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物体的运动规律
圆周运动规律及应用+答案
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一、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作 的物体,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相等,则物体所作的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 不变, 时刻改变的变速运动;是加速度 不变, 时刻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线速度:r Tr t s v ωπ===2,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角速度:Tt πθω2== 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
转速n :每秒转动的圈数,与角速度关系n πω2= 向心加速度: v r rv a ωω===22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向心力:向心力是按 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 是使物体产生 ,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只改变线速度 ,不改变线速度 .==ma F v m r m rv m ωω==22。
二、 匀速圆周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基础题】例1:上海锦江乐园新建的“摩天转轮”,它的直径达98m ,世界排名第五,游人乘坐时,转轮始终不停地匀速转动,每转一周用时25mi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每时每刻,每个人受到的合力都不等于零 B. 每个乘客都在做加速度为零的匀速运动C. 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座位的压力始终不变D. 在乘坐过程中每个乘客的线速度保持不变【同步练习】1.一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线速度B . 角速度C .向心加速度D .合外力2.质量一定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如所需向心力增为原来的8倍,以下各种情况中可能的是( )A. 线速度和圆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B. 角速度和圆半径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C. 周期和圆半径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D. 频率和圆半径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3.用细线将一个小球悬挂在车厢里,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突然刹车时,绳上的张力将( )A. 突然增大B. 突然减小C. 不变D. 究竟是增大还是减小,要由车厢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与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来决定4.汽车驶过半径为R 的凸形桥面,要使它不至于从桥的顶端飞出,车速必须小于或等于( )A. 2RgB. RgC. Rg 2D. Rg 3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圆半径为R ,向心加速度为a ,则以下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线速度aR v =B. 角速度R a =ωC. 频率R a f π2=D. 周期aR T π2= 6.一位滑雪者连同他的滑雪板共70kg ,他沿着凹形的坡底运动时的速度是20m/s ,坡底的圆弧半径是50m ,试求他在坡底时对雪地的压力。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及其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及其规律一.知识总结归纳:1. 物体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1)是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2)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2. 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称重力加速度g 。
g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最小、两极最大,还随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高度越高g 越小。
在通常的计算中,地面上的g 取9.8m/s 2,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 取做10m/s 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初速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 gt h gt v gh v v t t t ====,,,。
122222/3. 竖直上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到最高点时,v=0,a=-g 。
分析方法及规律: (1)分段分析法:①上升过程:匀减速运动,,。
v v gt s v t gt t =-=-00212(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②下落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v gt s gt t ==122(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2)整过程分析法:全过程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应用此两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正v v gt s v t gt s v t =-=-00212负,s 为正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上方,s 为负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下方,v 为正值,表示质点向上运动,v 为负值,表示质点向下运动。
由同一位移s 求出的t 、v t 可能有两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3几个推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h v g t m =022=v 0/g ;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基础物理力学49条定律
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获得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同时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且沿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的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吸引力,且这个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一切惯性系中的物体力学规律都是相同的。
6.质心运动定理:质心的运动就像是物体所受的全部质量集中与这个点,且外力全部集中于此质点的运动情况一样。
7.动量定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8.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物体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9.角动量定理:质点或刚体所受的合力矩等于他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10.角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质点或刚体所受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11.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12.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系统只收到保守力作用,则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3.刚体转动定律:刚体的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的大小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
14.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任一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对通过质心且与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质量与两条轴距离平方的乘积。
15.狭义相对性原理:一切惯性系中的物体规律都是相同的。
16.光速不变原理:在彼此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中观测光速的大小都相同。
17.杠杆原理:一切平衡杠杆动力臂与动力大小的乘积都等于阻力臂与阻力大小的乘积。
18.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19.惠更斯原理: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波阵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产生波阵面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阵面。
机械运动的规律
