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高中历史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影响到了当时,也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教给学生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到这一历史事件呢?这就需要进行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本课本着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洋务运动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在本环节中,学生应该能够明了:1. 阶段性感知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2. 印证中国的“内外依存”与“中国式近代化”;3.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影响以及对民间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1. 开场导入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将洋务运动的概念及时的引入,例如: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2. 教师讲述洋务运动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了解范围广泛的洋务运动。
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PPT或者幻灯片进行教学讲解。
在讲解的同时应该注重表达一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式近代化”。
3. 文献欣赏让学生欣赏文本“大顺降,飞船射入太空”(该文本讲述甲午海战的背景信息,放置在讲解章节之后)。
通过文献欣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事件相结合,更加深刻的理解洋务运动。
4. 策划一个演讲或节目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策划一个洋务运动的节目或者演讲词,让学生更好的领悟洋务运动在真实社会中所发生的具体影响。
同时,策划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1. 交互式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话题中,让学生积极提出讨论,表达个人观点。
2. 信息搜集法针对文献欣赏章节,在该章节结束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收集更多关于甲午海战的信息。
3. 个人研究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研究。
让学生查找洋务运动时期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提高研究深度。
四、教学手段的选用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使用PPT工具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通过图表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学生们的直观呈现。
2.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放置洋务运动时期的实物(例如:生动的关庙理事牌)来直接让学生感知到洋务运动压抑政治的代价。
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组织学生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正反两方面辩论洋务运动,提高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概况,包括洋务运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能够对洋务运动进行正确评价。
三、教学策略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可选)1.教师准备:准备好课堂所用的学案、教案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并预习好学案。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首先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第一单元有关侵略与反抗的事例整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归纳整理)一下,教师播放其中的侵略事件之一《黄海战役》的纪录片。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温故而知新。
通过视频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自强”与“求富”1.首先带领学生理解本单元的课题“近代化的探索”,什么是近代化?并且强调一下近代化的开端和近代史的开端分别是什么?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追忆历史,教师以时间轴的形式列出从1840年到1901年之间发生的事件,提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反抗事例。
《洋务运动》教案最全版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和顽固派代表人物倭仁言论的史料、奕批判洋匠唯利是图的史料以及一些图表,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照片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分析、处理历史照片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2)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为现代化的工业迈出了中国处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是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用”服务于中国封建统治的“体”,仅仅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篇一:洋务运动教案第二章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二、能力要求:(1)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与一分为二分析问题,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洋务派发动的一次变革试验,也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
是危难中救国求图存的爱国行为。
是中国融入世界近代化的开端,要树立国际意识。
正确评价洋务运动,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深刻记住洋务运动所留下的历史教训。
四、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师:现在我国有很多外语学校,大学也开设有很多门外语,那么我国开设的第一所外语学校是哪所呢?生: 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师:同学们知道京师同文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吗?生:19世纪中的洋务运动中。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洋务运动。
(板书第二节的课题)看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1、师: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清朝政局变动产生了什么变化?清政府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通过分析材料讨论他们的异同,并分析当时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情上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态度?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点,采用表格形势,让学生填表格而增加记忆:3.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洋务运动》说课稿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洋务运动》说课稿《洋务运动》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第二节。
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
从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该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具有一些进步作用。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使学生掌握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①.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②.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借以求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清朝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最终洋务运动破产。
③.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解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3.洋务运动的评价。
解决办法:①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②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洋务运动的破坏,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其次,洋务运动还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表现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3.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探讨,认识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运动的展开及其主要成果。
3.洋务运动的特点: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以发展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官办企业为主要形式。
4.洋务运动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三、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洋务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五、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洋务运动的原因:分析清朝晚期面临的内忧外患,阐述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3.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介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事迹及其成果。
4.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以发展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官办企业为主要形式。
5.讲解洋务运动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6.案例分析: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7.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洋务运动教案1人教版教案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教课目的.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论等历史基础知识。
.经过对洋务运动的剖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兴盛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公司。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公司累积了生产经验,培育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使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拓了道路。
进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对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要点难点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盛行。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略。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论。
本课的要点是洋务运动的概略。
教课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含:一是创立军事工业;二是创立民用工业;三是筹备海防;四是培育人材。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论。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立近代工业,只管其根本目的是保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拥有显然的守旧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拯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不过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兴盛道路的根来源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对洋务运动的评论,可组织学生疏成正、反双方以课本供给的资料进行争辩。
正方的看法是洋务运动包含很多成功的要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看法是洋务运动并无起到踊跃的作用,最后也不过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争辩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看法,不强求一致,只需言之有理即可,以培育学生创新思想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付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括:()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追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主题:洋务运动年级:高中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 掌握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3.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3. 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教学步骤:第一课时: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背景,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包括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心态。
2. 介绍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洋务派的崛起、洋务院的设立和洋务运动的兴衰。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
例如:自强号事件、四艘战船事件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包括事件的背景、影响和评价。
Step 4:讲解总结(10分钟)1. 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二课时:Step 1:复习(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要复习。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例如津浦铁路、江南造船厂、北洋海军等。
Step 3:分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进行详细讨论,包括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让全班共同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Step 4:总结讲解(10分钟)1.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后果。
教学评价:1.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2. 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洋务运动教案高中人民版
