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0102《旷日持久的战争》·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导学案—— 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案(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导学案——  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案(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战线1.西线:位于__________、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同德军作战。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____________,俄军同德、奥匈军队作战。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________军队作战。

二、1914—1916年的战况1.1914年(1)西线①战争爆发后,德军根据“____________”,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接着向法国发起进攻。

②法军总司令________抓住德军进攻速度过快之机,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

双方在________地区展开大战,最后德军被迫撤退,该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1914年底,西线进入________阶段。

(2)东线①1914年8月,俄军攻入____________,迫使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②德军很快在随后的反击中攻入俄境;但与此同时,俄军打败了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

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转入了持久的________战。

2.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东线,但其一举击溃________,结束东线战斗的计划再次落空。

3.1916年(1)凡尔登战役①战况:1916年,德军准备把凡尔登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迫使法军退出战争。

为此,德军投入了46个师的兵力进攻凡尔登,并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________。

但法军在总司令_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计划。

②影响:该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开始衰落;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七十多万,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索姆河战役①战况:为了牵制德军,支援________,6月下旬,英法联军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在战役中英国使用了新武器——________。

到11月中旬战役结束。

②影响: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______________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3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课堂探究探究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重大战事史料导入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

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德国议员们在一致通过了50亿马克的战时公债案后,又表决休会4个月。

照当时一般人的想法,这场战争有4个月的时间也就大致可以结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互动探究(1)史料一、史料二反映了欧洲各国在战争开始时对战争是如何预计的?(2)与战前的估计恰恰相反,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列举在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及其特点。

提示:(1)认为战争将会是短暂的,对战争后果估计不足。

(2)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役及特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凡尔登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

名师精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战线1.第一阶段:1914年。

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

同盟国占据着主导地位。

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国速决战计划的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由速决战转为持久战。

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

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2.第二阶段:1915年。

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德国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

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东线也转为阵地战。

3.第三阶段:1916年。

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

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对其不利。

【例题】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怀仁一中高三文科历史学案周次:编号:126时间:3.4----3.7 主编:宋进明王旭东审阅: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重点与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学习过程】:【导读】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的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和是主要战线。

由于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是由英法俄为主构成的和德奥为主构成的,因此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俄军与德奥军作战的东线是这次大战的主战线。

更由于西线交战双方分别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相对较强,所以西线的战争更有决定意义。

2、“施里芬计划”:集中兵力进攻西线,从不设防的法比边境攻进法国。

六周内击败法国后,再东进击败俄国,打“时间差”。

3、马恩河会战(1914.9):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

4、东普鲁士战役(1914.8):俄军战败,但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

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

二、“凡尔登绞肉机”:1、1915年东线战局:德军击溃俄军计划落空,双方呈胶着状态2、凡尔登战役(1916.2~12)——“绞肉机战斗”、一战的转折点。

战况:。

3、日德兰海战(1916.5):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

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

三、“索姆河地狱”(1916.6~11):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首次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的阵地进攻战役。

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

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

【导思】1)一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武器?问世的新式武器有:飞机、毒气、潜艇、坦克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2《旷日持久的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2《旷日持久的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开展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情景再现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反战意识。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剖析战争背景、战役特点和战争影响。
3.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战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撰写心得体会,思考战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启示。
2.学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案例亮点
1.情感导向:本案例通过战争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反战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学案6: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案6: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知识梳理】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施里芬计划”的提出(1)形成:根据德国战前总参谋长在1905年制订的计划而形成的。

(2)中心内容:战争爆发后,集中大部分兵力在4-6周内击败法国,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调过头来对付俄国,争取两三个月结束战争。

(3)特点:避免东西作战,实行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速决战。

2.表现西线: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标志)。

东线:1914年8月,俄军攻入东普,双方对峙。

3.结果:东西两线均转入持久阵地战;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陷入长期两线作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1.时间:1916年2月-12月。

2.特点:(1)历时近10个月,旷日持久;(2)消耗巨大;(3)伤亡惨重,双方累计参战兵力达100多个师,伤亡人数总计70余万,被称为“”。

3.影响:这次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的决定性战役,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自此, 开始走下坡路。

