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合集下载

第三章系统规划

第三章系统规划

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 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 各种信息的系统。重新装备大量设备,预算费用又一 次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集成”之后,会进入“数据管理”阶 段。 成熟。 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 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 资源的管理。
系统规划
3、作用 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 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 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管理 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 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第3章
系统规划
5、明确战略目标。根据3、4的结果,确定MIS的 开发目标,明确MIS应具有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质 量等。 6、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MIS的初步框架,包括 各子系统的划分等。 7、选择开发方案。选定优先开发的项目,确定总 体开发顺序。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8、提出实施进度。估计项目成本和人员需求,并 列出开发进度表。
第3章
系统规划
第3章
系统规划
(3)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 系统逻辑功能划分的方法是在求解后的U/C矩阵 中划出一个个的小方块:以“C”元素为标准,将U、C最密 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划分为一个子系统。如 图 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 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 含在小方块之内。 划分后的小方块即为今后新系统划分的基础。每一个 小方块即一个子系统。
第3章
2、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系统规划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 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
一般的“初装”情形大多发生在财务部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Part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扩展(蔓延)
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提高组织内部事务处理效率,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
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问题开始显得比较突出; 信息系统的预算经费因上述要求而呈现迅速增长;
计算机时代 (数据管理时代) 信息管理时代
阶段1 起步
阶段2 扩展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成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Part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起步(初装)
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初步认识计算机的作用,个别人具有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6 成熟
诺兰模型反应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跃阶段不可能,但可以压缩时间,特别是扩 展阶段。 总体规划的时间:控制阶段或集成阶段;
早:条件不成熟,会导致规划的结果无指导意义 晚:建立的分散系统多,改造代价高,影响进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Thanks!
集成
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逐步对原系统进行改造、综合和一体化,
建设更有效地为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 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Part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

题目: 结合诺兰模型,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什么是诺兰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的六阶段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

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济效益。

用户对信息系统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第二阶段普及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数据处理专家开始在组织内部鼓吹自动化的作用。

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

目前的应用开始走向正规,并为将来的信息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这时,组织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

在第四阶段,组织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

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17
1
大多数组织的最初活动集中于开发以改善内部 效率为目的的系统。秘书承担的任务被计算机化, 出现了开发票、会计和订单处理这类任务的系统, 数据处理部门已经诞生。
18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意力转向以管理信息为目 的在计算机中存储大量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这类 信息与组织的内部工作相关,因此“管理信息系统 ”出现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在于系统开发可用 的工具仍是数据处理时期所使用的工具。
11
三、米切模型 “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均把系统整合 (集成)和数据管理分割为前后两个阶段,似乎可 以先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后再搞数据管理,但后来 的大量实践表明这是行不通的。美国的信息化专家 米切(Mische)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此作了进一 步修正,揭示了信息系统整合与数据管理密不可分, 系统整合期的重要特征就是搞好数据组织,或者说 信息系统整合的实质就是数据整合或集成。
图3.3
米切的4阶段连续发展模型示意图
14
米切将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划分为4 个发展时期,即:起步期(20 60—70 代)、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成熟期(20世 纪80—90年代)和更新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 1世纪初期)。其特征不只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长 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是涉及知识、理念、信 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及地位,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和及
4
图3.1
诺兰的四阶段论模型示意图
5
2)诺兰的6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信息系统用途不断 扩大,企业信息化投资与其带来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变得模糊不清。客观要求评价变量必须多样化、科 学化,此时诺兰又总结出了6阶段论模型(如图3 .2所示)。诺兰把阶段(横轴)分为初始期、普 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6个 阶段,认为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硬件上,由于对海量数据库的要求和不间断运行的要求, 对大型稳定高端服务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 软件上,团队开发方式和系统集成的职位对开发人员的要 求非常高,可选择的技术也非常多:C#.NET和JAVA以其 功能强大,体系结构好,赢得了主流的位置,XML语言和 WebService技术也因为能够跨平台和跨系统交流信息, 易于将异构系统整合,而站在了潮流的前端。
诺兰模型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
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诺兰模型中的各个阶段是不 可以跳跃的。 2、无论在确定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 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
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信
息系统的建设。
成熟
•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 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 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 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预算 费用
信息 时代 计算机 时代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 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 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 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 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 企业在寻求对计算机的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 在硬件上,将全部机器统一组建内部局域网,加强信息的共享整体性, 并协调管理。“组网专家”“网络管理员”的职业火热程度简直不亚 于追逐一颗明星,而“整机销售商”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 在软件上,引入数据库技术和专项信息系统,以较少的投入对企业的 核心业务进行管理,如财务、人事、生产等小型MIS。 很多软件作坊 较早的看到了这一点,采用VB、VC、PB、BCB、Delphi等开发C/S 模式的专项MIS系统,满足企业基本雷同的业务需求,并成长为较大 的软件企业。“用友”“金蝶”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开发团 队性也是导致“软件英雄”逐渐没落的原因。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提出过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划分理论,通常称为“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用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第二是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第三是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第四是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第五是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