机械运动的规律机械运动是指由机械装置所产生的物体运动,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得出,对于机械运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关系,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一辆以恒定速度行驶的汽车,它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是相等的。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二次函数关系,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的物体,其下落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三、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固定半径的圆轨道上运动的情况。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正弦函数关系,即位移与时间的正弦函数成正比。
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其轨道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圆周运动。
四、转动运动转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轴心旋转的情况。
在转动运动中,物体的角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关系,即角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地球自转的运动,其角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五、复合运动复合运动是指多种运动同时进行的情况,可以通过将多个运动的规律进行叠加来描述。
例如,车轮在行驶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转动运动,这就是一种复合运动。
总结起来,机械运动的规律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转动运动和复合运动。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对于研究和应用机械原理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设计和改进机械装置,提高其运动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对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我们能够揭示更多机械运动的规律,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机械奇迹。
物体的质心运动规律
物体的质心运动规律物体的质心是指物体所有质点构成的系统的平衡点,它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并且,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可以通过对质点施加的外力来描述。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质心的运动规律,并探讨质心运动的一些重要性质。
一、质心的定义与位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质心的定义与位置。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其质心可以通过对所有质点的质量加权平均来得到。
即质心的位置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x_cm = (m_1 * x_1 + m_2 * x_2 + ... + m_n * x_n) / (m_1 + m_2 + ... + m_n)其中,x_cm为质心的位置,m_i为各质点的质量,x_i为各质点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位置。
质心的位置可以是物体内部的一点,也可以是物体外部的一点。
当物体是均匀的、连续的或非连续但受重力作用的时候,质心通常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
二、质心运动的规律让我们接着来讨论质心的运动规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心的运动受到对质点的合力的影响。
根据这个原理,质心的加速度可以用下式表示:a_cm = F_net / M其中,a_cm为质心的加速度,F_net为作用于质点系统的合力,M为系统的总质量。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质心的运动只受到外力的影响,与物体内部的具体情况无关。
也就是说,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或者物体内发生了什么,质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都是相同的。
三、质心运动的独立性与简化质心运动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独立性。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多质点系统简化为一个仅含有一个质点的系统,这个质点就是系统的质心。
通过这样的简化,我们可以忽略系统内部的复杂相互作用,更加方便地分析质心的运动。
通过将系统简化为质心,我们可以使用动量、能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简化的物理原理来解决问题。
这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系统的分析过程,并且为我们提供了计算质心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便捷方法。
四、应用举例质心运动的规律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物体的运动及运动规律
物体的运动及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一直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运动规律则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对于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运动现象,还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物体的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并探讨其中的重要原理和实际应用。
一、物体的运动类型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类型。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路径移动的运动方式,其中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除了匀速直线运动,还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即加速度保持恒定。
曲线运动则是物体沿曲线路径移动的运动方式,如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和角度从水平面上抛出运动的过程。
而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半径一定的圆轨道上做运动,它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特点。
二、运动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表明,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运动状态的一个重要定律,也被称为动力学定律。
它表明,当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其大小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特点。
换句话说,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会有一个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体上。
三、运动规律的应用运动规律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它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1. 物体受力分析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受力的情况,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随着时间发生位置变化的现象,研究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运动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公式。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的情况。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速度规律:速度保持不变,即V = 常数。
3. 时间规律:位移与速度成正比,时间与位移成正比,即S ∝ V ∝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为0,即a = 0。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匀加速度运动的情况。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 = V₀t + (1/2)at²,其中S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2. 速度规律: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 = V₀ + a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3. 时间规律:由位移规律可得S = (V₀ + V)t / 2,从而可以求出时间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保持不变,即a = 常数。
