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

合集下载

第四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第四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2021/3/13
精品课件
社会学的问题领域
齐美尔将社会学的问题领域,划分为抽象层次不 同的三个领域。(p75)
第一:“一般社会学”,经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 人类历史生活。
第二级:“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 粹形式,即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 社会组织类型。
第三:是“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认识和形而上 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 念,对个别研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2021/3/13
精品课件
二、形式社会学
在齐美尔看来,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因此,齐美尔注重的不 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而是微观的社会互动研究。
就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而言,确实充满了偶然 性和不可重复性,但是,当把内容相异的大量社会 事件或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抽象概括时,人们会发现 不同内容的社会事件往往有着共同的结构关系和表 现形式。
2021/3/13
精品课件
PART 2
形式社会学
2021/3/13
精品课件
社会学的对象和结构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自孔德提出社会学概念以来,孔德、斯宾塞
在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上都视社会学为一门关于社 会的一般科学,是各门社会科学之王,在内容上 无所不包。
在齐美尔看来,这种社会学界的主流观点, 并不利于社会学地位的确立。在他看来,社会学 是一种新的方法,一种研究的辅助手段,借以采 用一条新的途径去掌握所有哪些领域的各种现象。
2021/3/13
精品课件
齐美尔对“社会”的理 解 (一)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综合 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实存在 的; 而社会唯名论认为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 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集合。 齐美尔在批判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的基 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观。

第五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五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齐美尔(1858-1918年)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论社会分化》(1890年)、《货币哲学》(1900年)、《历史哲学问题》(1905年和1907年)、《社会学》(1908年)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问题、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相对论、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科学中的研究对象的确定以及论证方法问题等等。

齐美尔首先提出了“社会化的形式”这一独特的概念,因此他被认为是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认为社会学应将社会化的形式或人类关系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并称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形式的科学。

1.《论社会分化》:社会分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个社会越粗鲁、越不文明、越不分化,它的内部结合就越紧密,它在外部交往中就以越封闭的形式出现。

相反,一个社会越发达,它的内部关系越分化,那么,它的成员的个性也就越鲜明。

分化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准,分化促进了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和交织的程度。

一个社会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程度与分化的程度是同步发展的,影响分化和相互作用的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发展。

《论社会分化》不仅使齐美尔在社会学中获得了经典作家的位置,也显现了他的社会学研究特征。

即:试图关注现代社会特有的诸多矛盾和悸论中的两个对立面,以求全面地把握各种社会现象。

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齐美尔并没有试图在社会的冲击面前保护和拯救独特的个人的东西,而是借助社会分化对个人的独特性给出一种社会学的理解。

他的这种理解为现代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以及个人同一性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化和社会化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两种现象指向某种无所不包的社会的全过程。

要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特性,就必须将个人化的历史过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考察。

2.形式社会学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对人们共同生活的形式的描写和规则的发现。

这里的规则指的是个人在其所属群体中的行为规则以及群体间的互动规则;而人们共同生活的形式也就是他们通过行动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些形式包括劳动分工、统治、冲突和斗争、社交和友谊等等。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委托婚介机构高调海选妻子,举办各类相亲会,
众多妙龄美女趋之若鹜。仅仅在2010年,北京、
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大都市,
都进行过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的富豪相亲会,应征女士人数常
在三、五千人。
实际上,富豪相亲会并非男女双方相见认识, 而是富豪以巨资委托婚介机构进行海选,然后在 胜出的女孩当中选择未来妻子。
庆、长沙等地选拔上来的美女一起,参加最后的
考验,胜出者参加10月份的富豪派对,才能见到
富豪的真面目。
• 齐美尔将一些数学概念,如数量、距离、 位置、对称性等引入到其形式社会学中, 分析社会交往的形式。
• 1、群体规模与社会互动
• 齐美尔试图研究群体的规模大小对于群体 互动形式的影响。
• (1)两人群体。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生存取决于 双方的直接合作,所以不存在超出个人的结构。 每个人可以高度地保持自己的个性。

