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生物圈
自然地理学《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二叠纪古生物
三叠纪古生物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生 物
新生代古生物
人类的出现
第四节 生态系统
r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不断进行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成的统一体。 即: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物 质-能量系统 生态系统 = 生物群落 + 环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生 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组织—维管束
Ø 分为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 祼子植物 被子植物
(四)后生动物
Ø 多细胞生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Ø 细胞
组织
器官
器官系统
Ø 重要特征——运动
Ø 异养型——植物、动物、寄生
第二节 生物圈的结构
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 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多级嵌套结构 结构特性 生物的地域分异与区系性
一 、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
Ø 在垂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 范围内,向上或向下都逐渐减少。
Ø 主要集中在海平面及地面附近
如:浅海区——1500种鱼类
850种
200-1000m,
只有150种
1000-4000m,
陆地上 0-500m, 约51.6%
约20%
500-1000m ,
1000-2000m,
陆地面积随海拔的变化
地表的光强大于地下和水下,水深或者埋深越 大光强越小,生物的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光 合作用的强弱。生物圈结构上的亲光性反映了 太阳辐射对于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温控性
Ø 热带生产率高于寒带
生物圈结构上的温控性,是指生物圈的结构特征受 到温度分布控制的性质,反映了温度或者热量对于 生物的影响。
五、生物地域分异与区系性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基石,它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阳光、水分、食物和空气等条件。
生物的活动也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一些植物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发生变化,这些植物就会灭绝。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条件也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某些动物只能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如果温度超出这个范围,它们就会死亡或无法繁殖。
生物的活动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森林中的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净化空气。
森林还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
但是,如果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就会导致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
另外,环境污染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对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或间接的影响,如引起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为了保护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维护环境。
例如,我们应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当今世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
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生物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空气污染可以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空气污染还会对动物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动物死亡或生殖能力下降。
2、水污染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存环境的破坏。
水污染可以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存环境的破坏,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和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物圈是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
3.沼泽属于下列哪一类生态系统?( D)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源头
灌溉
河流(淡水) 生态系统
沿途 形成
湿地生态系统
供水 流入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例:
1.非生物因素方面: 各生态系统都共享阳光、空气和水并受其影响。
2.地域关系方面: 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3.生物方面: 各种生物通过运动可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植物的传播、鱼类 洄游、鸟的迁徙、人类活动等。
资料拓展
DDT是一种剧毒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上可以杀虫,但是DDT在自然界中很 难分解。长期大量、不合理地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会随食物链传递。
DDT (农田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资料拓展
“生物圈2号”实验
生物圈2号全景
生物圈2号外景 居住区
热带草原
农业区
沙漠
沼泽
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
为人类提供 饮用、灌溉 以及工业用 水的水源, 能调节气候、 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 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
海洋生态系统
调节气候,资 源丰富
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较单一,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城市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 很小,对其他 生态系统具有 很大的依赖性
生物的生活环境》城市生物圈人与自然的共存
生物的生活环境》城市生物圈人与自然的共存《生物的生活环境:城市生物圈人与自然的共存》在当今时代,城市已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的生活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至关重要。
当我们谈论城市中的生物,首先映入脑海的或许是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池塘里的游鱼飞鸟。
但实际上,城市生物的范畴远不止于此。
从微小的细菌、真菌,到昆虫、鸟类、哺乳动物,乃至人类自身,都是城市生物的一部分。
这些生物在城市这个独特的环境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对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
原本的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被高楼大厦、道路和停车场所取代。
这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它们的家园,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珍稀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可能因为栖息地的丧失而濒临灭绝。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也是生物生存的巨大威胁。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水污染则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一些河流和湖泊中的鱼类数量大幅减少。
此外,噪音污染、光污染等也干扰了生物的正常行为和繁殖。
然而,城市并非完全是生物的荒漠。
人类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生物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
城市中的公园、花园和绿化带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场所,吸引了蜜蜂、蝴蝶等昆虫以及鸟类前来觅食和栖息。
城市中的河流和湖泊经过治理和保护,也可以成为水生生物的家园。
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物种,如麻雀、鸽子、老鼠等,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为了实现城市生物圈中人与自然的共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规划新的建设项目时,应预留足够的绿地和自然空间,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其次,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第二章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第二章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第一节环境与生物环境与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就具有了一些关于环境的感性认识,即自然力量与人周围的动植物的知识。
环境是人类以及生物有机体赖以生存的各种外界客观条件,因此只有对具体的环境、生物进行研究,才能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生态作用规律及其机制。
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各种要素或条件单位,称为环境因子,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理因子、生物因子等,这些因于对生物的形态、构造、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态致分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了解各生态因子的特性,下面将介绍自然环境。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的大气、岩石、水、土壤等各种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发生、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在生物和人类还未出现前就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其中有需要的,也有不需要的甚至有害的。
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改造,消除有害因素,或使其逐步转变为更适合于人类活动生存的环境。