方法库和模型库被逐步开发和完善;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预算 费用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阶段1
阶段2
初始
蔓延
数据管理(成熟)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信息系统已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
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完善的共享;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新的应用模式开始进一步探索;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的预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预算 费用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阶段1
初始
数据管理
阶段2 蔓延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的硬件投资基础已基本完成;
信息系统的管理主要聚焦于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上来,进行统一管理,消除 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实现数据的共享;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预算 费用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集成
阶段1 初始
阶段2 蔓延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信息管理
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逐步对原系统进行改造、综合和一体化,建设更有效地为
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系
统;
2.1
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1)诺兰的4阶段模型
费用
起起步步
扩扩展展
控控制制
成成熟熟 时时间间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2)诺兰的6阶段模型 1973年,诺兰(Nolan)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诺兰模型。 1980年,该模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诺兰模型所表达的是信息系统在个组织机构中投 入应用,经过从初级到成熟,逐步成长、逐步扩散和逐步完善的一般性演进规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诺兰模型报告

诺兰模型报告

第三阶段是控制阶段
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 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 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
第四阶段是集成阶段
组织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第一阶 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在第四阶段,组织开始 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第五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
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 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
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第六阶段是成熟阶段。
中上层和高层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基 础,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 支持业务计划。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充分体现出来。
当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还处在单项业务处理阶段时(计算机管理阶段), 应用计算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 率。这时系统的开发主要是编制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任务比较简单,
只要模拟人工处理过程,就可以达到应用的目的。
从第四阶段至第六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已转到信息资源 的管理和应用,可称为数据管理阶段
back
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
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 门(如财务等)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 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济效益。用户对信息系统也 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第二阶段是蔓延阶段
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数据处理专家开始在组织内部鼓吹自动化的 作用。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 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实用意义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实用意义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实用意义1.引言1.1 概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仅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对系统的成长规律和趋势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诺兰阶段模型作为一种信息系统成长的理论模型,对于分析和划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诺兰阶段模型是由美国教育家詹姆斯·W·诺兰于1973年提出的,他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系统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创始阶段、连衣裙阶段、青春期阶段、成熟期阶段和稳定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创始阶段,信息系统处于初创时期,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明确需求和目标,建立基础的信息系统框架和基础设施。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需求的增加,系统逐步进入连衣裙阶段。

在连衣裙阶段,信息系统开始逐步智能化和自动化,相应的系统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业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系统安全和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范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

进入青春期阶段,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功能和规模进一步扩展。

此时,关键任务是优化系统结构和性能,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系统维护和运营的管理,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优化。

在成熟期阶段,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功能和规模达到了相对完善的状态。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最后,进入稳定期阶段,信息系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仍需要持续的维护和优化。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常规的维护和升级,同时也要关注技术和业务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的发展方向。

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

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

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一、前言诺兰阶段模型是一种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詹姆斯·W·诺兰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它将软件开发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本文将对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进行全面详细的解析。

二、概述诺兰阶段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模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输入和输出。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必须得到一个可交付的成果物,以便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第一阶段:问题定义问题定义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明确项目需求和目标,并确定是否值得投入资源进行开发。

同时还需要评估项目风险,并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第二阶段: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包括技术实现方案、人力资源需求、时间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商业上的可行性。

五、第三阶段: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确定项目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详细的规格说明书。

同时还需要制定测试计划和用户手册。

六、第四阶段:设计在设计阶段中,需要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等方面,而详细设计则包括具体实现方案和算法等方面。

七、第五阶段:编码在编码阶段中,需要将设计文档转化为程序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同时还需要编写用户手册和技术文档。

