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
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的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四大类。
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
医学教育网整理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卫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
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
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
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气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
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
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
卫气营血辨证气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气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气分证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由卫人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
是外感温热病的中期,属里热实证。
气分证因病邪性质不同及侵袭脏腑的不同,可有不同证型。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着热扰胸隔,表现为心烦懊(忄农),卧起不安;若热壅于肺,表现为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若热结肠胃,表现为日哺潮热,谵语,腹满胀痛,便秘,脉沉实有力;著热郁少阳,表现为身热起伏,口苦,咽于,胸胁胀满疼痛。
病机分析:本证以温热之邪侵入气分,邪正斗争激烈为特征。
温热之邪由卫入气,由表入里,邪正斗争激烈,故发热不恶寒反恶热;热盛迫津外泄则汗出;热盛伤津则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为里热炽盛之象。
热扰胸隔,气机不畅,影响心神,则心烦懊(忄农),卧起不安;热壅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则咳喘,胸痛,咯吐黄调痰;热结肠胃,腑气壅滞,胃热熏心,则日哺潮热,谵语,腹满胀痛,便秘,脉沉实有力;
热郁少阳,正邪分争,则身热起伏,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疼痛。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与六经辨证中的阳明病相似,如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汗出、口渴与阳明经证相似,热结肠胃型与阳明腑证相似,但传入途径有所不同,阳明病可由太阳病传入,本证则由卫分证传入。
本证的热郁少阳型当与少阳病区别,两者临床表现可相似,但传入途径不一。
辨证注意点:抓住外感温热病里热炽盛的特征。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一类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病症分类:叶氏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阶段:卫气营血病证,代表着温热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病理阶段。
1.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2.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3.营分证:为邪入营分,热灼营阴,扰神窜络,病情深重;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血热亢盛、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病变的后期,病情更为严重。
传变途径:温热病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由卫及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深重。
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它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和内容。
卫分证定义: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伴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①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邪热郁遏,故发热重、微恶风寒;②温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③温热病初起,伤津不甚,故口干微渴;④温热在表,故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⑤温热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
卫分证分类:可因感受不同类型的温邪而症状和病机不同。
(1)风热犯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暑湿犯卫:阻遏气机,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卫气营血基本病理及辩证要点
卫气营血基本病理及辩证要点
卫气营血,在中医学里有二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生理机能来说,它代表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是指温热病的病变过程来说,它代表温热病的病势深浅的四个阶段。
证候分析:病因病机:多因气分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或由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逆传心包”;亦有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
四、血分证定义: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心烦躁扰
由于热扰心神,患者常表现出心烦躁 扰、甚或时有谵语等症状。
斑疹隐隐
营分热盛,可迫血妄行,导致皮肤出 现斑疹隐隐,或见出血点。
舌质红绛
舌质红绛是营分热盛的典型舌象,表 示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
营分证候辨证要点
辨识热型
观察神志变化
营分证候以身热夜甚为特点,与气分证候 的热型有所不同。
由于热扰心神,营分证候常伴见神志异常 表现,如烦躁不安、谵语等。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 辨证
目 录
• 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概念 • 卫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气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营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血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及临床应用
01 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概念
卫气营血定义及作用
卫气
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抗御外邪、调 控腠理等。
若营分证候未能及时得到控制,热邪可进一 步深入血分,导致病情恶化。
营血共同辨证
在临床上,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常相互交织、 共同存在,需要综合辨证施治。
05 血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血分证候临床表现
斑疹隐隐
血分证候患者皮肤可能出现斑疹,这是热 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斑疹的出现
往往预示着病情较重。
A 发热夜甚
审查斑疹
辨别舌质舌苔
斑疹的出现及其形态、色泽等变化,对于 判断营分证候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是营分证候的典型舌 象表现。
营分证候与血分关系
营血同源
营分和血分均属于阴分范畴,二者在生理上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营分先受邪
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热邪往往先犯营分, 再深入血分。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辩证鉴别表
病位 病理
邪郁肌表 肺失宣降 邪正相争 邪正剧争 里热蒸腾 热盛津伤 营热伤阴 扰神窜络 血热亢盛 动血耗血 瘀热内阻
症侯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有汗 ,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 饮凉,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 力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 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 绛,苔黄,脉细数 身热,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 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 舌质深绛,脉数