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下落的运动。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 = V₀t + (1/2)gt²,其中S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速度规律: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 =V₀ + g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时间规律:由位移规律可得S = (V₀ + V)t / 2,从而可以求出时间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a = g。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运动的基本定义物质运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
物质的运动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
物质的运动可以是线性运动、旋转运动、振动运动等形式,同时还可以是复合运动,即包含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综合运动。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1.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趋向。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它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之一。
2.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则它将产生加速度。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6.牛顿运动定律霍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角运动的作用来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角运动的作用来的运动规律。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理: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一个物体会保持其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是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F = 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原理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情况。
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速度来改变其动量。
5. 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能量不会被创建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总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6. 运动学方程: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征,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运动学方程有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物体的运动规律
v
v
v
cos2 cos2 cos2 1
(2).即时速度
v dr dt
直角坐标表示
v
dx dt
i
dy dt
j
dz dt
k
v
v
x
i
v
y
j
vz
k
v vx2 v y2 vz2
cos
vz v
cos v y
v
cos vz
v
cos2 cos2 cos2 1
平均速率
)
j
t
轨道方程: x2 y2 R2
2. 位移与路程 (1).位移:在时间t内,由初始位矢指向末位矢的有向线段。
直角坐标表示 r r(t t ) r(t )
r x2 y2 z2
cos x cos y
r
r
cos z
r
z r(t)
o
r r(t+t)
y
cos2 cos2 cos2 1
(3).轨道方程 :质点在空间运动时的轨迹方程,称为轨道方程
说明:轨道方程可由运动方程消去时间参量t 得到。
数学表示为:
f(பைடு நூலகம்,y,z)=0
例:质点从如图所示位置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
求:运动方程与轨道方程
解:运动方程:
R
x R cos(t ) y R sin(t )
r(t
)
R
cos(t
)i
R sin(t
b.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但对运动的描述却是相对的。描述一 个物体的运动,总得选择另一物体或几个彼此之间相对静止的 物体作为参考,这就要求引入参照物或参考系。 2.参照物与参照系 参照物:被选取、且能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况的物体 参照系:固定与参照物之上,用来确定待描述物体空间位置
运动三定律
运动三定律1. 引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运动的规律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为了描述和解释运动的现象,牛顿提出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这些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中,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工程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2.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状态。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将继续保持静止;如果一个物体正在运动,则它将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一个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其状态。
想象一辆汽车在平坦道路上行驶,在没有施加刹车或加速的情况下,汽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行驶。
这是因为汽车受到了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外力的作用,但这些外力相互抵消,在没有其他外力干扰时,汽车将保持运动状态。
3.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加速度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F = ma,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质量或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相同的力推动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卡车,卡车由于质量更大,将产生较小的加速度;而小汽车由于质量较小,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更多时间来让一辆大卡车停下来。
4.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人熟知和深入人心的一个定律。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并且这两个力具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特点。
换句话说,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其中一个物体施加的力与另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举个例子,当你站在光滑地面上,你的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同样对你的脚施加一个向上的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是这种力使你保持平衡。
28 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
28 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动现象,还能够为科学实验、技术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活动提供支持。
本文将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一、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在此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都会走过相等长度的路程。
这种运动可以用公式 v = s/t 来描述,其中 v 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二、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当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就会出现加速度。
加速度定义为速度的变化率,即a = Δv/Δt。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 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
换句话说,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质量越大的物体在相同力的作用下,速度变化越小,加速度越小。
三、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运动物体行为的基本定律,为了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定律:1.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其上。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任何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根据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 = ma,其中 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加速度将发生变化。
