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小学生电子小报成品,简报报刊手抄报模板,画报剪报板报样板茶道传统文化A4

合集下载

茶文化手抄报

茶文化手抄报

茶文化手抄报
一、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唐朝时期开始流行,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地区也很流行。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重视。

二、茶文化的礼仪
茶文化的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茶文化的礼仪主要包括:把茶礼、茶艺、茶道和茶文化融为一体,以提升气氛,提高客人的心情,把茶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

三、茶文化的价值
茶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传统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它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茶文化赋予人们宁静、放松、平和的心境,是一种把精神和身体调和在一起的文化。

四、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字,在书籍、文章等中传播茶文化;二是通过社交媒体,让更多人参与到茶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中来;三是通过茶文化的展览,让更多人认
识茶文化;四是通过茶文化的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茶文化的学习中来。

茶艺电子小报

茶艺电子小报

1、置茶器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

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①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①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

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壶垫:纺织品。

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④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最新茶文化进校园手抄报

最新茶文化进校园手抄报

茶文化进校园手抄报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众多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

茶文化的弘扬与茶经济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

我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的资料和相关内容,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帮助:茶文化手抄报:茶色不同来分类——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

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枯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存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存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存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最科学研究结果说明,绿茶中保存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枯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图片炒青绿茶:由于在枯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

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

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别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局部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粹,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

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那么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整理

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整理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茶文化手抄报。

中国是茶的家乡,中国人是最早喝茶的人,在中国,每家每户款待客人都会用一杯热茶,这就是中国的待客之道,茶是我们从古流传至今的一种饮品,它已经形成了属于它自己的专属茶文化。

1 茶文化手抄报:关于茶的故事神农尝茶的传奇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奇。

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亮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晰楚。

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常常闹病。

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推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处处流淌洗涤,好像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

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

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

但是最终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

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奇怪,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渐渐咀嚼。

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

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创造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陆羽煎茶的传奇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爱品茶,宫中也经常有一些擅长品茶的人供职。

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

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

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其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次口了。

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

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

”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查找陆羽,最终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

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兴奋。

中国传统茶文化手抄报

中国传统茶文化手抄报

中国传统茶文化手抄报“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但多非史实。

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

《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

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

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

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入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

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

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

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

尚未见饮茶。

......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

”固误。

《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

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中国茶文化小报PPT版

中国茶文化小报PPT版

茶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阔,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20个省份,可划分为四大茶区。1.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 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包括黔、川、渝、滇中北和藏东南。该区年降水较丰富,雾日多,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种类也较 多,适制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2.华南茶区:包括闽中南、粤中南、 桂南、滇南、海南、台湾。该区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湿,降水丰沛,为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适宜加工红茶、绿茶、黑茶、青茶和花茶 等。3.江南茶区:是中国的重点茶区,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整个茶区,气候温 和,降水充足,名茶甚多,是发展绿 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4.江北茶区:包括 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西、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该区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 茶。
中 国 茶 文 化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 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 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 唯利是图。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 友。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 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3.有利于社区 文明建设。茶文化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 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 用。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 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 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 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5.促 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 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 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 动之中的。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 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 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 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是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 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从五代至宋 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代 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明 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 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 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 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 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 之完结。

宣传少儿茶文化文案

宣传少儿茶文化文案

宣传少儿茶文化文案
1、以茶静心,以茶养性。

从小习茶,从茶中体会人生百味,让孩子拥有更自由的心灵,培养更良善的性格。

2、行走坐立有模有样,腰不弯,背不驼,端庄大气,连谈吐都变了。

学茶的孩子,气质就是不一样。

少年儿童从小学习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和人格魅力。

3、千年茶文化,昔日今朝共传扬!小小绿尖,遇水承叶,一杯清茗沁人心肠。

世间怡然心情,只在一杯清茶中。

4、少儿茶艺与礼仪以茶为基础,艺为形式,礼为重点,致力于提高儿童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培养茶文化素养、茶艺技能、礼仪习惯与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能力。

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围绕“茶之识”、“茶之艺”、“茶之礼”三大模块,开启儿童茶文化知识启蒙,初体验行茶等茶艺技能,学习中国茶文化。

5、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是沏一壶茶的安静无拘;“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是饮一壶茶的酣畅淋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是围炉夜话,煮一壶茶更香三分的清雅惬意;茶叶是自然的赏赐,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茶,熏修孩子的礼仪和品德。

茶,让孩子学着安静和专注。

茶,让孩子懂得怀感恩之心。

茶,提高孩子的风度和气质。

关于茶叶的手抄报模板

关于茶叶的手抄报模板

关于茶叶的手抄报模板
茶叶的手抄报模板:
标题:探究茶叶的世界
1. 茶叶的历史
介绍茶叶起源、传入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茶文化的影响。

