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节(教案)
2024年幼儿园《萝卜兔》教案
2024年幼儿园《萝卜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单元第一节“萝卜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萝卜兔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萝卜,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通过手工制作萝卜兔,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动植物,保护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萝卜的外形、颜色和营养价值,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制作萝卜兔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3. 通过萝卜兔的故事,教育幼儿关爱动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萝卜兔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萝卜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萝卜兔故事PPT、萝卜模型、蔬菜卡片、手工制作材料等。
2. 学具:手工制作工具(剪刀、胶水等)、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萝卜兔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萝卜这一食物,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展示萝卜模型和蔬菜卡片,让幼儿观察萝卜的外形、颜色,了解其营养价值。
3. 实践操作:a. 教师示范制作萝卜兔,讲解制作方法。
b.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萝卜兔,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为萝卜兔添加美丽的背景。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萝卜兔2. 萝卜的特点:外形、颜色、营养价值3. 制作步骤:简单易懂的图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萝卜兔的手工作品,并为它编写一个故事。
2. 答案示例:萝卜兔的故事(以家庭为单位,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萝卜兔的故事和手工制作,让幼儿对萝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尝试以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2. 拓展延伸:开展“蔬菜大家族”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的蔬菜,培养他们的饮食习惯。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生活与选择》教案湘教版
生活与选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面对选择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
2.能力目标克服自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自信地面对各种选择以及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3.知识目标懂得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充满着选择的,不断地选择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懂得不同的选择对我们良好的习惯、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人生因选择而不同,生活需要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诱导法等。
【学情分析】从一个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初中生,在学生的印象中对选择的认识恐怕是不够深刻的,他们更多的感觉是需要自己选择的很少,而由父母来代替完成的则比较多。
所以要引导他们感受生活中其实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既有一般的选择,也有重要的选择。
其次,在认识了生活中充满选择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因此,还要帮助他们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即正确的选择往往带来理想的结果,而错误的选择则常常令人遗憾、悔恨。
七年级学生在对选择的认识上还过多地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选择过程中,例如:上课用什么笔来写笔记,今天穿什么衣服来学校上课等等。
因此,对于一个选择有可能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同的、重大的影响还理解不深,较难把该知识点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其情感上的升华还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认知上,无法进.一步感受选择的影响,需要选择的目的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这一点则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实际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同时也对我们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引导课堂教学情感的升华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成长的足迹”师:小时候,你穿的衣服是你选的还是父母帮你选的?你的生活时间是自己安排得多一些还是父母帮你安排得多一些?生:我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父母买的,不过父母会带我一起去。
生:我小时候的生活时间大多由父母安排,连几点钟睡觉都是由父母安排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课标内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作者:樊佑坤单位:济南高新区教学研究室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难点: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情景体验,感悟天气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一段天气变化的视频片段(片段包括由乌云密布到狂风大作,再到大雨倾泻,最后雨过天晴的过程转换)提出问题:(1)视频中你看到几种天气现象?(2)除了这些天气现象,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悟天气多变的特点,为下一环节找出切入点。
通过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价出学生对天气现象及特点的掌握情况,为后面的教学找准基准点。
2.观察比较,归纳特点资料展示:多媒体呈现两组图片,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景观图片”,一组“不同气候影响下的景观图片”,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展开两次学生活动,来识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讨论活动一:读第一组图片,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天气;归纳天气包含的要素。
问题引领:①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天气?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②你能描述一下现在的天气状况吗?③想一想,我们平时都是从哪方面来描述天气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天气状况,考查学生对天气概念的理解程度。
讨论活动二:读第二组图片,讨论三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气候特征,认识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
问题引领:①你知道图片景观分布在哪儿吗?试着描述一下它们的气候特点。
②结合自己的体验,说一说济南的气候是怎样的。
③议一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应从哪些方面描述气候?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气候的认识和描述,考查学生对气候的理解,识别描述天气与气候所包含要素的差别。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快乐的小熊猫》
一、教学内容
《快乐的小熊猫》为本学期一年级上册音乐课程中的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歌曲为《快乐的小熊猫》,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表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同时培养音准感和集体合唱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学习《快乐的小熊猫》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小熊猫快乐的心情。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音乐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今后我需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如何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基本概念。四分音符是一个完整的音符,而八分音符是四分音符的一半。它们在音乐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把握节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快乐的小熊猫》这首歌来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基本概念、节奏把握以及在歌曲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节奏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反复练习,使其熟练掌握。
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教案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
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概念,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认识空气的组成活动1:请结合生活经验及教材图示,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通过日常生活及小学学习,你知道空气中所含的气体有。
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松软,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另外,还可通过,可说明空气中含有等。
3.从教材P60的图示可看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
另外,还含有等。
小结: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
活动2:按照教材P61的实验程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完成下列问题1.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前铜丝的颜色为色,实验后变为色,这说铜与发生了化学反应。