三、“索姆河地狱”1.时间:1916年6月-11月。

2.特点:(1)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英军曾在一天内伤亡6万人,其中2万人阵亡,这是一战中一天内伤亡人数的最高纪录;(2)索姆河战役中首次被派上了用场。

3.影响:缓解了阵地战的持久消耗;但正是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这场战争谁也不能消灭谁,战争势必转变为持久的消耗战;同时也突出了交战双方的残酷性、血腥性和战争的巨大破坏力。

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

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

”从中可以看出()A.美国已成为世界大战战场的一部分B.美国已参战C.美国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美国发生了持续30个月的悲惨事件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1.2《旷日持久的战争》ppt导学课件历史课件

1.2《旷日持久的战争》ppt导学课件历史课件

3.结果 (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_法__国___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3)双方伤亡总人数达七十多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设。 5.其他战事:索姆河战役以及海上战场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 的交锋——__日__德__兰__海__战__。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 2 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情境导入 1916 年 9 月 15 日,英国军队和德
国军队正在法国索姆河畔的战场上进行
炮战。忽然,从英军阵地里,出来一个
像铁盒子似的庞然大物,横冲直撞向德
英国坦克
军阵地卷来,仿佛什么也阻挡不住它,而且一边冲着,一边还“咚
咚咚”地开着炮。德军连忙向它开炮,奇怪的是,这东西竟是刀
要点二 1916 年是一战中关键性一年的原因 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 赢得战争。 2.从战争形势看: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且战争变得更 加激烈和残酷,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和海战——日德兰海战。 3.从双方投入看:交战双方都动用了大量兵力,动用了最新 式武器如飞机、飞艇及坦克,还包括化学武器——毒气弹。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 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战争的主要战线。 (2)在西线,英法对德作战,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 役、索姆河战役。 (3)在海上战场,主要战役是日德兰海战。 (4)双方深陷战争泥潭,元气大伤。
要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持久战的原因 1.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政治经济利益的非 正义的战争。 2.帝国主义各交战国均宣称自己的正义,鼓吹“爱国主 义”“民族利益”以此欺骗愚弄人民。各国人民都出于本能的 爱国情感为保卫国家而战。 3.军事上,德法马恩河战役后,双方形成阵地战态势。阵地 战就是一种高消耗、拼时间的战争。

旷日持久的战争

旷日持久的战争

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战的经过”)(导学案)【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知道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一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一战的重大战役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自主预习】一、战场:【探究1】欧洲战场三条战线的地理范围及作战双方。

主战线是哪条?为什么?还有其他战场如何?1、主战场:欧洲 (1)三条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东线南线(2)主战线:。

原因:。

2、其它:a.大西洋:如大海战;b.中国山东青岛、太平洋:如日、德作战等。

二、大战经过:第一阶段:年【探究2】主要战役?德军计划及其特征?结果?1、关键战役:战役(1)德军计划及其特征计划:“”<德国在西线集中主力进攻法国,以少量兵力在东部牵制俄国;先在4-6周之内打败法国,而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特征:。

(2)结果:这是“一战”中的重大战役,结果德军被迫后撤,标志着。

【思考】马恩河战役该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为什么就对德皇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探究3】该阶段战争态势?( 规模?主动权在哪方?胜负?)2、战争态势:a、规模:大战爆发,并随着日本参战而漫延至亚太;b、主动权:在一方;c、胜负:。

第二阶段:年【探究4】战役?双方战略?该阶段战争态势?( 规模?主动权在哪方?胜负?)1、关键战役:①1916.2-12“”;②1916.6-11“”;③1916.6俄军夏季攻势;④1916.5 。

2、战争态势:a、规模:意大利加入作战,战争进一步扩大。

b、主动权:开始转移到一方。

依据?c、胜负:双方都深陷战争泥潭,元气大伤 <双方都损失惨重而战局变化不大>。

【探究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武器,由此,你有何感想?【课堂研讨】: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巩固练习】1、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2---导学案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2---导学案