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因出现
“宝马女”马诺、“富二代”刘云超而备受各界
关注。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
“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马诺毫不
犹豫地回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 马诺直
白地问一位男生:“你家有钱吗?”男生则直接
宣布“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有中国媒体披露,近来中国富豪花费巨资,
些在具体内容上完全不同、而在形式上相 近的社会现象能够相互比较。
• 齐美尔被认为是用形式主义方法解释社会, 并由此确立“形式社会学”的第一人。
• 二、社会交往的形式
• 齐美尔列出了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社会 交往形式,如:统治、服从、竞争、合作 党派、分工、亲密、疏远、权力变换、上 层制度和下层制度、群体的外部界限和内 部结合等等。

第5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第5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与人的主 观自由要求相对立。人们生活在一个需求和愿 望都受到客观文化控制的社会中,文化的发展
和人的异化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货币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结果,集中
反映了文化的客观性。
因为货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考虑感情,任何
人原则上都可以使用货币。
货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理性主义的趋势,个

柏林,富裕的犹太人家庭,自幼丧父, 继承丰厚遗产,但缺少母爱和家庭亲情。

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
攻读历史和哲学,师从著名学者,广泛涉猎 哲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对他以后的学 术生活有很大影响。 23岁时获哲学博士。

由于西班牙裔犹太人的身份,尽 管他才华横溢、成绩斐然,但在学术生涯中 只获得了一种边缘性的位臵。曾在柏林大学 任哲学编外讲师,后来在好友帮助下,取得 编外教授称号。1914年就任于位于德法交 界的斯特拉斯堡大学任哲学教授。1918年9 月,郁郁不得志的齐美尔永别人世。



对外冲突能够促进内部融合,使内部矛盾得
以解决;

社会系统中的各群体间冲突可促进各群体间
保持独立性和一定界限,有利于整个系统各
要素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

有助于形成共同规范。


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有利于
其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反之,压抑冲突可
能会激化冲突,造成社会的分裂和解体。
这样会避免冲突积累,有利于关系维持。
在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关系中,会回避冲
突,防止冲突表面化。
不存在冲突的群体即使存在,也是没有生
命力的,不可能有变革和发展。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第六章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858—918)出⽣于德国⼀个犹太富商家庭。

中学毕业后,齐美尔到柏林⼤学学习历史和哲学。

1881年,齐美尔撰写了博⼠论⽂《根据康德的⾃然单⼦论谈物质的性质》,并获得了博⼠学位。

2.学术⽣涯齐美尔长期在柏林⼤学任教,但⼀直被排斥在正式学术圈之外。

但⼈们都承认,他和滕尼斯⼀起创⽴了德国社会学,并且是他开始了西⽅社会学由宏观层⾯向微观层⾯的转化。

齐美尔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多种领域,不仅⼴⼤青年学⽣在他那⾥接受了充实⽽⽣动的知识,⽽且像韦伯、卢卡奇、布洛赫、舍勒、曼海姆、阿多尔诺、霍克海墨等⼀⼤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在齐美尔精彩⾮凡的讲演中获益匪浅。

科瑟在评价齐美尔的学术影响时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9世纪90年代到第⼀次世界⼤战及战后,没有⼀个德国的知识分⼦能够逃脱齐美尔的修辞和辩证技巧的强有⼒的影响。

”3.时代背景齐美尔的学术与教学如此活跃,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齐美尔学术与教学的⾼峰期,正是“铁⾎宰相”俾斯麦当权时期。

在强权专制下,统⼀的德意志帝国在1870年对法战争取得胜利后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发展迅速⽽⼜⽭盾重重的德国现实,反映在齐美尔的学术思想中,蒸蒸⽇上的德国经济和德国⼯业,是齐美尔始终以激进的态度抨击时弊、张扬进步的现实基础。

齐美尔的思想实质上是代表着刚刚获得较⼤经济实⼒的德国资产阶级精神表现。

4.主要著作齐美尔著述甚丰,⽣前曾发表200多篇⽂章,其中有三分之⼀为学术论⽂,在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和⽂艺批评等⽅⾯的著作有20余部,其中影响较⼤的有:《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伦理学科学导⾔》《货币哲学》《社会学》《纯粹理性批判》《⽣命观》等等。

