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创新
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doc
![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doc](https://img.taocdn.com/s3/m/226470de33d4b14e852468fc.png)
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作者:王金文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0期[摘要]高校高层次人才是高校最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高层次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高层次人才的特征、现状及管理等方面对高校高层次人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作者简介]王金文(1968- ),男,河南新乡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和管理。
(河南新乡45300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5-0035-02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会议上强调,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
①高校高层次人才决定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大小。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只有大师云集,才能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只有拥有一大批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高层次人才,高校才能跟得上世界高等教育的步伐,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因此,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与管理是高校人才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头等大事。
一、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定位所谓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能把握学科前沿与发展方向的人。
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高层次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方面统一。
根据我国人才队伍实际状况和人才统计口径,从学历上讲,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即可称为高层次人才;从职称上讲,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即属高层次人才;从类型上讲,高层次人才包括中高级领导人才、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的高级专家。
二、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的现状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组成是两院院士、特聘教授、贡献突出及特殊专家、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国家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各级“人才工程”的入选者、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
建立人才培养促进机制_激发人才创新创造能力
![建立人才培养促进机制_激发人才创新创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f05181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e.png)
文化文明文化建设Enterprise Civilization2024年第5期82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旨在以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业务专长、技术优势和“传帮带”作用,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提高职工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投集团)积极打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促进机制,打造业务精湛、优势明显、勇于创新、梯队层次丰富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广西数字交通事业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抓契机,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促进机制2023年3月15日,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直属企业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交通设计集团)首个以广西劳动模范、广西工匠王长海命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
北投集团以此为契机,推动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建立和完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促进机制,致力通过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企业人才培养,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活力。
建管理机制,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教育培训管理规定》《绩效管理规定》《薪酬管理规定》等制度,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成长激励氛围;二是成立了专家技术委员会,设立了各专业专家组,建立了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储备数据库,为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机制环境;三是建立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负责制、预期目标制、导师制,明确相关职责,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运行;四是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年度考核和期满评估制度,依据工作室工作表现及作用发挥等情况,对工作室实行客观评价、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取消命名,对工作不力、无工作实效的工作室成员,进行动态调整;五是加大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管理与服务,为其配备相对独立的工作场所和相应的办公设备,妥善解决工学矛盾,确保工作室成员安心工作、专心研究。
《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f53e7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e.png)
《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为了推动人才创新发展,进一步集聚人才资源,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优化人才结构,增强人才创新能力,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人才选择标准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建立一套科学、公平、透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引进人才的门槛,提供相关便利和优厚待遇。
2.优化高校人才选拔机制。
高校人才选拔制度,以能力和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鼓励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兼顾其他综合素质。
3.加强农村人才选拔和培养。
注重培养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高等教育,深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创新和实际运用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深化人才激励机制1.人才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区分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人才,实行差异化评价,激励人才持续创新和进取。
2.加大对创新项目和成果的奖励力度。
拓宽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金额,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项目和成果的孵化和推广。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保障创新人才的创造成果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1.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人才的留学和回国工作,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
2.推进城乡人才流动。
落实优惠政策,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农村人才,促进城乡人才的互补和合作。
3.建立人才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管理平台,为人才提供便捷的信息发布和查询服务,促进人才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加强人才引领和服务1.建立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
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包括职业规划、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多元化的人才服务,帮助人才发展和成长。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让人才进发活力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让人才进发活力](https://img.taocdn.com/s3/m/d5a669f6700abb68a982fbaa.png)
战 略从 被 动 适 应 型 向 主动 引领 型 转 变 。要
着 眼 未 来 , 度 超 前 , 极 进 行 战 略 人 才 的 适 积 开 发 储 备 ,最 大 限 度 地 激 发 人 才 的 创 新 潜
能 , 以前 沿 技 术 领 域 人 才 的 集 聚 优 势来 开 拓 和 引 领 长 江 航 运 事 业 的 发 展 。 二 是 人 才 培 养 要 从 数 量 扩 张 为 主 向 质 量 提 升 为 主 转
2抓 机 制 .
