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学而》篇【学而时习之】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
【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处】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行有余力】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出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译】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知过必改】犯了错误而能改正。
【出处】过,则勿惮改。
【翻译】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谨慎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板姓归去忠厚老实了。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出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翻译】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出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相关内容。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1) 无適无莫《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后汉书·刘梁传》:“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適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 和颜悦色《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4)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 胜残去杀《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6) 时不我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7) 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8) 中庸之道《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9) 半部论语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 恶居下流《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2)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3) 枉道事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4) 循序渐进《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里面许多言论如今依旧发人深省,不少成语也是从中演化而来。
一起看看那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了解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1、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
英文解释为: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one's subordinates; 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be open-minded in study; condescend to ask for advice。
2、不得其死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时期,孔子生病,他的学生们前去看望他。
孔子仔细地看着他们,他认为闵子骞性格外和内刚,冉有和子贡和顺不足、刚直有余,他们均能自保,唯独子路刚直不阿,日后不能善终,就深情地叮嘱他以后遇事要冷静,千万不能鲁莽。
释义: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3、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2、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3、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4、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5、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
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6、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7、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8、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9、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10、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11、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12、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反义词“名正言顺”13、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4、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15、愚不可及: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16、待价而沽: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
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8、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42)、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43)、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导读:本文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1.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3.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篇二1.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本文是关于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汇总论语中的成语1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1、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论语》中“一言以蔽之”的用法和今天一样,用于概括、评价某事某物。
这里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概括,《论语注疏》中这样提到——“一言以蔽之”者,蔽,犹当也。
古者谓一句为一言。
《诗》虽有三百篇之多,可举一句当尽其理也。
“曰:‘思无邪’”者,此《诗》之一言,《鲁颂駉篇》文也。
《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
也就是说,这里的“一言”,指的是一句话,《诗经》虽然有三百多篇,但是其主旨思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句话呢?就是“思无邪”——纯正无邪(北宋程颐也用“诚”来解释“思无邪”)。
2、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孔子在这里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主要是说自己对于古代、前人的学说是更为信赖的。
比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自己就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后面提到的“老彭”,是商朝时一名贤明的士大夫,是一位喜爱、遵从“先王之道”的人,孔子就以“老彭”自比。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这些行为都是“述而不作”而非自己在创作。
3、箪食瓢饮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实际上是孔子在赞美自己的一个学生——颜回。
“箪食瓢饮”表面上指的是生活条件的简陋,这里引申为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所以孔子这里称赞颜回“贤哉”。
宋代的周敦颐,特别重视这句话,经常叫他的学生程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这里的“乐”,说的正是人超越了物质环境,追求精神圆满的至高境界。
4、能近取譬出自《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导语】《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部语录体散⽂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纂⽽成。
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下⾯是®⽆忧考⽹分享的出⾃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差的或职位⽐⾃⼰低的⼈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好学,不耻下问。
” 2、不得其死 指⼈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3、不亦乐乎 《论语·学⽽》:“有朋⾃远⽅来,不亦乐乎!”现在常⽤以表⽰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所欲 随⾃⼰的⼼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从⼼所欲,不逾矩。
”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所逊。
⾔当勇往⽽必为也。
”后来泛⽤“当仁不让”表⽰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恶⾷ 粗劣的⾐⾷。
《论语·⾥仁》:“⼠致于道⽽耻恶⾐恶⾷者,未⾜与议也。
” 8、发愤忘⾷ ⽤功学习,努⼒⼯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叶公问孔⼦于⼦路,⼦路不对。
⼦⽈:“⼥爰不⽈:‘其为⼈也,发愤忘⾷,乐以忘忧,不知⽼之将⾄云尔。
’”(⼥,同“汝”,你;爰,何。
)后泛⽤以形容⼗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0、割鸡焉⽤⽜⼑ 宰鸡何必⽤宰⽜的⼑。
