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尔_邂逅_雷姆_库哈斯_体验大师的_自由_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游走于雷姆・库哈斯等建筑艺术大师设计的建筑空间中,领悟建筑空间设计的真谛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阐述了在建筑设计中的理念、法则与“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离经叛道”、“西”意“中”释,在与大师的“对话中”激发对现代建筑及其室内外环境艺术的新思考。对开拓设计思路与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束缚与自由;无为;否定与超越

画家表达的是教养,建筑师构筑的是情操。“建筑如斯、画如其人”。当我们真正把建筑作为自由的对象“戏弄之”,建筑就从功用、经济、技术、法规、规范中游离出来,建筑内部空间亦犹如一个个有机的“腔体”被“拉伸”,建筑物的形态体量也就从自由畅想中被释放出来……

1.在大师的建筑中穿行

应韩国首尔(souerl)汉阳大学建筑系的邀请,我们于2005年8月7日踏上韩国首尔的领地。当我们来到首尔市区南山南麓的Leeum三星美术馆(LeeumSamsungMuseumofModernArt),参观这个集美术馆、三星儿童教育和文化中心于一体,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的建筑群体时,不由得被三座建筑自身的魅力所打动。三星美术馆是三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杰作:由著名荷兰建筑家RemKoolhaas(雷姆・库哈斯)、瑞士建筑家MarioBotta(马里奥・波塔)、法国建筑师JeanNouvel(让・努韦尔)各显身手设计的——

—“三星荟萃”的建筑群体;三座建筑风格迥异,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他们分别表达了建筑大师的空间设计理念,巧妙的利用光色、肌理、材料,以象征的手法、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甚至不受任何羁拌的自由建筑形态向世人表达对建筑的理解。

马里奥・波塔在设计Leeum美术馆MUSEUM1——

—古代美术陈列馆时,从韩国传统陶瓷器中获得了灵感,以简洁的长方体与逆圆锥体和谐穿插造就了建筑形态与结构关系;建筑顶部借鉴古代城郭天际线的形态来处理,配以草木;暖色的建筑衬以冷寂的山林,彰显出建筑古朴、现代、厚重、坚固且充满生机的隐喻。

MUSEUM1的逆圆锥体主要部分位于地下大厅,三座建筑物的参观路线的起始处和终结处。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三星儿童教育文化中心大厅中间的缓坡路是该建筑物的入口,这条缓坡路是所有参观者首先参观本馆时的必经之路。自地下大厅贯穿到天窗的空间和顶部宣泄下来的自然光线,自由舒展的交通流线和出其不意的体块穿插构筑出的内部空间是献给观众的一份厚礼:摆脱束缚、脱离结构、抛弃模式、解除理念、打乱秩序、没有程序、丢却系统——

—不拘一格的自由建筑。善于运用玻璃、钢铁等冷性材料来创造建筑形象的让・努韦尔,在MUSEUM2——

—现代美术陈列馆的设计中,充分发挥了他那特有的现代艺术家的天赋,他因势利导,就地取材,恰当运用。通过下沉空间的对比,使深陷大地的箱体建筑有了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感觉。尤其是建筑箱体外壁的玻璃、特殊处理的不锈钢板材之肌理和厚重的色彩,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高新技术的美感,凝重、洗练、洒脱、超越而非凡。

游走于大师建筑之间,似乎能够聆听到建筑的潜在语言:“……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是啊,这正是雷姆・库哈斯2000年在获得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建筑奖的授奖仪式上所说过的令现代建筑界人士为之尴尬的话。作为现代建筑师或设计师们,该如何设想建筑的未来呢(图01、图02、图03)?