一
主 要 经 验
必 须 坚 持 一 个 好 的导 向 。选 人 用 人 问 题 是 带 有 根 本 性 的 问题 ,用 人 导 向是 最 重 要 的 导 向。 长 航 局 党 委 在 人 才 使 用 和 培 养 上 的指 导 思 想 , 是 坚 持 “ 有 四干 ” 人 就 一 用 导 向 , 持 公 正 、 平 、 优 的 原 则 , 照 坚 公 择 按
发 挥 了 专 家 的 “ 帮 带 ” 用 , 进 了 青 年 传 作 促
优 秀 人 才 的 快 速 成 长 , 到 了 良好 效 果 。 收
4强 服 务 .
主要特点
1 抓 规 划 .
变 人 才 管 理 为 人 才 服 务 ,注 重 不 断 强
化 人 才 服 务 功 能 ,为 人 才 提 供 良好 的 成 长
在西 部 交通 科 技项 目中 , 大胆 启 用 青
年 专 技 骨 干 担 任 专 题 和 子 题 负 责 人 ,项 目
研 究 中 对 他 们 委 以 重 任 ,为 青 年 人 才 培 养 搭 建 舞 台 。 时 以 经验 丰富 、 业 技 术 造 诣 同 专 高 的 老 同 志作 为技 术 顾 问 , 到新 老结 合 , 做 优 势 互 补 , 调 动 了青 年人 才 的积 极 性 , 既 又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ece5c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5.png)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正文:----------------------------------------------------------------------------------------------------------------------------------------------------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2014年1月10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解放人才生产力,在全省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就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重点人才培养(一)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从2014年到2020年,分批选拔2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院士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培养期5年,在培养期内由省级财政给予每名后备人选及其团队100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同时所在企业和有条件的单位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实施“云岭学者”培养工程。
从2014年到2020年,分批选拔100名左右科研学术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授予“云岭学者”称号,进行重点培养。
培养期5年,在培养期内由省级财政给予每人200万元科研工作支持经费,同时所在企业和有条件的单位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二)大力培养产业建设人才实施“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从2014年到2020年,分批选拔认定200名左右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领衔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进行重点培养。
培养期5年,在培养期内由省级财政给予每人1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同时所在企业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c7bb15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c.png)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世界范围内,高端人才的集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关注点。
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如何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
本文将对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选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一些借鉴。
一、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具备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都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要求能够让专业人士做出更多的创新和贡献,这需要具备开放、多元化、高效的团队和自由创新的文化氛围,促进互联依存和共创交流。
同时,这个城市也必须提供良好的居住、教育、医疗、娱乐和文化环境。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并且让他们更加愿意留下来。
正是这样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到美国硅谷和英国湾区。
二、创造适宜的政策和法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降低个人所得税、提供住房补贴和教育补贴等,来吸引更多的人才。
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如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制定专门的创新法律法规,以及为初创企业提供健康的扶持和投资环境。
这些政策在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经济影响的同时,也能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高端人才的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与全球外部环境以及各方面的合作都逐渐加强。
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合作交流,如引进国际领先的研究机构或企业,吸引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本地科研和企业活动,提供外籍教师、国际学者和研究员在本地工作或访问的机会。
此外,各国还可以联合开展跨国公共研究合作和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等,推进联合研究和相关政策研究,以期打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高端人才的集聚也是一项长期和可持续的事业。
关于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a18e97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2.png)
关于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华楠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年第02期摘要:人才强校是推进学校发展的第一战略,高层次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人才引进、培育、激励、评价等方面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推进高校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努力开创高校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机制近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关键环节,突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学科急需、引培并举”的工作思路,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等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学校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
一是成立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党委书记对学校人才工作负总责,着力协调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下设“人才工作办公室”,主管人事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负责日常协调落实各项人才工作。
二是完善校院两级人才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个二级学院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负责学院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二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为本组织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善于发现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确保各项人才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三是強化督导考核,层层压实责任。
学校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内,把教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3c5be2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做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1. 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度重视教育的质量和多元化,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他们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和研究人才。
在这个方面,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强与世界一流学府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资助,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
2. 创新型人才培养:发达国家或地区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科研项目、实习和创业实验室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与创新相关的能力。