辩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 脉浮数 壮热,不恶寒,口 渴,苔黄
卫
气
营
身热夜甚,心烦, 谵语,舌质红绛 (脉细数) 斑疹,急性多部位 、多窍道出血,舌 质深绛
血
卫气营血辨证
病案举例
陈××,男,16岁,2007年3月24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 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 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 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 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 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卫气营血辨证
(一)热伤营阴证: 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 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病机:邪热入营,灼伤营阴。 邪热入营,耗伤营阴,故身热而夜甚;营气通 于心,营分邪热内扰心神,故见心烦不寐或神昏谵 语;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故斑疹隐隐;热入营分, 蒸腾营阴,营气上升则口干不欲饮;舌红绛,脉细 数为热伤营阴之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2013-11-13 12:06阅读: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
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因此,卫气营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念了。
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有三:①是温热病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中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
也是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②标明了温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或损害;③说明了温热病以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
(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卫气敷于人体的肤表,有卫外作用,病邪侵入,必先犯及卫分,所以,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病因】外感温热病邪,如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邪气经口鼻传入体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与之相争则发热。
卫阳被邪所遏,肌肤失却温养则恶寒。
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卫气营血辩证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总论一、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
简称“温病”。
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
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
二、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
2、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
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
以热盛阳明多见。
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传入途径有二:一是从卫分传入;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
(一)、气分大热定义: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
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
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
3、热拢心神则心烦。
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
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生津代表方:白虎汤(二)、热结肠道定义: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分析:1、肠道属阳明经,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2、热入气分,邪热亢盛,正邪相争,故日晡潮热。
3、热结肠道,耗伤津液,肠道津亏,使肠内不润,故大便燥结。
4、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腹满硬痛,拒按。
5、苔黄燥,脉沉实,为里实热之象。
治法:峻下热结代表方:大承气汤3、营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以实质性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
是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的病变为主,其病位在心和心包。
卫气营血辨证
返回目录Biblioteka 一、卫分证[病理]邪郁卫表,肺失宣降;正气抗邪,邪正相 争。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 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 黄,脉浮数。常伴有头 痛,咳嗽,口微渴,无 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 痛。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 寒、口微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气分证
[病理]邪正剧争,里热蒸津,热炽津伤。 [证候]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 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发 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营分证
[病理]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证候]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 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黄、 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血分证
[病理]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证候]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血、衄 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 数。
[辨证要点]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 舌质深绛。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课程提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课程提要关于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顺传: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反映了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传: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
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细目一、卫分证卫分证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一、风热犯卫证1.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3.代表方剂:银翘散。
二、燥热犯卫证1.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苔白舌红,右脉数大。
以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为辨证要点。
2.治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3.代表方剂:桑杏汤。
三、卫分证的鉴别要点卫分证以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辨证要点。
风热犯卫证与燥热犯卫证均有风热表证的表现,但燥热犯卫证具有咳嗽少痰、咽干鼻燥等燥邪伤津的表现。
细目二、气分证气分证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根据邪热侵犯肺、胸膈、胃肠、胆等脏腑、组织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表现。
