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笔下的女性审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淖的女性形象
——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审丑
内容摘要:苏童打破以往许多作家描写女性那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式的美好想象,他以一种独特的手法——审丑,来描写笔下的女性形象;他描写女性始终站在一个客观角度,对女性真实本质还原,在他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犹如处于泥淖中,是绝望的、卑微的、受人蔑视的,是被男权话语所笼罩和控制的,是男权和宗法制度下的牺牲品,在揭示这种状态之外还揭露了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并阐释了审丑的目的:否定与批判。
关键词:泥淖女性审丑
引言
明朝陈宗之《汉道》一诗中写到:“如何盛明世,栖栖泥淖中。
”①文中泥淖的意思是:“比喻地位卑下或不能自拔的窘困境地。
”苏童小说中的女性生存状态正是如此,他的小说中是以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冲突为主,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
”②苏童通过对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
这些女性形象中有电影明星、戏剧名角、深居阁楼的女人、也有妓女等,她们各有动人之处,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出的均是一幕幕悲剧:颂莲、织云都如愿以偿的嫁入了豪门,却并未得到幸福;娴、芝、萧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男人,最终却以男人的背叛为悲哀结局;小萼、秋仪在新旧两个社会中都未真正得到独立,延续着以肉体换取生存的命运。
她们为了适应生存,压抑天性,认定文化给予的角色,这突出反映了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但她们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反思,同时也跳不出男权文化的圈子,从而她们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
苏童揭示出女性的生存状态,然后再揭露出造成这种状态的客观主观和的原因。
一、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审丑的女性形象
从古至今,女性形象一直是柔美的化身、善良的代表,而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两者是相反的,古代人们在文学作品中描绘了众多动人的女性形象;《诗经》中描写女性外貌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作者们除了赞美女性的美貌之外,还注重描写女性的内在美,比如《诗经—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③赞美了一个女子在家等待外出征战的丈夫的忠贞品德;传统的女性描写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是从美的角度出发的。
然而苏童则颠覆了这一传统,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似乎不是为了爱情、亲情、友情而活,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活。
她们表现出了不同的“丑态”。
她们美丽异常,但却带着一种病态,可归为三类。
1、淫荡型:她们要么以出卖肉体作为生存的资本,如《红粉》中的小萼;要么与丈夫以外的男人勾搭,《妻妾成群》中的梅珊;要么颓废、堕落,像《女孩为什么哭泣》中的小曼、史菲等年轻女子,结局,梅珊被投井,史菲被情杀……
2、阴毒型:《妻妾成群》中的成群妻妾,争风吃醋、明争暗斗的手段阴毒残忍,她们为了男人而纠缠,却看不到她们的爱,最终也没能有好结局;
3、庸俗长舌型:《另一种妇女生活》中的顾雅仙、粟美仙、杭素玉,她们爱嚼舌根、无端猜忌、庸俗自私;她们如同一种失去尊严的动物生存状态。
这些女性不管地位卑微与否,不管人格是否存在,只为了依附于男性:颂莲在父亲死后,毫不犹豫的嫁给了有钱人做妾,跻身于陈家的成群妻妾中;小萼与秋仪在有机会摆脱男性而独立时,却拒绝改造,拼命想抓住和老浦的婚姻;芝由于对父爱的缺失,结婚后,表现出对丈夫病态的占有欲;这就极大的妨碍了女性自身独立价值的实现,也就使其根本不可能形成波伏娃所说的:“一个根据自身利益形成的,与男性群体相反的独立群体。
”④在她们看来,除了嫁人依靠男人,就没有其他的生存方式了。
存在主义中一个道理是:“丑也是实实在在存在,而且是比美更为可靠的存在。
”苏童在关于《米》和《妻妾成群》的一篇《急就的讲稿》中这样说到:“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
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
”“审丑是一种和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悖逆的美学形式,丑作为一个美学观念,与美相对,是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形
