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透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资料,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能透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学难点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透过诗题你明白了什么(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对送别诗的一个课外积累,同时是为整堂课渲染一种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以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2.学生谈感受。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设计意图:在此处做资料的补充,能够帮忙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及那种难舍难分。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师:同学出示资料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1,一生坎坷2很重感情3广交朋友4才华横溢(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时令的信心。
教课要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崇高情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方案: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老师给学生听一段送别方面的音乐后问: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分别时的心情,而有的人则选择写离其他诗来表达心情。
此刻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并板书课题,2、齐读题目。
3、重申:“芙蓉”的写法、意思。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忱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悲伤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谈谈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品读要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正确,读流畅。
②联合文中说明,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沟通。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忧如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感觉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觉想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达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 ,“寒雨”不单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衬着出离其他黯淡氛围。
谁“孤”呢只是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穷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谈谈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质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同样清正清廉。
在与挚友分其他时辰,诗人为何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诋毁,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缩,而是英勇的面对全部。
因此,临别之时,王昌龄坚毅地对辛渐说——全部的全部,王昌龄没有绝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让我们像王昌龄同样,坚毅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以前两句诗中读出孤单、悲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毅。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实用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难点: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歌,如《登鹳雀楼》。
(2)介绍王之涣及其诗歌特点。
2.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互相交流。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芙蓉楼”、“辛渐”等。
4.分析诗歌意境(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教师讲解诗歌的意境美,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孤寂、凄凉。
5.探究诗歌修辞手法(1)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
(2)教师讲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如对偶使诗歌更加整齐、和谐。
6.感受诗歌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2)教师讲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如离别之情、孤独之苦。
7.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情感等。
(2)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8.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情感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但课堂节奏稍显紧凑,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1.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芙蓉楼送辛渐语文教案优秀5篇
芙蓉楼送辛渐语文教案优秀5篇芙蓉楼送辛渐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难点: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对诗游戏。
(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题。
4、背景介绍。
二、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读正音。
(2)指导读出节奏美;指读、男女生共读。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范读,读出韵脚音调。
3、生试读,指读。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
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和同桌交流哪些字眼让你看到了送别时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课堂交流。
(1)“寒雨”看出送别时的天气下着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
(3)“楚山孤”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寂心情。
四、走进诗人感悟品格。
1、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究竟是为什么?(2)播放动画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选7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选7篇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这篇文章是我从网络上认真搜寻到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作为商业盈利目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3、背诵这首诗。
1、诗的寓意2、诗的风格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时间:2教时4、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1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
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
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2024年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可贵,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朗读、品味、感悟诗文,提高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感悟友谊的可贵,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3. 采用品味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文,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王昌龄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昌龄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边读边思,理解诗文大意。
3. 检查反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决字词问题。
4. 品读诗文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通过朗读、品味,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感悟友谊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6. 拓展延伸展示其他描写友谊的诗作,让学生对比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抄写《芙蓉楼送辛渐》,并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文、作者介绍、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 图片:准备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芙蓉楼、离别场景等。
3. 音乐:选择一首适合课堂氛围的音乐,如古风音乐。
4. 作业模板:准备课后作业模板,要求学生抄写诗文并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昌龄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昌龄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2)学会通过诗词的韵律、意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2. 诗词意境的感悟。
3. 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2. 诗词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诗词全文。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王昌龄及其作品《芙蓉楼送辛渐》。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参考资料,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体会诗词意境,分析诗词表现手法。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诗词朗读与鉴赏(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味。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词的韵律、意象来感悟作者的情感。
5. 诗词背诵(1)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词。
(2)学生展示背诵成果。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熟记《芙蓉楼送辛渐》,了解作者生平等。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朗读与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古诗词的创作经验和鉴赏技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1】篇〗一、引入古诗,读懂诗题1.回顾所学,背诵古诗。
(1)导入:我们在四年级上册学过一首王昌龄的古诗,谁还记得?能背一背吗?(2)学生交流,回顾古诗《出塞》。
(3)指名学生背诵古诗《出塞》。
2.引入新课,理解题意。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王昌龄的另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书诗题,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出示词卡和芙蓉,学生认读“芙蓉”。
提示:“芙蓉”是花的名字,所以都是草字头。
结合注释,让学生了解芙蓉楼所在的地点。
(3)组织学生交流: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送”的意思。
提示: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的地点是芙蓉楼,送别的对象是辛渐,是王昌龄在芙蓉楼给朋友辛渐送行。
(4)教师再示范,提示注意停顿,学生练读:芙蓉楼/送/辛渐。