第一课旷日持久的战争(5月15日)【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学法指导】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在东西两线的交战情况。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二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国北部和边境。

军队对德军。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

军对德奥军队。

南线:地区。

军队对奥匈军队。

主要战线是和。

2、“施里芬计划”(1)内容:德国先在西线集中兵力打败,同时在东线牵制。

西线胜利后将主力东调,打垮。

(2)实施:①1914年8月,德军攻入国。

9月,双方在地区展开大战,结果是德军被迫撤退。

这次战役是本次大战中的,它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阶段。

②在东线,军在1914年8月攻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军在同时作战。

双方形成局面。

东线两线转入了。

二、“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地狱”1、1915年,德、奥把进攻重点放在线,想一举击溃。

但是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

2、交战双方都把年看成是关键性一年。

战争重新回到线。

①凡尔登战役:年2月。

德军出动了和飞艇,使用了。

法军在总司令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收复大部分失地。

德国的计划宣告失败。

这是大战中的一战。

②索姆河战役:年6月。

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

这次战役是一战中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战。

但双方仍未决出胜负。

③日德兰海战:这是一次大战期间的的一次海战,海军虽然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仍掌握着制海权【自我测试】1、促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索姆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D.马恩河战役2、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一战中主要战线是()A.东线、南线 B.西线、东线 C.南线、东线 D.西线、南线4、首次动用新式武器——坦克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D.凡尔登战役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D.东线→南线→东线6、凡尔登战役中动用的武器有①飞机②飞艇③坦克④毒气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因为()A.此役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B.使用了坦克C.动用了新式武器D.规模最大8、下列战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凡尔登战役②索姆河战役③日德兰海战④马恩河战役()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矢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

2018年秋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1.2 旷日持久的战争

2018年秋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1.2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课堂互动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2.“(1)制订①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②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2)实施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3)结果: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重要概念]“施里芬计划”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的,即比利时不作抵抗,法军不堪一击,俄军动员迟缓,英国不会立即参战。

许多假设未变成现实,说明“施里芬计划”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教材互补]早在1905年,德国参谋总长施里芬就制订了德军东西两线作战的计划构想。

其指导思想是必须趁俄军未充分动员之际,集中优势兵力,采取闪击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但战争一爆发,就超出了德国的预料,西线、东线、南线和海上战线几乎同时展开战斗,德军的兵力被分散,处于十分不利的态势中。

(人民版) 马恩河战役挫败了德军的凌厉攻势,迫使德军撤离马恩河防线,向安纳河一线退却。

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挽救了巴黎,稳定了西线。

(人民版)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

它宣告了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岳麓版)[深度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变成了持久的阵地战,一是由于进攻一方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进攻兵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在双方武器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付出的代价要比防御一方大得多。

[深化探究]材料一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

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战争爆发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教学建议】重点: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

突破方法:1.结合课本地图,以时间为顺序掌握一战欧洲三条战线的作战双方及东西线的重大战役。

2.利用好教材的插图和资料加深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树立维护和平、反对战色的观念。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课件: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单位: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从以上两幅图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制定: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2)破产: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3.东线战事: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

【问题探究】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

……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请思考: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1)持久原因:作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2)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这种转变更有利于交战的那一方?为什么?答案:这种转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等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

《旷日持久的战 争》 教学设计

《旷日持久的战 争》 教学设计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参战国家、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他们深入理解战争中的各方立场和决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珍惜和平。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旷日持久的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战争对参战国家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分析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和战争长期持续的因素。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战争,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情境教学法创设战争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战争的视频片段或展示一些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战争的初步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旷日持久的战争。

2、知识讲解(1)介绍战争的背景,包括当时的国际形势、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等。

(2)讲述战争的起因,分析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详细讲解战争的进程,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重要的战役、战略决策和双方的军事行动。

(4)分析战争的结果,包括战争的胜负、对参战国家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战争长期持续的原因有哪些?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如何避免类似的战争再次发生?(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角色扮演(1)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将领、士兵、平民等。

