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与四时有关,故 又称为四时温病。
★ 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
❖ 广义伤寒
❖
温病
❖ 狭义伤寒
隶属关系 并列关系
❖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温
病
病因 温邪
伤寒
寒邪
受邪 Baidu Nhomakorabea径
病机 特点
证候
邪从口鼻入。
邪从皮毛入。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 温邪易伤阴。
寒束肌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寒邪易伤阳。
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是谓血。”
❖ 《难经·三十二难》:“心者血,肺者气。 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 《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 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 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
❖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气分热,柴胡 饮子、白虎汤;血分热,桃仁承气汤、清 凉四顺饮子。”
❖ ㈡ 实践依据
❖ 叶天士汲取前人学术经验和运用传统理论, 分析、解决实践中的诊治问题,不断总结、 探索,提出新的思维,创建了新的学说 。 叶天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创立卫气营血辨 证的实践依据。
❖ 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 ㈠ 证候类型的区分
❖
1.卫分证
❖
2.气分证
❖
3.营分证
❖
4.血分证
❖ ㈡ 分析病变机理 ❖ 在温病过程中的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是指
初起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无汗或少汗。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
脉舌 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舌苔薄白,舌质正常,口中和,脉浮紧。
治疗 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 ㈠立论基础
❖ 卫气营血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有关“营卫气血” 生理、病理方面的论述。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 ㈢ 判定病情轻重
❖ ㈣ 识别病情传变
❖ 卫分(初期阶段) ❖ 气分(中期) ❖ 营分(严重阶段) ❖ 血分(晚期阶段)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 ㈤ 指导立法制方
❖卫
汗 之---银翘散
❖ 气 治疗大法 清 气---白虎汤
❖营
透热转气---清营汤
❖血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① 确定病邪的浅深:“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 血”。卫、气属阳,较浅;营、血属阴,较深。
② 确定病变的轻重:层次越深,病情越重。 ③ 确立发病类型:病初以卫分证为主者,属新感温
病。病初以里热证为主者,属伏气温病。 ④ 确定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人体在温邪作用下所导致的卫气营血某一 部分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它体现了温 病过程中不同证候的内在本质。
❖ 卫分、气分的病机变化以功能失调为主。 ❖ 营分、血分的病机变化以实质损害为主。
❖ ㈢ 判定病情轻重
❖ ㈣ 识别病情传变
❖ 卫分(初期阶段) ❖ 气分(中期) ❖ 营分(严重阶段) ❖ 血分(晚期阶段)
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 腹。”
❖ 气充养全身。“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
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 气之轻浮于肌表者即为卫。“其浮气之不 循经者为卫气。”
❖ 可见,卫、气本质相同,只是分布层次不 同而已。
❖ 营循行脉中,贯注五脏六腑,“营者,水
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故循环上下,贯五脏,络 六腑也。”
❖ 血为营之奉心化赤而成,“营气者,泌其
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
卫气营血层次示意图:
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差别,可引申说明温病病变层次、 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卫气营血分布与生化示意图:
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最浅
水谷精微
卫气——脉外 营血——脉内
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较深 营——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更深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 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 叶天士首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方法。
❖ 他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变化,病程 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 的论述,将卫气营血相关内容引申发挥,形 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 ★ 温病的定义: ❖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
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 外感热病。
❖ 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 ❖ ①多种急性传染病; ❖ ②多种感染性疾病; ❖ ③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
❖ ★ 温邪包括:
❖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 ❖ 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
❖
❖ 温病
❖ ❖
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最深
卫气营血功能各不相同
❖ 卫的作用是捍卫肌表。
❖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 阖者也”。
❖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矣。”
❖ 卫气使肌表固密,外邪不易入侵。“阳者,卫外 而为固也。”
❖ 总之,对内防止阴津外泄,对外抗御邪气入侵。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 须凉血散血。”
(1)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 如《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 《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
❖ 明末·吴有性: “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 汗;留于血分,解以发斑。气属阳而轻清, 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 邪在血分,恒多胶滞。故阳主速而阴主迟, 所以从战汗者,可使顿解;从发斑者,当 图渐愈。”
❖ 叶天士受其启示:“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 者,可冀战汗透邪,而邪陷血分,急急透 斑为要。”
(2)卫气营血的化生及功能
❖ 卫气营血是由水谷化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 微物质,其分布、化生有表里或先后的不同。
❖ 卫气为无形之质,行于脉外,分布层次表浅; ❖ 营血为有形精微,行于脉中,分布层次较深。 ❖ 卫、气、营、血的关系:其气浮于表者为卫,
营之注脉化赤者为血。
❖ 卫分布于肌表。“卫在脉外”,“卫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