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借鉴其经验,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 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环境的建设: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政策支持,如创新基金、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鼓励创新和创业。
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借鉴其做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和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
4. 公共服务的提升:发达国家或地区注重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教育、住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的基本需求。
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5.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或地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
他们鼓励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提供丰富的交流机会和国际化平台。
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拓展国际人才合作的空间。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的主要做法包括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环境的建设、公共服务的提升以及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如何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如何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1f98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b.png)
如何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企业高端人才,是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人才高地,其在引领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你们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1 搭建参政议事平台,给地位,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智囊参谋作用建立四项制度,大力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民主科学决策和参政议事中的作用发挥。
一是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制度。
建立包括企业首席专家、专家、各类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内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坚持重要生产运行和技术论证会邀请高层次专家参加制度,及时就科研生产及经营发展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技术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度。
以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组建由首席专家、专家牵头负责的研发团队,全面参与企业科研立项、研究、总结、验收、评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发挥高层次专家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
三是建立党代表、职工代表参政议事制度。
在企业党代表、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中重视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党员代表大会、职代会等形式,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项目论证、课题研究、科技攻关、学术指导、后备人才培养等重要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注重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拔各级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地位。
明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班子,共同参与班子重大事项的决策,以此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有效渠道。
2 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委重任,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科技进步中的技术领军作用建设干事创业工作环境的关键,在于搭建创业载体,构筑发展平台,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探索建立“重点选拔、积极培养、合理使用、有效激励、人尽其才”的人才成长链条。
大力实施“三提高三优先”人才培养优惠政策,即努力提高政治待遇、福利待遇、奖金待遇,优先参加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健康疗养。
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354ed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f.png)
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1—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制第三章条件层次第四章引进认定第五章使用培养第六章考核评价第七章薪酬福利第八章附则—2—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改进XXX(以下简称“公司”)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满足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型国际化企业公司人才需求和智力支撑的需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符合第十条培养引进条件,按第十三条规定程序经认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真才实学,与公司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相适应的高、精、尖人才。
(一)突出重点。
围绕公司财产发展和项目建设重点领域,以开阔的视野,突出开展急需、紧缺人材培养引进,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多渠道、多方位网罗高层次人材,重点培养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层次人材及团队。
(二)以用为本。
坚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贯穿于人才发展始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特事特办。
针对高层次人材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特别优秀和急需的可实行“一人一—3—高层次人材引进管理办法策”、“按人设岗”和“合同管理”。
(四)统筹兼顾。
坚持高层次人才内部培养和高端引进并重,以培养促成长,以引进带培养,发挥现有人才优先培养挖掘和高端人才引进的双重导向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公司直接管理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直属单元(以下简称“各单元”)。
第二章管理机制第五条公司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公司分管党委组织、人力资源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工作小组在公司人材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人材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承受上级人材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具体指挥、统筹协调;(二)编制高层次人才工作规划,专项计划及实施方案,报人才委审定;(三)向人材委会报告高层次人材规划、专项打算的执行效果,承受人材工作委员审议;(四)制订高层次人材工作专项资金预算和使用打算,经人材委审批后组织实施;—4—高层次人材引进管理办法(五)对高层次人材工作的重大问题,向人材委提出建议方案;(六)审核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年度工作计划,及时确定引进过程中的关键事宜;(七)审核高层次人才考核结果,兑现奖励;(八)落实人才委授权或决议的其他事项。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6f91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一、背景介绍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人才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为了加快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需要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1.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 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高薪聘用、住房补贴等方式吸引他们加入到产业创新领域。
3. 加强海外留学生招聘工作,建立留学生回国创新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金支持。
三、优化人才评价机制1.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成果转化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2. 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考核,鼓励人才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3. 设立产业创新人才奖励机制,激励人才在产业创新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四、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1. 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2.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鼓励人才走出国门,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建立行业协会和专业社团,为产业创新人才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五、优化创新环境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2. 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融资成本。