3.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根据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力的作用对总是成对出现的。
通过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现象的背后原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小球掉落的运动规律
小球掉落的运动规律在物理学中,小球掉落运动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进行描述。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上加速度,也就是说,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为 g,同时它的质量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的运动公式:h = 1/2*g*t^2 + vt其中 h 代表小球从高处到地面的下落距离,t 代表小球下落的时间,v 代表小球的初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下落的时间和距离,并对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更好的理解。
那么,小球掉落的运动规律具体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1. 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小球掉落的运动规律最基本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我们知道,重力是指所有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在地表上的总和。
因此,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
当然,在真实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有些细微的因素包括气压,风速和位置等等因素也会对物体下落的速度产生影响。
在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为 9.8 米/秒的平方,它代表这个物体在一秒钟内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力的大小。
也就是说,小球在下落的每一秒钟里,将加速 9.8 米/秒的平方。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了小球的下落时间 t,就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小球下落的距离。
2. 小球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小球的下落过程中,除了受到重力的作用力,还要受到空气阻力以及与地面的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小球掉落过程中最复杂的因素之一。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小球的初速度往往不为零。
初速度 v 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这将取决于小球掉落的高度和落地时的速度。
在下落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将逐渐加快,直到达到末速度。
末速度的大小为:v = g*t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小球的末速度,也就是当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同时,还可以计算出小球下落的总时间,以及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3. 小球的落地时动能和势能在小球掉落的运动中,它会具有两种不同的能量,分别是动能和势能。
运动学运动中的物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运动中的物体的运动规律在运动学中,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研究物体如何随时间变化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规律性。
而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来揭示。
一、位移的变化规律物体的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之间的位移变化。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径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规律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物体的运动距离和运动方向有关。
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计算,不受物体具体运动路径的影响。
2. 曲线运动中的位移规律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曲线的形状和运动路径有关。
物体在曲线上运动时,其位移可以通过各个时刻的位置之间的连线来计算。
二、速度的变化规律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物体的速度变化分为匀速和非匀速运动两种情况。
1. 匀速运动中的速度规律在匀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2. 非匀速运动中的速度规律在非匀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是需要考虑时间的变化。
三、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根据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分为匀加速和非匀加速两种情况。
1. 匀加速运动中的加速度规律在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物体的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2. 非匀加速运动中的加速度规律在非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物体的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需要考虑时间的变化。
总结:物体在运动学运动中的运动规律描述了物体随时间变化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规律性。
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运动学的分析和测量来揭示。
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
物体的速度可以分为匀速和非匀速运动,而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分为匀加速和非匀加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规律与速度的概念
定义:在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计算方法:通过平 均速度的极限值来 计算
物理意义:描述Βιβλιοθήκη 体在某一时刻的运 动状态单位:米/秒
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其中v 表示速度,s表 示路程,t表示
时间
物理意义:描 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程度
与瞬时速度的 区别与联系
定义: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速 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位:加速度和减速度的单位都是 米/秒²
影响因素:加速度和减速度的大小 和方向受到物体受力情况和初始运 动状态的影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速度保持不变 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公式:s=vt,其中s是位移,v是速度,t是时间 实例: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
定义:物体沿着圆周运动,线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运动特点:线速度大小不变, 方向时刻改变
运动条件:物体受到指向圆心 的向心力作用
相对速度的特点:与参考系的选择 有关,可能存在牵连速度和绝对速 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方法:使用矢量运算法则,考 虑方向和大小
相对速度的应用:描述交通工具的 运动状态,预测碰撞事故等
定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 快慢的物理量,减速度是描述物体 速度减小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 间,减速度=速度-初始速度/时间
实例:地球绕太阳公转、钟摆 的运动等
定义: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运动 公式:v=v0+at 图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加速度 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定律与运动的描述
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定律与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定律与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自然属性,而物体的运动规律是描述和解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规则。
