。

怅然(chàng rán):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quán fú):弯着身体卧着。

叮嘱(dīng zhǔ):叮咛,再三嘱咐。

惩戒(chéng jiè):通过处罚来警戒。

悲楚(bēi chǔ):悲伤凄楚。

断语(duàn yǔ):作结论的话。

冤枉(yuān wǎng):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

虐待(nüè dài):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

芙蓉鸟(fú róng niǎo):金丝雀的别称。

畏罪潜逃(wèi zuì qián táo):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材全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材全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材全解《猫》知识点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

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

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第16课猫笔记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第16课猫笔记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第16课猫笔记《猫》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十六课,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以及不同的猫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和痛苦。

一、生字注音:1. 逗(dòu)2. 缕(lǚ)3. 倚(yǐ)4. 妄(wàng)5. 消耗(hào)6. 忧郁(yù)7. 懒惰(lǎn duò)8. 叮嘱(dīng zhǔ)9. 径直(jìng zhí)10. 盐(yán)11. 渊博(yuān bó)12. 矿藏(kuàng cáng)13. 巧妙(qiǎo miào)14. 昂首(áng shǒu)15. 陡峭(dǒu qiào)二、词语解释:1. 逗:引逗。

2. 缕:线。

一缕:一条一条。

3. 倚:靠。

倚着:靠着。

4. 妄:胡乱。

5. 消耗:(精神、力量等)因使用过度而逐渐减少。

6. 忧郁:忧愁苦闷。

7.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

8. 叮嘱:叮咛,再三嘱咐。

9. 径直:副词,直接向某处(跟“不”呼应)。

表示动作的直接进行。

10. 盐:食盐溶液。

11. 渊博:(学识)深广。

12. 矿藏:(名)蕴藏在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

藏是储藏的意思。

矿藏是指地下埋藏的各种矿物的总和。

13. 巧妙:(形)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的。

妙是美妙的意思。

巧妙是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过一般的。

14. 昂首:(动)仰着头。

首是头的意思。

昂首是指仰着头。

15. 陡峭:(形)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山势高而陡峻。

峭是陡直的意思。

陡峭是指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山势高而陡峻的地形。

三、课文分析:本文是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展开叙述。

课文内容很朴实,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深情地抒发了“我”与家庭中第三只猫不幸遭遇的感慨。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猫《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如是写道:“猫儿瑟瑟,蹢躅其羽。

”这是我国远古文献首次记载猫出现在人类身边。

在这之前,人类家族中,大约只有狗、猴、熊等善于助人的动物和驯养了的动物,而没有猫。

猫首次出现在人类生活中,最早是在公元前七、八千年的史前文化时期。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人们以种植庄稼、养殖家禽和捕猎野兽为生。

而野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将野兽驯化成了家畜。

而那些猫正是为了帮助人类捕猎鼠害、保护庄稼、珍惜食物而被人们驯养的。

猫的传入,对那个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猫吃鼠害、保护粮食,就减少了人们的粮食浪费,使人们的食物供应得到了安全保障。

由于有猫的帮助,人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

实践证明,猫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好处,猫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成为一种重要的家畜。

长时间的驯养与繁殖,对猫的体态、智力、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人们懂得用猫的尖细利爪,故有了猫爪、猫捕、猫儿瑟瑟等词语。

远古时期的猫身体庞大、蹄大爪粗、山野性强,随着驯养,到了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时期,他们的眼大、尾巴长而且蓬松,足够用来使它平衡身体在空中旋转。

再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选择、繁殖和培养,得到许多的猫种,例如家猫、蓝猫、暹罗猫、波斯猫和异国短毛猫等。

猫儿瑟瑟,蹢躅其羽。

猫的蹢躅是指它们优美的步态,也说明了猫难以捉摸的姿态。

猫的羽是指它们的耳朵,因为像羽毛一样,常常漆黑漆黑的,又轻又长,自觉自在。

它们有6.7厘米长,3.7厘米宽的倾听器,夜里能听到极为微细的声音,正是这种特殊的耳朵才使它们各个击破、无所不见。

教案:课文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第16课,名称为《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文献中首次记载猫的信息。

2.掌握猫在史前文化时期的驯化过程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了解猫的多样性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猫的保护意识和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材全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材全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材全解第16课《猫》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2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3——14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笔记
《猫》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以及不同的猫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和痛苦。