但是如果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为地破坏,使生态失去平衡,那么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因此,人类生存的环境既不能是单纯的自然因素,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因素所构成,应是两者密切相关的统一整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它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一)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1.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性的变异特点。
因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的不同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
根据热量不同可分为若干自然地理带,有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每个带的气候状况、水文特征、土壤类型以及生物种类都有明显的不同。
2.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
生物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物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生物圈的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生物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的数量和质量上。
生物圈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这个过程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温室效应。
同时,生物圈中的动植物还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一些挥发性有机物,例如甲烷和游离碳,这些有机物也会对大气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生物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了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一旦某个成分发生变化,其他成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这些事件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某些动植物物种的消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此外,生物圈中的水源和土壤也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而受到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降雨量和降雪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水源的供给和土壤的质量。
最后,生物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体现在能源和食品安全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发展,能源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生物圈中的生命体会对食品和能源的供给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象灾害增加,这些灾害会对农作物和能源基础设施产生损害,进而影响到全球的食品和能源安全。
总体来说,生物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影响都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生物圈的变化和科学研究,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提高能源和食品安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让人们在更加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生物圈的范围3篇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的范围(一)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所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分为大气圈、土壤圈、水圈和生命圈。
其中,生命圈是包括了陆地和水体等生物居住的地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居住在生命圈中。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生物圈的范围。
1. 陆地生物圈
陆地生物圈包括所有的陆地生物以及它们所生存的环境,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山地等地貌。
不同地形下的生物圈所拥有的生态环境也完全不同,例如森林生态环境中充分的水、充足的阳光和自然界所提供的各类营养物质,使得森林生态环境下的各种生物种类繁多,其生态系统非常稳定和丰富。
相比较而言,沙漠生态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较少,而且生态系统相对而言非常脆弱。
2. 水生生物圈
水生生物圈包括所有的水生生物以及它们所生存的环境。
主要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等。
由于水是我们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水生生物圈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中的各种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了各种大型鱼类、软体动物、珊瑚、海草等,而这些生物的生态系统也非常复杂和丰富。
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关注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以及生物
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系。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环境和其他生态因素所组成的一个自然界体系,它包括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有机体和无机体以及它们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总之,生物圈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之一,也是最为复杂,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金科玉律,并且都和其他生态因素和自然界相关,因此生物圈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也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共同的保护。
生态科学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生态科学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生态科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人类未经改造或者未受到人为干扰的全部自然资源和自然要素总体,包括陆地、水域、空气、气候、地球物理、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外空间等。
生态环境则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是指生态运行稳定、环境质量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得以持续发展的状态。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讨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所需要的水、气、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
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平衡是整个自然环境系统运作良好的先决条件。
而生态系统的损坏则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人类经常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比如乱砍滥伐、过度捕捞、不合理排放废气废水等行为。
这些损害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使得自然资源的恢复和永续利用变得更加困难。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并且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和能源。
自然资源的种类非常多,包括水、空气、土壤、矿藏、森林、草原、河流等多种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
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一些特定的自然资源已经开采到了极限,有些资源甚至已经枯竭。
人类应该更加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得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稳定和良好的状态。
环境保护包括空气质量改善、水质净化、生态系统修复、温室气体减排等多种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良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自然、协调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使人类永久居住在一个太平洋的家园上。
总之,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一个组成系统,需要有计划、有策略、有整体性的保护。
生物圈知识点
生物圈知识点生物圈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所有地区,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中的各个部分。
了解生物圈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圈的基本知识点。
1.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命存在和活动的范围,它包括了陆地上的各类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以及水域和大气中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海洋和大气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2. 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由生物体、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勘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 生物体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体栖息的某一地区的所有生物物种的集合体。
- 生物地理勘界是指生物群落在地理上的分布范围。
3. 生物圈的结构层次生物圈可以分为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位等不同的结构层次。
- 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地区的各个个体的总体集合。
-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体栖息的某一地区的所有生物物种的集合体。
-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个系统。
- 生态位是指生物个体或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4. 生物圈的功能与价值生物圈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
生物圈还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如食物、水源、药物等。