7第七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7第七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补充参考书目
• 陈戎女《西美尔与现代性》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 成伯清《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杭
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北川东子,2002,《齐美尔:生存形式》,赵玉婷译,石
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德]G.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涯鸿、宇声
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 • 盖奥尔格·齐美尔,2002a,《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
文化社会学
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
• 都市生活:理智至上、计算性格、傲慢冷漠、矜 持保留、自我表现
• 货币哲学:《货币哲学》发表于1900年,它不仅 是齐美尔自身思想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对20世纪 社会理论的发展也举足轻重。齐美尔研究专家弗 里斯比说“《货币哲学》中社会交换和分工的影 响、物化、大城市生活等论题的全面讨论,很少 有人能够相比,其问题意识的宽广和深远,也是 难以企及的。”
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德]西美尔《生命直观:先验论四章》,刁承俊译,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 齐美尔的三本文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莫光华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哲学的主要问题》(钱敏汝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陈志 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 杨向荣《现代性与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 [英]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卢晖临等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3年。
对齐美尔的简评
只是到了现在,齐美尔才开始被认为是非常(也 许是最)有力度和最富洞察力的现代性分析家; 他被认为是一位敢于发表言论的作家,是一种异 端思想,而这种异端思想在他死后多年才变成社 会学智慧中的常识;他被认为是一位思想家,比 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合乎当时的经历;他被认为是 一位开创了社会学风格的人,这种风格后来被认 为是最适当的,最能符合它试图表述的社会实在。 在齐美尔的社会学中,那些在他那个时代曾将他 锁闭在这一行当边缘地带的方方面面,现在却渐 渐开始被视为具有惊人远见的预示,它预见了即 将到来的事物的形状。齐美尔过去的罪恶变成了 美德,弱点变成了优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 性》281-282)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交往,就是社会中个人之间互动的过程, 社会交往,就是社会中个人之间互动的过程, 齐美尔认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齐美尔认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 社会。 社会。 2.完全舍弃社会交往的内容,而纯粹研究形式是 完全舍弃社会交往的内容, 完全舍弃社会交往的内容 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一、社会交往形式
4.形式社会学研究所舍弃的内容:A、心理现象; 形式社会学研究所舍弃的内容: 、心理现象; 形式社会学研究所舍弃的内容 B、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 5.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重点放在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研究重点放在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交往过程; 社会交往过程; 社会交往过程 (2)不是全面研究社会交往,而是将其中稳定 )不是全面研究社会交往, 的形式抽象出来,加以研究; 的形式抽象出来,加以研究; (3)将心理现象、文化价值现象舍弃,只进行 )将心理现象、文化价值现象舍弃, 纯粹社会交往的研究。 纯粹社会交往的研究。 (追求社会学的客观 性)
1.通过确定社会学的独特研究视角,对于推动社 通过确定社会学的独特研究视角, 通过确定社会学的独特研究视角 会学走向独立作出了贡献。 会学走向独立作出了贡献。 2.从两种对立的社会观基础上开拓崭新的研究视 从两种对立的社会观基础上开拓崭新的研究视 具有中和性。 角,具有中和性。 3.社会交往形式概念具有适度抽象性,对交往形 社会交往形式概念具有适度抽象性, 社会交往形式概念具有适度抽象性 式的概括是一个富有成果的抽象, 式的概括是一个富有成果的抽象,使社会学 理论从思辨形式到科学命题的过渡。 理论从思辨形式到科学命题的过渡。 4.从社会学发展史角度:“社会交往”为现代社 从社会学发展史角度: 社会交往” 从社会学发展史角度 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提供了思考方式。 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提供了思考方式。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的理解?答: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

社会唯名论认为不存在社会这么一个实体。

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

西美尔认为构成社会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西美尔承认个体的存在,也承认社会结构的存在;2.社会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社会的存在就表现在这些互动的关系上。

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互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是一种过程?答:社会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

2.互动中的个体关系,高低贵贱的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交换、普通的攻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的形成,诸多其他等等。

互动是在这些框架中的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的互动过程的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是什么?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