一、生字注音
芙蓉鸟(fú róng niǎo) 伴侣(bàn lǚ) 宁谧(níng mì)
窥(kuī)见畏(wèi)罪潜(qián)逃
二、多音字
扎:挣扎(zhá) 扎挣(zhā) 捆扎(zā) 扎针(zhā)
似:相似(sì) 似的(shì)
三、重点词语解释
芙蓉鸟:又名金丝雀、玉鸟。

身上的羽毛如彩霞,尾羽开放时如同芙蓉花。

古怪:指猫的性格乖僻,和一般猫不一样。

倚:靠。

蜷:弯曲。

伏:低下去。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任凭:不管,不顾。

淘气:顽皮。

洋溢:充分流露、显示。

古板:呆板没有变化的。

郁闷:气不顺,心情沉闷。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安详:从容不迫而安静祥和。

冤枉: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可指委屈。

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的样子。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的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猫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抱了下来。

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七年级上学期《猫》

七年级上学期《猫》
勇于面对困境。
03 课文中的语言特色
CHAPTER
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猫比作“隐身人”、“小老虎”,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猫的活泼可爱。
拟人
在文中,作者将猫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动作,如“猫儿高兴 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排比
在描述猫的特点时,作者运用排比手法,如“猫儿是那么的乖,那 么的守规矩”,增强语言气势,使描述更富有节奏感。
乡土情结
作者通过描写猫对家乡的 眷恋,表达了对乡土的深 厚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乡土情结。
西方文化影响
科学精神
文章中提到了西方科学知 识对猫的分类和研究的贡 献,体现了西方科学精神 对作者的影响。
人道主义
文章中强调了猫作为生命 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体现了西方人道主义价值 观的影响。
自然主义
描写抒情
在文中,作者运用描写抒情的方式,将情感融入对猫的描述中,如“看着这只 可爱的小猫,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童年”,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04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CHAPTER
中国传统文化
01
02
03
忠孝观念
文章中通过描写猫的忠诚 和孝顺,体现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强调的忠孝观念。
家庭观念
猫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对家 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 视家庭和家族的观念。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讲述养猫的经历,表达 了作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以 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主题展开方式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将主题思想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 中,使读者在感受故事的同时,
也能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主题意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

主旨探讨
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我们 明白了什么道理?
1. 凡事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妄下 断语。 2. 为人处事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 全凭个人好恶、私心和偏见。 3. 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
课堂总结
本文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 ”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 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 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补偿的悔恨。
1.文章生动的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 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与此相关的细节描写并作出 分析。
2.第一只猫在家中处于宠物的地位。从哪些细 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人对这只猫的爱好?
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 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 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 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对于第一只猫的病死,“酸辛”一词包含 作者怎样的情感?
包含着惋惜、难过、怜爱的情感。
4.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 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的 。“园中乱跑”“不怕 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 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 领。
(二)犯法嫌疑人: 丑猫
(三)犯法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发前的表现: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好像也特别注意, 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 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四)对犯法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五)案件真凶: 一只黑猫 (六)案件定性: 冤案 (七)丑猫结局: 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相似: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外形好看, 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是外因所 致。而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 厌,性情忧郁懒惰,遭受冷遇,结局是被冤枉后忽然死去。人凭着个人 的好恶、偏见对待事物,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它们的特点、命运形 成鲜明的对比。
性情
在家中的 地位
结局
对“我”的影 响
很活泼 很受 喜爱
病死
一缕 酸辛
深入探究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地 位
结局
对“我” 的影响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舅舅家
浑身黄色
活泼、 全家人都 会 爬 树 、 喜爱它
要来的
捉鼠
被久不养猫
第三次: 丑猫
(15—34)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 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 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 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第四章
总结拓展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 “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 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 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解读课文
默读课文
按照下面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默读时间为5分钟。 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
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
一句话概括。

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堂笔记一、生字1.眯(mī):眼睛微微合拢,多用于形容打瞌睡或微笑。

