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的发展与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弓箭的发展与历史(献给国内传统弓的艺人和朋友们)

弓箭,这种古老的武器,它看似简单,却有着繁杂的工艺。不论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热兵器时代,包括在现代。弓箭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在军事领域,体育领域,弓箭仍在广泛的运用,如果大家问弓箭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历史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祖先使用弓箭的年代应该追溯到三万年以前了。

远古之际,先民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要依靠智慧和力量去跟大自然搏斗、跟凶禽猛兽搏斗。在漫长曲折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许多取胜的方法和器具,棍棒、石块只是天然形态之物,出击的距离范围有限;而弓箭则系人类以石、骨和木质造成的复合工具,是一种得以进行远距离射击的最有实效的武器。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道:“弓矢对于蒙昧时期,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期和枪炮对于文明时期那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发掘出的一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镞,是用很薄的长燧石片制成的,有很锋利的尖端。器身两侧的边缘也不十分锋利。这种石镞明显地符合箭头的三要素:锋利、尖头适度、器型周正。这三点可以说明它是箭头。在与尖头相对的另一端(底部)左右两侧有点凹进去,成为一个小把,这显然是用来安装箭杆的。从这两点可以推知峙峪人已经使用石制的弓箭。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这枚长约2.8厘米的薄片燧石箭镞的产生年代距今约有28000年以上,而后羿射日的传说尽管只是一则神话,但也说明了弓箭在上古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弓箭的使用,在人类技术史上以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属一次真正的“革命”。自从有了弓箭,人类的活动天地就更为广阔,人类便开始走出山洞巢穴,离开大树、森林,来到平坦广阔的平原草地

安家。人类有了弓箭,不但能够得到更多的猎物,为自身的生存繁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也大大加强了自身的安全防御能力。古代文献《易*系辞》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就是木制之弓;矢,就是箭的古称。虽然在考古发掘中,难以见到石器时代的弓和箭杆(弓和箭杆都是采用竹、木、藤之类的易腐物质难以保存至今),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箭镞却十分丰富,有石、骨、蚌壳、陶质等不同材料且大都经过磨制,形状多样。在中国与蒙古国交界一带,在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等北方省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都散布着细石器文化遗址,常有大量的石镞遗存地表之上。而在新石器晚期,有些箭镞被磨制得形体规整对称,十分光滑,已与尔后的金属箭头很是近似了。箭镞的大量出土,表明弓箭的普遍应用。随着阶级的逐渐产生、国家的逐渐形成、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弓箭的用途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原本射向禽兽的矢镞,开始转向人类自己,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用武之器。在山西、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者都曾发现了被箭射中的人类骨骸;而在江苏邳县的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一具成年男子的股骨则被一枚骨镞深射进去达2.7厘米,至今那枚折断的骨制箭镞残段仍然嵌留在距今约5600年前的遗骨上。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惟当时的弓矢,都以竹木制成,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此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改造,于是弓矢逐渐成为战争利器。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证,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的作用,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可以及远,精研而熟娴者,穿杨贯虱,百步射人,比起现代的火器,也不逊色。《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弓的形制经过改革更加完善。在商代已出现了用两层以上材料粘成的合

体弓,比原始的单体弓更为强劲,大大延伸了箭的射程。商周时期的车战中,弓箭是双方主将执掌的主要兵器,在号称“周代兵器宝库”的曾侯乙墓中存有大大小小的4500余件周代武器,其中就有木、竹制作的长弓、短弓、单弓、双弓等,同时还有一些箭杆为竹质长约70厘米的箭,其青铜箭镞则有扁体双翼形、三棱形、四棱形等多种形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高级一些的复合弓开始面世。(复合弓是指其弓臂由两种以上不同弹性的材料复合而成的,通常是牛角和木材,两者间用动物胶黏合一个“C”形,然后将其反拉上弦,因此在两肩处形成特有的突起。由于复合材料韧性比较适中,通常只需要比较短的弓臂就能提供足够的张力。)持弓者的力气至关重要,一般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力气特别大的勇将则能拉开300斤的强弓,因为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弓箭作为能够远距离射杀敌人的武器,被列为兵器之首,其应用自是相当普遍。当时的贵族、将门之子被从小教习射箭;作为一门技艺,“射”成了公卿大夫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不仅在国君会盟、宴会上被视为一种很上档次的礼仪,早时的贵族,如果家中生下男孩,都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礼记*射义》)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家门上有时挂起一张弓或一枝箭就是这种古老民俗的遗续。到春秋时代弓箭制作已经相当讲究,选材,制作工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有的好弓需要3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弓都是复合弓,通常核心是岑木等韧性较好的木材,外面包上硬度较好的木头,最外面包上牛筋,大大加强了弓身所能储存的势能,使人的生理结构容许的拉程内,能将更多的力量转化成势能射出更远的弓箭。这种弓箭工艺要求极高,工序复杂,有效射程为60-80米。精良的弓箭在近距离可以射穿一只野牛!持弓者的力气至关重要,一般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力气特别大的勇将则能拉开300斤的强弓,因为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东周时期复合技

术大大增加了弓身可储存的势能,使人在生理结构容许的拉程内,能将更多力量转化给弓身,射出更快更远之箭。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始于商代的扳指的功劳。扳指这项不起眼的发明,却令拉动强弓硬弩得以可行,避免因疼痛降低射速,甚至割伤手指。扳指对射手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骑射起家的清朝王公贵族们,竟最终使其异化成为一种首饰。汉代是弓箭大发展的时代,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而且汉代时关于弓箭的射击技巧和理论也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及弓就不能不提箭,我们不能不说弓弩是力量的来源,箭则是力量的载体,载体的性能对力量的发挥有相当影响。设计成熟的箭,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叁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我们先来说箭镞,最初的箭镞是由兽骨、石头或蚌壳等制成(以骨制为主),殷商时期出现了铜镞,但由于成本较高,石镞和骨镞仍在使用。(西安张家坡的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铜镞62枚,而骨镞和兽角镞达310枚。)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仍有部分骨镞用于习射,但已经不再出现在战场上了!箭镞的种类要远多于弓弩的种类,《周礼》中就记载了多种箭镞。商代的铜箭镞的设计已颇为阴毒,带有凸脊、叁角形扁翼,当箭头刺入身体后,两翼的倒刺会牢牢钩住合拢的伤口难以拔出,血槽(最多达到6条!)会将敌人的血液不停放出,使杀伤力大大增强。秦代箭头则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可称毒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