5. 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圈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视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破坏等,以确保生物圈的持续健康。
结语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活动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中的各个部分。
了解生物圈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生物圈有一定的了解。
让我们共同保护生物圈,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
结合自己家乡自然环境实际,论述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
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
地城分异规律是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生物圈与岩石圈我的家乡位于东北,林海雪原广为人知,是指黑龙江省东南部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及其周边地区,中温带大陆性山地季风气候区的森林,仔细探究不难发现其与岩石圈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岩石是陆地生物生存的固体支撑,也是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来源地。
生物作用可以破坏岩石、改造岩石,也可以建造岩石。
生物与岩石,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就例如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
由于生物广泛分布在地壳表层,因此生物风化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
在我的家乡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见到这种现象。
二、生物圈与大气圈对于生物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来说,在生命体的生长过程中,氧气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氧气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成分。
没有氧气的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就不能进行,生物体摄入的食物就无法转变为生长所需的养料与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它对大气物理状态和生物过程,尤其是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绿色植物在不停地进行着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以维持植物的发育与生长。
每年全世界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高达几百亿吨。
我的家乡东北人口接近一亿,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氧气的需求更是体现了大气圈与生物圈的密不可分。
风还可以传播花粉。
地球上10%的有花植物是靠风力授粉的风媒植物,在海岛上风媒植物的比例可以达到1/3。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吴博10082086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
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
也有人为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
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人类的活动在对大自然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像煤炭、钢铁、石油、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和工矿区不断出现,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药等有机合成物质、放射性物质和噪声等严重污染环境而形成公害。
自然界各圈层的成分,状态等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各圈层的发展和变动都有自身的规律,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
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像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
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
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
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
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
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二、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有使地壳下陷,土地沙漠化,河流污染,动物大量死去,人类的种植作物大规模的受到害虫的侵害等。
环境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1.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所组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
2.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和机构等社会环境。
3.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质作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作用。
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滑坡及地质环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引起的生物效应问题(地方病等);二是人为活动改变地质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改变了环境或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所带来的问题。
如水污染、资源枯竭、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废物处置不当使地表元素分布更为不均等。
4. 1962 年国外首次提出了“环境地质学”的概念;我国70 年代末“环境十年” ,80 年代末“减灾十年” ,90 年代末“能源十年” 。
5.环境地质学研究方法首先要以地质环境的研究为基础,其次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最后环境地质学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6.生态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意义: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负载定额、协调稳定、时空有宜。
(P7)7.地质环境:是指与大气、生物、水相互作用最直接,又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岩石圈。
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
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
环境地质则无空间概念。
(P9)8. 自然系统具有典型的复杂性:(1)在自然界某一行为过程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2)自然界中完全不同的行为作用可能导致相似的特征现象;(3)盲目地遵循“均变法则”或“递变法则”而导致的误解。
9. 环境的负效应,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必然表现。
表现方式不同:超采—地表形变(坍塌,沉降)表现程度不同;表现时间不同:短期,长期认识意识与手段的差别水坝建设;具有异位特点:地下水污染,与水的流动性有关;具有连锁性: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农业漫灌-土壤盐渍化-肥力降低-农业成本提高。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生态环境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很多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其中,植物和动物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很大。
首先,生态环境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都起到直接影响。
植物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生物,而植物又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物提供食物、氧气和住所。
因此,生态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也会通过植物,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方向,如气候变化、土壤侵蚀等。
如果气候变暖,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并且它们会向更高的海拔和更北方的地区延伸,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
然而,如果气候变冷,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缓,而有些特定的植物可能会消失。
生态环境还会影响植物的繁殖方式,如雌雄植物在交配方式上的差异。
如果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植物种群中雄性比例升高,那么它们的受精率可能会降低,从而影响植物繁殖的速度和种群数量。
与此同时,动物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动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影响种子分散、吸食植物等等。
各个层次的动物相互之间构成了食物链,进而形成了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同样也很大。
气候变化、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紊乱都会影响动物的存活和繁衍。
例如,如果气候变暖,北极熊的栖息地可能会消失,因为海冰的面积正在减少。
同样的,气候变冷也会导致许多动物物种的数量减少,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会受到限制。
此外,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周期、行为和种群数量也有影响。
大自然是一个美妙的地方,动物从孕育、出生、幼年到成年,都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
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会受到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而一些动物可能会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种群进行交配和姑息,而最终导致它们种族的衰落。
总之,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很大,通过生态平衡对自然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准备】
1、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
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
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为什么要保护地球生物圈?
