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管符合客观。

【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运用】:①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是一门富有深度和智慧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详细知识点。

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必修一高三总结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高三总结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高三总结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七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包括辨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辨证法唯物主义是指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辨证法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物质辩证法,包括辩证思维、辩证认识和辩证是非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

文艺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七个方面。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基础,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应该尊重规律,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 联系与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探讨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矛盾被视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通常是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矛盾解决的形式包括矛盾的消失和矛盾的克服。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获得知识的哲学理论。

在认识论中,知识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正确反映。

1. 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2.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 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对于自身有意义、有作用的事物和属性。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

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探讨。

在人生观中,人被视为宇宙间的贵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在价值观中,价值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导向和标准。

1.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意义在于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走向光明未来,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导致人的堕落和失败。

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学习是学生们人生道路中的一次重要考验,对于文科生而言,哲学政治是必选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哲学知识点1.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是对宇宙、人生以及知识的最一般最根本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学科,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历史渊源性等特点。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实践观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等。

4. 价值观念: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基本原理。

二、政治知识点1. 国家与政治:国家是一个社会的组织形式,政治是国家管理与治理的手段和方法。

2. 国家权力组织与运行: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 国家的属性和职能:国家的属性是人民的国家,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外交等。

4.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和制度的总和,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5.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国社会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治社会化是将个人纳入政治体系的过程。

三、哲学政治知识点的复习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政治是理论性学科,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理论。

2. 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哲学政治中的核心概念是学习的基础,要通过例子和实践运用来加深理解。

3. 多种形式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讨论、做题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4. 制定专项学习计划:要根据时间和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哲学政治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总结。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主干知识表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主干知识表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原理: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正确——促进、错误——阻碍。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使客观世界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的改变,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P32
要正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以德治国(诚信);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两者地位、作用不同;2、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抓重点、关键、中心、突破口;P107
②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P108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忽视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是主题;经济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两者地位、作用(性质)不同;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104—105
运用
矛盾的观点
对立统一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P93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同一性和斗争性。P94—95
①两点论;②全面看问题,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的统一
一系列“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P96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P96—97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美国的单边外交;台独的本质;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基本形式,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中学政治哲学学问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确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相识和利用的。

敬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敬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靠于四周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详细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哲学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以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例:“乾坤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以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算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例:“天别变,道亦别变。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2、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以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靠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存在算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万物是我们的表象”(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以为现实的物质世界不过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二、(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进展的,都有自个儿的起源和进展史,基本上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具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日子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基本上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认识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高中政治中,唯物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的,意识反映物质。

2.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高中政治中,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联系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 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内在矛盾推动的。

3.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哲学领域。

在认识论中,真理是一个不断被认识的过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高中政治中,认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2.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真理是一个不断被认识的过程。

3. 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相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认识。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探讨人生目的和价值的哲学领域。

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人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意义的,人应该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

高中政治中,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而活,人应该追求什么。

2.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 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

五、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探讨国家政治问题的哲学领域。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_高中政治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_高中政治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_高中政治老师工作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分析和评价。

2.历史唯物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而决定的。

3.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剩余价值理论:商品价值由劳动创造,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5.人的本质和发展理论:人的本质是劳动实践创造者,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进步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社会经济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和历史发展阶段1.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历史性、目的性、创造性。

2.原始社会:以原始共产主义为特征,产品共享,社会成员关系简单。

3.奴隶社会:以奴隶制度为特征,阶级分化明显,劳动者被剥削。

4.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与农民为主要矛盾,农民受封建地主剥削压迫。

5.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为主要矛盾,劳动者为雇佣劳动者,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

6.社会主义社会: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特征,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劳动者有劳动权益。

7.共产主义社会:以共产主义公有制为特征,人们按需取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价值和价值规律1.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是商品劳动的凝结。

2.价值规律:商品交换中价值量相等的交换。

五、国家和政权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法定的暴力特征。

2.政权:政权是国家的实体,具有权力机关和政权关系两个方面。

六、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1.政治权利: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行为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自由等。

2.政治义务: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国家和社会给予的义务。

七、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远景1.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③“以德治国”。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⑤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方法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扬弃”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2、提高自身素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思政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思政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思政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主张存在的根本性质是辩证的、发展的。

唯物主义则是指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研究社会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之上的上层建筑。

2. 实践是人类认识真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真理,从而改造世界。

3. 世界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和统一性进行全面的认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以及矛盾的双方的转化,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事物的发展。

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群体能够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价值转化为商品交换价值,最终决定了商品的市场价格。

2. 剩余价值和剥削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工资中取得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后,对劳动者所进行的无偿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而资本家从中获取的利润,实质上是对劳动者的剥削。

3. 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外在化表现。

它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矛盾的本质性质。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剩余价值的不断增加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所引发的。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克服。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中,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模块,而哲学知识点也是必修的考察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哲学知识点,掌握它们的本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原则。

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物质是统一的、无限的、永恒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则认为思维是现实的反映,认知和现实之间是不存在绝对隔离的,同时承认思维具有客观性,即思维活动本质上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过程。

历史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一旦升级为对抗,就会引起历史的飞跃和变革。

二、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历史。

在高考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史,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运动、德国哲学、现代主义等。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涌现出众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派等。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以基督教哲学为主,以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内容主要是神学和教义。

文艺复兴哲学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主张人类中心论和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伦勃朗、莎士比亚、达芬奇等。

启蒙运动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来解决社会问题,代表人物有伏尔泰、洛克、黑格尔等。

德国哲学则是以康德、黑格尔、尼采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影响深远。

现代主义则是哲学史上新兴的流派,在现代产生,以西方国家为主。

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的哲学分支,也被称为道德哲学。

在伦理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的主要是行为规范、道德功利主义、德行伦理、人格利益哲学等基本理论和概念。

行为规范是由社会、道德和法律等制定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高三政治哲学部分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简要梳理: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同时任何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人生观价值观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应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2.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3.理想与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仅为知识点的概览,每个知识点下都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结合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③“以德治国”。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⑤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方法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2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相信和依靠群众,为人民谋利和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反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应用范围】用这一原理分析“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正确性;结合这一原理分析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群众利益无小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应用范围】①人是自然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②正确对待网络。

③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最高的价值观。

⑤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