洋务运动教案高中人民版洋务运动,又称“洋务自救”,是晚清时期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的改革运动。
它起源于1861年,结束于1895年甲午战争后,由清朝统治者中的洋务派发起并推行。
这场运动的直接诱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朝带来的巨大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寻求变革以自保。
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在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洋务派人士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始大力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军事工业,建立近代企业,引进外国技术,培养新式人才,试图以此来增强国力。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
洋务派设立了新式学堂,如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学馆等,这些学校不仅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还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包括外语和军事学科。
这些新式教育机构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
洋务派的改良主义并未触及到社会的根本制度,他们试图在封建体制的框架内进行改革,这无疑限制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洋务运动过分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始终处于被动和依赖的状态。
由于洋务派的改革措施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改革半途而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自强救国”的目标,但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更深层次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也要理解它的局限性。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在面对外来压力时,如何保持文化的自信和自主的重要性。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 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洋务运动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主题: 洋务运动年级: 高中一年级学科: 历史时长: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3. 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 (15分钟)1. 教师通过引言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学生对洋务运动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 洋务运动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讲解与讨论 (40分钟)1. 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尴尬境地、西方列强的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需求等。
2. 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重点介绍:洪仁玕、曾国藩等人推行的各种洋务措施,如修筑铁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洋务运动的效果和意义,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小组活动 (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利用教材、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洋务运动内容的资料,总结整理,并准备小组报告。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展示小组报告。
总结与评价 (15分钟)1.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并给予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3.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一篇简单的总结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洋务运动的其他具体内容,如茶叶、纺织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博物馆等途径,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教学资源:1. 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材、互联网等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活跃程度。
2. 学生的小组报告表现和总结作业完成情况。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法。
说、评、议结合法。
系统知识归纳法。
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准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开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的破产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师:洋务派是怎么出现的呢?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教案说课稿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1.2掌握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1.3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2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3.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洋务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事件等,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讨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重点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6.案例分析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利弊。
四、课后作业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有哪些?3.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洋务运动影响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高一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高一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摘要】鉴于大家对自考考务考籍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教案洋务运动”,供大家参考!
高一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应掌握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他们主动求索,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认识,即用自己的活动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整合,将具体问题上升到模式层次,对抽象问题能从具体对象中去把握,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
由此引发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师应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去想,鼓励学生去说,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质疑,促进学生去建构新的认知模式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所以,在这样的理论支撑下,“洋务运动”的整个探究过程,采用的是“旋转舞台”的形式。
在学生了解课本内容、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全班65 位同学,以4 人为单位,分成16 个小组,即16 个小舞台。
每4 个小舞台组成一个大。
洋务运动:高中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高中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洋务运动-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世纪-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及解析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什么?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6.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作业布置体现了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结果掌握较好。
2.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关系。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1《历史》2.辅助教材:相关历史论文、纪录片等3.网络资源:洋务运动相关图片、视频等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全面了解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失败原因及其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洋务运动 教案_1
洋务运动教案第1课洋务运动教案【课标要求】掌握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通过讲述洋务运动的一些史实,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一、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二、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记录片《鸦片战争》和《黄海战役》片段,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出示课题《洋务运动》)学习新课: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出示: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呢?请同学们思考.一、洋务派的产生背景目的时间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洋务内忧外患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9世纪60-90年代奕訢曾国藩左宗棠运动李鸿章张之洞清廷当时的情况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廷的统治内外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洋务运动
第三节
★1.洋务运动出现的历史条件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汉族官僚集团形成,成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3)总理衙门的建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4)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点
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而顽固
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清朝统治,在维护封建专制制
度上,二者完全一致,并且联合在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运动。
★3.洋务运动的阶段性及主要内容
前后共两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
至90年代。
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
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及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原因共有四个方面:①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②顽固派的破坏;③洋务派缺
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
原因。
★1.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其特点是官办,开办费和
常年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
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由大小官吏分别掌握经济管
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这类
工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
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
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这种形
式,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
力。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
洋务运动增强了清
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
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
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
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4.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5.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比较
(1)从目的来看
①二者都通过向西方学习,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洋务派侧重于对国内人民的镇压。
②二者在学习西方的目的上有本质的区别。
林、魏学习西方的目的是要抵抗侵略(即制夷),并在民族自卫战争中付诸实践。
洋务派之中虽也不乏抵抗侵略的爱国志士,
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夷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
(2)从内容和实践效果来看:
①鸦片战争中的抵杭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学习西方的基本内容也极为相似。
但林则徐、魏源等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则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践,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②二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出发点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
抵抗派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条改变社会的有效方案,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经济上:洋务运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
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封建领主所有制有所动摇。
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明治维新──在内外危机中,德川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中下级武士中革新力量联合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进行武装倒幕。
目的:洋务运动──以西方科技为手段,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明治维新──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着手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