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B-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word文档资料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word文档资料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是一篇通讯,它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课外必须了解有关背景。

教学本文,力求再现情境,借以直观感受,并迁移课外,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步骤:一、描述画面快速默读全文,按时间顺序将文章内容切分为以下几个画面,学生续说画面,再现情境。

可同时辅以播放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1.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四位登山队员轻装出发……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3.天渐黑,四人缓步前行……4.刘连满留下,他昏迷了……5.夜已黑,点点星光闪耀,三人辨认着路途……6.一次史无前例的无氧攀登开始……二、揣摩语官师生共绘突击“第二台阶”和刘连满牺牲自己为队友这两幅最感人的画面,引导紧抓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可尝试如下方法揣摩词句,比较体味:1.力求复活形象化的动词,在“活”的表演中直观呈现人物动作。

如“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一“插”一“蹬”显示岩壁垂直、光滑之态,可见突击“第二台阶”的难度。

2.删减词句,对比效果:“……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如删掉“也”,效果怎样?(特制的高山靴在陡滑的山路前无能为力,“也”字有力地体现了登攀艰难的程度。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如去掉“才”,不足以表现他们以全部精力凝聚于攀登,不足以体现时间是攀登艰难的有力证明。

)“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删去“更”比较效果。

(队友的安全、自己的生命,孰轻孰重,天平的指针偏向前者,“更”不正是为他人无私奉献自己精神的写照吗?)“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教案标题: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2. 了解登山珠穆朗玛峰的挑战和准备工作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珠穆朗玛峰的景观和登山过程2. 登山装备和工具模型,用于讲解登山准备工作3. 地球仪或地图,用于定位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教学活动:活动一:探索珠穆朗玛峰(20分钟)1. 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照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例如高度、位置等。

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指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和想法。

活动二:登山准备工作(30分钟)1. 展示登山装备和工具模型,讲解登山的准备工作,包括身体训练、氧气供应、食品储备等。

2. 分发登山准备工作的任务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任务要求,合作完成一份登山准备清单。

3. 学生讨论和总结,归纳出登山准备的重要因素和步骤。

活动三:团队合作登山(4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登山队的角色。

2. 每个小组根据前面总结的登山准备的重要因素和步骤,制定一份自己的登山计划。

3. 使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登山的过程,包括攀爬、安全措施等。

4. 每个小组通过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完成登山任务。

活动四:总结和展示(20分钟)1. 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登山计划和角色扮演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登山经历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

3.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登顶珠穆朗玛峰对你有什么意义?你会尝试登山吗?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索珠穆朗玛峰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制定登山计划和角色扮演中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展示中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感受登山的挑战和乐趣。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特点等。

掌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了解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及攀登技巧。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及意义。

2.教学难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变化对攀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珠穆朗玛峰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基本情况介绍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特点等。

通过地图展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其所在区域。

3.攀登步骤与技巧介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阶段、攀登阶段、下撤阶段。

分析攀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氧气瓶的使用、防寒措施、应对高原反应等。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攀登技巧,如:冰镐的使用、攀岩技巧等。

4.人类攀登历史及意义介绍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如:首次登顶、我国攀登历程等。

分析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如:对人类极限的挑战、科学考察价值等。

5.实践活动将学生分组,模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攀登的艰辛与快乐。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攀登珠穆朗玛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攀登技巧、团队协作等。

3.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地球之巅的地理意义
珠穆朗玛峰作为地球最高点,具有独 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对于研究 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 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信息, 包括地理位置、高度、气候特点等; 掌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和现状。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培养 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
《登上地球之巅》教 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资源与工具 • 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地球之巅概述
地球之巅定义
地球之巅指的是世界最高峰——珠 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海 拔8848.86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登山的热爱 、对自然的敬畏、对团队合作的重视等。
学生意见收集及改进措施
问卷调查
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 方法、效果等方面的意 见和建议。
个别访谈
针对特定问题或特定学 生群体,进行个别访谈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想法。
登山技巧与策略
登山装备与使用
01
详细介绍登山过程中所需的装备,包括服装、鞋袜、背包、睡
袋等,并解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装备。
高海拔适应与体能训练
02
阐述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提供适应性训练和体能训练的
方法和建议。
路线规划与风险评估
03
教授如何规划登山路线,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知道其被誉为“地球之巅”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理解。