众所周知,在运动学中,牛顿三大定律被视为经典的运动规律,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解释。
本文将通过对牛顿定律的阐述,以及对运动的描述,来探讨物体运动的规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阐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
简而言之,一物体会维持其静止状态,或保持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其上。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对力的反应,即物体趋向于保持其原有的状态。
比如,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将保持静止,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上面。
同样地,如果一个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到有外力干扰。
二、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定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它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正比于其加速度,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提供了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也为我们解释了惯性现象,即一个物体对外力的反应取决于其质量和受到的力的大小。
例如,一个较轻的物体受到相同大小的力,它的加速度将比较大,而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则相对缓慢。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且反向的反作用力。
简单来说,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应的反作用力。
比如,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会以相同大小的反向力作用于施力物体。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划船时,桨的向前推动力与船身后部水中的反作用力相等,这种力的平衡使船能够向前移动。
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
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物体运动的一系列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总结。
本文将通过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一些实际例子的展示,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规律1. 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而言,其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线性的,即位置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位移 S = 速度 v ×时间 t其中,位移S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速度v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时间t是运动持续的时间。
2. 速度的计算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保持恒定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速度 v = 位移 S / 时间 t3. 加速度的计算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只受到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运动。
在空中中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下:1. 加速度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近似等于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约为9.8m/s²。
2. 物体下落的距离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落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下落距离 h = 1/2 × g ×时间 t²三、抛体运动规律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下进行抛射运动,常见于投掷物体等情况。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自由落体运动。
1. 水平速度的计算在抛体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恒定,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水平速度 vh = 投掷速度v × cosθ其中,投掷速度v是抛体的初速度,θ是投掷角度。
2. 垂直速度的计算在抛体运动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逐渐增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垂直速度 vv = 投掷速度v × sinθ - g ×时间 t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时间t是物体处于空中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运动规律
一、惯性运动
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认识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定律。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物体惯性的现象是经常可以遇到的。
例如:站在汽车里的乘客,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身体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当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停止时,乘客的身体又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汽车已经停止前进,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原因。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例如,榔头松了,把榔头柄的末端在固定而坚硬的物体上撞击几下,榔头柄因撞击而突然停止,榔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运动,结果就紧紧地套在柄上了。
挖土时,铁锹铲满了土,用力一甩,铁锹仍旧握在手里,而土却由于惯性被扬出去了。
物体的惯性还表现在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容易不容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有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有的则不容易改变。
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小,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
例如:一辆四十吨的大型平板车的质量比一辆小汽车的质量要大得多,它的惯性也就比小汽车的惯性大得多,因此大型平板车起步很慢,小汽车起步很快;大型板车的运动状态很不容易改变,小汽车的运动状态则容易改变得多。
汽车刹车时,只须刹住一对后轮就可以了;火车却不行,它的每个轮子都装有刹车装置,这是因为火车的惯性比汽车的惯性大,因此要改变它原来的运动状态也就困难得多。
人们骑自行车时,如果带有较重的货物,起动、转弯和停车都比骑空车时困难,这也是由于惯性大小不同的原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惯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掌握它的规律,作为我们设计动作的依据。
当然,动画片在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不能只是按照肉眼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
应该根据这些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动画片夸张变形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效果。
例如: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并不明显。
为了造成急刹车的强烈效果,我们在设计动画时,不仅要夸张表现轮胎变形的幅度,还要夸张表现车身变形的幅度,并且要让汽车向前滑行一小段距离,才完全停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又如:飞刀插入木板,刀的前端由于木板的阻力而突然停止,后端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因此造成挤压变形。
由于刀是钢制的,变形极不明显,但我们在表现这一动作时,也可以加以夸张。
动物在奔跑中突然停步,身体也会由于惯性向前倾斜,有时要顺势翻一个筋斗,有时要滑行一小段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
我们在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必须掌握好动作的速度与节奏。
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夸张变形的幅度也越大。
另外,由于变形只是出现在一霎那间,所以只要拍几个片格,就应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弹性运动
皮球从空中落下,碰到地面马上就会弹起来。
皮球为什么会从地面上弹起来呢?