2.记录实验数据。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为 mL。
3.实验结论。
拓展反思:1.用加热铜丝的方法,不同小组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①实验装置漏气;②加热的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③推动活塞次数不足;④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2.如图,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小结:①利用化学反应在密封容器中把氧气消耗掉;②利用气体压强显示装置读数。
3.能否采用燃烧硫或碳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选择的药品应符合什么条件?小结:①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生成物不是气体。
学习任务二: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过渡:物质组成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像空气那样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另一类像氧气那样是由同种物质组织的线净。
活动1:请根据下列10种物质组成,将其分成两类。
①水、②食盐水、③酒精、④白酒、⑤氧气、⑥空气、⑦海水、⑧氮气、⑨二氧化碳、⑩糖水。
四年级下册《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下册《交换律》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二、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XX版)》学段目标: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 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目标.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 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体会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出加法和乘法交换律,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以本班那女生人数为例复习加法意义。
2.口算比赛, 质疑引思:在刚才的计算中, 你有什么发现?(二)新知探究.提出猜想。
只要是两个数相加, 交换它们的位置, 和都不变吗?也许有不同的意见, 引导学生展开验证活动。
2.举例验证。
(1)引导学生口头举例, 计算两个算式, 看他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2)分头举例。
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 举出像这样的例子, 并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只有足够多, 比较全面的例子才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3)得出结论: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位置, 和不变。
3.再次提出猜想:得到加法交换律这个结论后, 你有没有产生什么联想?学生质疑, 两数相减、相乘、相除, 交换它们的位置, 结果会是怎样的呢?4.验证结论。
(1)举例验证。
学生独立完成, 有困难或疑问可以和同学商量, 或者向老师提问。
(2)汇报成果。
第几个猜想是成立的?说出理由。
(3)就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计算, 直接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的做法, 强调研究的真实性。
5.结合加法和乘法的意义理解交换律。
你有什么办法说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确实是不变的呢?结合线段图和生活实例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时的22个汉字的读音、写法及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词语、句子;能够正确书写词语,了解汉字构造;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认真体会诗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掌握本课时的22个汉字的读音、写法及基本意思;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词语、句子。
难点1.学生正确书写词语;2.学生了解汉字构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复习上节课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内容:依次教授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书写新学习的22个字。
4.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词语书写和朗读的练习。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汉字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1.上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对学习12个词语进行复习。
2.复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练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词语拼接游戏,加强词语的记忆和应用。
4.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美感。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词语书写,写一段词语的寓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汉字的学习展开,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的寓意和构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为例(教案)
1第三单元 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教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上海市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作用;2.结合相关资料,掌握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的形式和时空分布特点;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上海对外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二、教学过程 (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1、城市的作用(1)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_____作用。
(2)既是区域的____和____中心,又是区域的______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不同、等级不同、 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称为___________.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已形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城市体系。
3.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 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4.上海市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________,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也是对外经济的窗口和科技创新的前沿,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______________。
城市等级 城市 服务功能服务范围一级中心________区域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级商贸中心、以及国际投资中心等。
上海的影响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二级中心 _______、_______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本省及周边地区三级中心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制造业主要在地市范围内四级中心镇江、扬州、嘉兴、湖州、绍兴等。
2024年《单数和双数》大班数学教案(通用
2024年《单数和双数》大班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三单元第一节“单数和双数”。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概念,掌握单数和双数的辨别方法,学会运用单数和双数进行简单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单数和双数的概念,能正确辨别单数和双数,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及辨别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单数和双数进行简单的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单数和双数示例物品(如苹果、香蕉等)。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注意物品的数量,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2. 教学新知(10分钟)b. 教师讲解单数和双数的辨别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单数和双数》2. 内容:a. 单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b. 双数:能被2整除的数c. 辨别方法:观察物品数量,能被2整除的是双数,不能被2整除的是单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在生活中找出5个单数和5个双数,并记录下来。
2. 答案:a. 单数:1、3、5、7、9;双数:2、4、6、8、10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及辨别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单数和双数的运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的国土》部编版