2. 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3.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对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

(2)引导学生谈论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进行展示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讲解和辅导。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深入讲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短文。

(2)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讲述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深入研究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挑战和勇气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包括其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

2. 使学生认识到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成就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

2. 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人类探索精神的体现、对自然界的尊重等。

3. 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成就:珠峰登顶历史、登山英雄人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成就。

2. 教学难点: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历程和英雄事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

3. 讲解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阐述人类探索精神、对自然界的尊重等。

4. 讲解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成就:介绍珠峰登顶历史、登山英雄人物等。

5.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历程和英雄事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和感悟。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个人对登上地球之巅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登上地球之巅的意义、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成就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批改学生提交的感悟作文,评价他们对登上地球之巅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历史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等。

2. 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首次登顶、重要登山家等。

3. 登山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高海拔、极端天气、氧气稀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登山历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登顶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登山家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珠穆朗玛峰的自然景观、登山过程的图片。

2. 视频:登山纪录片、登山家的访谈视频。

3. 教材:相关地质、气候、历史等学科的教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2. 掌握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登山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所在地区、接壤国家等。

2. 海拔高度:世界最高峰的地位及其意义。

3. 气候特点:高原气候、季节性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登山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海拔高度图。

2. 视频: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气候特点的掌握。

第三章: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背景。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勇气和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登山者的顽强精神,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座世界之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3.讨论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登山者的信念和毅力。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

5.写作训练(1)以“我的登山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者的敬佩之情。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段。

2.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课文、写作训练等环节,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1.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关键信息。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者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生:高海拔、低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师:那么,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者们是如何克服的?生: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登山者在面对生死关头时,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攀登?生:因为他们有勇气,有信念……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培养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呢?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2.教学难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表现登山者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词句?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没有退路”……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词句体现了登山者怎样的品质?生:坚定、勇敢、毅力……师:同学们,你们在作文中准备如何表现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生:我可以写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地克服……师:很好,那你们在作文中要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表达出勇敢和坚定的精神品质。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

教学内容:1. 播放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中。

3. 告知学生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穆朗玛峰被称为地球之巅。

3. 教师提供珠穆朗玛峰的基本信息,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形。

2. 强调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和地形对登山者造成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并讨论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和地形如此特殊。

3. 教师提供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历史,包括重要的登山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登山者的勇气和坚持的敬佩。

教学内容:1. 介绍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历史,包括早期的探索和成功的登山队。

2. 强调登山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历史图片或视频,并讨论其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登山者要面对如此困难的挑战。

3. 教师提供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历史,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登山者的敬佩表现。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B-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B-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B-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23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案例提供机场路中学杨曙陈金兵【教学设想】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

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

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

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

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A】课前准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2000年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可出示相关图片)一、整体阅读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登山记录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和挑战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信息和登山历史。

案例分析法:分析登山者的经历和感受。

小组讨论法:探讨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和挑战。

2.2 教学手段投影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登山记录。

视频:播放登山者的经历和感受。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和案例。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活动3.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登山记录,让学生了解登上地球之巅的难度。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分析登山者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了解登山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2 教学活动观看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登山记录的投影片,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观看登山者的经历和感受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难度和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分享:每组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能力。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投影片: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登山记录。

视频:登山者的经历和感受的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相关新闻报道和案例分析。

优质课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优质课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优质课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掌握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描绘之美。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壮丽景观。

(2)简介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2)讲解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如观察角度、修辞手法等。

5.练习与巩固(1)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描绘一幅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玛峰。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2)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根据所学,写一篇描绘珠穆朗玛峰的作文。

2.收集其他描写山川景物的优秀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练习与巩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

2.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八、教学资源1.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视频资料。

小学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小学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小学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进行解释和理解。

2.2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位置。

1.2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和印象。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3.课文理解3.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字义。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进行点评。