并通过这种方式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的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2、关于陌生人的论述
•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 人,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因 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而 如果太近, 如果太近,也就成了我们的熟人也就不再是陌生 人。 •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关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 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系,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所以我们对他有特殊的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这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决定了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正是从这个角 度而言, 度而言,齐美尔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一类特殊的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 3、文化悲剧的实质 、
• 在理想情境中,主观文化影响塑造着客观文化,同时也要受客观文化的影响, 此时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一一相符,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理想关系难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客观文化越来越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变为一个自成体系的 王国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 这一研究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抽象 社会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form),也可以称为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 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 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 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一、对社会学的定位:社会学是切入社会的视角
(一)对两种社会学思潮的反思(92)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 要有自己的边界。 (1)孔德、斯宾塞的社会学帝国主义:社会学应包 罗万象,是社会科学之王。
(2)齐美尔: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如果所有 在其他学科中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问题,都被收容进社 会学这门新兴科学,那社会学的边界将不清楚。
作为内容的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可以被不 同学科从不同视角纳入自己的理论范畴。
但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也可以理解成模式、规则、 性质)确是社会学专有的研究对象。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四、社会学的问题领域(94)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由普通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形 式社会学、哲学社会学三个相关论域组成。
(1)包含压制和服从(矛盾)两方面
(2)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对立统一。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3)不同的统治形式
服从于个人 (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
统治和服从矛盾的协调 a领袖靠权力和个人魅力赢 得成员认同 b采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意 志变成成员的一致行动,统治 和服从的矛盾得以协调,形成 群体内部团结。
(2)社会唯实论:集体论 只承认社会结构 (如各种制度和规范) 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外 在于个人,不能还原为个 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如孔德和涂尔干就 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体 之外的客观过程。
快说,是社会 唯名论还是社 会唯实论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二)齐美尔的社会观:调和二者与过程论 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客观过 程,也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齐美尔对社会的 回答非常简单:

外国社会学史PPT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外国社会学史PPT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三、 思考题
1、什么是形式社会学? 2、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3、齐美尔的冲突思想对后来的冲突理论的发
展有何贡献? 4、如何通过货币经济的发展理解齐美尔资本
主义文化矛盾的观点?
在齐美尔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中, 他对于“合作”与“冲突”这两种形式给 予特别的注意。在他的《社会学:关于社 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和其他著作中, 对社会冲突现象作了许多研究,在社会学 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 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齐美尔认为,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 交往的主要形式。在社会中,完全协调一 致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一、 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社会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然而, 由于人们对社会本身的认识并不清晰,因 而导致了一些人对社会学学科的否认。为 了明确社会学研究的主题,齐美尔批评了 对社会的两种错误认识。
二、 形式社会学
在这三级社会学理论结构中,齐美尔 阐述最为集中、也最为后人所熟悉的,是 他关于形式社会学的论述。在齐美尔看来, 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 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 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 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
一、 三级结构构成的: 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
2、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 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 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 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 形式社会学。
3、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社会冲突的类型和功能,也是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中比较关注的问题,但他强调冲突对社会稳定的 积极作用。
三、 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讨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矛盾1货币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讨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矛盾1货币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一、讨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矛盾1、货币计算货币具有可计算性、无实质性、交换的短暂易逝性和不断进行四种特点。

在货币交换过程中容易满足,但属于浅层,无深度感(软糖与硬糖的比喻)2、城市空间在讨论城市空间时,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矛盾更加突出。

在城市中处处发现分工的痕迹,生产专门化。

城市生活中存在多种需要,又由于分工化、专门化,生活中就要与各个领域交往。

3、城市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是人的分工与交往不断塑造的空间。

矛盾在空间中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组合城市空间。

4、可计算性的特点在城市社会中更加得到发展二、时尚齐美尔认为,在社会学的关系中,时尚是一种阶层划分的产物。

时尚总是阶级时尚,较高层次的时尚与较低层次的时尚截然有别,而且在后者养成较高层次的时尚时,便抛弃这种时尚。

通过某些生活方式,人们试图在社会平等化倾向与个性差异魅力倾向之间达成妥协,而时尚便是其中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时尚的社会学意义以同等重要的形式表达了平等化和个性化的冲动、模仿的魅力以及特立独行的魅力,或许还可以说明,一般来说,女人尤为强烈地追随时尚。