⽐喻做⼩事情不必费⼤⼒⽓或⼤材不能不⽤。
《论语·阳货》:“⼦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莞尔⽽笑⽈:‘割鸡焉⽤⽜⼑!’”也作“杀鸡焉⽤⽜⼑”。
篇⼆ 1、⼯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匠要把活⼉做好,⾸先要使⼯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恶衣恶食: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2、言过其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4、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5、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6、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1.温故知新 2.三省吾身
3. 三十而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择善而从
6.博学笃志
7.一息尚存 8.任重道远
9.巧言令色 10.众星拱月
11.一言以蔽之 12.言而有信
13.见义勇为 14.是可忍孰不可忍
15.既往不咎 16.尽善尽美
17.朽木不可雕 18.愚不可及
19.举一反三 20.不耻下问
21.后生可畏 22.当仁不让
23.三思而行 24.欲罢不能
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登堂入室
27.过犹不及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0.察言观色
31.名正言顺 32.欲速则不达
33.杀身成仁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道不同不相为谋
37.分崩离析38.祸起萧墙39.血气方刚40.色厉内荏 41.道听途说 42.患得患失43.心安理得 44.文过饰非 45.待价而沽。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很多,例如:
1、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明白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
2、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3、听其言而观其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意思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4、中道而废:出自《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意思是中途而废,半途而放弃。
5、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文和质配合适当,才是君子。
6、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7、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8、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饮。
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9、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以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是“论语中的成语” 1、(述⽽不作)述:阐述前⼈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的学说,⾃⼰不创作。
2、(⼀⾔兴邦)指⼀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路》:“⼀⾔⽽可以兴邦,有诸?” 3、(成⼈之美)成全别⼈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成⼈之美,不成⼈之恶。
” 4、(⽃筲之器)⽐喻⽓量狭窄的⼈。
(出处)《论语·⼦路》:“⼦⽈:‘噫!⽃筲之⼈,何⾜算也。
’” 5、(⾔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说话就能说到点⼦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不⾔,⾔必有中。
” 6、(鸣⿎⽽攻之)⽐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吾徒也,⼩⼦鸣⿎⽽攻之可也。
”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 8、(有教⽆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有教⽆类。
’” 9、(⽆可⽆不可)表⽰怎样办都⾏,没有⼀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我则异于是,是⽆可⽆不可。
”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之造齐也,乘肥马,⾐轻裘。
” 11、(逝者如斯)⽤以形容光阴如流⽔⼀去不返。
(出处)《论语·⼦罕》:“⼦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2、(斐然成章)形容⽂章富有⽂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差的或职位⽐⾃⼰低的⼈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好学,不耻下问。
” 14、(朝闻⼣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盘点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盘点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大家多多少少都读过一部分《论语》,对于其中奥妙又领会了多少呢?相对于晦涩的文言文字来说,理解成语倒更容易一些。
为此,学而思小编整理了一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记得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哦!《学而篇第一》【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中的成语及释义一
《论语》
卷一孔子论天、命、神、道(44章)
1/4
成语:【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
也指文人自甘堕落。
(P867) 1/8
成语:【逝者如斯】指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
(P839)
成语:【不舍昼夜】白天和黑夜都不停止。
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
(P81) 成语:【川流不息】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
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接连不断。
(P148)
1/16
成语:【怪力乱神】指怪异、暴力、叛乱、神鬼。
泛指荒诞不经,逆情背理,于世道人心无补的事情。
(P331)
成语:【子不语怪】本指孔子不谈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一类事情。
后泛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P1288)
1/17
名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都没有能侍奉好,怎么能侍奉鬼呢?劝告人应当注重现实,孝敬父母,友爱他人。
(D236)
名句:【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道理都没有弄懂,怎么懂得死?劝告人应当珍视生命和生活的价值。
(D237)
1/18
成语:【敬而远之】现用来指对某人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而不去接近他。
(P468)成语:【敬鬼神而远之】原指敬之而不亲近。
现在常用来比喻对待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也不愿得罪他,所以对他客客气气,但是决不过于接近。
(Z805)
成语:【先难后获】先劳苦而后才会有收获。
(P1010)
1/19
成语:【祭神如神在】祭祀之时就像神灵确实在那里一样。
形容虔诚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第一》【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原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原句:《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 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 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 岁的代称。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原句:《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原句:《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原句:《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原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
关系密切,但不勾结。
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原句:《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原句:《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
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原句:《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原句:《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原句:《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原句:《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古诗词课外拓展古诗词分类大全之江河湖海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7.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古诗词之历史人物1.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2.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3.嫦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4.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5.牛郎织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