3.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六、加强政策引导1.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2.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参与到产业创新中来。
3. 鼓励区域协同发展,在区域内建立创新联盟和产业集群。
七、加强企业创新管理1. 建立创新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创新流程和管理模式。
2.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活动。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 建立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在产业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
![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c5788c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5.png)
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中共珠海市委员会•【公布日期】•【字号】珠字[2011]11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珠字〔2011〕1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增创人才发展新优势,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人才需求空间,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紧密围绕我市今后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以做好现有人才的使用和服务为基础,以引进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关键,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研发创新团队,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为“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实施“七大工程”(一)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人才需求提升工程。
建立产业转型升级的政府引导与倒逼机制,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动力,创造巨大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综合运用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环保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最低工资标准、优先保证项目用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等手段,着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产业大板块,整合工业大园区,狠抓龙头大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三大一新”产业发展格局,使珠海成为产业发展的高地、人才创业的热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发展舞台。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f33ed050e2524de5187efd.png)
育发展形势的观念和做法 , 影响了人力资源 的管理与 开发, 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面临挑战。
11 管理与开发的制度不完善 . 首先管理原则不明确 , 没有真正树立“ 以人为本”
励与竞争机制 。虽然各高校都很重视人才引进工作 ,
但很多学校似乎没有 明确而合理 的人力资源架构 , 人 才引进工作显得有些盲 目。重学历、 轻能力 ; 重学术 、
26 第2卷 第2 0年 7 0 期
将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 实现资源优化、 管理优化的 必由之路。 22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 出发 。 . 围绕学科建 设, 做好人才引进 、 培养、 使用工作
2 实现高校人 力资源 开发与 管理机 制创新 的
措施
2 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 目 . 标创新 过去高校只是将教职工看作是学校 的成本 中心 ,
轻道德 , 以及 “ 系人才 ” 关 问题 等等, 得人 才总量不 使
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宗 旨, 人事部 门管理注重以 事为中心 , 沉迷 于“ 调进 调 出天天找 , 资考勤统计 工
足, 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 人才利用效率不高 , 人才不
足和人才浪费同时存在 , 影响了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 。
竞争 机 制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存在 的问题
高校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开发是一项复杂 、 长
期、 艰巨的系统工程。我 国高校人才规模 与高校教育 迅速发展相比还相对不足 , 队伍 的整体素质距离 人才
国际化的要求还有 明显差距。高层次人才相对 紧缺 ;
在高等教育管理 的研究 中, 对物和事 的管理研究 较多, 而忽视研究人的管理 , 尤其忽视高校人力资源开 尤其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 响, 高校在人才建设 和管 因而无法建立起有效 的人力资源激 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教 发与管理的研究 ,
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
![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fd117054a7302768e99392b.png)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09-0131-03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孙丽丽,陈学中(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人才流动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高层次人才集聚作为人才流动的一个特殊行为,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层次人才有四种集聚模式,即:收益优势依傍型、产业集聚推动型、 领头羊 效应吸引型和政府牵引型。
分析人才集聚所产生的效应,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流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有利于价值的最大化,促进集聚发展,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才集聚。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人才流动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Modes and Strategies of Aggregating High -level Talents SUN L-i li,C HE N Xue -zhong(School o f Management ,Jinan U 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22,China )Abstract :The era of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demands more high-level talents,which lead s to freer talent flow.A as aspecial behavi or in talent flow,high-level talent aggregation can promote talent value,which involves 4modes including in -come dependin g mode,industry gathering mode, bell wether effect mode,and govern ment drawing mode.The paper pre -sents the strategies of aggregating high-level talents.Key words :high-level talents;aggregating mode;talen t flow收稿日期:2005-05-27作者简介:孙丽丽(1982-),女,山东广饶人,济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a8dcab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7.png)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端人才的集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科研条件、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一、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体系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人才引进政策和体系是尤为重要的。
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都会制定针对高端人才的专门政策,如实行人才签证制度、提供永久居留权等。
他们还会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机构、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库等。
发达国家或地区在人才引进政策和体系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鉴。