一、邪热壅肺证1.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
以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3.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
二、热扰胸膈证1.临床表现:身热,心烦懊侬,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
以心烦懊侬、坐卧不安为辨证要点。
2.治法:清宣郁热。
3.代表方剂:栀子豉汤。
三、热结肠道1.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尿色红赤,小便不畅。
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
2.治法: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
3.代表方剂:导赤承气汤。
四、气分证的鉴别要点气分证以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邪热壅肺:兼见咳喘,胸痛,痰稠色黄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 ❖ ①多种急性传染病; ❖ ②多种感染性疾病; ❖ ③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
❖ ★ 温邪包括:
❖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 ❖ 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
❖
❖ 温病
❖ ❖
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 ㈢ 判定病情轻重
❖ ㈣ 识别病情传变
❖ 卫分(初期阶段) ❖ 气分(中期) ❖ 营分(严重阶段) ❖ 血分(晚期阶段)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 ㈤ 指导立法制方
❖卫
汗 之---银翘散
❖ 气 治疗大法 清 气---白虎汤
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最深
卫气营血功能各不相同
❖ 卫的作用是捍卫肌表。
❖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 阖者也”。
❖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矣。”
❖ 卫气使肌表固密,外邪不易入侵。“阳者,卫外 而为固也。”
❖ 总之,对内防止阴津外泄,对外抗御邪气入侵。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 须凉血散血。”
(1)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 如《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 《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
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 腹。”
❖ 气充养全身。“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
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 气之轻浮于肌表者即为卫。“其浮气之不 循经者为卫气。”
❖ 可见,卫、气本质相同,只是分布层次不 同而已。
❖ 营循行脉中,贯注五脏六腑,“营者,水
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故循环上下,贯五脏,络 六腑也。”
❖营
透热转气---清营汤
❖血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① 确定病邪的浅深:“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 血”。卫、气属阳,较浅;营、血属阴,较深。
② 确定病变的轻重:层次越深,病情越重。 ③ 确立发病类型:病初以卫分证为主者,属新感温
病。病初以里热证为主者,属伏气温病。 ④ 确定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人体在温邪作用下所导致的卫气营血某一 部分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它体现了温 病过程中不同证候的内在本质。
❖ 卫分、气分的病机变化以功能失调为主。 ❖ 营分、血分的病机变化以实质损害为主。
❖ ㈢ 判定病情轻重
❖ ㈣ 识别病情传变
❖ 卫分(初期阶段) ❖ 气分(中期) ❖ 营分(严重阶段) ❖ 血分(晚期阶段)
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是谓血。”
❖ 《难经·三十二难》:“心者血,肺者气。 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 《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 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 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
❖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气分热,柴胡 饮子、白虎汤;血分热,桃仁承气汤、清 凉四顺饮子。”
❖ 血为营之奉心化赤而成,“营气者,泌其
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
卫气营血层次示意图:
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差别,可引申说明温病病变层次、 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卫气营血分布与生化示意图:
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最浅
水谷精微
卫气——脉外 营血——脉内
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较深 营——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更深
(2)卫气营血的化生及功能
❖ 卫气营血是由水谷化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 微物质,其分布、化生有表里或先后的不同。
❖ 卫气为无形之质,行于脉外,分布层次表浅; ❖ 营血为有形精微,行于脉中,分布层次较深。 ❖ 卫、气、营、血的关系:其气浮于表者为卫,
营之注脉化赤者为血。
❖ 卫分布于肌表。“卫在脉外”,“卫行于
❖ ㈡ 实践依据
❖ 叶天士汲取前人学术经验和运用传统理论, 分析、解决实践中的诊治问题,不断总结、 探索,提出新的思维,创建了新的学说 。 叶天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创立卫气营血辨 证的实践依据。
❖ 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 ㈠ 证候类型的区分
❖
1.卫分证
❖
2.气分证
❖
3.营分证
❖
4.血分证
❖ ㈡ 分析病变机理 ❖ 在温病过程中的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是指
初起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无汗或少汗。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
脉舌 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舌苔薄白,舌质正常,口中和,脉浮紧。
治疗 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 ㈠立论基础
❖ 卫气营血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有关“营卫气血” 生理、病理方面的论述。
❖ 明末·吴有性: “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 汗;留于血分,解以发斑。气属阳而轻清, 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 邪在血分,恒多胶滞。故阳主速而阴主迟, 所以从战汗者,可使顿解;从发斑者,当 图渐愈。”
❖ 叶天士受其启示:“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 者,可冀战汗透邪,而邪陷血分,急急透 斑为要。”
因与四时有关,故 又称为四时温病。
★ 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Hale Waihona Puke ★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 广义伤寒
❖
温病
❖ 狭义伤寒
隶属关系 并列关系
❖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温
病
病因 温邪
伤寒
寒邪
受邪 途径
病机 特点
证候
邪从口鼻入。
邪从皮毛入。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 温邪易伤阴。
寒束肌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寒邪易伤阳。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 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 叶天士首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方法。
❖ 他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变化,病程 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 的论述,将卫气营血相关内容引申发挥,形 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 ★ 温病的定义: ❖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