2.“邂逅”雷姆.库哈斯

第一次全面了解雷姆・库哈斯当从2002年中央电视台主体大楼的建筑设计竞赛开始,CCTV新大楼方案竞赛被库哈斯

在首尔“邂逅”雷姆・库哈斯

——

—体验大师的“自由”建筑

EncounteringRemKoolhaasinSouerl

文剑钢WenJi

angang

120

室内设计与装修>论文选粹>在首尔“邂逅”雷姆・库哈斯

12<2005<id+c的新颖方案划就“休止符”。基于对建筑形式和高度两方面的深刻理解,库哈斯创造出一个逆传统而出新、在竖直方向呈6°斜角、上下贯穿一气的方体环形。这的确是一幢可以改变人思想的建筑,虽然在立体构成中它并不奇特,但是当它作为建筑被耸立在中国的首都——

—北京这样一座古都中,接受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审视的时候,它给业内外人们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功能、经济、技术、抗震、文脉……全部被淡化、消隐了,它突破了我们对建筑———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的理解。但它却延续着库哈斯的特有手法,倾斜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的体块感及不大的高宽比例,代表着库哈斯一贯的作风:抛弃过去、超越现实、不懈追求——

—“前进、前进再前进”。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1944年生于鹿特丹。在其

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做过记者和电影剧作家,主要以一个叛逆的幻想家的形象出现。1968~1972年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ASchool)学习建筑,1975年曾经跟随德国现代主义大师翁格尔斯工作过,参与德国科隆的沃尔拉夫・理查兹博物馆的竞赛设计工作,并掌握了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最终发展形成自己的建筑设计体系;库哈斯的建筑创作早期受到荷兰风格派的影响,爱用施德罗住宅一样的穿插方式。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创立了OMA(OfficeforMetropolitanArchitecture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并在国际上取得很大影响;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思想研究及写作诸领域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欧洲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思想家。

3、与库哈斯的“自由建筑”密切对话3.1“自由主义”与“英雄本色”

在首尔又一次邂逅雷姆・库哈斯,真切体验库哈斯的建筑与室内,对其建筑的梁、柱、梯、门、墙等构件的处理大有为之震撼、动情之感觉。那种“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者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可以通过建筑的革命去改造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英雄主义建筑观在此仍有体现。库哈斯继承

了包豪斯叛逆、激进的立场,主张正视建筑师在变化迅速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事实,进而寻求一种摆脱了所有束缚的自由意志,不拘一格的设计自由。尽管库哈斯推崇的是建筑无为的自由,但是,当我们跳出建筑学,站在艺术的层面去审视他的建筑和室内,则可以领悟到库哈斯其实是在美学的层面“玩建筑”,用艺术设计中平面与立体构成的法则去“戏弄”建筑的形态、结构、光色、肌理和内部空间界面。这正是超越了建筑而直面美学本体的艺术。3.2“胸有成竹”与“胸无建筑”

库哈斯置身于现今的建筑学潮流之外,用艺术处理技术,用美学处理建筑,从社会学等角度考察建筑、城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因为库哈斯从多个角度思考建筑学的发展前景,面对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资本聚集而成的摩天大楼,历史文脉的错位断裂,人性情操的异化蜕变,他对建筑学的现状与发展充满危机紧迫感。库哈斯不“追昔”也不“抚今”,“胸有成竹”地设计建筑,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时代前端的筹划之中;他在建筑造型上并不违背现代设计艺术的原则,而在功能上却无建筑设计规律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胸无建筑”定式,否定之否定———让现代化更加现代化。既然建筑的去向是那样的无法确定,“那就让法则、定式见鬼去吧”。3.3“知白守黑”与“以虚计实”

库哈斯主张拓展建筑活动的范围并使其多样化。他的这种观点在Leeum三星美术馆的儿童教育文化中心室内空间和界面设计、营造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大面积的留白,走道、门廊交织的光影效果和矛盾冲突,使得人们又一次感悟到在

中国美术理论中“大疏大密”的节奏对比关系———“知白守黑”与“以虚计实”、情景交融的画面处理技巧。3.4“无为建筑”与“建筑有为”

在中国“无为而无不为”的至理名言几乎人人皆知,但是,真正能够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者甚少。库哈斯在做设计时似乎已经意识到“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他认为:

建筑活动“同样包括无所作为或让别人来做事……一无所有之处,则一

12<2005<id+c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