历史:1.2《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三).doc

历史:1.2《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三).doc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导学【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施里芬计划”的破产马恩河战役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问题探究增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凡尔登绞肉机”日德兰海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地狱”索姆河战役【重点难点】重点:一战的重大战役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学习建议】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情景再现等方法,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思考感悟】“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自主学习】一、第一阶段1、施里芬计划: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及其同盟国,德军总参谋长在1905年制定的作战计划。

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军队;在打败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a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⑴德军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

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

法军总司令及时调动展开反击。

经过战役,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⑵1914年8月,俄军攻入等地,迫使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在随后的反击中击败,进入。

同时,俄军也打败了,深入境内。

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

3、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5日,德军和法军双方共投入152万人在马恩河地区展开大战,最后,德军被迫撤退。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

二、第二阶段1、1915年,德、奥把进攻重点放在,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

但是,俄军未被彻底打垮,.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

2、凡尔登战役:年2月,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是法国的著名;,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防线的中枢。

为攻克凡尔登,德军先后投入了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和,使用了。

法军在总司令的指挥下,顽强抵抗,摆脱了被动局面,之后转入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1.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为一场持久战的原因。

2。

重点:一战中各主要战役的情况及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导入新课】“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交战双方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在第二阶段中,关键的1916年出现两次大型战役和一次海战,结果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它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还在1905年,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已经由当时德军参谋总长施里芬拟订好了.叫做“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

为了避免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施里芬准备先把主力摆在西线,用闪电战的方式,在四周到六周内迫使法国投降。

然后回师东线,攻打行动迟缓的俄国,在三四个月内征服俄国。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德国还在国内修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铁路网,战时可以利用它迅速调动军队。

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主要在西线进行.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爆发后第一个重大战役。

战争开始后,德军主力按照战前拟定的施里芬计划,穿过比利时,插入法国北部省份,向巴黎迅速逼近。

前锋部队距巴黎仅15千米,德国为一时的胜利所陶醉。

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都以为胜利已成定局,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进攻力量。

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战斗十分激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中,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重要战役和人物。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看法。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它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场战争,有很多国家参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他们对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对于战争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可能也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历史理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战役和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战争爆发: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初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战争中期: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战争后期:俄国革命、美国参战等
3.结果:战争的影响和结局
-和平条约:凡尔赛条约和华盛顿条约
-政治格局:欧洲格局的变化
-经济影响:战争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社会影响:战争对各国社会的影响
-后续影响: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和电影电视等媒体,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亲身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有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有答案)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设计:李宗强班级姓名【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学法指导】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在东西两线的交战情况。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二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三大战场西线:对。

东线:对。

南线:对。

1914年东西两线作战1、德军在西线实施“”。

双方在地区展开大战。

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

此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德军大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打败奥军,双方开始形成对峙局面。

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

1915年东线中心德、奥东线一举击溃的计划落空。

1916年西线鏖战德国打败的计划再次受挫最大规模的战役,未决胜负,但双方均力不从心最大规模的海战,掌握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这次大战有哪几场重大战役?○这次大战为什么这么残酷?【疑难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这一转变为什么对协约国有利?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方面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

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

【视野延伸】坦克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姆河畔,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的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并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英俊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1.2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1.2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学案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学过程导学合作(一)导入:“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

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交战双方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

(二)知识梳理:【一】欧洲的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军队←→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军队【二】战争经过1、第一阶段:1914年战役,宣告德国“”战略破产。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1〕凡尔登战役:时间——地位——2〕索姆河战役:时间——地位——3〕日德兰海战:时间——地位——3、第三阶段:1917-1918年【三】探究: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

……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思考讨论: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1、通过上述材料引导学生的思维集中精力进入本课学习;并训练学生阅读归纳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思考题对教材反复阅读以达到训练归纳能力的目的学生整理学案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学过程检验提(一)高巩固练习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时在两线作战的国家是A.英、法、俄B.英、法、德C.德奥D.德、奥、塞尔维亚2.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反而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主要是因为A.意大利在一战爆发前与德国关系破裂B.意大利考虑到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对其不利C.协约国集团对意大利进行威胁和拉拢D.意大利国内人民反对意大利参加到盟国一方作战3.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坦克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