为什么要保护地球生物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生命是我们家园上最珍贵的财富。
保护地球生物圈,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更是为了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要保护地球生物圈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保护生物圈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群体在一个共同生活的区域内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暴发流行病、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可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保护地球生物圈是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
二、保护生物圈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森林和海洋都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储存器,而生物圈则承载着所有的生命和碳循环系统。
当生物圈遭受破坏和破坏时,大量的碳会被释放出来,这会对气候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保护生物圈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三、保护生物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数量和多样性的总和,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防止生态系统的崩溃,增强生态系统的回复能力,也可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如发现新的草药、果实和动物品种等。
保护生物圈关键的一步就是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和保护濒危物种等活动。
四、保护生物圈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经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保护生物圈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采取环保、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方式,这有利于推进新的经济模式以及发展可持续经济。
保护生物圈,与各类环保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必将带动一个新的生产生活模式的建立,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着地球上无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比如:水、空气、植物、动物等。
因此,保护地球生物圈,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和珍视,更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环境的概念解释有哪些
环境的概念解释有哪些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和人类要素。
它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基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
环境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首先,环境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
它包括地球的大气层、表层、水域和生物圈等。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大气层中的氧气为人类提供呼吸所需,而水域提供了饮水和捕鱼的资源。
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药物和食品。
其次,环境还可以理解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由人类活动所创造和改变,包括城市和农村等不同地域的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城市中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与农村中的慢节奏和亲密关系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环境还包括物理环境和有机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各种地理和气候条件,如山脉、河流、气候等。
它们决定了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
有机环境则是指生物与生物和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
此外,环境还可以理解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总之,环境的概念是多维度的,涉及到自然、社会、地理和生态等多个方面。
它的理解需要从不同学科和角度进行思考。
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关系
1.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根据大气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3.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并且不规则的圈层,各种水体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内蒙古杭锦旗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工程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部分水引入库布其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改善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的目的,变水害为水利。
该工程的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恢复生态功能、促进工程区水源涵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具体实践,对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杭锦旗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工程开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原因:
(1)杭锦旗气候干旱,降水少(大气圈)。
(2)杭锦旗地处内陆,土地沙漠化严重(岩石圈)。
举措:
(1)杭锦旗建立黄河分凌引水渠(水圈),利用黄河水治理沙漠。
(2)黄河凌汛高水位的部分水被引入到沙漠低洼地(岩石圈),形成蓄水区(水圈)。
作用:
(1)沙漠低洼区的沙丘植被大面积生长(生物圈),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各圈层)。
(2)黄河防凌压力有所减轻,变水患为水利,沿黄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6
20
➢ 大气的组分和物理性质(密度、温度、压力、电离度等) 都随高度变化,据此可把大气分成若干层次。
➢ 这里按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热层、外层(散逸层)。
2020/8/16
21
二、大气圈的分层
大气的组分和物理性质(密度、温度、压力、电 离度等)都随高度变化,据此可把大气分成若干 层次。按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 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圈层加以介绍,这对 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以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020/8/16
13
2020/8/16
14
第二节 大气圈
2020/8/16
15
大气是指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包 层。在环境科学中大气层称为大气圈,也称大气环境。
酸性降水径流
为生命诞生创造条件 有机化合物(合成氨基酸、蛋白质)
元素和水分子化合物 原始海洋
2020/8/16
8
2.生物与环境共同发展的阶段
2020/8/16
9
地球环境的发展 创造条件 生物的发生和发展 产生了
地质大循环
营
生
物
产生
养 物
导致
圈
质
生物小循环
物 化质 的和 生能 物量 过迁 程移
转
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
大气圈是地球的最外圈层,是由围绕地球的气体和悬浮 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所组成的。高度近1万公里(接近地球本身 。 的直径)
2020/8/16
16
一、大气的组成
➢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含有少量的悬浮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 ➢ 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最主要的是氮、氧、氩三种气体,它们占了 大气总量的99.97%。 ➢ 在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很不稳定,随空间和时间 的变化较大。
生物圈
土壤圈
2020/8/16
10
3.人类与环境共同发展的阶段
人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缔造者,自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人与环境共同发展 的新阶段。
2020/8/16
11
200万年前在非洲现代猿和现代人的祖先出现 。全球气候变劣, 气温下降,森林减少、草地增加.
