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合集下载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领悟友谊、离别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3.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诗文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传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芙蓉楼送辛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释重点词语。

(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了解背景(1)教师介绍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体会诗文的思想内涵。

4. 感悟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文的美好情感。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练习朗读,逐渐达到背诵的要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和离别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将《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送别诗进行比较,如《别董大》。

(2)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送别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创意表达(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师:同学出示资料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1,一生坎坷2很重感情3广交朋友4才华横溢(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3)词语含义的把握:对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如“芙蓉楼”、“辛渐”,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诗句的表层意义。
(4)情感表达与体会:通过学习诗人的离别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
2.教学难点
(1)古诗韵律与节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古诗的平仄、押韵等韵律特点是难点。教师需通过举例、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的基本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平仄、押韵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离别情感相关的古诗案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实践。学生模仿《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现代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践。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手法、情感表达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离别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提升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句、创作实践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个人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5.培养合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团队合作,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6.塑造良好品格: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是王之涣以芙蓉楼为背景,写与好友辛渐相别之情,抒发离别之时的深情厚意。

下面是这首诗的教案。

一、教学要求1. 了解和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2.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表意和表达方式。

3. 写好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和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2.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表意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了解背景知识,唐朝芙蓉楼的情况)芙蓉楼位于唐朝长安城的东门外,是以芙蓉为名的楼阁,整个芙蓉楼庄严而宏伟,以白石砌成。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主人公对好友辛渐的深情厚意。

2.阅读诗歌,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默读全诗,并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诗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和意象?3.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3.分析诗歌表意要求学生把诗歌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析每个部分的表意,选取几处关键句子进行解读,并回答问题。

4.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并加以描述。

5.讨论诗歌情感特点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和讨论诗歌的情感特点,并列举诗中表达深情厚意的句子。

6.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离别和友情的感受和想法,并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分析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特点。

学生通过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六、课后作业1. 练习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2. 背诵并理解课文。

以上就是《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王昌龄的生平等。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感慨。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芙蓉楼送辛渐》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简介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解释生僻字词。

3.3 分析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到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诗歌中的场景,增强体验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的诗歌创作和仿写能力的评价。

通过评价学生的创作或仿写作品,了解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芙蓉楼送辛渐》的原文和注释。

5.2 教学辅助材料:《芙蓉楼送辛渐》的书法作品或图片。

作者王昌龄的生平介绍资料。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录音设备(可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预习活动:学生预习《芙蓉楼送辛渐》,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唐诗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1.2 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能够分析和评价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3. 能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芙蓉楼送辛渐》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1. 逐句解析《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 分析《芙蓉楼送辛渐》的韵律和格律。

2. 探讨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入王昌龄和《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介绍。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芙蓉楼送辛渐》。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3 解析和分析1. 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各组汇报并展开讨论。

3.4 创作练习1.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知识掌握1. 测试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唐诗基本格律和韵律的掌握。

4.2 能力运用1. 评估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评价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分析能力。

4.3 情感态度1. 观察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王昌龄的生平介绍。

2. 《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

5.2 多媒体资源1. 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 有关唐诗的图片或插图。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8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

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

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2、自由读诗3遍。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交换读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着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化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老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化的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假如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仍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化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化地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教学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第【1】篇〗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友谊的珍贵。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个人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理解与欣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情感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独特之处。

(2)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文化背景:了解作者王昌龄及其创作背景,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怀。
举例解释: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芙蓉”一词不仅指代了具体的植物,还象征着纯洁的友谊,这是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2.教学难点
-诗歌情感:理解并体会诗人送别时的情感,尤其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所蕴含的深情。
-诗歌意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如“连江寒雨”、“楚山孤”,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去解读这些意象。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熟练朗读《芙蓉楼送辛渐》。
-词汇理解: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芙蓉”、“楼”、“辛渐”等,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意境体会:感受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诗歌创作背景:理解王昌龄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经历,如何影响了诗歌的创作。
-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而非机械记忆。
举例解释:例如,对于“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一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孤寂和深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送别时的场景,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的情感、意境和创作背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离别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和“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好友辛渐的缅怀之情。

本文将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一篇针对中学生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并领悟王之涣的《芙蓉楼送辛渐》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对逝去的朋友或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 领悟诗人对辛渐之死的哀痛和无奈;2. 分析诗歌的词句运用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对友人逝世的思念和艰难;2. 分析诗中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歌原文;2. 课件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芙蓉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于芙蓉楼这个词有什么了解?”2.师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阅读诗歌(10分钟)1.使用投影仪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原文。

2.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然后请几位同学朗读出来。

3.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三、分析诗歌结构(10分钟)1.使用投影仪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结构。

2.解读诗歌的体裁、韵脚和押韵。

3.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影响。

四、分析诗歌意义(15分钟)1.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比喻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读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五、感知诗歌情感(15分钟)1.让学生回忆和思考自己曾经失去过的友人或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篇感怀之文,可以是一首诗歌或散文。

【教学延伸】1.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王之涣的其他作品;2.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去感知自然和身边的人,进一步激发诗歌创作的灵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芙蓉楼送辛渐》的主题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于逝去的友人或亲人有了更真切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感怀文的创作,可提供辅导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比喻修辞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王之涣的《芙蓉楼送辛渐》所表达的情感。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会写“芙、蓉”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想象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真挚情感和高洁的品格。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表达的高洁品格。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赏析理解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3.想象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送过朋友呢?在送别朋友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感悟情感,体会意境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孤独、凄凉之感,以及诗人坚守高洁品格的决心。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和孤独的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激趣导入。

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

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

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1)开火车读诗句,纠正字音。

(2)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

(3)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2)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①书写指导:“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

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展示“壶”字的演变。

它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注意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三、品读诗文。

1.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2.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预设: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1)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2)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的思考。
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总结
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
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指导背诵。
出示课件,一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
4.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5.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2)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
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
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2.品读后两句诗。
(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品读前两句诗。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客:指辛渐。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2.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预设:《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芙 蓉 洛 壶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
(2)指导书写。
“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
“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冖、业。
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3.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1.自主理解字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