高二历史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导学案设计

高二历史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导学案设计

班级:高二级主备人:教研组审阅:教导处审阅第3周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及作战双方。

2.简述战前双方的作战计划及战争中各条战线上的战役。

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持久战和阵地战局面的原因及影响。

【自主学习】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的三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和三条战线,其中和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线。

2.“施里芬计划”⑴制定①目的:战胜及其盟国。

②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⑵实施①西线:1914年9月5日,法德双方发动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⑶结果:德国“”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

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⑴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

⑵双方均把1916年看成是的一年。

德军准备通过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战况:德军发动进攻,使用了、飞艇和毒气弹。

法军摆脱被动后开始,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2.结果:德国歼灭、迫使的计划宣告失败。

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

双方伤亡总人数达七十多万,因此被称为“”。

3.地位:是大战中具有的一战。

4.其他战事:索姆河战役以及海上战场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海战。

三、“索姆河地狱”1.目的:牵制,支援。

2.战况: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

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

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

3.结果:巨大消耗战,未能决出胜负。

双方伤亡人数超过战役。

四、1914——1916年战争进程的影响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不见分晓;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

【探究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目标检测】完成课件上的当堂检测题及课本第12页本课测评题。

【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完成非常学案上本课内容的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31
346
355
851
340
①从材料一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
么变化?
编写:曹鹏 审定:程璇
材料二 1914 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 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战。
(2)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2.第二阶段:1915 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
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
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三 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 动都未超过 10 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②根据材料二、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的原因。
【要点归纳】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第三阶段:1916 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日德兰
海战、索姆河战役,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
【例 1】《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
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编写:曹鹏 审定:程璇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战线
材料一 1914 年 9 月 5 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 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 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 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 破产了。
军队;在打败法国后
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2)实施
①西线:德军发动
战役,不久,德军被迫后撤,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
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3)结果: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

二、“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例 4】下列各项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
变化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十堰一中 2020 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 2 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1 课时·(2020 年 2 月
【预习导引】
1.掌握一战中的三条战线及作战状况和地位。 2.分析“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及其原因。 3.了解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战况,理解其影响。 4.探讨一战成为阵地战和持久战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图谱·一战的基本时间线索】
D.日德兰海战
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 年 8 月 1 日
1914 年 9 月 15 日
1917 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19

394
22
16
25
50
15
21
16
25
58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 地。 2.具体原因 (1)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在欧洲列强间形成了三对主要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 德矛盾。 (2)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促使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建立,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激烈争夺最终导 致了大战的爆发。 3.导火线:1914 年 6 月发生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使帝国主义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成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导火线。
——《新编世界近代史》 ①材料一中的战役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15 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 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 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 英法损失惨重。
——《新编世界近代史》 ②材料二中的战役造成了什么影响。
(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
的计划宣告失败。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3)此战役中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七十多万,因而被称为“
”。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5.其他战事:在海上战场,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
海战。
三、“索姆河地狱”
1.目的:牵制
,支援凡尔登。
2.战况
D.①→③→②→④→⑤
【例 5】1895 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
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A.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2页共2页
——《新编世界近代史》 ③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
第1页共2页
十堰一中 2020 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程。
【要点归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第一阶段:1914 年。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同盟国占据主导地位。
(1)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由速决战转为持久
材料三 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 1916 年进攻的 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 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 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例 3】1871 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
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
最主要原因是( )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日使用)
【基础知识落实】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欧洲三条战线(画出双方对峙图)
(1)西线:位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军队同 军作战。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军同
军队作战。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
军队同奥匈军队作战。
2.“施里芬计划”
(1)内容: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线牵制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例 2】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
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指(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1)1915 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
,但德国的计划最后落空。
(2)1916 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

2.战况
(1)1916 年 2 月,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为攻克凡尔登,德军出动了
和飞艇,使用了

(2)法军在总司令
元帅指挥下,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并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3.结果
(1)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
战役。
(2)德军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
(3)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


3.结果
(1)巨大
,未能决出胜负。
(2)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
4.1914~1916 年战争进程的影响
(1)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仍不见分晓。
(2)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3)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