250万~150万年,打制简单的石器。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 米,温度降低0.65℃
2020/8/16
25
➢ 大气受地表状况影响大,对流运动显著。 ➢ 大气中的水汽大部集中于此层,云和降水等天气现
50万年前,制造更有效的工具,如切割器、钻孔器等。学会了用 火。
公元前约6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约3000年进入铜器时代,
公元前约2000年进入铁器时代。
人类经过渔猎、采集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养殖、耕种的农业社会, 最近二三百年来又进入工业社会,人类的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迄今人类的文明和取得的发展大多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Al、Si等 CH4、H2O、N2、CO2、NH3、H2S、He
原 始
大 气
圈
6
最初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以岩石中的结晶水形式存于地球内部
2020/8/16
岩石中
结晶水
原
水蒸气
原
始
温度升高
始 水 圈
大 气
圈
7
大气圈、水圈
地球表面聚积太阳能
作相 水 大能 辐 太 用互 体 气、 射 阳
、 地表风化 气火原中大淋降 体山始的气洗水
自然环境与生物圈
2020/8/16
1
本章主要内容
掌握内容
地球环境各圈层的界定(概念) 大气圈分层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 水圈的基本特征 土壤圈的基本特征 生物圈及其特征
理解内容
大气圈各层的特点 水的特征及分布 岩石圈与矿物资源 土壤及其肥力的概念 土壤的组成
了解内容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大气圈的演化 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圈的发育历程
2020/8/16
体积比(ppm) 780,900 209,500 9,340 330 18 5.2
组分
体积比 (ppm)
甲烷(CH4)
1.2
氪(Kr)
1.1
氢(H2)
0.5
氙(Xe)
0.08
臭氧(O3) _
0.01~0.04 _
19
2.大气圈的分层
➢ 大气总质量的90%集中在地表以上15公里以内, 99%在29公里高度以内。在2000公里高度以上,大 气极其稀薄,逐渐向星际空间过渡,而无明显的上 界。
2020/8/16
22
800千米以上
散逸层
2020/8/16
23
(1)对流层
➢ 对流层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
➢ 质量占整个大气圈质量的75% ➢ 热带对流程度比寒带强,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
而降低。
➢ 热带16—18千米,温带(中纬度地区)约 10~12千米,寒带8—9千米)。
2020/8/16
24
镍
2020/8/16
原始的岩石圈开分化出 以花岗岩为主的硅铝层、 以玄武岩为主的硅镁层,
逐渐趋向于复杂化
5
强大的引力 释放出来的气体物质 吸留在周围
2020/8/16
地球内部增温过程
产生
岩石中的结晶水--水蒸气
地球物质分异 火山活动
产生
熔岩与火山堆积物
Ca、Mg碱土元素, Fe、Co、Ni铁族元素
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该更好地了解赖以生存的环境,了解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预测人类本身和环境将要发生的变 化,使人类与环境这个复杂的大系统得以持续地运行下去。
2020/8/16
12
❖ 地球上的生命主要存在于大气、水和土壤三 个圈层之中。
❖ 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主 要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之中。
2020/8/16
17
➢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地球上的水面和其 它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 作用。
➢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变化很大,其所占的体 积比的变化范围在0~4%之间,并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少。
2020/8/16
18
近地表干燥空气的主要组分(1ppm = 百万分之一 )
组分
氮(N2) 氧(O2) 氩(Ar) 二氧化碳 (CO2) 氖(Ne) 氦(He)
2020/8/16
2
第一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视频1 视频2
2020/8/16
3
1.地球环境发展的无生命阶段
“星云假说” ,60亿年以前,地球还是一 团没有凝聚在一起的星云状气尘物质;
2020/8/16
4
原
玄
随着放射性元素转变所产生的热能积累
武
始
星云
岩
岩 物质 石
凝聚 质
石 圈
硬
铁
硅酸盐
温度
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