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
”苏童小说中的审丑艺术,是对人及人的命运的认真思索,是对人性丑恶的问责。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否定批判描写来达到审丑的效果,在苏童作品中,贯穿全文的是“丑”这一主题,《红粉》、《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作品中,主人公全是女性,她们或青春,或美丽,或可怜,却唯独不善良,即便有,都被作者用人性丑恶的一面去抹杀掉。
二、女性生存命运悲剧的根源
1.人身依附意识
在苏童作品中,女性悲剧根源的突出表现为人身依附意识;苏童用叙事的手法来揭示出人物的命运,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不愿意自力更生,只想依附男人,对于这些女人而言,如果不甘出卖色相,那婚姻就成为了她们争夺生存权利的场所。
于是,颂莲在父亲死后,在做工和嫁人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嫁人,跻身于陈佐千的成群妻妾中;颂莲,本是一个上过学的新青年,却在西餐厅里的生日宴会上祭奠了自己的过去,走向了封建,嫁入尔虞我诈的封建家庭中,这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群妻妾中,她没有大太太高人一等的正室地位,也不像二太太卓云那样熟知家庭游戏规则,同时也没有像三太太梅珊那样为了自己的生存权利而大胆妄为她有的只是“女学生”的身份和急躁的小姐脾气,加上学生气和现代味的言行举止使她越来越无法融入充满了腐朽制度的封建大家庭;颂莲是一个知识女性,美丽而倔强,聪慧而有心计,一开始就给所有人一个下马威;在这个妻妾成群的大家庭内,颂莲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去争,去抢,去巧取豪夺。
颂莲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真假虚实、阳奉阴违、笑里藏刀的封建大家庭里,阴谋暗斗就在这里逐渐升级,越演越烈;她不动声色的与三太太梅珊相互偷窥,气急败坏的殴打雁儿,有心无意的剪掉二太太卓云的耳朵,到和大太太毓如的争吵……颂莲不断分裂,爆发出她性格的诸多层面:争强好胜、敏感多疑、虚弱孤独,他生活的道路是可选的,但命运的结果却是不可知的。
无论是颂莲还是其他几位姨太太,无不是依附于陈佐千这个男人身上,他是她们斗争的原因,是她们围绕的中心,这就决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不论是颂莲还是其他人,都摆脱不了这场女人战争的悲剧命运,最后雁儿暴死,梅珊被扔进枯井,颂莲表现出旧社会女性的脆弱与狭隘,和林黛玉式的自哀自怜与潘金莲式的狠毒报复,固执的往男权文化的圈子里钻,最后,她被自己逼疯了,命运注定是悲惨的。
而五太
太文竹的到来必将重复她们的命运,预示女人的悲剧无休无止。
2、自轻自贱的自卑心理
在苏童作品中,大多数女性都自甘命运,满足现实,对于自己命运的悲惨没有去反思过,没有去想过这是为什么。
《红粉》中小萼说:“我到喜红楼是画过押,立了卖身契的,再说他们从来没打过我,我规规矩矩的接客挣钱……我没有办法,谁让我天生是个贱货。
”从话语中,我可以看出小萼并不反感这个职业,相反,她本身已经认可了这种钱与性的交易方式,她已经没有了羞耻感,她这种没有挣扎与反抗的顺从才令人感到震惊令人感到可悲。
这两个女人同时爱着一个不中用的男人,这三个特殊的人物——两个被新社会遗弃的妓女,一个没落的纨绔子弟,小说看似写了这三个人的爱恨情仇,但仔细回味小说,会发现苏童要表达一个很深刻的主题:女性认同男性文化后伤害彼此,导致她们命运的悲惨,越是凄凉,就越是撞击着读者;也引起我们的反思:是谁让她们命运如此悲剧?是她们自己;她们不管是为人妻妾、是妓女还是情妇,她们都默认了这种生存方式,并没有想过去反抗反思;《红粉》里面的妓女秋仪在新社会改造时,她选择的不是良机,相反她感到面临新生的惊悸和敌意,于是,她跳下了卡车,选择了逃跑,而那辆卡车,实际是象征驶往女性改造独立道路的卡车;小萼虽然接受了改造,但也是被迫勉强接受的,但我并未看到她脱胎换骨,她依旧好逸恶劳,过着没有目标的生活,也没有把自己过去的妓女生涯视为受害经历,她们认为过去做妓女是宁静的生活,甚至还对这种生活怀有一种眷恋之情,文中描述在她远行前,还渴望看一眼自己昔日生活过的妓院——翠云坊的伤感举动中可见,她的这种眷恋之情。
从她们身上,不难看出丧失自我的依附意识。
3、女人对立女人的模式
苏童笔下的女性,自己残害自己,也残害和自己一样的女性,这也是人身依附意识的又一个变态反映;她们谋求生存的手段是将锋芒和阴谋实施在自己的姐妹身上,对男人则妥协、讨好;《红粉》中的小萼与秋仪都出身底层,家庭的不幸使她们惺惺相惜,文中作者对秋仪与小萼的外貌描写表现出她们各有各的美,她们也曾对友谊很真诚,彼此是好姐妹,在老浦恶言评价小萼时,秋仪毫不留情的回击了他;然而,在后来,苏童把她们的人性披露无遗,为了生存,小萼把手伸向了自己昔日的好姐妹秋仪,抢走了秋仪的男朋友,而秋仪也不顾及昔日的姐
妹情,在小萼与老浦的婚礼上送她伞,谐音“散”,此时的她们各怀鬼胎,相互算计,作者着重描写了她们人性丑恶的一面,将这与她们美丽的外表构成极大的反差;《妻妾成群》中颂莲有超越其年龄与阅历的才情与智慧,也有年轻与美貌,也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她嫁入陈家以后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阴谋算计、争宠夺爱的思想。
《妻妾成群》中我看出颂莲的心机,颂莲报复了卓云,但是她真的赢了吗?没有,这场战争中,她算计着别人的同时,她也正被别人算计着,于是陈家大院这几房太太们每天算计着对方,她们目的的中心就是陈佐千这个男人;