物理学告诉我们: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形态和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物理学中称为“形变”。
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
皮球落在地面上,由于自身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使皮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因此,皮球就从地面上弹了起来。
皮球运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地心引力,皮球落回地面,再发生形变,又弹了起来。
皮球受力后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那么其它物体受力后,是否也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呢?答案是肯定的,物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任何物体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当然,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所发生的形变大小也不一样,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一样。
有的物体形变比较明显,产生的弹力较大;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产生的弹力较小,不容易为肉眼所察觉。
皮球是用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既然物理学已经证明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那么在动画片中,对于形变不明显的物体,我们也可以根据剧情或影片风格的需要,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其弹性运动。
如同表现惯性运动一样,我们在表现弹性运动时,也必须掌握好速度与节奏,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每部动画片的内容和风格样式不同,所以无论是表现惯性运动或弹性运动,其夸张变形的幅度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表现汽车的急刹车,其夸张变形的幅度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中就比在其它风格的动画片中要大得多。
三、曲线运动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曲线运动,例如:大炮射出的炮弹的抛物体运动,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圆周运动等,都是最简单的曲线运动。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与它的速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动画片动作中关于曲线运动的概念,与物理学中所描述的曲线运动虽不万全相同,但物理学中阐述的这一原理,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画片动作中曲线运动的某些规律。
动画片动作中的曲线运动,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弧形运动
2.波形运动
3.“S”形运动
其中,弧形运动比较简单,所以有时不能把它列入曲线运动的范畴,波形运动和“S”形运动比较复杂,是研究动画片动作中曲线运动的主要内容。
曲线运动是动画片绘制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并能帮助我们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物体的质感。
下面,我们分别讲述这三种类型曲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弧形曲线运动
凡物体的运动路线呈弧线的,称为弧形曲线运动。
例如:用力抛出的球、手榴弹以及大炮射出的炮弹等,由于受到重力及空气阻力的作用,被迫不断改变其运动方向,它们不是沿一条直线,而是沿一条弧线(即抛物线)向前运动的。
表现弧线曲线(抛物线)运动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注意抛物线弧度大小的前后变化并掌握好运动过程中的加减速度即可。
另一种弧形曲线运动是指某些物体的一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路线也是弧形的曲线。
例如:人的四肢的一端是固定的,因此四肢摆动时,手和脚的运动路线呈弧形曲线而不是直线。
又如:韧性较好的草或细长的树枝在被风吹拂时,会呈现弧形曲线运动,也有可能同时呈现波形和“S”形曲线运动。
2.波形曲线运动
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路线呈波形,称为波形曲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振动的传播过程,称为波。
例如,把一根具有一定弹性的绳索一端固定,用手拿着另一端向上抖动一下,就会看到一个凸起的波形沿着绳索传播过去,这就是最简单的波。
当用不断地将绳索一端上下振动时,就会看到一个接一个凸起凹下的波形沿绳索传播过去,这就是一般的波动过程。
我们将轻薄而柔软的物体的一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规律就是顺着力的方向,从固定一端渐渐推移到另一端,形成一浪接一浪的波形曲线运动。
例如,旗杆上的彩旗或束在身上的绸带等,在受到风力的作用时,就会呈现波形曲线运动,海浪和麦浪也是波形曲线运动。
有些鸟(海鸥、老鹰等)的翅膀比较长,它们的翅膀在上下扇动时,就是呈“S”形曲线运动。
另外,还有一种螺旋形的曲线运动,如体操运动员手中旋转挥舞的彩稠。
以上所讲的,只是曲线运动中一些基本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运动路线比较复杂的物体,既有波形曲线运动,又有“S”形或螺旋形曲线运动。
例如,旗帜或绸带迎风飘扬就不仅仅是波形曲线运动,常常穿插着“S”形曲线运动;龙在空中飞舞,金鱼尾巴在水中摆动,也都是比较复杂的曲线运动。
因此,我们在理解了这些基本规律以后,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组合和变化,并灵活运用,才能取得生动逼真的效果。
在表现波形曲线运动时,必须注意顺着力的方向,一波接一波地顺序推进,不可中途改变。
同时还应注意速度的变化,使动作顺畅圆滑,造成有节奏的韵律感,波形的大小也应有所变化,才不致显得呆板。
此外,细长的物体在波形运动时,其尾端质点的运动路线往往是“S”形曲线,而不是弧形曲线。
3.“S”形曲线运动
“S”形曲线运动的特点,一是物体本身在运动中呈“S”形,二是其尾端质点的运动路线也呈“S”形。
最典型的“S”曲线运动,是动物的长尾巴(如松鼠、马、猫、虎等)在甩动时所呈现的运动。
尾巴甩过去,是一个“S”形;甩过来,又是一个相反的“S”形。
当尾巴来回摆动时,正反两个“S”形就连接成一个“8”字形运动路线。
文章摘自互联网,仅供教学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