八、第六阶段:测试与维护在测试与维护阶段中,需要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修复其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证其持续稳定运行。

九、总结诺兰阶段模型是一种经典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并要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按照诺兰阶段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项目风险。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练习有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练习有答案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第五章习题1 单项选择题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阶段。

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2.信息系统发展的()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A 成熟B 形成C 优化D 阶段3.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工作的标准。

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开发4.MIS战略规划的组织除了包括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外,还包括()。

A 制定规划B 规定进度C 研究资料D 明确问题5.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独立与企业的组织机构。

A 信息系统B 数据类C 管理功能D 系统规划6.()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A 管理流程B 业务过程C 系统规划D 开发方法7.U/C矩阵是用来进行()的方法。

A 系统开发B 系统分析C 子系统划分D 系统规划8.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A 功能组B 开发方案C 开发顺序D 数据类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A 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 系统调查D 系统设计10.原型法贯彻的是()的开发策略。

A 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 系统调查D 系统设计4 问答题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2.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MIS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4.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5.指定MIS战略规划时使用BSP法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7.原型法优缺点是什么?8.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有哪些?9.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各是什么?10.为什么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其结果不是唯一的?5 应用题1.举例说明诺兰阶段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请论述一下处在“成熟”阶段的组织如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3.结合实际应用讨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MIS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第5章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第五章习题1 单项选择题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阶段。

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2.信息系统发展的()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A 成熟B 形成C 优化D 阶段3.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工作的标准。

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开发4.MIS战略规划的组织除了包括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外,还包括()。

A 制定规划B 规定进度C 研究资料D 明确问题5.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独立与企业的组织机构。

A 信息系统B 数据类C 管理功能D 系统规划6.()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A 管理流程B 业务过程C 系统规划D 开发方法7.U/C矩阵是用来进行()的方法。

A 系统开发B 系统分析C 子系统划分D 系统规划8.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A 功能组B 开发方案C 开发顺序D 数据类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A 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 系统调查D 系统设计10.原型法贯彻的是()的开发策略。

A 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 系统调查D 系统设计2 填充题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______、控制、______、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

2.蔓延阶段的特点有:______、不一致性和______等。

3.诺兰阶段模型的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______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5.“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主要缺点是______。

6.“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7.“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______型系统的设计,而“自上而下”的策略适用于______型系统的设计。

8.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含义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编辑]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管理信息系统-诺兰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

第一阶段:初装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到,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

在该阶段中,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得最为迅速,但同时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此阶段只有一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收到了实际的效益。

第三阶段:控制计算机预算每年以30%~40%或更高的比例增长,而投资的回收却不理想。

随着应用经验逐渐丰富,应用项目不断积累严格的控制阶段便代替了蔓延阶段。

此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第四阶段:集成所谓集成,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Nolan认为,“集成”之后,会进入“数据管理”阶段。

第六阶段:成熟一般认为,“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自下而上: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它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

优点: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

缺点:缺乏整体优化;开发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

适用阶段:“初装”“蔓延”。

自上而下: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

充足的存货,优良的供应商 准时的货物发送,精确的货物跟 踪
CSF方法的步骤: 1、了解企业目标 2、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3、识别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4、识别度量性能的数据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 BSP法的工作步骤: 准备工作 调研 定义业务过程 业务过程重组 定义数据类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组织机构重构
功能规划阶段
四、业务流程再造实例

销售定单完成过程 原来的流程:
财务部提供 客户资信
业务员与用 户草签定单
省区 审批
大区 审批
销售部 确认
公司主管 认定特例 定单
改造后的流程
业务员与客 户草签定单 省区 审批 大区 审批 企业内部网 销售部 确认
公司主管 认定特例 定单
流程管理与用户授权软件
4.1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2
初装(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1) 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 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特点: ⑴ 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⑵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4.1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3
蔓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2)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 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特点: ⑴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⑵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 性、难以共享等); ⑶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销售数据库
案例一:福特公司的应付帐款系统 (1)
采购订单 采购部门 供应商
货物
采购 订单 副本 收货单 仓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集成阶段特点: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层管理的决策。

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诺兰阶段理论在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如何促使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了解企业进行IT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诺兰阶段理论是分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