5.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5.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5.2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地球之巅,你会怎么做?”6.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7.实践活动7.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7.2各组展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8.2布置作业: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自然景观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3.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之巅的概念,掌握一些与登山相关的词汇,并了解登山的危险性和挑战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同时提醒他们要了解自身的能力和限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概念,明白登山的危险和挑战,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过程实施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登山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有爬过山峰的经历吗?感觉如何?-你觉得登山有什么好处和挑战?2.探究(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概念和世界上一些有名的登山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登山点,展示该登山点相关的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登山点的高度和位置在哪里?-登山者面临什么危险和挑战?-有多少人成功登顶?有没有失败的记录?-你认为登顶这个山峰需要哪些能力和准备?3.拓展(20分钟)通过观看一些登山纪录片和阅读一些登山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登山者的经历和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在登山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登山者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技能?4.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所选择的登山点及相关信息,并述说一位登山者的故事。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5.总结归纳(10分钟)对学生提问进行梳理,总结出与登山相关的词汇,并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一个小册子或海报,展示他们对登山的理解和认识。

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的形式来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登山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登山者的挑战和危险有一定的认识。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

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

2. 文章的阅读理解。

3. 写作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2. 如何将阅读理解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答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6.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反馈和指导。

2. 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范文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范文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地球之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登上地球之巅》一文描绘了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描绘景色的能力。

3. 写作训练:以“我眼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球之巅的相关知识。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文学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现场写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地理知识和生态环境。

3. 文学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手法。

4. 写作指导:以“我眼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5. 学生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珠穆朗玛峰位于__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2. 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文学手法进行描绘。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高度及其在地球上的重要性。

学习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等工具,掌握测量和计算山峰高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高度及其在地球上的重要性。

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等工具,测量和计算山峰高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地球仪上经纬度的计算方法。

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登山设备模型等。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素材:珠穆朗玛峰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登山队实地考察的报告、数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2. 知识讲解:利用地球仪和地图,介绍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高度。

讲解地球仪上经纬度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山峰高度。

学生根据考察数据,计算山峰高度。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汇报实地考察结果,分享计算过程。

讨论珠穆朗玛峰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总结测量和计算山峰高度的过程。

2.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画卷,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珠穆朗玛峰位置、高度及其在地球上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等工具,测量和计算山峰高度。

3. 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想】 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
万阻,献出生命。

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
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
地方。

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
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
益的。

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
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
解读。

设计 A 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
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

设计 B 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
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
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
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
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
的精神。

教学设计 A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
计 AB
课前准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
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 50 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
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

4、查阅 2000 年湖北
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而在1960 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可出示相关图片)
、整体阅读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
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
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
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寒冷、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
协作的精神)
、片段品读体味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

要求:能体现
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参照上述二、2 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 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
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
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

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
牺牲、意志顽强的人。

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
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
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
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
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
出来。

(教师提示: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
自信心)三、景色描写赏读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 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 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 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 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 进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 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人物的情感。

三、作业 布置 本文实际为一篇通讯的节选,请你参考身边的报纸,模仿新 闻(消息)的写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 200 字左右的现场新 闻报道。

教学设计 B 】
教学目标 :
1、速读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细节与人物。

2、选取典型人物 (中途退出的人物王连满) ,进行比较阅读, 感受探险活动中蕴涵的可贵精神。

教学步骤 :
导入 :横亘我国和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成为众
北坡登顶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话。

让我们随着冲
多探险活动家征服的目标。

1960 年 5 月, 中国登山队首次从
顶队员一起来体验那伟大的时刻。

、整体阅读感知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写的登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你划分并归纳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从文章看来,你觉得靠的
是什么?(明确: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3、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确: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员登上第二台阶;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

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

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
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 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 主动牺牲自己。

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 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 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 艰难写成的 77 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 受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 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 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 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 三、为败者讴歌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后英雄的 故事?相互交流,谈一谈。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现在你对这些观念 有了新的认识吗?请你结合一些事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字数不限。

(可课外完成)
资料平台】
1、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50 年,人类与珠峰激情碰撞:永远不言征服》等纪念人 类登顶珠峰 50 周年( 2018 年)报道资料。

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 种极为可贵的 精神
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 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 中国
3、李钟琴《莫名其妙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