最后,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深化理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国土的基本概念。国土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包括陆地、领海和领空。国土是国家的根本,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我国国土的辽阔与多样性,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我国国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资源利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问题感到陌生。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设置更多有趣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讲解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举例和对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国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保护国土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我们的国土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三单元 第一节 科技改变生活 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的人生态度;感受科技魅力,体会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能力: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3、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对差距我们如何增强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下自己的力量。
难点:科技革命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如何面对差距,增强责任意识。
第一课时感受科技的魅力(详见附录1)(一)课前准备:搜集相关世界各国古今科技成就。
(二)导入新课播放《哈利*波特》片段、会跑的机器人等视频,从其中的高科技电脑处理、教材引言部分的阅读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三)学习新课:1、科技发展的足迹(1)感受古代的文明与科技:(2)三次科技革命: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内容已经在初二的《历史与社会》中学过,所以只要由学生整理出相关知识即可。
2、科技带来的魅力(1)由三次科技革命转入:科技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本部分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感受科技的魅力及其科技带来的影响。
(2)同时展望未来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在学生热烈谈论科技的魅力同时,教师及时出示材料(有关几次工业革命后的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比材料)进行对比。
可以开展“科技发展的影响利大于弊”VS“科技发展的影响弊大于利”的辩论。
4、布置作业:第二课时直面成就与差距(也可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课前准备:搜集查阅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新课学习:(一)活动一:“伟大的祖国”小型科技知识竞赛。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1、铁的误区警示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O(g)Fe 3O 4+4H 2(2分)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解析】试题分析:Ⅰ.(1)气密性检查一般用液差法,即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说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1倒数的认识人教版(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1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 (7)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节——倒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六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3单元的第1节,主要讲述倒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倒数的定义和求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数学练习题,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倒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一些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求倒数的练习题,以及一些应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倒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倒数的概念引入我计划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入倒数的概念,例如,我会让学生们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数的上下颠倒,以及与他人分享食物时,每个人所得的数量与总数的比例关系。
这些实例可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倒数的存在,并为理解倒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二、倒数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在讲解倒数的定义时,我会强调“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核心性质。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性质,我准备了一些生动的动画和图示,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倒数的概念。
同时,我会通过大量的例题来解释和巩固这一性质,例如,我会让学生们计算2和1/2的倒数,并验证它们的乘积是否为1。
三、求倒数的方法展示在展示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时,我会特别强调“交换两个数的位置”这一方法。
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教案
教学课题: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一、教案背景: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即地球表面,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场所,更是人类的家园。
本节是第三单元的开篇内容,着眼于地球固体表面,讲述地壳物质的组成以及地壳物质的循环,是地壳运动的基础知识。
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学习地壳的变动和地表形态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分析:(1)组成岩石的矿物:矿物是由化学元素天然结合而成的。
因为化学元素在自然界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经常是三三两两结合在一起组成单质或化合物即矿物。
因此说,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矿物。
矿物各类很多,用途很大。
(2)岩石及其成因:主要介绍岩石的概念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三大类岩石的根本不同是成因不同。
岩浆岩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也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主要体现在性质的变化性。
(3)地壳物质的循环:主要介绍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又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观,认识地壳的物质性和运动变化性。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有用矿物的富集形成矿产;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其特点;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的循环。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三大类岩石的转换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素质;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三、教学对象(学生)分析及学法设想乡下高完中,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一般,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自主阅读法、讨论法、观察法、运用图表法、押韵记忆法等。
四、教法设计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全课借助计算机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表、等多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1倒数的认识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1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 (2)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倒数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来加深对倒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倒数的认识。
我们将讨论倒数的定义,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以及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倒数的概念,学会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倒数,并能够将倒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倒数的定义和求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倒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数线、篮球比赛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倒数的概念。
2. 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倒数的定义,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以及倒数的特点。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尝试将倒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分数线的问题、篮球比赛的问题等。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倒数的概念和求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倒数的概念,并找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倒数的应用。
答案:倒数是一个数与1的乘积等于1的数,比如2的倒数是1/2,因为21/2=1。
在生活中,比如篮球比赛中,如果一个球员投篮命中率是50%,那么他的倒数就是2,意味着他每投两次篮就能命中一次。
2. 请学生们根据题目要求,找到每个数的倒数,并写出求法。
题目:请找出下面每个数的倒数,并写出求法。