时尚为女人提供了这样的结合:一方面是普遍模仿的范围,在最宽阔的社会航道中畅游,另一方面是个体人身的显眼、强调和个性化的打扮。

三、卖淫齐美尔认为卖淫和货币“它们在听任他人分派为任何一种新的用场时的那种冷漠态度,它们抛弃任何一个主体时的那种轻率态度(因为它们与任何一个主体都没有真正的关系),它们作为纯粹的工具所固有的那种没有任何内心活动的物性,这一切都使我们不得不指出在货币和卖淫之间存在着本质的相似之处。

”四、客观文化的膨胀、主观文化的萎缩,偏向客观文化史男性文化主导的成果;女性文化不希望让主客观文化分离,若分离则会偏向主观文化。

五、齐美尔最早从文化角度研究性别,对后来妇女解放运动、女权主义产生影响。

齐美尔认为男女本来就有差异,而现代的差别是表层的。

他对男性主导的社会进行批判,但又不是女权主义的想法。

04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04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Park, R.(帕克). 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
心灵飘泊的“边际人”





1858年生于德国,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 三位主要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 驾马车。(与迪尔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1858是社会 学的幸运之年。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边际感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 向心理学和人类学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 族学家巴斯蒂安,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 质》(1881)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充满了艰辛与苦涩。15年之后, 1901年,被学校授予荣誉副教授,这确定了他作为一个既无薪 水也无资格参与大学管理事务的局外人地位。这是一种侮辱。从 1901-1915年,为获得名牌大学的教席而努力,但都名落孙山。 1914年前往远离柏林、地处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担任这所省 立大学,接受正规的学术职位任命。可一战爆发,他只好于 1915年到了海德堡大学。 1918年,患肝癌去世。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基于对社会的上述认识,齐美尔认为,社会学 的任务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 (1)含义 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 作用、联系和行为,都存在着一种基本类似的 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 “社会交往的形式”。

社会学的任务是,对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互动形式的历史- 心理根源进行描述和确定。这些互动总和起来便构成了社会。


(3)三种层次的社会学
一般社会学:研究在各门社会科学对象 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general sociology)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 这种文化矛盾在各个时代都存在,而在资本主义 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
• 2、货币经济与文化矛盾 • 齐美尔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发展说明了
这种文化矛盾。 • (1)货币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结果
和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总和。货币的出现 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客观性。(一般等价物)
• (2)货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朝着越来越理 性化和非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交往的 目的性、斤斤计较、精于计算
(2)理由
• 社会现象的形式和内容在认识上是可以相 对分离的。
• 人们之间交往的具体内容十分复杂,如果 不能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某些共同 的形式特征,就无法深入研究复杂多样的 社会现象。
• 因此,有必要将某些共同的基本形式从社 会现象中抽象出来。
• (3)作用 • 将几种内容的形式彼此联系起来,使得那
• 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因出现“宝 马女”马诺、“富二代”刘云超而备受各界关注。 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 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马诺毫不犹豫 地回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 马诺直白地 问一位男生:“你家有钱吗?”男生则直接宣布 “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 (2)三人群体。互动会出现超出个人的结构。可 以通过某两个人的合作,把意志强加给第三者。 所以出现了权威和支配。
• (3)大群体。为了协调与控制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制定出各种制度,将群体成员间的互动制度 化。这一方面使群体的统一性加强,但另一方面 使成员间的互动面变得狭窄,距离加大。
• 2、会互动的距离
• (3)以货币为基础的契约社会关系使得原 来具有个性、感情因素、道德因素的社会 关系遭到排斥。
• (4)货币的出现使得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 品的分离成为可能。