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体系,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该国或地区工作和生活,从而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科研条件教育和科研是高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土壤,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都会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科研条件,包括建立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等。
在教育和科研条件方面,其他国家或地区可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如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等。
三、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和创业是高端人才的主要追求,发达国家或地区通常会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简化创业手续、提供创业贷款、设立科技园区等。
其他国家或地区可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做法,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创新创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四、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会为高端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如高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
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保障。
创新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创新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1467c14866fb84ae45c8d32.png)
创新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胡锦涛同志指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
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
”税务系统专业性强,尤其是地税系统,税种繁多,征管范围大,要增强地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
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不断创新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较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笔者曾有幸成为国家税务总局涉外高级税收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感受到培养成就的同时,对税务系统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有了自己的见解,这里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一、合理定位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含义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应是两个不同含义的人才定位。
高层次人才是具有较高素质、专长某项税收业务的人才,如税收理论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
以前提到的高层次人才,一般指“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具有硕士、博土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214号)。
笔者认为这种定义范围狭窄了些,只属于税收理论型及管理型高层次人才。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一大批有实战经验、专长某项税收业务的高层次人才,如专长对房地产行业检查的人才,专长税收征管的人才,这些人才也许并非科班毕业,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才在我们的系统中也是凤毛麟角,也应该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复合型人才是在精通本职业务的基础上,另有一门或几门知识特长的人才,如税收+外语型人才,税收+法律型人才,税收+计算机型人才等。
他们对税收业务的精通程度不一定要比高层次人才强,他们的特长是能将两门不同学科融汇到一起,起个桥梁、纽带的作用。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87860d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4.png)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1. 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发达国家或地区通常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吸引高端人才。
这包括优质的公共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良好的安全环境、多样化的文化和娱乐设施等。
这些条件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和职业发展。
2. 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会来培养高端人才。
他们重视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鼓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他们还提供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优秀的学生留在国内学术研究领域。
3. 创建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发达国家或地区注重创建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以吸引高端人才。
他们建立了创新园区和科技园,提供了税收优惠、研发资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措施。
他们还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促进学术和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4. 推动国际人才流动和合作:发达国家或地区鼓励国际人才流动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交流。
他们提供合适的签证政策和移民通道,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到本国工作和生活。
他们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吸引外国高端人才来本国工作和学习。
5. 建设高端人才社区:发达国家或地区鼓励高端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设高端人才社区。
他们建立了专业协会、学术组织和创新平台,为高端人才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他们还鼓励高端人才参与社会公益和公共政策制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医疗服务和安全环境。
鼓励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娱乐设施。
3. 支持创新和创业:建立创新园区和科技孵化器,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调研报告: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调研报告: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da5a006fad6195f312ba66b.png)
调研报告: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如何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顺畅流动,实现人才有效集聚,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通知》要求,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就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问题,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现状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领导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制度措施,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党管人才领导体制不断健全按照“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34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按照实际需要,每年适当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制定下发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
指导各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人才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沟通联系,对全市各类人才的自然情况、技术特长、创业成果等进行了登记造册。
通过量化标准、群众举荐、组织认定等具体办法,将各类高层次人才筛选入库,动态管理,为同类人才联袂创新创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资源。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b80e36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f.png)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和利用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集聚对促进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的做法,成功吸引和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主要做法以及其可以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借鉴的经验。