2, 3, 4, 5答案:2的倒数是1/2,求法是21/2=1;3的倒数是1/3,求法是31/3=1;4的倒数是1/4,求法是41/4=1;5的倒数是1/5,求法是51/5=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倒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教案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实物和标本;准备卡片(本课为竞赛形式);结合教学目标出一些竞赛题;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形式:本节课为竞赛形式,全班根据学生的座位分为四个大组。
学生回答问题为抽签形式。
抽到的那位同学回答问题(这样较公平也活跃气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出四组试题(每组四道难易度相当的题),试题中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与竞赛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生物学天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来看看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本节课我们来举办一个小小的竞赛,来学习绿色植物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我们一共分为四个小组,老师这有9张卡片。
例如:5A就是本组第五排左边的同学回答问题。
第一组:1、我们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根据他们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的差别可以分为几大类群?分别是什么?答: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能具体举一个例子吗?答: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比如:(学校本部教学楼前的小)池塘3、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答:大多生活阴湿的地面上和背阴的墙壁、树干上。
4、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答: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第二组: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举出一两个藻类植物的名称。
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些属于单细胞生物。
紫菜、海带、石花菜。
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答: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疏导组织,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
(葫芦藓)3、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举出一两个蕨类植物的名称。
答: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植株较大。
(肾蕨、江南星蕨)4、连线题:(书第82页)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植株矮小,茎、叶内没有疏导组织第三组:1、蕨类植物通过什么结构来繁殖新的植物体?答:孢子(蕨类植物小叶的背面边缘常可见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连接在一起,称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许多孢子,孢子是蕨类等植物的生殖细胞。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
本节既是学习绿色植物的开始,又为八年级学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及“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
师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资料分析,获得观察、分析比较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获得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3.教学重、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2.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对细胞的生活、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三者之间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却了解不多。
再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需进一步培养和改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直观的实物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教室,而是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样,在体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热爱生物学科。
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器材,水绵、蕨类、苔藓植物实物,PPT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者。
中班教案快乐识字《太阳》怎么写
中班教案快乐识字《太阳》怎么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文教材《快乐识字》第三单元第一节,主题为“太阳”。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生字“太阳”,学习太阳的相关词汇,理解与太阳相关的简单句子,以及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太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掌握生字“太阳”,能够正确书写。
2. 学习与太阳相关的词汇,如“阳光”、“温暖”、“明亮”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与太阳相关的简单句子,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太阳”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与太阳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磁性黑板、字帖。
学具:彩色笔、练习本、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挂图展示太阳,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太阳的特点。
讲解太阳的重要性,如阳光能使植物生长,给人们带来温暖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授生字“太阳”,讲解其笔画、结构和读音。
示范书写“太阳”,指导幼儿跟随书写。
3. 随堂练习(10分钟)词语接龙游戏,让幼儿用与太阳相关的词汇进行接龙。
简单句子填空,让幼儿将所学生字和词汇运用到句子中。
4.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生活中与太阳相关的例子。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回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太阳”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太阳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字“太阳”,标注读音、笔画和结构。
2. 在黑板上列出与太阳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并用磁性卡片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生字“太阳”写一段话,描述太阳在你心中的形象。
答案示例:太阳像一个大大的火球,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
2. 作业题目:用所学的与太阳相关的词汇,编写一个谜语。
答案示例:圆圆的,红红的,照亮大地的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对书写不规范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中学教案
概念系统:哲学系统。
(五) 系统的基本特性 (1 )系统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非各个要 素的简单相加。
1 •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船和运载火箭是由 700多万个零件组成。
这些零件
都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个是新研制的,为什么能实现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 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组
成了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体的功能。
2. 马上行动: 现象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 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个小皮匠顶个诸葛亮 3. 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
讲述:传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给文学家巴尔扎克雕了一座塑像。
塑像雕好 之后,大受人们的称赞,人们特别对雕像上巴尔扎克的一双手赞不绝口,都说这双 手太逼真、太生动了。
罗丹听到人们的议论后,却毫不犹豫地从塑像上砍去了这双 手。
提问: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系统思路】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整体效应, 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留整 体。
上面的成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弃卒保车”。
(2 )系统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1.
为了保护草原植被,当地政府颁布了禁止大量捕杀野狼的法令,
这是什么道理? 狼捕杀羊、野
兔等食草性动物,使其数量减少,从而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系统思路】系统的各个元素、组分的变化会对其他的元素、组分起影响。
相同的道理,为了使野生动物园的羚羊更有活力、生命力更强,可以引进狼或豹子 等肉食动物。
2. 如何理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不管什么棋类比赛,关键的一着下错,都很有可能输掉整盘棋。
【系统思路】要重视关键因素。
在一个系统中关键部分的变化,甚至会对全局产生 决定性的影响。
例:厨房装修
1. 原因:在厨房装修的开始,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没有根据厨房的空 间位置恰当地购置厨具。
2. 厨房装修考虑要素:空间的大小、厨具的购置、厨具的摆放等。
原因
三个人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每个人都是其组成的要素之
一,如果三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则办不好事。
三个皮匠构成个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单独的个体的工 能。
说明在一个系统中,局部对整体的制约。
部分的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变化,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注意整体效率,必要时候要懂得抛弃次要的而保存整 体。
着不慎,全盘皆输 丢卒保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