2. 茶叶的品种
介绍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茶叶品种和分类方法。

3. 茶叶的制作过程
描述茶叶制作的主要步骤和工艺流程,以及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4.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解析茶叶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和保健功效,以及常见疾病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5. 茶叶文化的表现
介绍中国茶道、茶艺和茶文化的文化内涵、礼仪规范和品茶技巧。

6. 茶叶的品鉴和购买
分析如何品鉴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茶汤等指标,以及如何选择和购买质量好的茶叶。

7. 茶叶的市场和产业
探究茶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供应和竞争,以及茶叶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8. 茶叶的保护与发展
提出对茶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和前景。

结论:茶叶是一种充满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的非常重要的饮食和文化产物。

通过学习茶叶的相关知识,可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强化认知和提升品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全球茶文化交流和茶叶行业发展。

字少简单茶文化手抄报好画

字少简单茶文化手抄报好画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文化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茶文化手抄报1中国人喜爱饮茶,因此,茶文化在我们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渐渐地,茶成了中国的一种特色文化,许多外国人都来我们国家品茶。

由于喜欢茶文化,我们慕名前往武夷茶庄,走近茶文化。

我们一到武夷茶庄,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沁人心脾的茶香味。

茶庄老板亲自为我们介绍中国的茶文化。

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知晓了很多和茶有关的知识,还知道了茶庄的主打茶种铁观音和正宗武夷山大红袍的真假识辨方法。

你们知道吗,关于大红袍还有个故事呢!传说有一位秀才在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不幸得病,他住在寺庙里,方丈拿出一种茶叶泡给秀才喝,秀才喝了三杯以后即病愈。

后来,秀才中了状元后把自己身上的状元红袍披在采茶的茶树上,大红袍由此得名。

茶文化博大精深,泡茶、沏茶也大有学问,其中共有十八道工序,让人啧啧称奇。

感兴趣的我边看边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环节。

关于茶还有很多礼仪知识,茶品知人品,这也是八礼四仪中餐饮之礼的重点内容。

这次武夷茶庄之行,我不仅学到了泡茶的知识,还学到了泡茶的礼节。

我要多了解茶文化,做一个知茶识礼的好学生。

茶文化手抄报2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变幻莫测,上午还是倾盆大雨,下午就晴空万里。

下午一点半,我们假日小队成员兴高采烈地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了小记者网组织的免费茶艺培训。

我们认真听取了专家讲解茶文化基础知识。

让我们明白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和乌龙茶。

杭州的龙井茶属于绿茶系列,安吉白茶不是真正“白”茶,而是绿茶的一种。

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份,如茶多酚,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效。

听完了专家讲解,老师教我们学西湖龙井茶冲泡技艺,以前我还以为泡茶很简单,没想到泡茶技巧很多,让我大开了眼界,并且学会了如何泡龙井茶。

在泡茶过程中,我不厌其烦地练习了无数次凤凰三点头,才得到老师的肯定,把泡好的龙井新茶给老妈品尝,她边喝着茶,边赞不绝口地夸我是个巧手小茶女。

茶文化手抄报

茶文化手抄报

茶文化手抄报茶文化手抄报:关于茶的故事神农尝茶的传说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

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

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

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

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

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

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

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陆羽煎茶的传说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

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

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

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

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

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

”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

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

当即命他煎茶。

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

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

【最新2018】饮茶手抄报-优秀word范文 (1页)

【最新2018】饮茶手抄报-优秀word范文 (1页)

【最新2018】饮茶手抄报-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饮茶手抄报
篇一:手抄报范例饮茶起源
二、神农说
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
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
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篇二:茶电脑手抄报
”,
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
”。

《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
”,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 “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

对坐
细论文,“交际说”之端。

饮茶习惯
篇三:一杯清香茶743A4传统文化电子小报成品,一杯清香茶手抄报模板,中国
茶文化茶道简报,小学生茶文化礼仪板报
篇四:小学生生活手抄报幽幽茶香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纵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
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情势和精神的相互同一,是饮茶活动过程当
中构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
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小朋友们平时喜欢喝茶吗?现在就让我
们一起来欣赏这幅关于茶的小学生手抄报吧。

茶文化手抄报七年级简单精美作文2篇

茶文化手抄报七年级简单精美作文2篇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文化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茶文化手抄报1今天去杨萍阿姨家做客,主人用茶来招待我。