一、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众所周知,高端人才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因此吸引和引进高端人才成为了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法非常积极,他们通过长期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高端人才移居到本国工作和生活。
他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措施,如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安家补助等,以吸引更多优秀的高端人才。
这些做法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各国而言,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引进政策和制度体系,并通过激励机制,给予高端人才更多的权益保障和利益激励,从而更好地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过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他们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值得借鉴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并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投入,从而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设立科研项目和基金支持科研项目和基金支持是发达国家吸引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些国家通过不断加大对科研项目和基金的支持力度,为高端人才提供了更多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四、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除了薪酬和福利,高端人才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也非常在意。
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4371af9f90f76c661371ae9.png)
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的创新林登平余娟清(福州大学人事处,福建福州350108)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高层次人才具有稀缺性、高投入性、高回报性以及高动态性等特征,对福建省的人才集聚与管理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福建省要实现高层次人才集聚,需要在管理机制上创新,即在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逐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有效人才集聚机制,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殊政策,吸引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集聚;管理机制;创新;福建省中图分类号:C9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847(2010)12-0061-03本文系福建省科技厅2008年度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福建省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视角(项目编号:Y2008R004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林登平(1950-),男,福建闽侯人,福州大学人事处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管理。
余娟清(1978-),女,福建闽清人,理学硕士,福州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与资源管理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谁抢占了人才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都在深深地思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的帅才的钱学森之问。
几十年前,正是钱学森的回国,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1]另据相关资料统计,2005年度、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分别有73.7%和66.67%是海外回国人员。
[2]为此,各国政府都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前,福建省的发展更是面临着诸多竞争与挑战,也面临着各种发展的机遇,欲在竞争中求得发展,造就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是福建省上下各级组织的重要任务。
一、高层次人才的界定与特点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3月理论学刊M ar.2006第3期总第145期Theory Jou rnal N o.3Ser.N o.145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创新李光红,陈学中,孙丽丽(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1摘要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次人才流动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而在高层次人才流动中形成的人才集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
如何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及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正效应,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因此,要研究管理机制创新与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关系,并在分析管理机制对高层次人才集聚影响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管理机制创新体系。
1关键词2高层次人才;人才集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1中图分类号2F240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2-3909(2006)03-0037-03全球化的科技与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
高层次人才是决定组织命运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是人才强国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加快人才集聚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而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人才集聚正效应的发挥,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
一、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效应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它是指人才由于受某种因素影响,从各个不同的区域或企业流向某一特定区域或企业的过程。
由于人才集聚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而且还会产生集聚效应,使集聚地获得先行发展的机会,加速创新和进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地发展。
因此,人才集聚引起了学术界、政府、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正效应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正反馈效应。
一个区域构建或拥有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环境与条件,就会引来一部分人才,从而形成人才集聚。
人才集聚的形成会使集聚地优先得到发展,而集聚地发展了,各方面的实力都会提高,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环境与条件就会更加优越,更多的人才流向这里,人才集聚规模更大,集聚地发展更快,如此循环下去,形成一个增强回路,产生正反馈效应。
2.引力场效应。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整个宇宙间的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着。
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解释自然现象,而且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所不同的是人类之间的引力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集聚达到一定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和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一起在集聚地形成一个引力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中心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文明成果,这就是人才集聚的引力场效应。
3.群体效应。
单个人才是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把高层次人才集聚在一起,通过群体内部的整合机制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互补与替代,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成果,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高层次人才的价值,促进集聚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4.联动效应。
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必然带来竞争,竞争使人才始终有危机感,会不断激发人才的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欲望和增强创新意识,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进而使集聚地高层次人才的水平都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高层次人才的高价值,产生联动效应[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技更加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层次人才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适度的危机感会促使高层次人才的知识更新加速,提高适应性和应变性,迈向更高层次。