(5)激趣促学:那么,诗人是在什么时间给朋友送别?送别的时候,诗人都说了什么?答案就藏在诗句中,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从诗人角度入手,引导回顾和背诵,能够增进学生对诗人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
从诗题入手,帮助学生对诗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读懂内容,体会情感(一)学习“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教师带读,学生练读,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平明”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准。
2.提问: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三角号标出来。
预设:雨、江和山3.结合注释,启发思考: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提示:“寒雨”说明雨是冷冰冰的,让人倍感寒意。
“连江”说明江面上也全是冷雨,秋雨连绵,一片苍茫。
“夜入吴”说明雨从昨天晚上就开始进入吴地了,下了整整一夜还没有停。
“楚山孤”说明山是孤零零地立在江岸边。
4.明确送别时间:结合注释,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番景象的呢?点拨:理解“平明”就是天刚亮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送客”就是送别客人。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猜测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二章:诗文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芙蓉楼、寒雨、苍山、白日等。
2. 分析诗中的情感,如离别之情、友情之情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芙蓉楼、寒雨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情感,让学生理解诗人对离别和友情的表达。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寓情于景等。
2.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寓情于景等,并解释其效果。
2.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诗歌。
教学内容:1. 总结诗的主题和意义,强调诗歌对离别和友情的表达。
《芙蓉楼送辛渐》精品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精品教案
教案一:《芙蓉楼送辛渐》诗词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以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主题;
3.学习诗歌的鉴赏和赏析方法;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诗人介绍:了解杜牧及其作品创作背景;
2.诗歌赏析:解读诗歌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3.诗歌鉴赏:学习诗歌赏析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杜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是唐代宫体诗的重要代表。
2.诗歌赏析(30分钟)
让学生们阅读《芙蓉楼送辛渐》诗歌,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诗歌内容,探讨其诗意与主题。
(1)学生可先自行阅读诗歌,了解其表面意思;
(2)学生与老师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学生们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3.诗歌鉴赏(40分钟)
(1)讲解诗歌的体裁:花间派。
(2)讲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学生们分组进行诗歌创作,仿照杜牧的风格写一首诗歌。
4.课堂总结(10分钟)
老师对诗歌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
重要性。
四、作业
1.要求学生复习课堂内容,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要求学生练习仿写诗歌;
3.鼓励学生阅读杜牧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主题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同时也通过写作让学
生们感受到了杜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
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看看这首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
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
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使学生了解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诗词文本解析对《芙蓉楼送辛渐》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语言、意境、表达技巧等,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3 诗词鉴赏与欣赏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兴趣。
3.2 诗词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3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芙蓉楼送辛渐》,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语言、意境、表达技巧等。
3.4 诗词鉴赏与欣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4.3 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词内容。
5.2 参考资料收集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5.3 音频、视频资料寻找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芙蓉楼送辛渐-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抓住“寒雨连江”“楚山孤”“冰心”“玉壶”等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积累送别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积累送别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抓住“寒雨连江”“楚山孤”“冰心”“玉壶”等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读诗题师:同学们,看得清图片上的三个字吗?(板书:芙蓉楼)江苏镇江的芙蓉楼上有这样一幅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谁在江头“送客”?生:王昌龄。
(板书:王昌龄)师:送的又是谁呢?生:辛渐,王昌龄的同乡好友(板书:辛渐)师:提到王昌龄,不禁让我想起了他的名诗《出塞》,谁来背一背?(生背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王昌龄被称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大多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的。
在这个深秋雨季,王昌龄为什么会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呢?(补充资料:当时,王昌龄被贬到江宁,辛渐回故乡时来向他辞行,王昌龄依依不舍,他陪辛渐从江宁到镇江,辛渐就和他在芙蓉楼作别,北上千里之外的洛阳。
)(出示地图)师:这一送,就送来了一首千古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再读诗题)二、反复诵读,了解诗意(一)读正确通顺1.大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按照七言绝句的“二二三式”的停顿规律,用“/”画出诗中的节奏,再按节奏读一读。
师:古诗的点睛之笔,一般都是最后一句。
所以读的时候,不妨语速渐缓、余韵悠长。
(师范读)师:(生读)你读得真美,很有味道,你能给大家起个头一起读吗?(生齐读)3.学习“平仄”朗读法,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
一声二声为平音,三声四声为仄音。
用“—”标记平音,用“|”标记仄音。
(1)学习第一句。
第一个字,生指明平仄,练习读,以此学习前四个字。
(顺势出:夜入吴)继续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文本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采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王昌龄的其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送别朋友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掌握。
3. 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2. 王昌龄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芙蓉楼吗?它有什么特点?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芙蓉楼送辛渐》。
(2)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文本分析:(1)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比较分析:(1)展示王昌龄的其他作品,如《出塞》、《从军行》等。
(2)让学生比较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美好意境和友情观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深入了解王昌龄的其他作品,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3. 写一篇关于友情观念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朗读、背诵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情况、比较分析报告和作文。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反馈,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
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
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2、自由读诗3遍。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交换读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1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13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情绪。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同学们,你们都明白哪些送别诗?2、这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
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明白了什么?总结: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
3、读诗不仅仅读准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必须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
一般状况下,我们能够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感悟学习前两句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
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之后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尨标镇在十分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小学教学资料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
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给学生听一段送别方面的音乐后问: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而有的人则选择写离别的诗来表达心情。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并板书课题,
2、齐读题目。
3、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忧伤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
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
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
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
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三、背诵古诗
四、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朝诗人写的一首诗。
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品格。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冰心
孤乐观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