西方社会学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2、社会交往的形式——以统治为例
统治包括压制与屈服两个方面,分析了两种形式的统 治:
A、一人统治: 易团结群体也易产生冲突,消除冲突就是使双方在同
样的权力地位上发挥作用,即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这可 以给个人更多的自由,有助于团结,但也易产生争端,导 致分裂。
B、客观原则下的统治: 以客观规律为名义的统治,是最具攻击性、最残酷的,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2、冲突的强度
(1)冲突双方感情投入越大,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2)冲突群体成员对冲突的理解超出个人目标和 利益的程度越大,冲突就越可能更加激烈。 (3)冲突越是作为一种达到清楚规定的目标的手 段,其激烈的可能性就越小。(利益表达越清楚, 群体目标越集中,冲突仅是一种手段)
冲突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在群体中生活的人们都具有一 种“排他性”,即竞争的本能。 (2)社会因素:
社会分化、单位组织化程度的增加以及社会关系的控制 等。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二、冲突的类型和功能
1、冲突的类
(1)从冲突的现实性看,可分为: ①现实的冲突,为了解决问题; ②非现实的冲突,为了发泄情绪。 (2)从冲突的范围上,可分为: ①群体内部冲突,如群体内部的不合、仇视或派 别、宗派斗争。 ②群体间的冲突,即战争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一、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 构 二、形式社会学 三、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一、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社会学是一种新的 方法(归纳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探索所有 科学的主题的新的途径(社会学提出的是一种视 角——即我们应该将人视为一种社会存在,以及 社会是所有历史过程的媒介,但它本身并不包含 什么现代科学未曾触及的研究主题,更不是科学 之王)。

第三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第三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种 层 次 的 社 会 学抽 象 ຫໍສະໝຸດ 度 不 同 的 三普通社会学
对“历史生活的 社会学研究”。
形式社会学
“社会交往的形 式” 的研究
哲学社会学
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 形而上学研究。

齐美尔对社会学领域的划分没有引起什么 太大的争议,但他的社会学方法论(缺乏 精确的定量研究和其写作文风趋向散文、 随笔)长期以来却没有获得涂尔干和韦伯 那样的声望。
社会观
社会是由个人之间相互作用创造的,处于 永恒生成过程之中,是具有特定形式的、 真实存在的综合体。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

齐美尔认为,社会不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 神产物,也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因互动 而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正是个 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
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问题领域
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 哲学社会学三级结构,其中社会学的主要 任务是识别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考 察社会互动的形式,乃是社会学研究的重 心。他主张抽象的研究具体内容,并且致 力于探讨社会生活的形式。
(一)、一般社会学

即对“历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二)、形式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在齐美 尔看来,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
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
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
模式就是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齐
美尔感到,他所力图研究的学科与几何学
十分相似,他将其称为“社会几何学”。
(三)、哲学社会学

即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
社会互动形式及其分类
社 会 互 动 类 形 式 及 分

齐美尔

齐美尔

齐美尔齐美尔的理论框架中有三个部分是最重要的:形式社会学、冲突与变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形式社会学。

关于形式的解读。

社会是所有个体及个体之间互动的集合。

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的实质是互动的形式与互动所发生的过程,社会学研究这种交互关系的形式。

交往、互动本身有一个形式,这个形式被抽离出来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形式成为社会原子之间的交互的模式,把形式与内容分开,其研究侧重点在形式不是在内容。

“陌生人”只是一种形式,是不认识的人之间的某种互动、交互。

最重要的是说明了陌生人之间的在不确定的、危险的前提之下互动。

现代城市是陌生人的城市。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社会形式的众多的样式。

货币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的形式。

异化,其形式到底是什么东西。

形式:1、社会的过程、变迁过程,社会按照自己的规则去变迁,不会受到莫伊具体时间而变化。

2、社会类型,对个人来讲的一种特征,不会因为相互之间的互动发生转移,在某种形式下通过互动生存下来的不同人群的不同生存样式、生存方式。

3、更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发展模式:?社会分化、社会组织的基础如何从局部的变化发展为综合变化,从局部的变化向功能性发生转化。