(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负效应高层次人才集聚也可能产生负效应。
高层次人才不同于一般性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实践操作37能力和应变能力,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这些都增加了培养、使用和配置高层次人才的难度。
负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物质资本约束下同质人才的边际效用递减、管理成本增加以及人际关系处理造成的内耗等[2]。
二、管理机制创新对人才集聚的影响管理机制创新对人才集聚产生着重大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管理机制创新对人才使用效率和竞争力的影响创新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能有效激励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目前人才培养、使用、配置的不合理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要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和竞争力,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的管理机制,形成合理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退出机制等,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组织活力,达到才尽其能、才尽其用,增加人才带来的收益。
要善于运用人才管理机制创新来科学地开发人才,发现人才的潜能,使其能量充分释放,提高使用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
(二)管理机制创新对人才集聚度的影响人才集聚度是指对于组织来说,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难易程度等[3]。
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组织创新力的发挥有直接关系,与人才价值的肯定也有密切关系,集聚度大小影响集聚效应的发挥。
但我国高层次人才集聚程度还不高,而且分布不均,东部高于西部,许多组织还没有意识到人才集聚的重要性。
人才集聚度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用新的机制和方法引进需要的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激发人才活力。
同时要重视改善内外部环境对集聚人才的影响力,用人才管理机制与人才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来提高人才集聚效应,使人才价值最优化和最大化,加快人才强国的步伐。
(三)减少和克服人才集聚带来的负效应人才集聚会为集聚地带来巨大的收益,但也要看到人才集聚的负效应。
因此,组织需要利用管理机制创新,在努力发挥人才集聚正效应的同时,尽量减少和克服人才集聚负效应带来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新机制防止同质、同层次人才重复集聚和过度集聚引起的人才边际收益递减,减少人才闲置和浪费,使人才充分发挥集聚正效应,使人才资源、物质资源、管理水平及其他条件的相匹配。
同时,高层次人才难配置的特点,决定了人才集聚的过程中管理难度的增加和人才群内人际关系处理的复杂性。
这些同样需要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来加强人才间的协作,避免恶性竞争。
三、构建管理机制创新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人才发展和管理机制将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依据高层次人才的特征和心理特点建立起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激励、服务的新机制,推动人才充分涌现、不断成长,开创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创新吸引机制建立创新吸引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1.转变观念,加大对人才的投资。
转变观念,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
要吸引高层次人才,形成人才集聚,就要首先在思想上重视高层次人才,认清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些地区已抢先一步,如上海主动到人才荟萃的北京抢夺人才,吸引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大连更是在2005年8月以/大连)))软件精英的舞台0为主题,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开了为期一年的招聘活动。
2.优化环境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也是实现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关键。
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优化硬环境,就是要求有高标准的科研和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还要改善薪酬待遇、住房条件,为高层次人才排忧解难。
优化软环境,就是要求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0的管理理念,营造一种宽松氛围,吸引高层次人才。
3.扩大人才的选择面。
随着国内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人才短缺的局面。
其根源在于21世纪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现阶段对人才需求的急剧扩张。
过去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只局限于单纯的产品竞争上,而现在则更多表现为人才等要素市场的竞争。
因此,要扩大人才的选择面,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吸引本国优秀高层次人才;第二,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流;第三,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二)创新培养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但同样需要用人单位的配合,抓好后续培养。
高层次人才的成长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较长的教育周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38而且知识积累和知识更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建立起全员培训体系,使全体员工都有不断再学习的机会,提高现有员工素质。
通过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日新月异,这就决定了终身学习是必然趋势,因而组织对人才进行继续教育是知识更新的较好途径。
其方式主要有:1.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驻外培养;3.轮换岗位;4.互联网络培训;5.博士后工作站;6.现代远程教育,等等。
(三)创新使用机制从管理的实践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使用机制:1.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配置高层次人才。
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这对于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层次人才有自己的特征,而且不同高层次人才从性格、气质到专业、特长都有很大差别。
只有合理地配置,才能实现既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会使高层次人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既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又防止人才浪费的目标。
如何配置高层次人才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组织和人才的效用都最大化。
2.有效的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激发被激励者,推动并引导其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激励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功能,有助于激发和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高层次人才往往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可以把人才的需要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上,会大大促进组织的发展,这就需要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当根据不同对象和环境,采取适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以求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结合是普遍而有效的激励方式,但激励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3.构建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是选人用人的基础。
构建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现有高层次人才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人员招聘、考核和选拔,并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要研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的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
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构建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4.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改变员工的个人行为,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如果一个组织内高层次人才之间关系融洽,就能够以舒畅的心情、高涨的情绪去积极工作,组织凝聚力就会加强。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