这些女性,处处充满敌意,耍尽手段,造成人格裂变,呈现出疯狂、病态、畸形、羸弱的心理面貌;苏童对她们做出了如此直接的批判,是想表达:女人要想把握自己命运,就要克服自残意识,认清自己地位,调整心理状态。
不管是《红粉》的小萼与秋仪,还是《妻妾成群》中的这些女人们,她们都把心机用在女人身上,互相算计,造成彼此心灵世界的千疮百孔;就这些不愿意自力更生而只想依附男人的女性而言,她们注定卷进悲剧的漩涡中。
这些女性的结局将我引向对她们感伤姿态下的内心的审视,由于女性长期处于被剥夺话语权的状态,她们下意识的表现出一种自卑自怜心理,默认了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
三、审丑的引申---批判男权文化对女性命运的主宰
苏童之所以颠覆传统,从审丑的角度来写女性,不光只是为了同情她们,更深层的意义是为了揭示造成她们悲剧的因素。
对于这些女性的丑恶面,苏童披露得毫不留情,苏童写出了这些女性身陷绝境之中的不自觉的意识状态和行为方式,尽力剖析了她们自身的心理误区,将隐藏在她们悲剧命运后的原因一一揭示,并进行批判,引起读者的反思。
作品中被当成玩偶的女性随处可见,男女之间一直都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男性占据主动的地位,女性处于认命与弱势的地位;她们不由自主的接受了男人强加给她们的诸多落后观念,为了适应生存而压抑天性,不得不将自己的生存依附于男性,男权文化灌输给她们的理念就是:“未嫁从父,嫁后从夫,夫死从子”,以男性为生活轨迹,一生围绕这个轨迹转,没有自我,没有立场,没有主权,她们一生被困在男权的圈子里,走不出来,更没有想过要走出来,因为男权文化造成了女性“被弱势”的地位,处于被拯救的状态,让她们只有依附男权才能活下
去,然而,这种依附式的命运未必就见得会带来幸福,她们的命运就如同梅珊死前吟唱的戏剧,一字一句都是在诉说:“叹红颜薄命生前就,美满姻缘付东流”。
于是一出接一出的悲剧上演了。
作者对她们倾注了浓厚的叹息与同情,她们的悲剧结局,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反思——对男权文化的质询。
在对女性命运揭示中,折射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迫害;苏童为我们塑造了生活在封建男权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生命的毁灭和消逝,都是一个莫大的悲剧。
我们提醒自己记住那些曾经有过悲惨遭遇的女性,并且明白女性走出困境还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为男女平等目标的真正实现而奋斗。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男权中心主义在新时期以来的男性文本中变相横行是我国当代文学的一大景观”。
作为读者,我们应提高警惕,穿透表象,站在社会性别意识的高度分辩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努力克服、摆脱男性中心文化传统对今天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利影响。
最后,女性主义的发展不只是女性单性别的斗争,它必须两性同时,甚至尤其是男性的努力,所以,我们的男性作家应该注意其创作的社会影响,在作品中正确对待两性问题,为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做出贡献。
注释:
①出自陈宗之《汉道》[M]
②出自苏童《婚姻即景-自序》[M]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
③出自《诗经》 ---《关雎》[M]
④出自栾栋《丑学的体性》华中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④苏童.小说家言[J].人民文学,1989(03).
④杨欣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苏童女性书写[J].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48、8.
参考书目:
《中华汉语字典》《诗经》
《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苏童文集》
[M]南京文艺出版社2003年
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
《婚姻即景》——《妻妾成群》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8月
论苏童《米》的审丑艺术[J]2008年8月邓小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悲剧》、《论苏童小说的女性形象》[J] 王建珍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闫兰娜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妇女研究丛论2006 年7 月第4 期总第73 期
《妇女研究丛论》2006年7月第4期小说评论 2008年5月王海静
《经典重评》——《妻妾成群》再阐释蒋建强
苏童.小说家言[J].人民文学,1989(03).
周新民,苏童.打开人性的皱折———苏童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4(03).
杨欣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苏童女性书写[J].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