2、冲突与变迁群体内个性不断增强,突出集体分化,此种社会背景下秩序如何成为可能。

冲突理论:冲突与整合的辩证统一秩序本身不仅仅是和谐,必定会包含冲突,冲突的张力隐藏在秩序、整合的表层之下。

单位之间采取对立的互动形式,人带有竞争本能,带有排他倾向。

单位之间呈现一种既整合又对立、冲突的关系。

冲突不可避免,无时无刻的存在,冲突具有某种正功能。

冲突与整合是一个整体,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关系,冲突为整合提供某种积极性。

冲突以什么方式促进社会整合是齐美尔主要探讨的东西1、冲突为社会整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冲突之间的群体,如果一个群体内部整合程度越高,则在此种前提条件下(冲突以非暴力的形式解决),可以增加冲突的程度,同时使组织内部的矛盾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货币哲学教学重点与难点:形式社会学;文化霸权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梧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只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第一节生平与著述齐美尔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家的好友、一个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作了他的监护人。

母亲的冷漠和盛气凌人的态度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比较疏远,幼年的齐美尔就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冷暖。

齐美尔从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从师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如历史学家蒙森、哲学家哈尔姆和蔡勒、艺术史学家格林、心理学家拉察鲁斯等。

1881年,他以关于康德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齐美尔在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涉猎了哲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这对他以后的学术生活有很大影响。

1885年,他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没有薪金,只收学生听课费。

直到1901年,他取得编外教授的称号,但依然是没有正式薪金。

这时,他已是一个拥有6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的著名学者了。

由于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齐美尔的学术能力和成果受到官僚机构和官由学术机构的冷遇。

直到1914年,他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了正式教授的职位。

他在该校曾讲授过逻辑学、哲学史、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康德、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学说。

齐美尔虽然受到官方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在学术界却有很高声望。

他的一些著作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和俄文,他的若干观点得到了韦伯等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赞同,他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齐美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生前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大量期刊、报纸上;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他撰写了20部左右的著作他的早期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伦理学科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等。

1908年,出版了他的社会学主要著作《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

之后,他离开社会学研究达10年之久。

1917年,他又回到社会学著述上来,出版了多卷本著作《社会学基本问题》。

齐美尔在其晚年撰写的著作和论文,大多是关于文学批评和评论、哲学史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一、社会(society)齐美尔从对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批判中发展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社会观。

和所有的社会学家一样,齐美尔也不否认作为社会终极实体的个人的存在,在他看来,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水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个体之外还存在着个实体性的社会呢?在齐美尔的心目中,社会并非个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他通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

他说我们这里讨论人类物质生活领域中的微观——分子层面上的过程。

这些过程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联结或者说构成了宏观体系中的固有的单位或系统。

人们之间相互凝视、相互嫉妒、交换信件或共进晚餐….这些只不过是从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中顺手捡来的几个例子。

这些关系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恒的;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也可能是产生重大影响的,但不管如何,这些关系都将人们毫不间断地联系起来。

在任何时候,这些关系之线都纵横交错,编织在一起,这些在社会的原子层面上的互动,只能以心理学的显微镜来考察。

在齐美尔看来,社会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之中,但社会一经产生便超越了个人。

惟其如此,社会学才成为可能。

齐美尔曾说,如果社会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的自主的对象,其先决条件即是,在构成社会的个体之汇集之上,涌现出一个新的实体,否则的话,社会科学的所有问题都只不过是个体心理学的问题。

应当注意,在齐美尔的逻辑之中.社会作为高一级的形式涌现于低一级的个体之上,涌现这一观念并不到此为止.“个体之间互动的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创造更高一级的超越个体的形式.取代了直接的互动力量,看起来就像是这些力量的一个独立的体现,吸收并且调控着个体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产生于互动过程之中的,包括哲学、宗教、风俗等等在内的文化,作为更高一级的力量,作用于个体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还会涌现出更高一级的形式,即个体和社会的终级目的。

二、社会学的分类齐美尔在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中,将社会学的知识领域(问题领域)划分为抽象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一般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并认为这三个层次彼此相关,共同组成了完整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1、一般社会学(general sociology)。

它以社会历史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研究对象。

一般社会学虽然涵盖了人类存在的几乎所有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别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它只是企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人类的历史生活,即将社会变迁视为社会形式的变迁。

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群体的权力问题;集体和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即形式社会学,它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是社会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形式社会学将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现象和文化价值等具体内容统统舍弃,只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对交往的纯粹要素的一种抽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然现象不同的、具有惟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这种形式就是我们用来思考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范畴。