杨萍阿姨对喝茶似乎很有心得,她说:“云南喝茶有讲究。

首先讲讲茶壶。

它的壶把、壶盖、壶嘴要在一条直线上;壶肚要大而圆,壶壁要薄;得是紫砂或是紫陶做的,云南多用建水产的紫陶壶;壶盖上有个小孔,按住它,茶就倒不出来了,这才算好壶。

”我又看见茶盘上有个蟾蜍和弥勒佛。

阿姨又说:“这两个是茶宠,每次喝茶也得让它们喝,虽然它们是用紫陶、泥土捏成的,但也得好好照料它。

”它们怎么喝茶呀?我心想。

只见阿姨把茶倒进茶杯里温杯,因为茶越烫越好喝,先把杯子的温度提高,有利于加热茶水。

“第一、二次泡出的'茶不能喝,是洗茶水,”阿姨说,“用来温杯、喂茶宠最好。

”只见阿姨把茶倒在了茶宠身上。

“茶水浇得多了,日积月累,茶宠就越油亮。

早晨喝茶时,把茶宠面朝外面,吸财气,晚上喝茶时,又把它转回来,就把财气收好了。

”“哇,这么厉害!我也想养茶宠!”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你又不喝茶,怎么养得好?”妈妈笑着说。

“给客人倒茶只能倒七分满,因为有句话是‘茶七饭八酒满’嘛,如果倒得太满,就是欺负客人了。

”喝茶时,不能把嘴伸到茶杯跟前喝,而是要端起茶杯放到嘴边慢慢品,不能吸,也不能发出声音。

茶随心境,心情好的时候泡出的茶水格外香,心情不好时,泡出的茶也会苦。

这次在云南接触到最粗浅的茶道,真不像在湖南喝茶那么简单,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品味。

茶文化手抄报2走进幽长的小巷,来到一处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的老宅——大夫第。

一进门,老宅里古色古香的陈设便吸引了我。

斑驳的墙壁在铬黄色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古朴,木质的门板上也只是依稀显出朱红。

院子不大,却十分典雅。

院中微微垂下的一簇簇紫藤萝花随风摇曳,从墙头垂下的较粗的藤蔓上还挂着一个木制的鸟笼。

地上,一张小木桌上摆着潮汕工夫茶四宝,两个石墩上卧着一张古琴,桌上的花瓶里,几朵荷花静若处子……置身其中,恍然如梦。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茶叶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茶叶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茶叶的起源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木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虽然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产茶叶,也有饮茶的传统,但最初都源自于中国。

茶叶的故土,陆羽(733—804)《茶经》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在今天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还能看到一些树龄2000多年的野生茶树,这里就是茶叶最初的源头。

今天,除西南地区还生存着一些高大的乔木茶树外,其他地方的茶树均已灌木化,这种变化显然是自然与人工共同选择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工植茶始于何时,曾经众说纷纭。

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民间也有传说,认为是上古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

事实上,茶叶起源不会如此之早。

《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古代巴蜀曾经将茶作为贡品进献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

由此可见,茶叶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

西汉王褒(生卒年代不详)《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文字,这里所说的“荼”就是“茶”,西汉初期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了用于随葬的茶叶。

这些都说明,至迟在西汉时期,茶叶就已经较为普及,并已逐渐自巴蜀向东部传播。

在茶叶传播和流行过程中,佛教禅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世纪时,禅宗祖师达摩来到中国,从此佛教禅宗在中国逐渐兴起。

禅宗修行时要求静坐参禅,经常为了修行而彻夜不寐。

因为晚间不食不睡,故而能提神醒脑的茶叶就大受欢送。

茶叶首先在中原地区的僧人间流行开来,此后,随着佛教的传播,饮茶习俗亦自佛门传入世间。

唐代时,饮茶习俗已普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贵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茶礼小报

茶礼小报

茶礼小报
茶的功效: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 食,利尿,解毒。

治头痛, 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 食积痰滞,疟,痢。


茶具的分类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 茶壶、 茶碗、 茶盏、 茶碟、 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 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 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 爱好者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 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 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亦 有 佳 人 携 。


把 酒 坐 芳 草 ,
戛 瑟 幽 鸟 啼 。


燎 岩 野 花 远 ,
健 水 鸣 分 溪 。


娇 云 光 占 岫 ,
日 晚 柳 村 西 。


春 风 最 窈 窕 ,
杜 牧
茶 山 下 作
梅陇中心小学 二( 2 )班 郁 李



















茶文化手抄报优秀满分作文2篇

茶文化手抄报优秀满分作文2篇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文化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茶文化手抄报1我想,在中国较为著名的文化里,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

茶,这个对普通人而言是个陌生又贴切的名词。

在中国,它家喻户晓,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于电视上的任何一个大明星。

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欢茶的人,就决不会抱有三分钟热度的心态,茶,究竟魅力何在?大多数人对茶的值观是:苦,涩,没白开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让人碲笑皆飞:减肥,解油腻,最近还冒出了个消食的说法。

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会懂得:真正具有价值的不是饮茶的本身,而是饮茶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一般对茶艺造诣颇深的大师平常都不会说“饮茶”,而是说“品茶”。