2.痒(yǎng):形容皮肤或黏膜受刺激引起的痛痒感觉。

3.妥(tuǒ):稳妥,稳当,如“妥帖”(恰当,合适)。

4.袱(fú):包裹或覆盖用的布单,也可以用来比喻负担或包袱。

5.怅(chàng):失意、懊恼的样子,如“怅然若失”。

6.懒(lǎn):懒惰,如“懒散”、“懒洋洋”。

7.蜷(quán):身体弯曲,如“蜷缩”、“蜷曲”。

8.腌(yān):用盐浸渍食物,如“腌菜”、“腌肉”。

9.倚(yǐ):靠着、依赖,如“倚靠”、“倚赖”。

10.耗(hào):消耗、耗费,如“耗资”、“耗时”。

二、词语解释1.古怪:奇特、奇异,与众不同的意思。

2.默契:心照不宣,互相了解的意思。

3.淘气:顽皮、顽劣的意思。

4.冤枉:无辜受委屈的意思。

5.变化多端:变化很多,千变万化的意思。

6.庄重:严肃稳重的意思。

7.贪玩:爱玩、喜欢玩耍的意思。

8.尽职:全力负责某项工作或职责的意思。

9.任凭:听凭、任意的意思。

10.屏息:停止呼吸、屏气凝神的意思。

三、课文内容理解与赏析1.作者对猫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作者对猫的感情变化是从“古怪”到“喜爱”。

从“古怪”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不满和厌恶,但随着对猫的深入了解和接触,作者开始欣赏和喜爱它,甚至为它的离去而难过和失落。

从“芙蓉鸟事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和关心。

2.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述的?答:猫的性格特点是既古怪又可爱。

作者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猫的古怪性格,比如在描述猫走路时,“总是放轻脚步,无声无息地走过去”,表现出猫的机警和灵活。

而在描述猫吃食时,“吃起来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则表现出猫的文雅和绅士风度。

同时,作者也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猫的可爱和淘气,比如在描述猫玩线团时,“常常玩得没完没了”,表现出猫的活泼和好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提示:
• 细节 对比 先抑后扬 伏笔 首
尾呼应 第一人称叙述的方法
写作指导
从下列的场景中任选一个进行100字左 右的片段描写:
1、好一

(突出动物特征)
2、我家的 (动物昵称)源自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写,也可以小 动物的视角来写
诅骂 怂恿 叮嘱
呈问合究
速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几只猫的故 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重点写哪一只 猫?
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整体感知
在课文中标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 性情、我的感情以及结局的句子,做好旁批。 口头回答下表中的内容。
从隔壁要来的
从虹口舅舅家 门口捡回来留养 带回来的
郑振铎
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
现代作家、文 学家、学者,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主要著作有 《海燕》 《欧行日 记》及《山中杂记》 等。
疏通字词 我能读准下列词语吗?
yōu yù
sè chàng
忧郁 污涩 怅然
quán
chéng
níng
蜷伏 惩戒 凝望

sǒng yǒng dīng zhǔ
小神探破案
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案件定性:
冤案
小神探破案
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过、自责、内疚。 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原文)
创问互究
谁是悲剧的 制造者?
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主题解读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 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 的事件,我想说:
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
上__,__对__鸟_笼__凝__望__着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 还_在__吃__着__什_么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_还_以__为__惩__戒__得_不__够__。___________
小神探破案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第__三__只_猫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教师寄语
勿以貌取人———博爱 勿偏见待人———平等 勿主观断事———民主 勿冷漠处世———正直
语言赏析
圈画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做好旁批, 将你的成果分享给同学们。
提示: 神态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
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感情细腻、真切朴实
写法探究
作者通过对三次养猫过程不同感想的叙 写,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 敢于自责的感情。结合相关语句,谈一谈作 者在对猫的特点描写和情感表达上运用了哪 些写作手法?
花白的毛,如带着 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是花白,但不好
看,又很瘦→ 变壮
很活泼
更有趣, 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 懒惰
喜爱→替它忧郁 喜爱→提心吊胆 不大喜欢→愤怒
→酸辛
→怅然、愤恨 →十分难过
病死
亡失
冤死
质问深究
重点品读(15-34段)
为什么最后“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 两只猫的亡失又要“更难过得多”?第三只猫 的遭遇是怎样的?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
观臆(yì)断,更重要的是弄清
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 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 者。”
主题解读
对于作品中的“可怜猫”, 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 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 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 性需要自我完善,这样才能避免不 幸。”
平等尊重你我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