齐美尔认为形式社会学和几何学非常相似,因而也可称之为“社会几何学”。

3、哲学社会学(philosophical sociology)。

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畴,研究社会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齐美尔认为,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认识论时,它能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假设、公理和预设,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数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而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时,我们就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克服个别事件的不连续性和异质性,进而发掘事件的意义。

上述三种社会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表现为;哲学社会学为社会学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前提;形式社会学在哲学社会学的指导下,对交往形式进行抽象、系统的研究,而不涉及交往过程的具体内容;一般社会学则把形式社会学得出的一般性原理同具体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对社会生活进行详细阐述。

第三节形式社会学(social forms)一、社会交往的形式( social interaction)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将形式与内容截然分开。

在康德看来,现象世界纷纭繁复、杂乱无章,无规律可言。

在此情况下,知识或者说是物理学,又是如何可能的呢?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所具有的“先天直观形式”——时间与空间。

人以此二者去整理繁杂的世界,使其显示出规律,这也就是所谓“人为自然立法”。

时间与空间这两种形式之所以是先天的,是因为如果它不是先天的,即使是最简单的观念我们也无法获得,学习也将是不可能的。

齐美尔将康德的上述思想在社会学领域中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人发生互动,尽管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门,但人们在进行这种交往时并未感到困惑,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可供选择的形式是有限的。

同时,这些形式本身是先天的,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是人们将形式强加给了互动。

而社会的本质只存在于交往的过程之中。

因而,形式也就在社会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社会学家的任务也就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

什么是社会交往的形式呢?齐美尔曾说.所谓社会交往的形式,即是“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通过或者说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为社会现实。

”按照齐美尔的说法,社会学家和外行人(layperson)一样,都是将形式强加给了交往过程,而形式又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社会学家是否应当像一些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者那样,通过“反观”自己的内心来研究客观世界呢?齐美尔从没有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

相反,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从具体的交往过程中呈现出交往的形式。

这一点从下面的例子中可以得到清楚的阐明,齐美尔研究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包括交换、冲突、统治、社会化、卖淫等,我们不妨以“统治”为例说明他关于形式的思想。

齐美尔认为,统治包括“压制”与“屈服”两方面,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关系。

对许多人而言,所谓压制就是使被压制者屈服,使其丧失其独立性,使其对压制者言听计从。

齐美尔并不这么看,他认为.作为领导者,也需要屈服者对其指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否则的话,统治这种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齐美尔还具体分析了几种不同的统治形式。

最常见、最简单的统治是由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

这种统治容易导致群体内部的团结,但也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或反对。

消除群体内部不和或冲突的一个方式,就是使冲突双方在同样的权力地位上发挥作用,即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

相对于由一个统治者实施的独裁统治而言,民主或多元的统治可以给个人以更多的自由,更有助于群体的和谐、团结。

但从另一方面看,民主的统治也易于产生争端,导致分裂。

齐美尔对统治的研究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他还研究了在所谓客观原则之下进行的统治。

在他看来,这种以所谓客观规律的名义进行的统治其实是最具攻击性、最残酷的。

因为它撕下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面纱,排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在这种情形中,人们感到无助,感到自己为一种非人格的力量所掌握,一筹莫展,毫无出路。

与由一个人进行的统治相比较,“在由一个人进行的统治中,尚包含有自由和尊严;而在由规律进行的统治中,所剩下的只是机械与被动的服从”,这种服从尚且不是最糟的,最卑劣的是对物体(例如偶像)的屈服,齐美尔发现,这种屈服乃是一种“使人屈辱的残暴和无条件的屈服”。

因为在此情形中,个人为某种物体所操纵,“他也就在心理上降低为仅仅是一种物体”。

二、社会交往者的类型(social types)齐美尔不仅将交往划分为不同的形式,而且还将参加交往的个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Type),如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等等,他所做的每一种划分都是“一个类型与其他类型,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来进行的,都包含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

我们这里仅以穷人为例说明他的类型学说。

按照齐美尔的看法,所谓穷人,是那些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他明确拒绝以某种性质或缺少某种东西(钱)来规定穷人,齐美尔从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角度来研究贫困,在他看来,穷人(受赠者)与赠与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