两者有何区别?一句点明:饮茶,只是品茶的一个小阶段。

看病有望、闻、问、切,品茶则有先闻后饮。

吸一口茶香,心平气和;叹一口浊气,心身舒畅;再小抿一口茶,整个人也就身心俱静,飘飘欲仙了。

茶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瞩目。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的饮茶习惯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渐渐地在日本发展成茶道。

虽说不喜欢日本,但对于茶道本人还是挺向往的。

只可惜,如今中国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红酒这等国外之物俞受追捧,可叹中国人抛着自身的文化宝物不说,竟自以为是的追求所谓的高档,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

并非说洋酒跟茶不能相提并论,只是鄙视那些从众之人,将国宝置之度外。

但愿终有一天中国人会醒悟,茶文化,才是他们应珍惜的。

茶文化手抄报2茶是世界四大饮料之一,但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喝,不像咖啡中带有一丝甜甜的奶香,茶大多是苦涩的。

现在的人饮茶已经和从前不大一样了,年轻人喝不惯苦的饮料,对于大多数中年人来说,喝“苦茶”却是一种享受。

摆一张八仙桌,在实木托盘上放上几个精致的瓷杯子,用紫砂壶沏上热水,泡上上好的普洱或者大红袍,当香气从壶中偷偷溜出来钻进你的鼻孔时,慢慢地把壶中的茶水从过滤杯中倒入小茶杯里,这样一杯上好的茶叶水就沏好了。

初二茶文化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

初二茶文化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文化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茶文化手抄报1说起茶来,我还是比较喜欢铁观音。

铁观音喝起来有些苦,但是喝完之后,就有一股清香留在自己的嘴里面,清香极了,当然,说起茶,也不免要说道茶具了,茶具也要选好来,不然的话沏出来的茶就没有那么好喝了。

在我们这个小镇里面,人人家里面都摆了一套精致的茶具,可别看我年龄小,可也算是老茶客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别的家的孩子都不喜欢喝茶,唯独我,总是喜欢看着茶杯里面的茶,然后目不转睛,等爸爸走了之后,我就会偷偷地喝一点茶,别人都说茶是苦的,但是我去不觉得,我只觉得茶的香。

日复一日,现在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已经喝了七年茶了,每次喝茶的时候,总是觉得津津有味,似乎总是喝不过一样。

每次上学的时候,我的水壶里面也总是喜欢装着茶,同学们都不懂为什么我会带茶来学校,可是日后也是渐渐地明白了,因为我喜欢茶,喜欢这茶的香。

每次吃完了饭,我就会自己拿出茶具,在壶里面放上一点茶叶,然后在倒上开水,不一会儿,这茶便就是泡好了,喝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了,每天总是要喝上这么两三杯茶。

我爱喝茶,到时候请你来我们这儿玩一玩,品一品这茶!茶文化手抄报2茶,是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

茶道已经拥有几千年的积累。

今天我作为青年时报牛通社小记者有幸参加了在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边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举行的汉代茶道表演。

我们穿上了汉服,学习鞠躬礼和推手礼。

然后井然有序地净手、行礼、入座。

到我了,我恭敬严肃地走了进去,快速地洗了手,真诚地向主人行了一个推手礼,主人也行了一个推手礼,表示真挚的感谢。

主人以虔诚的神态凝神静气开始泡茶,她的动作如行云流水。

先温勺,将勺子和一个大瓷碗都用开水湿润,接着,拿来茶叶,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倒入之前湿润过的大瓷碗。

这时,再一次把开水倒进瓷碗。

就这样,茶泡好了。

根据客人们坐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分茶,倒入客人杯中。

客人喝茶也有一定的讲究,喝一杯茶,一共分为三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二)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 一种紫砂茶盘。

(三)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满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四)润茶。

用沸水冲入壶中,待壶满时,用竹筷刮去壶面条沫;随即将茶水倾入“茶船”。

(五)冲泡。

至此,才可正式泡茶。

要用开水,但不宜用沸水。

(六)浇壶。

盖上壶盖之后,在壶身外浇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七)温杯。

泡茶的间隙,在茶船中利用原来温壶、润茶的水,浸洗一下小茶盅。

(八)运壶。

第一泡茶泡好后,提壶在条船边沿巡行数周,以免壶底的水滴滴入茶盅串味。

(九)倒茶。

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

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

(十)敬茶。

双手捧上第一杯茶,敬奉在座的客人;如客人不止一位时,第一杯茶应奉给德高望重的长者。

(十一)品茶。

客人捏着小茶盅,观茶色,嗅茶味,闻茶香,然后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如醉如痴,物我两忘。

廉、美、和、敬 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
世,敬爱为人。

安溪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


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 素有茶王之称。

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 一1735年)。

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 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安溪
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制茶品质 以春茶为最佳。

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 质最好。

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

铁 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 凉青时间较短。

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 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

其制作工序分为
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 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