中国企业的IT 发展始于微机时代,并经历了五个阶段。

微机时代的各个阶段逐一地为中国企业所经历,并进而展开了网络时代的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处于一种试验性引入新设备的思路下,谨慎而有节制地投资IT的支出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段较为稳定的上升时期,反映在管理层次上实际上是对新技术的加深认识和消化的阶段,也是第三阶段扩张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以IT支出的猛烈上升为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扩张短时间内就得到实现。

然而,IT开支的突变导致系统不稳定。

第四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调整,企业IT支出处于一种在一定振幅内的徘徊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调整收到成效的企业的IT支出重新上扬,进人第五阶段。

应当指出,这次上升是一种趋于稳健的行为完全不同于第三阶段的急剧态势。

从诺兰阶段模型看,这是企业IT向网络时代发展的一种过渡行为。

⏹初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企业微机应用的领域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用于生产控制上,另一类则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主要是财务处理,用于代替手工劳动。

比较来说,生产的压力导致前一种类型的r发展在长期看来是比较平稳的。

而管理领域的IT应用是基于改善生产和管理环境、提高效率的见望及维护企业形象产生的,管理者初期对IT发展的支持是荃慎的、试验性的。

计算机应用通常是由几个人的小组来进行管理的。

小组成员负责从购置、安装、调试到应用中的维护、升级全过程,成员一般均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

⏹传播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IT应用的逐渐推广,最初只在生产控制上使用IT的企业开始所注意力转向管理领域,而原先用于管理领域的IT则向其它领域扩展,例如开始使用电子数据表格、档案管理及生产设计(CAD)等。

由于多个部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开始分布于组织的各个机构,这种微机的分散式管理已是从数据处理时代开始以来,计算机硬件管理的最大变革。

进一步,企业IT小组的规模扩大了,地位上升到科室的层次。

但是,企业具体的IT应用仍单纯地强调技术含义,而不是从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

⏹扩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IT在企业内继续渗透,企业内各部门基本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如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电算化及物料管理等。

对多数企业的IT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应用急速膨胀的阶段,许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个契机使本企业的IT上了一个台阶。

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对IT应用的管理仍是各自为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仍缺乏交流,企业范围内对IT发展的全局引导和控制,只是任其在企业内部“蔓延”。

在整个企业IT成长的过程中,阶段3是发展剧烈又相对短暂的时段。

⏹调整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中末期):客观分析,扩展阶段的企业IT投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多投资属于“赶时髦、走形式”,投资不少,却鲜有成效,导致了阶段4的IT紧缩。

企业领导也在IT管理趋势于失控的情况下,开始加紧对IT项目的控制。

调整阶段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IT在管理上的应用从替代企业低层的手工操作和基本数据管理向中高层的管理控制转变。

二是企业对IT的管理从硬件向信息过渡。

高层领导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数据,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对企业经营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总之,调整阶段是企业总结和反思IT应用的经验的阶段,是致力于彻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阶段。

而对一个正在发展IT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本阶段是不同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阶段。

⏹集成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至今):经历了一段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项IT应用逐步完善,IT的发展开始恢复向上增长的趋势,基于网络计算的时代到来了。

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各子系统纷纷冲破了部门之间的阻隔开始进行数据库级的沟通,IT应用的重心从基层管理移向了高层管理。

单独的IT部门经理职权已不足已统筹管理各个部门之间IT的联络和协调。

进而,组织中出现了相应的副总裁,兼管全企业的IT规划。

这时,企业形成了对IT部门有效的考核体系。

IT部门的职责中心发生了显著的转移,维护成了运营的重点,外包和二次开发也扩大和加深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是组织间系统(Inter一Organization Systems,IOS)。

从90年代末起,随着Extranet和Intranet的推广,部分企业在实现内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开始考虑供应链上信息流的畅通,这就标志着IT的发展已经进人了网络时代的第二个阶段—组织间系统。

在供应链的思路下,企业已不再孤立的运作,而是把其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

通过电子商务和虚拟企业等手段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连接起来,企业开始注重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配合默契,而这种默契需要企业之间在信息上保持适当的交流和联络。

当这种运作机制使企业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利益竞争和对抗演变为利益共享和分担,由界限分明过渡到模糊时,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诞生。

中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根据阶段理论分析可见,综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成长:企业战略因素;中层领导的支持;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企业对计算机/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企业战略因素它描述了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及支持程度(主要体现在资金投人)。

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

1998年,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针对“IS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广泛调查中,“使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是世界各地区的CIO所公认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